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農藥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生產資料,其在防治病蟲草鼠等引起的農業災害,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等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農藥的長期大量不規范使用會對農產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威脅。如何科學規范使用農藥,提高農產品安全性和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是當代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問題。
轉基因技術作為一項先進的生物科學技術,將其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可以顯著改善作物的生長性狀、提高作物產出量和生長率,目前已成為現代農業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手段。隨著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開始將微生物中的殺蟲基因轉入農作物中,使該作物具有殺蟲功效,從而減少農藥的大量使用,以此來解決農藥帶來的環境污染及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等問題,同時又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1983年,首例轉基因煙草成功培育;1996年,美國相關公司開發的轉基因作物獲得政府批準并開始商業化種植。隨后,蘇云金芽胞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被成功轉入棉花、大豆和水稻等多種作物,抗蟲效果非常顯著。與此同時,轉基因耐除草劑作物的開發成功,又使得轉基因作物得到快速發展,給農業生產帶來了顛覆性變革。目前,轉基因農作物性狀和品種不斷推陳出新,已由第一代抗蟲、耐除草劑單一或復合性狀,第二代既能抗鱗翅目害蟲(棉鈴蟲、玉米螟等),又能抗鞘翅目害蟲(玉米甲蟲等)性狀以及耐更多種類除草劑(草甘膦、草銨膦、麥草畏和2,4-D類 等)性狀,向著第三代高產、抗逆、高品質等新性狀和基因編輯產品的方向發展。轉基因技術已成為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強大動力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其大規模應用已成為提高農業生產力和促進農業技術發展的必然。
01
我國轉基因農作物研發
1.1 轉基因作物研發政策
我國一貫高度重視農業轉基因技術發展,堅持把發展轉基因作物作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把握產業發展主動權的國家重大科技戰略決策。我國也是開展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究起步較早的國家之一。1986年起,我國相繼啟動“863計劃”和“973計劃”,不斷推進轉基因技術和產品的發展。2008年,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啟動,充分體現了中央對轉基因的高度重視,也研發出一批新基因和新作物。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要求“加快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0年,生物育種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2020年,生物育種被列為前沿八大領域之一,首次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堅決打好種業翻身仗。
1.2 農業轉基因生物管理
我國建立了一整套規范嚴謹,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規體系和技術管理規范,涵蓋了轉基因實驗研究、田間(室外)試驗、生產應用、加工、經營、進口以及產品標識等各環節。2001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部也相繼出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 《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審批辦法》4個配套規章。這些規章制度的實施使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管理更加法制化和規范化。此外,我國先后建立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和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前者由不同部門推薦70多位專家組成,負責對轉基因生物進行科學、系統和全面評估,主管部門對通過評審的單位發放《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后者主要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標準立項審查、標準審定等工作,截至2022年12月,我國已發布252項轉基因生物安全標準。
