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在電影《一代宗師》里,梁朝偉飾演的葉問有句臺詞:“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話,我四十歲前都是春天。”
有趣的是,盡管生命的自我感知如人飲水,但電影打動我們的那些故事,卻恰恰發生在葉問四十歲后,當他的人生軌跡被時代所徹底改變,才有了“請從絕處讀俠氣”的宗師傳奇。
而農場主徐曉波的故事,也是從他四十歲后開始。人生將半,時間往往會在一個人身上疊加起難以舍棄的分量,徐曉波卻因為一次去香港給兒子買奶粉的經歷,決定放下前半生的地產商身份,轉身去做一個養牛人。這個故事固然沒有電影那樣奇峰突起,卻也有一絲“俠氣“意味的仿佛。
用徐曉波的話說,中國少了一個“三流“的地產商人沒什么,但他希望中國的農業會因為他的加入,而有所改變。
一、從地產老炮到農場主
2020年10月8日,沂蒙山西南邊緣的平邑縣,熹微晨光如往常一樣慢慢給溫涼河畔的整座小鎮染上色澤。
這一天是山東認養一頭牛智造基地的落成典禮,一座總建筑面積380000平方米,年產量18萬噸的世界級加工廠即將投產,標志著“認養一頭牛”第一次擁有了完全屬于自己的加工廠。
8年之前,徐曉波還是一個地產商人,6年之前,他才開始進入奶牛養殖行業,3年之前,他剛剛創立了“認養一頭牛”這個品牌。
而迄今,認養一頭牛已經覆蓋了全國超過2000萬用戶,并在天貓、京東、云集、盒馬鮮生等多個平臺位居乳制品銷售TOP。在今年618,認養一頭牛銷售破3000萬,同比增長600%。8月,認養一頭牛天貓旗艦店粉絲數超過蒙牛和伊利,成為了首個擁有500萬粉絲的乳品旗艦店。
很多初見徐曉波的人往往會對他產生一種“儒商”的印象:沉著安靜,像總是在思考著什么。
但自2014年開始,他的微信名就一直叫做“農場主徐曉波”。這不止是一個名稱,在他的辦公室里,除了商業、管理類等的圖書,還躺著諸如奶牛養殖技術手冊、牧草培育原理、全球奶牛品種大全等書籍,時時翻看,以至于書的邊角都已經卷曲。
在山東基地啟動之初,徐曉波曾經思考良久,最終寫了一句話:“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更有吸引力的職業。” 如今這句話被作為標語,矗立在山東基地周側環繞著的小丘上。
“奶牛養的好,牛奶才會好。”這是徐曉波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從認養一頭牛位于杭州的總部辦公大樓,到遍及河北、黑龍江等地的7座現代化牧場,每一個新入職的員工,都曾在不同的場合,聽到創始人將這個理念反復提起。
之所以如此念茲在茲,是因為做一杯好牛奶不止是他作為創業者的愿景,更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在心中給自己許下的承諾。
時間倒推回2012年,當時的人們還未從三聚氰胺事件的余波里完全走出,四十出頭的徐曉波和許多家長一樣,去香港給自己的兒子買了8罐奶粉,卻因為不了解海關的限購政策而被查扣。
整整4個小時的問詢之后,徐曉波走出機場,只帶著2罐奶粉,和一腔的憤懣。而這股憤懣在隨后的時光里逐漸變成一股不服氣:“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難道就做不出一杯好牛奶?”
在前半生二十多年的創業經歷里,徐曉波曾經四處奔走,就好像一個從未被澆滅熱血的年輕人,總是希望能為社會解決一些什么問題。而回望當時的中國,14億中國人的喝奶問題刺痛著許多有志于改變這個行業的人,其中也包括徐曉波。
于是,徐曉波下決心要從零開始,從最源頭開始,打造出一杯自己心目中的好牛奶。
二、慢即是快的硬核養牛人
徐曉波經常會提起自己的一個理念:慢即是快。在決定要做一杯好牛奶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用一年的時間,跨越了南北兩個半球,四個大洲,考察拜訪了超過100個優質牧場。
可以說,他幾乎是沿著世界地圖的緯度線,把整個黃金奶源帶都走了一遍。
這些牧場天南海北,各有特色,有澳大利亞藍天白云式的散養牧場,也有美國、以色列高度集約化,充分運用現代科技的智能牧場。
但徐曉波從這上百個規模、風格迥異的牧場里,提煉出了他最核心的結論,并最終決定走了一條與當時的乳企巨頭不同的路徑,同時也是更“慢”的一條路徑:自己建牧場,自己養奶牛。
2014年,徐曉波在河北的故城,斥資4.6億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現代化牧場,占地2000畝,不僅如此,還配套種植了60000畝的草場。
很多人,包括徐曉波在長江商學院的同學都不理解,從養牛開始做牛奶已經夠慢了,為什么還要做種牧草這么吃力的事情?
