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2023年12月,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正式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作為本次增發國債的第一批項目下達地方。據悉,本次增發國債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模共計5400萬畝,安排增發國債資金1254億元,共支持項目1336個。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大幅提高補助標準。近年來,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重、資金籌措難、補助標準低,成為突出難題。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研究,結合此次增發國債大幅提高了補助標準,畝均投資補助從1500元左右提高到2400元左右,并明確地方出資部分主要由省級承擔,確保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建成一畝、管好一畝、用好一畝。
二是優先支持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合計支持規模為2885萬畝,占總規模的53%。同時,將各省上報的248.3萬畝災毀農田全部納入支持范圍。
三是著力推進糧食主產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優先支持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的基礎上,加大對糧食主產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力度,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合計支持規模為4200萬畝,占總規模的78%。
四是強化項目實施監督管理。按照項目化管理方式,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特點,研究制定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實化項目前期工作、投資申報、項目下達、組織實施、竣工驗收、監督管理等制度,堅持全流程跟蹤、全鏈條監管、全周期管理,促進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項目質量提升。
高標準農田項目申報怎么搞
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
歷年中央一號文件數次強調“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文件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務,首次將“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寫入一號文件。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是中央保障糧食安全、保護耕地政策的一脈相承和拓展深化,是為2035年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及建設農業強國作出的新部署,為今后一個時期耕地保護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申報要點解析
資源來源
項目實施屬于新建性質并滿足國家上圖入庫要求的,可以申請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農田建設補助資金。
補貼標準
補貼額度因地域而異,一般畝均補貼1500元,具體看各省份安排。如山東省,2022年提高補助標準,從每畝1500元提高到每畝1950元,確保完成66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江蘇省和四川省下達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的通知中,畝均補助標準不低于3000元。安徽六安市葉集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申報中,補貼標準為每畝2250元。
資金下達時間
財政部于每年10月31日前將下一年度農田建設補助資金預計數提前下達省級財政部門,在30日內將預算分解下達到本行政區域縣級以上各級財政部門。
資金下達方法
1、先申報后建設,分期下達建設資金。
2、建設后申報,一次性下達建設資金。
申報流程
申報主體按照表格進行填報,區級農業農村部門進行初步審批,上交市級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初步評審,及時批復初步設計,審核匯總本區域農田建設項目年度實施計劃后報送省農業農村廳備案。
申報材料
申請材料包含以下內容:項目建議書、項目區基本情況表、高標農田項目投資計劃安排投資估算表、農民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意愿證明材料、位置圖、現狀圖、規劃圖。
建設內容
建設內容因區域而異,依據不同建設目標、重點、能力,將全國劃分為東北區、黃淮海區、長江中下游區、東南區、西南區、西北區和青藏區七個區域,制定基建標準和農田地力標準參考值。重點是為減輕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農田綜合生產能力,開展田塊整治、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農田輸配電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土壤改良、障礙土層消除、土壤培肥等農田地力提升活動。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八個方面目標。
誰會關注?誰來申報?
申報主體
申報主體可以為政府相關部門和新型經營主體。項目申報單位為政府部門的,必須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組織實施,落實建后管護責任,且項目區農民群眾積極性高;項目申報主體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業企業等經主管部門認定或登記新型經營主體的,應完成農田承包、流轉并達到一定規模,組織的成員代表會議同意申報項目。
實施主體
主要是具備市場融資資格和償貸能力的企業等市場主體,包括平臺公司、投資公司、涉農央企和省級大型國企,以及其他具備實力的大型涉農企業、行業頭部企業,鼓勵有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參與實施。
利益相關主體
1、農業種植大戶,該群體有專業種植技術,有市場經營理念,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國家鼓勵這些群體參與,同時也是可以享受到國家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補貼。
2、家庭農場,目前家庭農場群體也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補貼對象,只要家庭農場參與到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就能夠享受到國家予以的補貼。
3、農業合作社,農村土地是家庭承包經營,隨著土地改革發展,國家鼓勵農村居民參與到農業合作社發展之中,而農業合作社這類群體也是可以領取到高標準農田建設補貼。
