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特色農業之特色源于其生產過程中鮮明的地域性及獨特品質 ,其產業的價值來源不在于規模化,而在于對區域的自然稟賦和人文環境加以深入挖掘,更在于通過對產業價值鏈的分解、融合和新業態開發不斷提升產業鏈的整體價值。
蜜蜂是重要的經濟昆蟲,我國是蜜蜂人工飼養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各類蜂產品年產量均居世界首位。蜂產業前連養殖業、種植業,后接加工業、制藥業、食品業、旅游業、蜂療、保健等行業,產業鏈長,潛力巨大。
蜂產業也是多功能綠色產業,不僅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直接作用于農民增收及出口創匯,還因蜜蜂作業自帶的授粉屬性,能為農產品增產提質與維護生態環境提供助力,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但是多年來我國養蜂生產規模小,效率低;養蜂人勞動強度大,產品質量差;蜂產品的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的局面依然存在;合作社發展仍不健全、不規范;企業社會責任感不強,產品創新力不足,品牌引領局面還沒有形成,價值回歸還很遙遠;引領行業發展的“企業 + 合作社”的經營模式仍然脆弱;蜜蜂為作物授粉的更大社會價值還沒能體現 。筆者以密云蜂產業為例,綜合分析蜂產業的環境條件與發展需求、探索構建蜂產業發展的戰略體系與創新策略。
01
密云蜂產業發展的時代需求
密云是“北京市養蜂第一大區”,發展到2017年,養蜂遍布全區17個鄉鎮,覆蓋95%以上鄉鎮地區,蜂農1959戶,擁有蜂群11.5萬群(其中西方蜜蜂10.5萬群,中華蜜蜂1萬群),蜂產品年銷售收入1.1億元,有“蜜”云的稱號。經過多年發展,已初步建成了集蜜蜂種業、蜜蜂養殖、蜂產品深加工、蜜蜂授粉、蜜蜂文化和蜜蜂旅游等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了產業的集群發展。同時,也存在著產業品牌運營不足、服務體系相對滯后、人才資金后續乏力等問題,蜂產業的發展面臨著高質量綠色發展、深融合創新發展、創品牌增值發展的時代需求。
01高質量綠色發展的責任擔當
蜜蜂的授粉作用對維護生物多樣性、恢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珍稀瀕危種子植物和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密云區的功能定位是:首都重要飲用水源地、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綠色國際休閑之都、首都綠色發展示范區 。
根據密云區的功能定位,既要保護首都水源地和生態環境,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道路。密云,要將蜜蜂產業作為踐行“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抓手,通過蜜蜂產業打造,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蜂產業不僅需要自身高質量綠色發展,更是生態產業建設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密云區生態立區建設過程中,蜜蜂授粉還可以提高植物種子生命力和抗逆性,減少了化肥、農藥和生長激素類物質的使用,從而減少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輔助提升生態系統結構,增加生態系統穩定性,提高生態系統服務效率。
02、深融合創新發展的時代要求
蜂產業鏈的生態鏈、科技鏈、服務鏈、信息鏈的深度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與功能拓展
具有極大的價值空間,產前、產中、產后的銜接需要進一步強化。目前養蜂業的主體是養蜂戶,養蜂戶往往只能考慮“產中養蜂采蜜”這部分,而產前蜜源植物泌蜜的預測預報是缺失的,養蜂戶很難科學準確地確定當年流蜜情況,也就是說產前與產中沒有鏈接好。產后的蜂產品銷售的價格受制于企業,蜂產品企業要求利潤最大化,多數企業希望收購價低些,而蜂農希望賣出價高些,這個鏈接多數是扭曲的,養蜂戶與蜂產品企業沒有形成“命運共同體”。同時產中還存在著“種”和“病”的問題;而產后還需要與文化、旅游及康養相結合。