1.3 農業轉基因生物產業化發展趨勢
截至2021年底,我國先后批準發放了8種農作物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包括耐儲存番茄、抗蟲棉、改變花色矮牽牛、抗病甜椒、抗病番木瓜、抗蟲水稻、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和耐除草劑大豆,但只有轉基因抗蟲棉和抗病番木瓜被批準用于商業化種植。其中,抗蟲棉的商業化種植規模較大。目前已培育的轉基因抗蟲棉有197個新品種,累計推廣0.31億hm2,減少棉花上殺蟲劑使用量70%以上。依照《根據種子法規定》,已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2個轉基因水稻品種、11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和3個轉基因大豆品種均需在取得品種審定和種子經營許可證后,才能進行商業化種植。為進一步完善我國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的法規體系,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在2022年6月印發了《國家級轉基因大豆品種審 定標準(試行)》和《國家級轉基因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在相應的非轉基因品種審定標準基礎上增加了轉基因品種的抗蟲和耐除草劑等目標性狀的規定。目前,我國正不斷擴大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的產業化應用試點。試點轉基因品種特性優良,節本增效優勢明顯,對我國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的產業化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02
轉基因作物種植對農藥產業的影視
2.1 轉基因作物種植使用農藥量下降
抗蟲性狀是轉基因農作物研發并獲得功效的重要目標之一,隨著克隆技術的研究發展和深入,轉入Bt基因,產生不同蛋白等,從而獲得越來越多的產品。同樣轉入耐草甘膦等基因的作物品種也不斷增加,可以有效解決雜草防控中的藥害、防效和農藥成本等問題。具有抗蟲、耐除草劑特性的轉基因新作物一旦被推廣應用,由于其抗蟲(主要為鱗翅 2--目昆蟲)、除草效果好,大量減少了農藥使用和勞動力成本,確保農作物穩產,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推廣速度呈幾何級增長趨勢,在世界農產品市場中具有極強競爭力,因而受到廣大種植者的歡迎,與之對應的傳統作物(非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需求下降,顯然對農藥產業,特別是在該作物上使用的殺蟲劑、除草劑產生了很大程度的影響。由于轉Bt基因抗蟲棉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種植,全球殺蟲劑使用量逐年減少。據美國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在1996—2008年期間,隨著抗蟲棉種植面積的增加,單位面積殺蟲劑用量由1996年的1.80kg/hm2,下降到2008年的0.63kg/hm2,抗蟲棉的種植面積擴大與殺蟲劑用量減少呈高度相關性。另有研究發現,種植抗蟲玉米和抗蟲棉花,單位面積殺蟲劑使用量可比普通玉米和棉花減少50%~70%。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我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近5年呈逐年下降趨勢。2020年化學農藥產量年同比下降1.75%,農藥使用量實現了“零增長”。
2.2 轉基因作物種植對農藥產品結構的影響
當前,在全球大規模種植的農作物中,大豆、棉花、玉米、油菜被稱為4大轉基因作物,其轉基因種植比例分別高達78%、64%、26%和24%,主要性狀是抗蟲和耐除草劑,個別產品具有抗病、抗逆等優勢。在抗蟲方面,大多數轉基因抗蟲作物針對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有較好的抗性;耐除草劑主要為耐草甘膦、草銨膦、麥草畏和2,4-D類等。水稻、小麥、水果、蔬菜等轉基因作物尚在研發或評價中,因一些因素的限制,商業化種植還需要時間。
2.2.1 殺蟲劑
我國是殺蟲劑生產和使用量比較大的國家之一。用于常規作物的殺蟲劑主要為擬除蟲菊酯類,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和生物類殺蟲劑。目前,根據全球4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的經驗分析,用于防治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的殺蟲劑已稀少。我國種植抗蟲棉后,由于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數量的減少,一些過去為次要害蟲,如蚜蟲、盲蝽、螢葉甲等成為新的主要害蟲,因此菊酯類殺蟲劑,如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有機磷類殺蟲劑辛硫磷、毒死蜱等已逐年減少,而防治蚜蟲、盲蝽等的殺蟲劑,如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啶蟲脒等將會增加。未來我國轉基因大豆和玉米商業化種植后,用于防治玉米螟、棉鈴蟲、黏蟲、草地貪夜蛾等殺蟲劑的使用量將明顯減少。