4、涉農企業,涉農企業在農村農業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有效促進小農戶等群體的發展,并逐步推動農業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同時這一類群體也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要補貼對象。并且,也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國家種子基地等項目,補貼重點用于其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與節水設施、田間機耕道和農田建設相關的其他工程內容、
申報方法
三大申報范圍
重點區:已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和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限制區:水資源貧乏區域,水土流失易發區、沙化區等生態脆弱區域,歷史遺留的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嚴重損毀且難以恢復的區域,安全利用類耕地,易受自然災害損毀的區域,沿海灘涂、內陸灘涂等區域。
禁止區:嚴格管控類耕地,生態保護紅線內區域,退耕還林區、退牧還草區,河流、湖泊、水庫水面及其保護范圍等區域。
三大申報條件
一是符合農田建設規劃,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符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2022)等相關標準和規定要求。
二是建設成效明顯,原則上地塊要集中連片、規模開發,若受自然條件限制,相對連片達不到要求,可在同一流域或灌區范圍內,選擇面積較大地塊作為項目區。
三是包括相關主體支持,具有良好基礎,如耕地和水資源豐富,環境承載力強等,最后是可實現新增耕地。
六大實操階段
第一階段:數據收集。項目開展前需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及時向相關部門收集各類數據,并擬定項目收資清單以便于后續工作開展,具體包含最新年份國土變更調查數據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耕地資源質量分類數據、最新年份高清影像圖、季度建材信息價、工程定額材料預算等。
第二階段:項目選址。通過圖斑選取,在高標建設地塊潛力圖斑的基礎上,實地勘測核實后,優先選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及省級糧食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區域。并編制項目建議書,形成項目庫。
第三階段:現狀測量及初步規劃。對項目區范圍進行實地測量,出具現狀測量圖。詳細記錄及工程重要性,采集現場照片,及時上圖,估算工程量金額。
初步設計文件應由具有相應勘察、設計資質的機構進行編制。設計單位依據測量圖和現場踏勘情況,對項目區工程布設進行摸查后,開展初步設計文件編制,包含初步設計報告、設計圖、概算書等。
第四階段:報送審批。首先是專家評審,向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提交初步設計成果,由其報送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部門。市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市級評審,邀請農田水利、農業、工程造價類等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論證,設計單位依照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完善。其次是社會公示,評審可行的項目要向社會公示(涉及國家秘密的內容除外),公示期一般不少于5個工作日。最后是批復備案,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部門要適時批復公示無異議的項目初步設計,并向省廳備案。
第五階段:財政審核及竣工驗收。將初步規劃設計資料報送縣財政局審核,并出具審核意見。按國家有關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規定確定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組織進場施工。
第六階段:管護報備。項目全部竣工驗收后,要在項目區設立統一規范的公示標牌和標志。應及時按有關規定辦理資產交付手續,明確工程管護主體,擬定管護制度,落實管護責任,保證工程在設計使用期限內正常運行。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應當在項目竣工驗收后,對項目建檔立冊、上圖入庫并與規劃圖銜接。
成功申報案例
安徽蕭縣高標準農田項目
蕭縣以保障糧食安全、發展優勢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通過整合利用水利專項資金、扶貧銜接資金、一般債券資金等涉農資金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2年,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22.85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77.5%,被列為安徽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工程試點縣,到2025年將實現高標準農田全面覆蓋。
申報核心訴求
安徽省高標準農田2021-2030年建設目標,6750萬畝高標準農田。到2035年,要求全省高標準農田保有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綠色農田、數字農田建設模式進一步普及,支撐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更高層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因此,蕭縣高標準農田申報,有三大核心訴求:一是讓“碎片化”的土地“成片化”。二是提升建設政績,高質量完成“三農”發展目標任務。三是探索出可復制推廣的“蕭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申報成功要點
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多方利益主體,適宜按照整鄉鎮推進思路申報,明確建設目標、細化任務分解,落實申報要點。
申報要點一:加速項目建設。嚴格按《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建設標準,通過招標確定設計單位,在實地踏勘選址、主動申報和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率先完成年度高標準農田項目的規劃布局、建設標準、實施步驟等工作,設計方案需通過專家組評審。
申報要點二:制定工作方案。通過實地走訪、召開民情懇談會、部門溝通協調等方式,對項目區建設中耕地質量提升、農戶搬遷等問題進行仔細研究,制定詳實的工作實施方案。
申報要點三:出臺獎勵辦法。正向激勵和批評懲戒并重,有效調動項目鎮建設積極性,確保如期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
申報要點四:深入基層落實。通過村民大會、入戶宣講、村民微信群等途徑,為農戶算清投入與產出、當前與長遠“兩筆賬”,切實提高農田建設宣傳覆蓋率和成效,營造黨委政府重視、部門支持、社會關心、群眾擁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
申報具體思路