但徐曉波認為,要把牛養好,首先要讓牛吃得好,所以在最開始,他直接深入到了地頭田間,學習牧草的種植。
在徐曉波之前,行業里做品牌,做工廠,做配方研究的人有很多,但是從種牧草開始的少之又少。
徐曉波的這種風格也深深影響了整個認養一頭牛團隊。
認養一頭牛的另一位創始人,徐曉波的發小姜克奇,為了學習奶牛養殖的知識和技術,干脆舉家住進了牧場,甚至曾經連續一周直接睡在了牛棚里。
認養一頭牛專門負責優質牛種引進的“尋牛師”們,每一年都跋山涉水,奔赴各個國家,從二十多個小時的國際長途航班,到澳洲、新西蘭、歐洲的鄉間卡車,不論多偏遠,哪里有好的奶牛,他們就要去哪里,往往一呆就是近一個月的時間。
認養一頭牛河北某牧場建成早期,由于供電系統不穩定,不時會出現夜間斷電的現象,導致牛舍的風扇停擺,而奶牛又是特別怕熱的動物。于是那段時間,設備科科長每天睡覺都開著燈,一旦停電他就能馬上驚醒,及時處理,防止牛群出現熱應激。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一而足,硬核養牛的文化滲透著整個認養一頭牛團隊。在認養一頭牛的牧場,每天微信運動3萬步,根本排不進朋友圈前十。
正如徐曉波后來多次在采訪中說的,“與其說我們是一家賣牛奶的公司,不如說我們是一家替用戶養奶牛的公司。“
三、“五好級”奶牛
關于如何評判認養一頭牛是否真的把牛養好了,可以拿出一連串數字。比如,牛奶的蛋白含量達到每100毫升3.3g,微生物低于20000CFU,體細胞不超過200000個/ml,這些指標均遠超歐盟、日本標準,并被評為了國家農業部奶牛標準化示范場。
但拋開這些理性的數字,最為認養一頭牛的粉絲們熟悉和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們所說的“五好奶牛”,即出身好,吃得好,住得好,工作好,心情好。而每一個“好”的背后,都有一群人的艱辛付出。
“出身好”
認養一頭牛的奶牛大部分都是來自澳洲、新西蘭的優種荷斯坦奶牛,擁有可以查詢的譜系檔案,近一年來,又增加了約2800頭來自英國的娟珊牛。
“吃得好”
認養一頭牛尤其重視奶牛的伙食,在他們的牧場,每頭牛的伙食費就有將近80元。他們邀請了國際專業的營養師,會根據奶牛生長的不同階段加入不同的營養配方,配制“米其林大餐”級別的飼料,其中就有獲過中國青貯飼料質量評鑒大賽金獎的青貯玉米,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燕麥草等等。
“住得好”
同時,他們也一直努力為奶牛打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讓每頭奶牛都享有vip式的待遇,從生下來就配有專屬的“保孕院”、“產房”,小犢牛從一出生就有專屬的“犢牛島”,為了保證奶牛們最舒適的臥床環境,還會有專業管理師進行打掃和鋪床。
“工作好”“心情好”
認養一頭牛還致力于讓奶牛能在舒適的環境和心情下工作,并邀請了中國奶牛舒適度第一人王艷明博士作為顧問,讓奶牛能在更舒服的狀態下產奶,從而提高牛奶品質。
在工廠設備上,認養一頭牛更是毫不吝惜,采用的是世界先進的瑞典Delaval利拉伐72位轉盤式擠奶臺,會讓奶牛聽著音樂,站在臺上邊享受按摩邊擠奶。
而且,奶牛在平時還能享受到“定期體檢”、做“spa”、享藥浴等服務。
每頭牛的頭上都有一個智能項圈,牧場的養殖人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這個信息系統,奶牛們一天走了多少步,吃了多少飼料,睡了多少時間,產了多少奶,如果發現有不健康的奶牛就送到“奶牛醫院”去治療。
