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01
政策引領,綠色農業發展有方向
“十四五” 期間,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取得了顯著成果,為 “十五五” 時期的綠色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四五” 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作為我國首部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明確了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思路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措施。到 2025 年,農業綠色發展實現了 “五個明顯” 的目標,即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產地環境質量明顯好轉、農業生態系統明顯改善、綠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減排固碳能力明顯增強。
在資源利用方面,全國耕地質量等級達到 4.58,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 10.75 億畝,“十四五” 期間累計治理酸化、鹽堿化耕地 1400 萬畝。在農業環境方面,全國農用化肥施用量連續 7 年保持下降趨勢,2022 年全國農用化肥施用量 5079.2 萬噸。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 86% 以上,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 78%。在綠色農產品供給方面,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 97.8%,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數量不斷增加。
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政策的引領和支持。農業農村部等 6 部門聯合印發規劃,明確了 “三加強、一打造” 重點任務,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利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生態保護修復,打造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同時,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選擇重點縣建設一批綠色高質高效生產示范片,圍繞糧棉油糖等重點作物,集成組裝耕種管收全過程綠色高質高效新技術。
政策的引領為農業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十五五” 期間,我們應繼續深入貫徹落實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綠色農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02
十四五綠色農業實踐顯成效
01、高郵大蝦,產業強鎮新引擎
高郵龍虬鎮以 “高郵大蝦” 入選農業農村部第二批 “三品一標” 典型案例。龍虬全鎮 “高郵大蝦” 目前有養殖戶 1500 余戶,專業捕撈隊 70 余支,大蝦經紀人 150 余人。每年大蝦生產、捕撈、加工、交易、運輸帶動全鎮 1.22 萬余人就業,占全鎮常住人口的 35.9%。目前,高郵龍虬鎮以 “高郵大蝦” 這個特色產業興起而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認定為 “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揚州市羅氏沼蝦苗種企業發展到 27 家,育苗水體達 14.7 萬立方米,育苗能力達 150 億尾,水產養殖和銷售正成為農戶增收和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02、巫溪馬鈴薯,科技助力致富路
巫溪縣馬鈴薯產業通過綠色高效輕簡化關鍵技術集成,實現增產增收。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重慶市巫溪縣,是國內馬鈴薯種薯擴繁的最佳區域之一,已建成全市最大脫毒馬鈴薯種源基地。常年種植面積約 36 萬畝,是 “中國綠色生態馬鈴薯之鄉”,并于 2020 年入選首批中歐互認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十四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 ——“巫溪縣馬鈴薯產業綠色高效輕簡化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 項目傳來消息,核心示范片增產幅度 50% 左右,預計整個示范基地今年增產將超過 25%,超額完成 10% 的任務目標。課題是對 “優良品種 + 脫毒種薯 + 地膜覆蓋 + 科學施肥 + 精準防控 + 全程機械化” 進行集成技術研究,為巫溪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示范基地脫毒種薯覆蓋率 100%,還研發了適應山地作業基于紅外光電技術的大壟雙行馬鈴薯精量播種機,漏播率低于 5%,漏播監測準確率達 95% 以上,播種環節每畝節約人工成本 40 元以上。在晚疫病防控方面,發現了具有較好增效效果的有機硅助劑,能有效減藥 31.2%,且能有效延長藥劑的持效期,14 天防效高于 60%;在加工方面,研制低脂低糖的馬鈴薯烘焙糕點加工技術,將產品附加值提升了 50% 等。2023 年馬鈴薯畝增產 33.32%,戶均增收 3109.50 元。今年,示范基地已拓展到 6000 畝,課題組將力爭實現戶均增收 5000 元的目標。
03、川西蘿卜,增效示范成果佳
“十四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 “三區三州高山蔬菜產業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應用示范” 現場會在四川理塘縣召開。專家團隊在川西高山地區集成創新高原蘿卜綠色增效技術和模式。引進篩選出 “春帥 198”“川蘿 2 號”“秋紅 1 號” 等 6 個適宜鮮食、加工、機械化采收等不同需求的品種,長白蘿卜產量比對照品種 “顏如玉” 提高 10.5% 以上。集成優化高原蘿卜生物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及土壤調酸補鈣技術,解決了連作土壤酸化引起的蘿卜表皮 “黃化” 商品性下降等問題。研發出高海拔地區抗紫外線專用生物降解地膜產品,覆膜后可使蘿卜采收期提前 7 天以上,肉質根地上部分比例提高約 12%,機械拔取力降低約 30%,提高了機械化采收效率。較人工采收提高 15 倍,優化集成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和配套機具,實現耕整地、施底肥、起壟播種、植保、采收等生產環節的機械化。研發了蘿卜田間尾菜原位資源化利用技術,提升了土壤質量。最終建立高原蘿卜綠色高效生產模式,與當地常規生產模式相比,產量增加 17% 以上,化肥減施 15% 以上,畝節本增效 600 元以上。