出臺《蕭縣農田水利建設方案》《小型水利工程“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管理辦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單項工程“六方驗收”規定》等文件,一是明確分區域建設重點和具體指標,便于按照“什么急需先建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組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二是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與糧食產能相銜接,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各項措施主要服務于糧食生產。三是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合理設置地力提升內容,切實加強水土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整合利用水利專項資金、扶貧銜接資金、一般債券資金,合理分配資金。結合蕭縣實際,重點堅持“集中連片、規模建設、整體推進”建設方式,按照有利于機械操作、提高產能、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原則,圍繞“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重點在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輸配電、科技服務和建后管護等發力,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促進土地集約化經營,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高標準農田格局,有效提高耕地地力和質量。
申報項目依托
規劃設計方案上,遵循規劃引領、因地制宜、數量質量并重、綠色生態、多元參與和建管并重。重點包含項目地基礎情況、建設標準和內容、典型工程設計等內容,詳細包含田塊整治、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農田輸配電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建設內容。并且,嚴格按照土壤改良、障礙土層消除、土壤培肥等農田地力提升工程的措施和標準指標,涉及到土地權屬確認與地類變更、驗收與建設評價、耕地質量評價監測與信息化管理、建后管護、農業科技配套與應用等方面,需要編制相應的管理要求。
規劃重點整合農村分散土地,由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堅持集體“控股”,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堅持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大力發展五彩農業,圍繞“紅辣椒、紫葡萄、橙胡蘿卜、綠蘆筍、白山羊”五大特色農產品,創新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將特色資源轉化為市場優勢、品牌優勢,打造獨特的“五彩”農業品牌。
實施建設方案上。重點指施工計劃,包含施工測量、排水溝土方挖填施工、機耕橋施工、節制閘施工、主要材料施工、風險與組織管理等內容。
實施重點堅持高標準農田建設數量增加與耕地質量提升“雙輪驅動”,協同推進耕地質量提升。統籌秸稈綜合利用、保護性耕作、輪作休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水稻測深施肥、農機深松深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資金向新建高標準農田集中,積極探索“農牧結合、種養循環”肥水管網進田新模式。
申報建設內容
在建設監管上,引入第三方機構,堅持“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理念,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聘請第三方機構落實全過程質量檢測和巡查機制,覆蓋規劃設計、工程資料、組織機構、質量和進度等各方面。重點開展巡查,檢測鋼筋、水泥等原材料,實地抽查橋涵、機井等實體工程,及時篩查和解決工程潛在隱患,確保項目按時高質量完工。
在建設模式上,發揮鎮村主導作用,對技術含量低、建設難度小的農田水利工程,以鄉鎮為實施單位,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方式,倡導由行政村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組織建設。在后續管護中,堅持“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突出村民主體地位,保障工程管護常態化和效益持久化。
在建設經營上,發展規模經營,在全縣范圍內推行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積極整合農村分散土地,由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堅持集體“控股”,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堅持種植糧食作物,堅持市場化思維,有效實現農村群眾和村級集體經濟“雙增收”。同時,穩定131.8萬畝基本農田,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開展閑散土地治理,土地經營權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目前,蕭縣土地流轉面積達77.5萬畝,增減掛復墾2513畝。
申報價值實現
現代農業探索上,在堅持種植糧食作物、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推廣“小麥+胡蘿卜”“小麥+辣椒”“小麥+水稻”等糧食種植新模式,優化產業布局結構,較傳統種植模式收益顯著提升。通過組織結構的現代化調整,215個行政村開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集約土地15.2萬畝,預計農戶年增收4560余萬元,村集體增收6000余萬元。
農業穩產豐收上,2021-2020年,共投資10.68億元,以每年不低于10萬畝的規模,建成高標準農田102.88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7.97%,占基本農田面積的79.14%。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得到顯著提升。2021年以來,蕭縣整合資金1.3億元,按照“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辦法,通過“四議兩公開”,設計疏浚溝渠929.46千米,建設橋涵閘4591座,農田灌排功能進一步完善,“毛細血管”持續暢通,防災抗災減災能力逐步提升。
帶動三農致富上,蕭縣將項目和資金重點向貧困村傾斜,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優勢產業發展,其中,在新莊鎮西閣村項目區,重點支持酥梨產業園5000畝,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并且,在3個貧困村安排的4個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面積4萬畝,項目總投資2803.81萬元,已帶動當地2760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美麗鄉村建設上,通過人居環境整治,蕭縣加強農田建設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銜接,支持村組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清淤整治蓄水塘,綠化村內主干道,安裝太陽能路燈,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通過扎實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有效盤活農村閑置土地,開發復墾農村廢棄建設用地為農用地,助推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18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