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麥飛科技創始人兼CEO 宮華澤
三農日報第380期
今日名言:最先道歉的人最勇敢;最先原諒的人最堅強;最先釋懷的人最幸福。——佚名
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
「要聞」
1、2項農藥行業標準通過專家審定
近日,《印楝素母藥》和《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懸浮劑》2項農藥行業標準通過審定。
《印楝素母藥》等2項標準由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組織起草,分別確定了相應的控制項目指標和檢測方法,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農藥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這2項產品標準的制定為進一步加強農藥產品質量監管、規范農藥市場秩序提供技術支撐,對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廣大消費者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2、7部門聯合出臺意見要求到2020年全國“村規民約”全覆蓋
近日,由民政部、中組部、全國婦聯等7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所有村、社區普遍制定或修訂形成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推動健全黨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機制。
《意見》明確,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的制定或修訂工作應遵循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合法合規、堅持發揚民主、堅持價值引領、堅持因地制宜等5個原則,包括規范日常行為、維護公共秩序、保障群眾權益、調解群眾糾紛、引導民風民俗等5方面內容。
3、加強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監管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制定并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監管的規定》。
《規定》明確,要求企業嚴格執行鎘的臨時限量值規定要求,對使用大米為原料的,要對每批次大米的鉛、鎘等重金屬項目進行查驗。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監管有望向配方奶粉看齊,行業“雜亂差”現象將得到根治,小企業將進一步退出,龍頭企業受益明顯!
「地方大動作」
4、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持續發力支持“海蜜”事業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農科所致力于西甜瓜的研發20余年來,先后育成海蜜系列厚皮甜瓜新品種10個和1個小型西瓜品種,制訂了6項相關省級標準,為江蘇省西甜瓜標準化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省農委的支持下,江蘇省現代農業(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項目海蜜甜瓜新品種的研發綜合了省農科院蔬菜所、鎮江農科院、沿江地區農科所等知名科研院所的科技優勢,為新品種的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2個項目的持續滾動實施,對西甜瓜的研發、推廣無異于如虎添翼,促進了產業的發展。
5、山東:農業用水擬實行分檔水價
山東省發改委牽頭起草的《關于建立完善農業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寫明2020年底前省內全面推行農業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
《指導意見》明確,要充分考慮種植效益和種植戶承受能力,確保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實施后不影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第一級和第二級要保持適當價差,第三級要反映農作物灌溉定額約束力和水資源稀缺程度,拉大價差,杜絕水資源浪費。一檔價格各地按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的政策制定;二檔水價加價標準一般為一檔水價的1.2倍至1.5倍,三檔水價加價標準原則上不低于一檔水價的2倍。具體分檔水量和加價標準由各地自行確定,缺水嚴重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加價標準,充分反映水資源稀缺程度。
河南水肥一體化促農業節本增效
為了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減輕農業面源污染,河南省汝州市農業局土肥站加快推進水肥一體化項目實施。
通過水肥一體化項目的實施,共建設移動噴灌面積400畝、伸縮式地埋噴灌200畝、固定噴灌200畝,滴灌100畝、微噴灌100畝,五種灌溉方式合計1000畝,實現畝節水20%以上,畝節肥20%-30%,糧食作物單產提高8%-15%;實現項目區灌溉與施肥一體化,促進水肥耦合,提高農田水肥利用效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有效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減少水土流失和地表徑流,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保護生態環境。