03、強品牌增值發展的趨勢推動
特色農業的價值增值必須發展品牌農業。近幾年,密云強化了蜂產業區域品牌的打造,但從整體來看,無論是產品品牌、企業品牌,還是品牌的美譽度、認知度、忠誠度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品牌是實現產品附加值、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破解密云產業轉型升級、突破資源與空間限制的切入點。密云蜂產業發展需要構建品牌體系、強化質量標準、拓寬品牌營銷渠道,增加品牌運營價值。
02
密云蜂產業發展的戰略體系
密云蜂產業的發展通過實施“全鏈品牌增值、全域布局聯動、全息平臺服務”三大戰略,促進密云蜂產業從傳統的、不完整鏈條、數量效益型向綠色的、全產業鏈的、質量效益型轉變;促進密云蜂產業技術從高產育種、手工操作、弱群飼養向優質高產育種、機械化操作、強群飼養技術轉變;促進密云蜂產業的價值體系從一家一戶面向市場單一產品向區域公共品牌引領,形成生態產品、科技產品、服務產品、文旅產品、健康產品的多維價值體系。促使密云蜂產業要成為密云綠色國際休閑之都的標志性產業、鄉村振興美麗田園生活的融合性產業、蜂業多創聚集融合增值的模式性產業(圖 1)。
01、全鏈品牌增值戰略——打造“密之蜜”體驗型融合型品牌
品牌建設是密云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信用飛輪”。
打造“密之蜜”品牌,一定要“跳出產品與產業品牌做品牌”,通過蜂產業與“生態、生活、生產”的聯動,形成一個整體提升密云蜂產業價值與影響力的區域公共品牌,政府主導“墊起”品牌價值的基地,為龍頭企業與服務集群搭建“群品有序呈現”的舞臺,以市場為主導強化創意型、體驗型品牌,以政府為主導背書技術品牌、模式品牌與服務品牌,構建“名蜜源、名蜂種、名產地、名產品、名企業、名小鎮、名餐飲、名節慶”等“多名合一”的融合品牌(圖 2)。密云成為生態綠色蜂產業鏈的品牌體驗中心與推介平臺。
02、全域布局優化戰略——規劃“蜜之鄉”文旅農科創綜合體
以“蜜之鄉”為主題,以“一鎮兩區三園多點”(一鎮:中國森林蜜蜂小鎮;兩區:中華蜜蜂保護區、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三園:蜜蜂大世界文化產業園、奧金達蜜蜂主題公園、中華蜜蜂旅游觀光園)為空間載體,重點打造“蜂主題特色小鎮、花海田園綜合體、科教融合多創園區”,形成“蜜源地生態體驗、蜜產區技術體驗、蜜小鎮康養休閑、蜜園區創業科教”等多節點聯動、多線路交叉、多產業融合的文旅農科創綜合體。密云以“蜂”為主題,打造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城鄉融合的界面。
03、全息平臺服務戰略——構建“蜜之云”科技信息服務平臺
推動密云蜂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技不僅是指產業鏈上的技術與服務,更加包括生物技術、生態技術、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要基于互聯網搭建“蜜之云”云信息服務平臺,對接密云生態信息服務網絡、科技服務網絡、鄉村旅游服務網絡,形成全息網絡,實現精準服務,促進密云蜂產業新業態、新動能的發展(圖 3)。
通過服務平臺的建設,促進密云蜂產業成為科教引領多創融合的模式性農業,密云成為蜂產業轉型升級的智庫、方案提供中心、模式與服務輸出中心。
03
密云蜂產業發展的五大策略
01、“小蜜蜂、大生態”蜜蜂產業與生態文明的融合
建設生態循環蜜源植物保護開發基地。
將密云生態保護區建設與蜜源植物保護開發基地建設結合,一方面進一步提高密云的生態環境與品質,提供更加豐富的碳匯產品和林下經濟產品,另一方面為蜜蜂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蜜粉資源,尤其是圍繞密云林果、花卉、中草藥等特色蜜源品種,通過加大蜜源植物的保護和利用力度,規范農作物花期的農藥使用,改進傳統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方式,避免花期噴施農藥,加大生物防治、生態控制、安全用藥等綠色植保技術的推廣,形成“林果—蜜源—蜜蜂—蜂產品”的價值閉環,實現蜂產品與特色生態種植產品的品牌雙向背書與價值互促提升(圖4)。借鑒“熊貓蜂蜜”項目的操作模式,引導國家生態補償資金和社會資金購買蜂產品,建設蜜源植物保護開發基地。
