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作者:逍遙子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產業●科技●商業)
去年,阿里、拼多多、京東等互聯網公司都在布局“最先一公里”,希望借助科技、人才、物流等優勢資源幫助農產品產區、中小農業企業解決農產品品質及溢價難題。
當然,談及“最先一公里”,我們又不禁想起被互聯網企業熱炒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社區團購的誕生,“最后一公里”的難題似乎被破解了,城市消費者購買農產品之后,30分鐘農產品就可以直達餐桌。
盡管如此,但是城市消費者與農業的問題依然存在,比如普通的農產品收購價是0.8分,城市消費者卻需要花4元購買;農殘農產品當作健康的農產品被消費;農產品損耗率高達30%之多...
諸如以上問題,其根本是城市消費者與農業有隔閡、有距離....這些問題正是生鮮電商存在價值與意義。
如何構建農產品“短鏈”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不管是模式創新還是商業創新,都是未來農業思考的重點。
但是,拐點已至!
-010-
前段時間,《環球網》報道了一篇“法國農產品‘短鏈’”的文章,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其實法國農產品“短鏈”操作很簡單:讓城市的消費者更快地拿到農產品,縮短農產品與消費者的接觸的時間。
這些事情,中國農產品電商創業者也能想到。
根據報道稱,法國上線了一個名為“新鮮+本地”的在線平臺,顧客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找到離家最近的農場和直銷點,購買新鮮農產品。據預計,這種農產品從“田間”到達“餐桌”幾乎不經過中間商的“短鏈”流通模式,在未來5年內,有可能占法國食品采購總量的25%。
其實,“短鏈”流通模式很早就在發達國家流行起來。
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短鏈”流通逐漸流行起來。向小規模農戶敞開的美國“農夫集市”、商品來自原產地直供的日本“農產品直銷所”等,便是這一模式下的活躍交易場所。如今,在一些發達國家,以直銷或只有一個中間商銷售到達消費者手中的農產品已經超過一半。
這類模式的發展,與中國生鮮電商類似,都是因為疫情。
歐美等國家,為了減少接觸、擴大銷量,農產品直銷已不再局限于集市地攤的原始買賣方式。生產者借助先進的信息和物流手段,在網絡平臺銷售自家農產品,消費者通過與生產者或平臺的直接交易進行購買,包括農超對接、社區直銷、訂單直銷、生鮮電商等。
歐美“短鏈”流通模式為何如此盛行?說得直白一點: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是獲利方。
農業行業觀察發現,與“長鏈”流通相比,“短鏈”流通可以減少商品流通時間、避免中間環節層層加價以及銷售渠道的信息不對稱等,降低農產品價格的同時,提高農民收益,為消費者帶去更新鮮的產品,供需雙方都從中受益。
透視歐美的“短鏈”流通模式上,我們看到未來農產品流通的2大趨勢:
1)簡易化
未來的流通不再是復雜繁瑣、長鏈條,而是點對點的新模式,會幫助更多的商品提供方與商品購買方簡單并且快捷地交互。
流通渠道的縮短,消費者體驗產品更順暢,同時,信息反饋或需求反饋更間接,如此也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從而促使社會和諧發展。
2)科技化
未來的流通決不是單獨存在,而是與科技、電商、物流等工具相結合。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于流通渠道里,使得流通服務更人性化、個性化。
另外,目前,智慧物流、智能門店等新業態的誕生,傳統流通模式也被徹底顛覆。
但是,當下的流通依然處在信息閉塞或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這些弊端也導致產業發展受阻,甚至有些產品被限制。
在傳統農業被渠道及流通高壓之下,農業產業鏈及價值鏈得不到完整的體現,所以,農業在三產里面不能成為基礎行業,而應該是一二三產業的主導產業,二三產業必須要為農業服務。
否則,中國農業永遠都不能擁有世界競爭力。
-020-
一句話來形容,中國的農產品流通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痛并快樂著!