6、山東壽光:政策性大棚保險期限延長為1年
中國人壽財險壽光市支公司經理孫會杰表示,新調整的保險政策相較于傳統政策,擴大了責任范圍,在原有保險責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火災責任,充分滿足了農戶的需求。保險期由8個月修改為1年,能有效覆蓋棚內所有作物生長期。費率更低,保障更高,原來的大棚保險政策,各級財政承擔保費的50%,農戶負擔比例為50%,調整后的大棚保險的財政補助比例提高到了65%。
另外,政策性蔬菜大棚保險保費實行無賠款優待政策,即在上一年保險期限內無賠款,第二年繼續投保同標準的內容,第二年起按標準保費的80%交納。
7、黑龍江省糧食總產1501.4億斤 總量穩居全國首位
從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獲悉,按照全國統一方法制度,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糧食產量抽樣調查。經國家統計局審核,報國務院最終核定,2018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501.4億斤,比上年增加19.3億斤,增長1.3%,為黑龍江省歷史上第二高產年,總量穩居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首位,比第二位的河南省(1329.8億斤)高171.6億斤。
8、北京提升蛋雞養殖機械化水平
近日,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結合家禽創新團隊項目,在黃高強養殖場開展蛋雞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建設。
制定了蛋雞養殖環境控制、飼喂、飲水等機械配套方案,為提升蛋雞標準化、機械化、健康養殖、可持續發展提供裝備支撐,為今后大面積推廣奠定基礎,為畜禽養殖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
「產業新勢力」
9、澳研究發現蝦殼可以循環利用 能夠對抗超級細菌
近日,昆士蘭科技大學研究人員把吃剩的蝦殼,溶解在酸性液體中,然后把薄薄的液體倒入容器,以冷凍方式凝固出殼聚糖,中和酸液后成功制造出嶄新的抗菌膜。
殼聚糖為一種無害的白色粉末,當注入抗微生物劑如硒、銀等元素,然后去除重金屬等雜質,制成的彈性薄膜能夠有效抵御金黃色葡萄球菌,并阻止其成長及傳播,有效治療多種傷口。
首席研究員德蘭稱,該粉末被用作殺死抗微生物的超級細菌。科學家休伊特解釋說:“糖尿病難以治愈,但海鮮殼的膜較為靈活,為潰瘍和糖尿病患者帶來希望。”
10、“宣和豬”轉化應用補空白
依托云南省動物營養與飼料重點實驗室,由云南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云南農業大學教授魯紹雄團隊與宣威市畜牧獸醫局等多家單位聯合攻關,近期已成功育成“宣和豬”,并在轉化應用新品種上取得顯著成效。
“宣和豬”全身被毛白色,體型外貌一致,遺傳穩定,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繁殖力強,產肉性能好,鮮肉及火腿品質優良等特點。
這也是我國第一個針對火腿產業培育的豬新品種,其成功育成和綜合配套養殖技術的研發結束了“華夏三大名腿”之一的宣威火腿產業長期“有腿無豬”的歷史,對促進宣威火腿產業及生豬產業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1、中國除草藥肥行業存在6大問題
一是單一性,對于作物而言,這些產品均是面向水稻田的藥肥產品。
二是局限性,只是用做除草。
三是質量不穩定,對于一些常見的、非頑固雜草的防治效果還可以,但是對于大面積爆發的草害、頑固雜草卻顯得無能為力。
四是增加成本,只是用藥肥,平均一畝地就要花費30-35元左右,與傳統的施肥和噴藥相比,一畝地足足多了10元左右。
五是工藝簡單,大部分產品只是簡單的混合,技術創新少。
六是效果沒有增值,大部分的產品效果只是1+1,很多產品還達不到1+1,失去了藥肥的意義。
12、蘇寧小店將進軍社區拼團
蘇寧小店集團商品經營中心總經理鮑俊偉宣布“明年1月18日,蘇寧小店也將加入社區拼團賽道,上線社區拼團服務,全國招募10萬個團長。”
蘇寧小店是蘇寧在社區O2O領域開設的直營便利店。據悉,蘇寧小店將在明年圍繞“快”、“鮮”、“多”三大特點進行持續深化服務。
「觀點」
13、董明珠:知識產權已成為關鍵競爭力
董明珠認為,伴隨著全球競爭的加劇,知識產權已成為關鍵競爭力,專利也已經成為全球貿易競爭的主要攻擊手段,甚至成了企業生存發展的絕殺武器。可以說,擁有專利的多少間接反映了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
「公司」
14、神州農業:NB-IoT應用于農業數字化
神州農業研發團隊基于華為NB-IoT模組升級了土壤信息采集儀和環境信息采集儀,并在山東濰坊的農業園區實現了數據采集與傳輸,同時公司還在華為云上搭建了農業云服務平臺,通過數據分析指導灌溉和施肥、預警和分析病蟲害,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神州農業的研發團隊已經將灌溉計量水表升級了NB-IoT傳輸技術,同時已經開發了基于NB-IoT的動物智能項圈,目前正在進行測試。隨著NB-IoT基站的大量部署和網絡的全面覆蓋,這些智能設備未來將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融資」
15、社區團購平臺食享會完成3000萬美元B輪融資
今日獲悉,社區團購平臺食享會宣布完成3000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由TPG-軟銀合資基金(TPG-SV)領投,創世伙伴資本、光源資本跟投,老股東心元資本、險峰旗云繼續跟投。
食享會CEO戴山輝表示,本輪融資將用于完善供應鏈建設,同時進行技術、系統以及新市場的持續開發。
食享會于2017年12月在武漢成立,是一家專注C2B社區拼團的直營電商平臺。通過小區用戶的共同購買、同社區共同配送,享受更優質更低價的商品。
本文由農俠會整理編輯!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