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農業強,產業必須強,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科技與現代化。目前,我們已經建成了涵蓋水稻、油菜、生豬、大宗淡水魚、大豆、馬鈴薯、棉花等5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這些產業技術體系與專家成為鄉村振興與農業產業現代化的核動力。國家高層也著重強調“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近日,農業行業觀察、農俠會主辦“2023中國馬鈴薯產業創新峰會暨第四屆資源對接會”圓滿落幕,本次峰會圍繞“全生態&高質量”為主題,聚焦馬鈴薯產業創新與升級,助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完善與發展。
本次峰會邀請了9位嘉賓代表,他們分別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胡宏海博士、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副研究員/石瑛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馬鈴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劉建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勤、雪川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部經理/霍金龍、云圖控股增效肥推動中心北方農技部部長/李高明、沃土鄉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力民、云南是賢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董軍、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農業行業觀察創始人/李劍等9位嘉賓一起去分享并探討,為馬鈴薯產業尋找出路。
結合本次9位專家嘉賓的分享,農業行業觀察總結了3點(提煉的分享干貨)
第一點,馬鈴薯品種多元化發展
中國已經成為馬鈴薯種植面積與產量世界第一的國家,但是我國的馬鈴薯單產水平及人均食用量不高。另外,隨著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馬鈴薯品種顯得非常重要。
長期以來,我國馬鈴薯育種以高產、抗病為主要目標,育成品種類型單一,嚴重缺乏各類專用品種;另外,優良種質資源缺乏,一直是困擾我國馬鈴薯品種選育的主要限制因素。
隨著馬鈴薯場景與應用增多的情況下,馬鈴薯品種多元化發展也會助推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
所以,未來要加大馬鈴薯育種及品種的投入研發,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要共同努力,攜手發展。
第二點,馬鈴薯全產業鏈現代化
眾所周知,馬鈴薯全產業鏈涵蓋種薯繁育和馬鈴薯種植、加工、儲藏、營銷、農資服務、數字化服務、科研單位等為一體,其中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
然而,我國馬鈴薯全產業鏈企業很大,80%以上都是小散企業,而且居多處于種植端或者僅是服務種植端環節。
與此同時,很多馬鈴薯企業的現代化、數字化、產業化等要素較少,或者存在嚴重不足。因此,馬鈴薯產業想要躍遷升級,必須要全產業鏈現代化、數字化、產業化、協同化發展。
第三點,馬鈴薯領域需要領軍者或創新人才
馬鈴薯產業發展,核心是靠人才,尤其是青年領軍人才。然而,目前,中國馬鈴薯產業領軍者偏向老齡化,青年一代的人才或懂產業、懂商業的人才非常缺乏。
由于馬鈴薯產業鏈分散,這也導致馬鈴薯產業不集中,也制約了馬鈴薯領域人才培育和斷檔。所以,馬鈴薯產業人才培育需要體系化、持續性的,尤其需要頭部的企業牽頭努力為馬鈴薯領域人才儲備作成積極貢獻。
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農業行業觀察創始人李劍也表示,此次峰會是農業行業觀察首次聚焦馬鈴薯產業,希望通過新產業、新科技、新商業思維助力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邀請更多馬鈴薯專家、行業標桿企業共同賦能馬鈴薯產業人才培育,從而推動馬鈴薯產業不斷地躍遷。
(以下主題分享實錄提煉,略有刪減)
主題分享環節
01、分享主題:創新與品牌:馬鈴薯產業現代化發展