03
十五五綠色農業未來潛力大
01、聚焦需求,綠色項目在啟動
“十四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綠色農業項目在天津、懷化等地陸續啟動,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在天津濱海高新區,“綠色生物炭基 — 微生物復合肥創制與產業化” 項目啟動。該項目由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 9 家單位共同參與。項目以 “推進農業綠色轉型”“深入實施農藥化肥減量” 為發展目標,聚焦農業綠色科技創新,重點突破當前微生物肥料行業存在的關鍵技術難題,提升微生物肥料在我國肥料產業中的占比。計劃開發出 5 種不同的新型復合微生物肥料,產品在全國糧食、蔬菜、水果主產區示范推廣 200 萬畝以上,最終達到作物增產提質、改良土壤,減少化肥用量 20% 以上,削減農業面源污染負荷 30% 的多層次目標。
在懷化,“十四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病蟲害物理消殺機理與防控新產品研發》項目由湖南本業綠色防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承擔,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組建創新團隊共同參與。我國常見農作物病蟲害 1600 多種,糧食作物病蟲害常年發生面積 60 億畝次以上。目前,水稻病蟲害化學防治措施占 50.71%,生物防治占 21.57%,物理防治和生態調控措施占比很低。該項目將聚焦水稻、蔬菜、果樹等農作物重要病蟲,研發高效智能化害蟲燈(色)精準誘控新產品、農作物病蟲物理阻隔新技術與產品、農作物病蟲輻射和溫控等物理抑殺新技術與產品,構建全程高效物理防控技術體系并推廣應用。
02、種養循環,生態鏈條更完善
肥東縣通過 “種養循環” 成功拉長了綠色農業生態鏈,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肥東縣自 2021 年被納入全國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以來,通過財政獎補支持,培育了一批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組織。截至目前,在午季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上,完成糞肥還田示范近 4 萬畝。通過項目實施,肥東縣建立了 “養殖企業 + 服務組織 + 種植主體” 的運行機制,促進縣域內種植業和養殖業緊密銜接。
三年來,肥東縣通過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累計建立糞肥還田示范區 20 萬畝以上,解決近 200 個養殖企業糞肥出路問題,服務約 600 個種植主體,還田糞肥達 40 萬方以上。示范區畝均減少化肥用量 5%,對促進化肥減量增效、提升耕地質量和農業綠色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時,肥東縣委托第三方在糞肥還田前,對糞肥進行抽樣檢測,嚴把質量關。并根據地力條件、作物品種和產量目標,科學確定糞肥還田數量、時間、方法和替代化肥比例。縣農業部門還成立了由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農科院土肥所有關專家組成的技術指導組,建立試驗示范基地,就糞肥對土壤理化性狀、作物產量、農產品品質的影響,進行跟蹤監測,動態調整。
04
十五五綠色農業項目發展方向
01、生態種植與養殖
生態種植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在 “十五五” 期間,應大力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如有機種植、生態循環種植等。有機種植強調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遵循自然生態規律,采用有機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蟲害的方法,生產出安全、健康的農產品。生態循環種植則通過建立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例如,建設生態果園,在果園內養殖家禽,家禽可以吃果園內的害蟲和雜草,減少農藥的使用和人工除草的成本。同時,家禽的糞便又可以作為果園的有機肥料,為果樹提供養分,提高土壤肥力。這種生態循環模式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還減少了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此外,還可以采用間作、套種等立體種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資源,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經濟效益。例如,在果樹下種植蔬菜、豆類等矮稈作物,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在生態養殖方面,應采用生態飼料、益生菌等技術,減少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提高養殖產品的品質。生態飼料是指采用天然原料,不添加抗生素、激素等化學物質,通過科學配方和加工工藝生產的飼料。益生菌則可以調節畜禽腸道菌群,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例如,在養豬場中,可以使用發酵床養殖技術,將稻殼、木屑等墊料與益生菌混合,形成發酵床。豬在發酵床上生活,糞便被益生菌分解,減少了異味和污染。同時,發酵床還可以產生熱量,保持豬舍的溫度,降低冬季取暖的成本。
02、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農業廢棄物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如果不加以處理和利用,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在 “十五五” 期間,應加強對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廢舊農膜等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和利用。
建設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是實現秸稈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可以將秸稈轉化為生物質燃料、飼料、肥料等。例如,通過秸稈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同時,還可以將秸稈進行壓縮成型,制成生物質燃料,用于發電、供熱等。此外,還可以將秸稈進行青貯、黃貯等處理,制成飼料,用于養殖牛羊等牲畜。