建立“農業之翼”蜜蜂授粉示范基地推廣。
以農業生產龍頭企業為主導,建設“農業之翼”蜜蜂授粉示范基地推廣。集成先進的授粉配套技術,發揮蜂群數量密集的優勢,為設施農業、設施園藝、制種、經果林、花卉、蔬菜等開展蜜蜂授粉服務。通過授粉蜂種繁育中心建設,組建培育授粉專用蜂群,促進規模化、區域化、定量化快速繁育體系建設。組建授粉專業服務隊,推動授粉協會組織化發展,成立商業授粉定價咨詢委員會,為種植戶及蜂農提供授粉的市場信息,制定授粉技術指導手冊,列出不同作物的授粉管理措施、蜂群擺放方法、適合授粉的蜂群數、授粉時間表,以及授粉期間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幫助蜂農提高授粉效益。出臺經濟補償機制,創新金融產品,加大授粉增產的培訓宣傳,鼓勵蜂農用蜜蜂為農作物和植物授粉,逐步增加授粉蜂群所占比例,并面向周邊區域推廣。
02、“小蜜蜂、高科技”:蜜蜂產業與高科技的融合
蜜蜂產業是傳統產業,更是高科技產業。密云要發揮首都科技資源富集的優勢,通過“產學研政銀”五位一體,強強聯合,合理配置資源,加大科技創新對蜜蜂全產業鏈的支撐,共同促進我國蜂產品提質增效和產業升級。
建設密云成為我國蜜蜂產業的研發總部與創新中心。
聚集全國蜜蜂優勢科研資源,構建養蜂技術支撐體系,大力開展良種繁育、蜂病防控、蜜蜂授粉增產、質量檢測等養蜂科技培訓和推廣 ;重點加強對蜜蜂飼養新技術、新蜂種、新蜂具、新蜂藥等系列養蜂技術的研發、中試、總結和推廣(圖 5)。
加大國際合作,成立蜂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設立重點實驗室,對蜂產品感觀、理化等質量指標進行綜合檢測,為密云蜜蜂品牌創建提供了強有力的質量背書 ;重點加大對蜜蜂產品的研發開發,開展蜂產品質量安全技術研發,構建蜂產品真實性狀況監測監控平臺,并挖掘蜜蜂產品營養功能。
03、“小蜜蜂、大數據”:蜜蜂產業與智慧信息的融合
以現代蜂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加快推進“互聯網 +蜂業”發展,積極開展蜂業物聯網、蜂產品電子商務和蜂業信息綜合服務,實現傳統蜂業向現代蜂業跨越發展。
聯動蜜蜂“互聯網”信息地圖。
建設或加入蜜蜂“地圖”,蜂農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在地圖上添加自己蜂場的位置,并發布蜂種信息、蜜源植物、養殖規模及聯系方式等信息,通過該軟件可以很方便地查詢周圍蜂場的信息及蜂種信息等,并與周邊區域聯動。
建設“互聯網 + 蜂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建立涵蓋蜜粉源植物、溫濕度、PM 2.5 、蜂種、蜂飼料、養蜂、蜂病防治、蜂產品儲存、加工、銷售,國內外市場價格及變動、貿易政策等各環節的蜂業數據信息庫和數據分析體系,構建全區蜂業信息數據平臺。
促進蜂產品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
聯動密云電子商務“十百千萬”工程,打造集物聯網應用、蜂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蜂業電子商務、休閑觀光蜂業于一體的“互聯網 + 蜂業”示范工程。鼓勵和引導蜜蜂合作社拓展互聯網營銷,提升產品品牌、區域品牌影響力。
04、“小蜜蜂、新創意”:蜜蜂產業與文旅教育的融合
將蜜蜂產業融入密云生態休閑產業,尤其是挖掘“蜜蜂”的文化創意內涵,促進蜂產業從“賣產品”向“賣文化”發展。深挖蜜蜂群體所蘊涵的“嚴密的組織、堅強的意志,辛勤的勞動、無私的奉獻”的精神內涵,促進新業態開發。
開發具有生命力的蜜蜂產品創意 IP。