農產品電商專家洪濤告訴筆者,隨著我國農產品生產大國、貿易大國、消費大國、流通體系大國、網絡大國的逐步建立,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農產品流通大國的地位形成。
然而,中國的農產品流通以農貿市場為主體,約60%以上的農產品零售依賴于農貿市場渠道,商超占比較低。盡管1984年中國就出現了第一家蔬菜超市,但36年來中國超市體系并未像歐美那樣,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
更致命的農產品流通的成本居高不下,且分散不均、農產品損耗率也極高。
數據顯示,中國超市不僅未成為生鮮流通的主渠道,而且其內部市場集中度仍偏低,CR5僅27%。較為分散的競爭結構,阻礙了規模經濟的實現,使得我國農產品的農超對接比例不足30%,約70%的農產品仍采用三級或四級流通體系。
另外,在當前流通體系下,中國農產品流通的損耗顯著高于發達國家。從分品類來看,中國果蔬類的流通損耗在20-30%之間,而美國僅11%;中國肉類流通損耗12%,美國僅3%;中國水產品流通損耗15%,美國僅7%。
這些問題導致的結果:加價,所有流通成本會通過加價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中國果蔬類農產品的加價率在95%左右,海鮮加價率115%,牛羊肉的加價率為75%。
因此,流通的數字化勢在必行。
北京首農食品集團知聯會會長唐俊杰表示,農產品流通行業應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和機遇,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主動應對愈加頻繁的跨行業競爭,支撐經濟社會高效穩定運行。
除了傳統流通的數字化之外,當前農產品電商數字化轉型成為關鍵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農產品供應鏈分會秘書長秦玉鳴表示,未來數字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供需兩端信息不透明,未來養殖、種植等都將通過數字化手段陸續得到解決。
農產品電商專家洪濤也指出,探索中國農產品流通業全觸點、全渠道、全場景、全球鏈、全客群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建設中國農產品流通的高效、安全、健康、綠色、智能、生態的產銷體系。
目前,阿里、拼多多、京東、蘇寧、每日優鮮、美團等互聯網公司紛紛加速農農產品數字化流通的落地與升級。
-030-
因為互聯網,農產品流通的孤島或將打破,未來的農產品流通領域必將是產業+科技+商業的結合,農業的價值鏈與產業鏈或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導。
尤其是,阿里、京東、拼多多、每日優鮮的農產品流通數字化改造,助推了農產品電商的新發展。
1、阿里產地倉
早在2019年,阿里成立數字農業事業部,并提出探索中國農產品流通業全觸點、全渠道、全場景、全球鏈、全客群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建設中國農產品流通的高效、安全、健康、綠色、智能、生態的產銷體系。
據了解,阿里產地倉匯集了如現代化生產線、智能中央控制、連接消費和生產端的大數據、食品安全檢測等系統,可以提升農產品貯存、保鮮、分級、分選、包裝、發貨、攬收,與銷地倉結合,可以使得水果能夠更新鮮的送到消費者手中。
目前,阿里已初步建成以大數據、云計算支撐的數字農業基礎設施: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670多個菜鳥縣域物流共配中心、5大產地倉和全國各地的銷地倉及盒馬、大潤發門店共同構成的“數字化流通”網絡,以及淘寶天貓等為核心的“數字化銷售”矩陣。
2、京東的數字農業
京東助農,物流優勢其一,其次就是互聯網技術。
自2016年京東成立生鮮事業部,開始布局生鮮產業鏈,線上京東商城、京喜及京東農場平臺,線下京東生鮮、7Fresh超市等業態構建消費產業鏈全渠道。
同時,京東借助數字技術投身到農業轉型升級之中,比如,京東農場以助力農業前端種植基地品牌建設、農民增收、生態可持續農業為出發點,致力于解決三億多京東用戶如何放心消費優質農產品的問題。
同時,京東認購地利集團,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雙方打造現代化一體化的農產品數字供應鏈,以解決農產品生產流通方面的成本、效率和安全難題。
3、拼多多“拼”模式
截止去年年底,拼多多年用戶數量高達7.88億,躍居成為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同時,隨著活躍買家規模不斷擴大,拼多多2020年的年成交額(GMV)也增至16676億元。
目前,拼多多已經形成拼多多、多多買菜、農地云拼等新模式,深入產地產區把各地分散的農產品集中搬上平臺,利用農貨智能系統,預測農產品成熟周期,提前預售應季果蔬、鮮花,按品類價格精準推薦給用戶。
“用技術改造中國農業是拼多多的愿景。”拼多多董事長陳磊表示,事實上拼多多已經在上中下游開展了全鏈條的探索。除在下游開創“農地云拼”模式,在農業產業鏈上游,拼多多與工業伙伴和大學合作,向農業引進更多技術,一些應用已開始落地實踐。
除了阿里、京東、拼多多之外,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興盛優選、橙心優選、美團、十薈團等互聯網公司紛紛借助數字化助力農業轉型升級。
小結
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滲透率達36%,但農業只有8.2%。由此可見,數字化農業的天花板很高,市場機會很大。
今年一號文件再次提出,要把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的二三產業盡量留在農村,把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
隨著鄉村振興的加碼,農業農村一定會成為農業產業鏈公司的優質“標的”,但關鍵是能沉下心、勇敢地向前。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4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