分享嘉賓:雪川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部經理/霍金龍
截至目前,雪川農業已經成為以馬鈴薯種業為核心、現代農業服務為延伸、食品加工為龍頭,集“育、繁、推、儲、加、銷”為一體的馬鈴薯全產業鏈集團。
霍金龍談到,近些年,雪川農業積極布局馬鈴薯全產業鏈,業務涉足育種、種薯、商品薯、加工薯、薯制品、商超集市、境內&境外銷售等產業生態。其中,在育種上,擁有國內先進的馬鈴薯市場化育種平臺,牢牢掌握馬鈴薯種業“芯片”。比如,雪川農業已經投資1.2億打造了國內最大的馬鈴薯企業產業技術研究院,并且自研不同用途馬鈴薯新品種或品系80多個;在繁推上,擁有30萬畝自營農場、50萬畝訂單農場,累計推廣馬鈴薯800萬畝;在儲、加上,實現了從原料到倉儲,全程高效把控薯制品生產流程;在銷售渠道上,布局了商超集市,多年積累已切入叮咚買菜、商超、農貿市場等線上線下多個核心渠道,同時渠道銷售覆蓋國內和國外兩大市場,除了切入肯德基等一線QSR,海外凍薯占國內出口總量超50%以上。
與此同時,雪川農業還加快了從全國邁入世界的模式復制,并計劃在五年內,新增3~5個新工廠和基地群,其中選址包括國內馬鈴薯主產區、“一帶一路”國家、非洲和南美。
另外,雪川農業還堅持創新與品牌的發展基石,積極發力育種研發體系和現代農業體系,實現種、加、銷的現代化、體系化、科技化。雪川農業堅持以科技驅動,鍛造中國馬鈴薯行業領導者,全力推進中國馬鈴薯產業現代化發展。
02、分享主題:馬鈴薯加工技術及產品開發現狀與展望
分享嘉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胡宏海博士
馬鈴薯號稱營養界的“優等生”。數據顯示,馬鈴薯可供人類食用的部分高達85%,而谷類作物約為50%,富含碳水化合物,其可以提供人體所需能量;另外,馬鈴薯的蛋白氨基酸組成合理,營養價值高,含其他谷物缺乏的賴氨酸、富含質地柔軟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健康、富含維生素(VC、B族等),礦物質(鉀、磷、鎂、鐵等)、綠原酸等多酚類生理活性化合物。同時,相關研究表明,38種食物中馬鈴薯飽腹系數最高,是白面包的3倍。
胡宏海博士談到,我國馬鈴薯種植總面積、總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平均單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就馬鈴薯加工消費情況而言,我國馬鈴薯加工消費低于歐美國家。其中,歐美等發達國家馬鈴薯加工率超過70%,加工制品上千種;然而,我國馬鈴薯以鮮食菜用為主,加工率僅為10%左右,產品結構單一,主要為淀粉及其制品(粉絲、粉皮、粉條等)、全粉、薯條、薯片等。
在分享中,胡宏海博士詳細分享了我國常用的馬鈴薯凈菜產品加工技術、馬鈴薯全粉瞬時干燥新技術、馬鈴薯泥高效制備與物性修飾新技術、馬鈴薯漿微酸濕熱調質技術、馬鈴薯組分質構重組技術、馬鈴薯面條延壓成型技術、馬鈴薯面條擠壓成型技術、馬鈴薯焙烤食品加工技術等8種馬鈴薯工業化加工的技術。
另外,對于馬鈴薯行業展望,胡宏海博士認為,實施健康中國、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為馬鈴薯加工產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和廣闊市場空間。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未來方便、美味、營養、安全、健康、個性化、多樣化馬鈴薯加工產品將會成為消費主流。與此同時,地域特色馬鈴薯食品傳統工藝傳承與創新是馬鈴薯多元化加工利用的重要方向。需要企業通過多技術融合提升馬鈴薯加工裝備智能化水平,以此促進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
03、分享主題:馬鈴薯育種與產業創新
分享嘉賓: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副研究員/石瑛教授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馬鈴薯育種研發對于其主食化及產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只有少數馬鈴薯品種能用于加工全粉,而在生產上大多數馬鈴薯品種難以很好地滿足主食化需求。
在峰會中,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副研究員/石瑛從馬鈴薯概況、馬鈴薯育種的歷史、馬鈴薯育種技術及應用、馬鈴薯產業創新需求等4個角度深度剖析馬鈴薯育種產業如何創新與升級。