四、只為一杯好牛奶
近三年,認養一頭牛品牌增長之迅速,整個行業都有目共睹,據悉,認養一頭牛有望在今年超過15億銷售,并成為阿里“3年孵化100個10億級品牌“戰略里首個達成的企業。
但外界并不知曉的是,徐曉波對于牧場端建設的投入,已經遠遠超出這幾年品牌銷售收入的總和:更新的牧場,更多的牛群,更完善的管理體系。
“牧場要跑在銷售的前面。”這是徐曉波反復跟內部說的話。在今年的一次公司大會上,他拉著管理層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壽司之神》的紀錄片。他欣賞那種可以為了極致,而反復打磨、雕琢,乃至窮極一生的執著精神。
對徐曉波而言,他從來沒有把快速增長擺到第一位,即便時過境遷,他依然還是那個剛剛從機場走出來的,決心給兒子做一杯好奶的父親,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從哪里出發的,自己又要往何處去。
如今,山東認養一頭牛智造基地已經建成。在不遠的未來,這里也將苜蓿青青,水草豐茂,新的牛群會在沂蒙山腳下徜徉。而牧場主徐曉波和他的認養一頭牛,將繼續為了一杯好牛奶的使命而努力。
認養一頭牛的創始人徐曉波,是名副其實的跨界選手。在成為“養牛人”之前,他是一位房地產商。
為何放棄高附加值的房地產行業,改行“養牛”呢?故事要從徐曉波給兒子買奶粉說起。
認養一頭牛創始人 徐曉波
2012年,徐曉波從中國香港攜帶8罐進口奶粉回內地,因不了解限購令,被海關問詢了整整4個小時。最后奶粉沒給兒子帶回來,他自己反倒寫了一篇長長的保證書。
這次的經歷讓徐曉波開始琢磨,如何能給中國市場提供讓家長買得安心、孩子吃著放心的健康奶源。
2014年,徐曉波成立認養一頭牛,正式實施他的“養牛”計劃。
他先是斥資4.6億元,在河北故城建立了現代化牧場,從澳洲引進了6000頭荷斯坦奶牛。
給奶牛聽音樂,只是他的常規操作。基于“奶牛養得好,牛奶才會更好”的理念,徐曉波農場里的奶牛吃的是北美進口苜蓿草、澳洲進口燕麥草,喝的是380米的深井水,一天伙食費將近80元。
在產業端,認養一頭牛實現了全鏈數字化管理。每一只奶牛身上都配備智能項圈,實時監測其健康情況。
通過數字化監測,后臺全面把握每頭牛每次的產奶量,便于對奶牛執行低產與高產分群管理。例如,剛生完小牛的母牛,產奶量偏少,隨后緩慢增加,系統會有相應的監控,進行精細化運營。
田間地頭的各項作業也納入數字化生產。
以牛的口糧供給舉例。以往,青貯的種植與收割全靠個人經驗,收割早了,會流失淀粉,收割晚了,桔梗就黃了。現在,工人們通過手機上的應用程序,將牧草拍照上傳系統,在田間地頭就能輕松解決作物收割的時間問題。
數字化管理讓認養一頭牛的運營效率提升,單個牧場開票人員減少1-2人,每天可減少60多分鐘填表時間,收儲效率提升20%,飼料品控提升25%。
目前,認養一頭牛正在積極布局國內的黃金奶源地,已在河北、山東、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建成了8座牧場。其中6大牧場均獲得了GAP一級(中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意味著認養一頭牛牧場與奶源管理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五、“認養”新市場
伊利、蒙牛憑借傳統渠道優勢和價格優勢,幾乎壟斷了傳統商超市場的貨架,兩家在中國乳制品行業的市占率達到70%以上。在傳統消費渠道和低價格區間定位上,新品牌很難與其競爭。
如何在一個存量市場開辟新戰線?