2.2.2 除草劑
在轉基因作物大面積推廣應用前,莠去津的使用量位列全球除草劑市場的首位,但自從耐草甘膦轉基因作物大面積推廣種植后,草甘膦的需求量就直線上升,草甘膦逐漸成為在全球范圍內使用面積最廣的除草劑品種。草甘膦是一種非選擇性除草劑,又稱“見綠殺”,最初主要用于非農及作物種植前或收割后防除雜草。隨著轉基因作物的逐漸普及以及草甘膦的廣泛使用,抗草甘膦雜草也在選擇中生存下來,成為所謂“超級雜草”。同時,對草甘膦致癌性的爭論,導致一些國家禁止或限制使用。為了達到更好的除草效果,耐草銨膦、麥草畏、2,4-D類轉基因作物相繼研發成功,并與耐草甘膦性狀復合,已被廣泛種植。當前全球草甘膦的市場發展比較平穩,草銨膦的市場發展有一定增速,麥草畏、2,4-D類因使用技術等問題,沒有達到預期使用量;轉基因玉米、大豆、油菜田不再使用乙草胺、莠去津、煙嘧磺隆和苯達松等除草劑,市場銷售量明顯下降。我國是除草劑的主要生產國,自主研發的耐除草劑作物主要是耐草甘膦和草銨膦。近年來,草甘膦產量略有下降,草銨膦增速加快。未來我國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等大規模商業化種植后,草甘膦、草銨膦使用量將有一個快速上漲預期,而一些常規除草劑,如乙草胺、莠去津等的使用量將會明顯下降。
2.2.3 殺菌劑
抗病轉基因作物研發比抗蟲耐除草劑作物研發相對滯后,目前研發比較成功的是抗環斑病毒番木瓜。因種植面積有限,其對全球殺菌劑市場影響非常有限。然而,由于轉基因作物的品種、種植結構、種植密度等發生變化,使得一些病害發生比常規作物更加嚴重。例如,玉米大斑病、銹病等,大豆花葉病毒病、銹病等。因此,近年來在全球殺菌劑市場中三唑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的銷量穩中有進。目前我國研發的轉基因作物沒有大規模引入抗病性基因,因而轉基因作物的推廣種植對殺菌劑市場的影響較為有限。
2.3 轉基因作物種植促使農藥、種子等全產業鏈整合
縱觀世界農化巨頭的歷史發展,同時推進農化產品業務和種子業務是其共同特征。例如,先正達、孟山都、杜邦先鋒、陶氏益農和拜耳等既是農化巨頭公司,又是種子研發的佼佼者,而且農化產品與種子業務相互促進,不可分割。世界前三大轉基因作物公司孟山都、杜邦先鋒和先正達,均通過不斷壯大轉基因種子研發能力,逐步實現了對除草劑、農藥、化肥等上游產業的整合,同時還促進了飼料、農產品加工等下游產業的發展。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在短時間內快速改變特定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的供需關系。許多農藥公司借機與轉基因種子研發生產企業進行了合作和兼并重組,進而誕生了“轉基因種子+農藥”的新銷售模式以及“種子生產+農藥生產+服務”的新行業格局。隨著孟山都、拜耳、陶氏和杜邦先鋒等大型農藥種子研發巨頭公司的合并,國外的農藥和種子行業整合格局已經完成。近年來,我國也逐漸形成了“種子+農藥”的企業合并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化工收購了種子研 發巨頭先正達集團。2020年1月5日,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將旗下農業并入新設立的“先正達集團”。完成資產重組后的先正達集團包括先正達植保(運營總部位于瑞士巴塞爾)、先正達種子(運營總部位于美國芝加哥)、安道麥(運營總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維夫) 和先正達集團中國(運營總部位于中國上海)四大業務單元。目前先正達集團業務已涵蓋農藥、化肥、種子和數字農業等業務,成為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全球第三大種子公司以及中國化肥市場領導者。
03
總結與展望
根據本文的研究與分析,轉基因作物的推廣種植對農藥產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由于耕地面積的減少,人口增加對糧食產量的需求,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轉基因生物育種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公眾對轉基因作物的認識提升,我國轉基因農作物的種類和種植面積將逐漸增加,對農藥產業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此外,由于轉基因作物對農藥的需求有指向性,農藥產業的產品結構也在經歷著巨變,產業整合速度加快。在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和多變的市場需要下,農藥生產企業不僅要注重自主創新與研發,創新產業運營模式,不斷加快產品升級,與轉基因農作物的發展相適配,還需要積極順應市場潮流,因勢利導地做出調整。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4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