通過蜜蜂博物館、蜜蜂文化節、蜜蜂觀光園等蜜蜂文化傳播媒介,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向市民展現了神奇的蜜蜂文化和堅韌團結的蜜蜂精神。選擇條件良好的蜂場,全力打造具有濃郁文化氛圍的“蜂情小鎮”,建立“中國蜜蜂博物館”“中華蜜蜂文化主題園”,通過“參觀 + 體驗 + 購銷 + 旅游”,促進蜂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不斷延伸產業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開發體系化、可持續的蜜蜂科普產品與課程。
結合“德智體美勞”人才培養,促進蜜蜂產業與教育融合,建設中小學生蜂產業科普體驗基地,開發以蜜蜂為主題的系列課程資源與其他教育產品,結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創新教育手段與方式,促進文旅農科教深度融合發展。
05、“小蜜蜂、大健康”:蜜蜂產業與健康休療的融合
挖掘蜂產品的醫藥功能,開發蜂產品為特色的保健食品、健康產品,尤其是精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保健品;結合中醫藥文化,開發蜂針療法、蜂毒蜂療等健康體驗服務產業;結合養老休療,促進蜜蜂營養食療養生保健醫療康復產業發展。利用現有資源培育一批蜂療工作者,鼓勵蜂療從業者參加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以便更好地服務大眾需求。積極利用現有農村閑置民房,發展具有蜜蜂療養功能的特色民俗。將蜂針療法、蜂味療法、蜂產品食療、養生養老和鄉村民俗建設結合起來,推動鄉村健康養生和養蜂業融合發展。
04
密云蜂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01、構建“科教機構+龍頭企業+合作聯盟+服務集群”的組織生態
密云蜂產業能夠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其根源不僅在于生態優勢和產業基礎,更在于產業的組織化程度相對較高。尤其在科技引領方面,發揮了北京科技資源優勢,對接了中國農科院蜜蜂所、北京農科院等科技資源;在組織建設,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產業協會、科教機構的有效鏈接機制,克服了產業發展“小散弱”的弊端,更為蜂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未來密云蜂產業要進一步強化組織優勢,對外進一步強化與科教機構、龍頭企業的合作,聚集更多外源主體,對內加大對合作聯社、集體經濟、產業聯盟、股份合作組織等新型內生主體的孵化,通過引進培育更多服務性質的主體組織,優化內外關系,構建新的產業組織生態,為新業態、新動能的發展提供動力之源。
02、運營“質量標準+信用背書+整合推廣+渠道對接”的公共品牌
“密之蜜”已經形成了密云蜂產業公共品牌的基礎,未來要強化公共品牌的運營,發揮區域公共服務品牌“信用背書、品牌增值”的作用,成立“密之蜜品牌服務平臺組織”,開展“自我服務、互助服務、植入服務”,達到“規范行為、重構市場,降低成本、控制風險,提升能力、強化品牌”的目標。平臺成員制定技術、管理、服務等標準體系,形成面向客戶的“誠信發展公約”,建立公開透明的標準實施監督平臺,規范成員的行為,提高品牌“知名度、可信度、美譽度、忠誠度與依存度”。對接密云農產品電子商務十百千萬工程、密云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農業,開展“密之蜜”區域公共品牌的體驗式營銷。
03、融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資本金融+商業模式”的雙創平臺
以密云蜂產業為載體,對接“星創天地”政策,開展全產業鏈創新創業服務,吸引各類型創客主體,聚集資源,開展辦公、商務、金融、培訓、試驗、檢驗、技術、信息、物流、網絡、創業導師、人力資源等孵化服務支持體系。重點扶持蜂產業多創融合的商業模式創新,評選蜂產業“創業之星”,提升平臺服務能力與影響力,進而帶動京津冀以及全國蜂產業的模式創新。
來源:《安徽農業科學》 CAS 2020年第20期242-246,共5頁;金琰 盧鳳君 金廣生;大都市生態特色農業融合發展的戰略思考——以密云區蜂產業為例;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4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