認養一頭牛瞄準中高端市場,走精品化運作路線。認養一頭牛CEO孫仕軍表示,認養一頭牛核心用戶位于一至三線大中型城市,年齡集中在25歲-39歲,多為精致媽媽、都市白領。
定位直接反饋在定價方面,認養一頭牛比一般牛奶要貴。
根據其天貓商城官方旗艦店數據顯示,高端線主打產品“A2β酪蛋白純牛奶”和“娟姍牛純牛奶”,1箱10盒250ml牛奶原價分別為149.5元和199元,是其他品牌1箱普通純牛奶價格的2-3倍。
認養一頭牛注重在渠道上下功夫。早期乘著自媒體、內容電商崛起的東風,自2018年起,品牌陸續進駐天貓、京東等平臺電商,以及盒馬、鮮豐水果、永輝、物美、美團優選等新零售渠道。
截至目前,品牌線上線下渠道占比約為3:1。
自2017年至今,認養一頭牛共獲5輪融資,資本對其青睞程度可見一斑。
2021年接連完成三輪融資,KKR、德弘資本、頭頭是道投資基金、美團龍珠等明星投資機構紛紛入局。
值得一提的是,專投醫療生物和硬科技的海邦投資和廣和投資也在投資方名單內。據機構官網和天眼查數據顯示,認養一頭牛是這兩家機構在消費領域投資的唯一企業。
最初,徐曉波聯手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推出認養一頭牛品牌,誓要做打破乳制品行業傳統的那條“鯰魚”。
如今成果如何?
截止2020年,其奶牛平均單產達到12.7噸,位居全國第二,年銷售額約20億元;近五年來,連續多次闖進天貓“雙十一”億元俱樂部;今年“618”期間,在天貓平臺的乳品銷售排名僅次于伊利、蒙牛之后,整體成交增速超600%。
六、營銷搶風口
從數據上看,認養一頭牛已成功攪動了兩大寡頭盤踞的傳統乳業。其品牌力的崛起,離不開合適的時機和專業的營銷。
2016年,認養一頭牛迅速入駐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廣邀羅永浩、老爸測評等大量KOL為其宣傳帶貨,踩著線上銷售風口,享受到了內容自媒體和直播電商的滾滾紅利。
更為人關注的是,認養一頭牛開創了獨特的“認養”模式,憑此概念出圈,迅速占領消費者心智。
“認養”即消費者可以通過云認養、聯名認養和實名認養三種形式,與專屬奶牛互動。這讓養牛過程透明化,讓用戶見證牧場溯源、生產制造、物流供應鏈等多個環節。
據悉,“透明牧場”甚至可以在24小時內全程觀看牧場現場直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讓消費者真正享受看得見的飼養、看得見的生產、看得見的配送等。
“認養”的牛并不能真正為消費者提供專屬牛奶,但這一營銷點滿足了消費者的好奇心和飼養欲,俘獲了一批線上“養牛人”。該舉措強化品牌網紅屬性的同時,更提升了消費者參與度和品牌信任度。
行業分析認為,“認養”模式實質上是一種會員模式,深度捆綁消費者,從而進行持續消費。
從最初的支付2999元認養一頭牛,到此后消費超5000元成為“養牛合伙人”并邀請朋友下單,從而獲得5%-10%的傭金提成,品牌玩轉起了私域流量和微商模式。
但爭議在于,用做奢侈品的思路做牛奶,底層邏輯是“物有所值”。通過技術升級提高產品品質,讓能讓消費者們心甘情愿為品牌溢價買單。很顯然,認養一頭牛的性價比不夠高。
中國證監會浙江證監局公告顯示,認養一頭牛已接受A股上市輔導,中信證券擔任輔導機構,輔導時間大致為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
可以確定的是,創業、養牛和認養的動人故事,或許能短暫吸引消費者和資本注意,但新鮮感褪去后,最終比的還是產能、品質和渠道。對于認養一頭牛而言,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才是其謀上市、穩發展的關鍵。
來源:認養一頭牛官方微博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62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