建立畜禽糞便處理中心是實現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可以通過沼氣池、堆肥等方式將糞便轉化為沼氣、有機肥。沼氣可以用于發電、照明、做飯等,有機肥則可以用于農業生產,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推廣可降解農膜的使用是減少廢舊農膜對土壤污染的重要措施。可降解農膜在自然環境中可以逐漸分解,不會對土壤造成長期污染。同時,還可以加強對廢舊農膜的回收和處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03、水資源節約與高效利用
水資源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水資源短缺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 “十五五” 期間,應推廣滴灌、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滴灌是一種將水通過管道直接滴到作物根部的灌溉方式,可以精確控制用水量,減少水分的蒸發和滲漏損失。噴灌則是通過噴頭將水噴灑到作物上,適用于大面積的農田灌溉。微灌是一種更加精細的灌溉方式,可以根據作物的需求,精確控制灌溉水量和時間。
建設農田水利設施是改善灌溉條件的重要手段。可以修建水庫、渠道、泵站等水利設施,提高水資源的調配和利用能力。同時,還可以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和調配,制定科學合理的灌溉計劃,確保農業生產的用水需求。
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是引導農民節約用水的重要舉措。可以通過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同時,還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農民采用節水灌溉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05
發展趨勢,綠色農業前景廣闊
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 2023》顯示,2015 年至 2022 年,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從 75.19 提升至 77.90。在農業資源方面,全國耕地數量持續凈增長,2022 年全國共有耕地 19.14 億畝,凈增長約 130 萬畝,累計建成 10 億畝高標準農田。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 8300 萬畝次,“十四五” 期間我國將完成 1 億畝黑土地保護利用任務,土壤有機質含量將平均提高 10% 以上。
當前,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呈現多個新趨勢。
一是綠色農業投入品研發的創新。例如新洋豐執行總裁楊磊表示,新洋豐持續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參與了五項 “十四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不斷研發能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肥料產品。新洋豐近三年累計投入 7.14 億元科研經費,組建洋豐研究院,下設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等四個研究所,以 “高效、專用、環保、功能化” 為核心方向,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引領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二是綠色種植與養殖技術的創新。如巫溪縣馬鈴薯產業通過綠色高效輕簡化關鍵技術集成,實現增產增收。示范基地脫毒種薯覆蓋率 100%,研發適應山地作業基于紅外光電技術的大壟雙行馬鈴薯精量播種機,漏播率低于 5%,漏播監測準確率達 95% 以上,播種環節每畝節約人工成本 40 元以上。
三是農業污染防治技術的創新。以 RNA 生物農藥為例,硅羿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創始人唐雪明教授的 “RNA 生物農藥綠色制造” 項目斬獲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最高獎 “卓越獎”。RNA 生物農藥以 RNA 干擾的方式,靶向干擾宿主關鍵因子 mRNA,實現對病蟲害的精準滅殺,降解之后的殘留很少,環境友好還能促進增產。
四是農業信息技術的科技創新。《“十四五” 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對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提出要求、作出部署。智慧農業利用先進傳感、遙感及機器視覺等感知技術,使農業生產要素數字化、網絡化、在線化;基于海量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生產過程調控與決策云計算化、智能化;通過農業云計算平臺,將農業全環節、全過程、全鏈條協同化;利用區塊鏈技術使農業管理信用化、安全化。
五是農產品加工儲運技術的創新。巫溪縣馬鈴薯產業在加工方面,研制低脂低糖的馬鈴薯烘焙糕點加工技術,將產品附加值提升了 50%。
六是設施農業與都市農業技術的創新。如康碼高產 (上海) 生物有限公司基于全球領先的 D2P 蛋白制造技術,研發為農作物提供替代化肥的蛋白營養液生物肥料,已建成目前全球最大的體外合成蛋白質工廠。
盡管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仍處于起步階段,還面臨一些不足。比如,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不夠深入,農業生產方式仍然較為粗放,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仍然不足,綠色發展激勵約束機制還不健全等。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要緊抓發展趨勢,謀劃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頂層部署,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農業綠色發展要在更廣泛的領域實現系統性、全面性綠色轉型,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積極構建農村綠色生活方式,從生活理念、消費方式、節約意識等方面全面實現綠色發展。
在 “十五五” 期間,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前景廣闊。我們應繼續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充分發揮全鏈條合力,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塑造農業綠色發展新優勢,推動更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4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