就育種而言,石瑛談到,中國馬鈴薯主栽品種先后經歷四次輪換,從1950-1970年實現了代自育品種與引進品種共存形態;到1980年,自主育成的晚熟品種克新1號等、早熟品種鄭薯2號等,國外品種費烏瑞它、中心24等逐漸成為主栽品種;再到1980-2000年,自主育成的品種東農303、中薯2號、鄭薯5號等,引進大西洋、夏波蒂、抗疫白等品種應用于生產;最后演變到2000年后,加大了專用和早熟新品種選育,中薯3號和中薯5號面積穩定增長,2006年首次國審炸片加工專用品種。總體上來看,我國品種遺傳背景不斷拓寬,類型不斷豐富,在產量、品質、抗病和外觀性狀上有較大改良。
我國馬鈴薯產業育種如何創新需求?石瑛表示,需要解決企業、品牌和人才缺乏與產業快速發展的矛盾;同時,還需要發力田間生產實際、強化加工、突出品種選育重點環節,并且要注重健康營養消費等方向發力;另外,政府與企業還需要不斷地打造農業產業融合平臺,實現馬鈴薯產業+智能+大數據+智慧云終端全鏈條發展,以此助推鄉村振興大戰略。
04、分享主題:馬鈴薯產業創新與升級之戰
分享嘉賓: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農業行業觀察創始人/李劍
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農業行業觀察創始人/李劍從馬鈴薯世界地位、馬鈴薯高質量發展,以及馬鈴薯產業創新等層面深度剖析中國馬鈴薯升級與創新的突破口和升級之戰。
李劍談到,馬鈴薯主糧化是馬鈴薯企業產業化發展的機會,企業需要借助國家政策紅利,快速實現品質、模式、商業等方面的躍遷與升級。另外,我國馬鈴薯種植區普遍存在“種強銷弱、量大鏈短、質優價不優”的問題,全產業鏈、科技化、產業化是破解之法。因此,馬鈴薯企業需要加強產業鏈升級,不斷地從全鏈路上突破頭部企業主導、馬鈴薯企業小散的局面。
在分享中,李劍還談到,馬鈴薯需要用科技與商業思維重做一遍。他還提出馬鈴薯2場戰役:馬鈴薯+、馬鈴薯X的2大戰略。其中,“馬鈴薯+”戰略,在馬鈴薯領域,縱深拉長馬鈴薯產業鏈,從育種、加工、儲藏等環節進行裂變與創新演變成馬鈴薯新產業、新鏈條;橫向在發展馬鈴薯美食化方向,創新出更多與馬鈴薯匹配的食物鏈,比如馬鈴薯預制菜、馬鈴薯泥、馬鈴薯粉絲、馬鈴薯方便面、馬鈴薯面條、馬鈴薯烘焙、馬鈴薯糕點,實現馬鈴薯與產業融合、與美食融合、創新發展;“馬鈴薯X”戰略呢,則是在現有一二三產業基礎上,通過馬鈴薯產業跨界融合,延伸,與行業、生態融合,實現馬鈴薯產業鏈結構升級,擴大馬鈴薯產業鏈版圖。比如,馬鈴薯小鎮、馬鈴薯數字農場、馬鈴薯文化館、馬鈴薯餐飲文化節。未來的馬鈴薯產業與企業還需要學會利用短視頻、數字化、直播、數字化人、chatGPT幫助企業與產業轉型升級。
05、分享主題:馬鈴薯高效種植營養方案
分享嘉賓:云圖控股增效肥推動中心北方農技部部長/李高明
在分享中,李高明談到農業種植的底層邏輯就是解決作物的產量與品質2大難題。另外,我國農業種植還面臨“如何獲得穩定優質的化肥供應”“如何不斷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如何建立穩定持續的經濟收益”等3大問題。因此,馬鈴薯企業需要選擇“馬鈴薯增效方案,創造更高收益價值”。
李高明還表示,荷蘭與比利時是歐洲傳統馬鈴薯生產強國。其中,比利時馬鈴薯平均畝效益約為我國的2~3倍,如此高效益得益于科學的營養方案對馬鈴薯產量與品質的研究,充分滿足客戶的消費要求。另外,中國提高馬鈴薯單產水平尚有巨大潛力,這對馬鈴薯企業及肥料企業都是機會。
那么,如何提高馬鈴薯的種植效益?李高明分享到,馬鈴薯高效種植需要突破種薯品質、基礎設施、管理技術、營養高效等4個要素。尤其是,營養要素,種植企業需要給馬鈴薯提供整個生長期所需要的營養改良和培育土壤,為馬鈴薯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另外,從示范效果可以明顯看出,云圖的營養解決方案對馬鈴薯結薯及塊莖的形成有顯著的促進效果、長勢效果喜人。截至目前,云圖馬鈴薯種植全程高效營養方案從播種期、苗期、塊莖形成期、塊莖膨大期、淀粉積累期實現馬鈴薯種植的全周期高效營養方案,助力馬鈴薯作物品質與產量提升。
06、分享主題:數字賦能馬鈴薯產業發展研究與應用
分享嘉賓: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馬鈴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劉建剛博士
在分享中,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馬鈴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劉建剛博士圍繞著智慧農業發展歷程、數字賦能馬鈴薯種植業、數字賦能馬鈴薯種業,以及總結與展望等4個模塊深度剖析馬鈴薯種植業數字化、智慧化、現代化的突破與升級。
劉建剛博士認為,我國智慧農業產業鏈非常長,不僅僅是技術主導產業,還是應用驅動型產業;同時,智慧農業經歷了3個模式:政府主導或政企聯動模式、產業聯盟模式、數字產業服務主體轉型農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模式。
就數字賦能馬鈴薯種植業而言,劉建剛博士表示,馬鈴薯領域需要加快數字化應用,需要發展馬鈴薯數字農情,提升馬鈴薯種植業生產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設農業病蟲害測報監測網絡和數字植保防御體系,實現重大病蟲害智能化識別和數字化防控,還需要不斷地建設數字田園,推進馬鈴薯種植業生產經營智能管理,從而正在實現馬鈴薯種業數字化升級與轉型。
除了種植業數字化之外,劉建剛主任還表示,利用數字化賦能馬鈴薯種業勢在必行,搭建馬鈴薯數字化育種平臺,實現馬鈴薯育種全流程、數據流和業務流的可視化高效管理,從而實現品種選育試驗任務、數據、圖像和成果進行“一體化”管理。
最后,劉建剛主任在總結與展望分享中談到,我國的智慧農業技術集成創新特點日益突出、智慧農業還需要專業化與規模化的有機結合、并且不斷地加快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更好地賦能數字農業在馬鈴薯領域的應用。
圓桌探討環節
本次圓桌論壇環節,由農業行業觀察聯合創始人/南風主持,分別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勤、 沃土鄉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力民、云南是賢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董軍等4位嘉賓一起圍繞“馬鈴薯產業創新之路”探討與交流。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勤表示:馬鈴薯產業創新難點包括品種、飲食習慣等方面。當前,我國馬鈴薯品種研發不強,尤其是適合加工品種的馬鈴薯不多;另外,由于我們的居民對馬鈴薯飲食習慣問題,所以導致馬鈴薯產業很難做大。
談到馬鈴薯創新問題時,陳勤表示馬鈴薯創新要從3個方面,首先提高馬鈴薯認知,要提高馬鈴薯重要性的認知,改變馬鈴薯在糧食上的地位;其次馬鈴薯要加碼育種創新育,發力多元化的馬鈴薯品種,培育不同的品種;最后需要開發一款具有中國特色的馬鈴薯產品,符合中國人飲食習慣的馬鈴薯產品。
另外,關于馬鈴薯產業機會的問題。陳勤教授表示,馬鈴薯需要在加工方面突破,在品種和加工上創新,要找到一種存儲、保鮮的方法,實現隨時隨地滿足消費者。另外,馬鈴薯預制菜創新也是一種機會,都是大有可為。
沃土鄉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力民表示:馬鈴薯產業創新的難點在于土地、種子研發和創新、農資服務缺乏標準化方案、儲藏環節不現代化、馬鈴薯銷售環節對接不力等方面。當前,我國的馬鈴薯產業處于低端水平,缺乏現代化科技化、缺乏創新;同時,在國家政策、企業整合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種植群體等方面都制約著馬鈴薯產業創新。
王力民表示,我國的馬鈴薯產業創新需要靠人,需要更多地誕生馬鈴薯領軍者,靠有夢的人、靠有執著的人。唯有偉大的人才能推動偉大的行業進步,
另外,王力民還談到,馬鈴薯的機會需要3個方面:一是種子端研發上,需要研發出適合國外市場;另外就是消費創新,馬鈴薯產品不限于小零食,而是要發力馬鈴薯精深加工端,提升馬鈴薯產業價值。
云南是賢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董軍表示,當前我國馬鈴薯技術門檻不高,產業精細化與專業化不強;另外,馬鈴薯的投入產出比不對等;同時,我國馬鈴薯農戶種植方式比較落后、儲藏粗放式的、農戶抗風險能力薄弱;科技應用不高,缺乏科學指導等難題。
董軍談到,未來馬鈴薯創新需要靠技術和自主創新,利用技術降低成本;同時,利用技術與創新來幫助馬鈴薯行業進步、推動行業改變。
對于未來馬鈴薯產業機會,董軍認為,未來有2個機會,一是發力種植端現代化管理創新,使得種植端創新生產周期更短;二是還要打造馬鈴薯品牌和ip。比如,在文化上,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打造一些馬鈴薯特色新經濟,從而提升馬鈴薯產業延伸上的突破與創新。
最后,本次峰會還發布了“馬鈴薯產業創新十大品牌”,其中滕州馬鈴薯、烏蘭察布馬鈴薯、恩施馬鈴薯、圍場馬鈴薯等10個區域定標馬鈴薯品牌紛紛入榜;另外,農業行業觀察、農俠會還啟動“馬鈴薯產業人才培訓計劃”,希望通過線上線下課程、游學、訓練營等方式賦能中國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
(馬鈴薯產業創新峰會直播回顧)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9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