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眾籌新時代:網易全民養豬、蘇寧賣大閘蟹、京東賣大米
作者:馬云華
做這篇文章之前,我也想了幾個問題:農民和消費者到底是顧客關系還是敵對關系。
好的農產品如何給由需要的人群?人如何找可信賴的農產品?農產品如何銷售出去?
當下有一個時髦的農業合作形式:社區支持農業。
到底啥叫社區支持農業?
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簡稱CSA“社區支持農業”(以下簡稱CSA)的概念于20世紀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發展。當時的消費者為了尋找安全的食物,與那些希望建立穩定客源的農民攜手合作,建立經濟合作關系。
社區支持農業(CSA),是一種城鄉社區相互支持,發展本地生產、本地消費式的小區域經濟合作方式。
同時,在種植季節之初,消費者(份額成員)預付給農民這一年種植的收益,相當于變成了農民的股東,與農民共同承擔種植過程中的風險。收獲時由生產組織者負責將當季蔬菜按時送到消費者家中。
CSA背后所蘊含的理念是,建立起本地的食品經濟體系,并創造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下,農民和消費者一起工作,來實現食品保障和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性。
我的理解,社區支持農業應該是一種友好的合作形態,產品可以不局限于種植,還可以衍生出養殖產品,比如豬、雞等高頻消費農產品。
社區支持農業存在幾個理由
1、消費升級,綠色、安全農產品需求量大。
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水平提高增加了對進口農產品的需求。隨著國內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和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健康、高品質農產品需求日益上升。
因存在對國內環境污染、食品加工安全的擔憂,與國內農產品相比,一流國內農產品和進口農產品在品牌、質量、口碑、功效等方面更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也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
2、國家推行農業可持續發展
不能為了金錢,而破壞農業資源。
2015年5月27日,《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正式發布。
國家頂層建筑也非常重視農業可持續發展。按照國務院部署,農業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共同編制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這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3、農民增收成全社會聚焦
今年,國家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其從為農民增收開始!
未來,國家將會一定要建立一個更多的依靠農業,更多的依靠農村,可持續的、穩定的農民增收長效機制。
多年,農民增收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4、國家扶持小農戶
中國農業的基本面還是小農戶,所謂合作社就是小農戶間的合作,家庭農場就是小農戶生產的專業化和經營化。
為了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國2018年將針對小農生產研究制定專門的扶持政策意見。其中,包括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等。
這里面也隱藏著巨大市場機會。
社區支持農業3大特點:
1、本地化
社區支持農業參與者是本地的生產者、本地的消費者。
這有幾個好處:1)解決配送時間和成本問題;2)解決參與度的問題。方便參與者隨時農場或者基地體驗或勞作。
2、消費者參與生產
社區支持農業消費者不僅僅是投入錢,還要讓參與者一起參與農產品的生產和管理,也就是投入時間。這也是社區支持農業的一大特色。
3、共同承擔風險
傳統農業里面的風險都是農民或者經營者獨自承擔,但社區支持農業的風險需要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承擔。
這也可以幫助農民或者經營者降低風險,精心生產、便于確保農產品品質安全。
4、共享收益
消費者除了收獲固定的農產品供應之外,還可以額外獲得多余農產品的紅利或者收益。
專家稱社區支持農業是世界性潮流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鄭風田認為,實際上這是世界性的潮流。比如像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歐洲,這樣一種社區支持農業是很常見的。為什么?
因為現在的農業都是大型的工廠化農業,生產效率很高,他把原來很多小農場都摧毀了。本地化的這些農民如果跟這些大農場相比,可能最后就沒有競爭力了。
但是這些消失之后,對本地居民可能不是好事,所以美國、瑞士這些國家,你只要是本地的農民,你生產的東西,本地居民愿意多出一點錢養活這些農民。為什么?最大的好處就是產銷直接對接,我能夠直接到田地看到這些東西。農民也知道這個東西是賣給誰,消費者也知道是誰種的這個東西。
國外社區支持農業模式
1、瑞士模式
瑞士是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發源地,就目前瑞士社區支持農業農場的發展現狀來看,截至2012年5月,瑞士已有40家獨立自主的社區支持農業自發組織,簽約總人數達8200人。
瑞士的社區支持農業是有協會統一安排和管理,消費者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都市的人通過租賃土地的方式獲得菜園和農產品基地。
2、美國模式
198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出現了第一個登記的社區支持農業農場。起初的參加成員選擇以購買份額的形式加入。之后,新罕布什爾州的威爾頓寺廟農場(TempleWiltoncommunityFarm)也開始進行社區支持農業模式。
2001年,全美登記的社區支持農業農場達到761家,其中,加州地區占66家。2007年的美國農業部的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已有3852家農場采用社區支持型模式開展生產。
新華社在對社區支持農業的報道中提到“一家名叫LocalHarvest的農業研究組織說,其數據庫里登記的社區支持農業農場超過2500個,2008年新增557個,且增加的速度還在加快"。
美國社區支持農業模式是農場。主要有農場管理和生產,城市里的人成為會員,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農產品還是可以參與生產、參觀、體驗等活動。
3、日本模式
而在日本,當前的社區支持農業"Teikei”模式的發展則困難重重,主要是參加人數日益減少,參加主體的家庭主婦和學生人數逐漸降低,而老人、雙職工以及有小孩的家庭又很難加入勞動;另外,消費者在固定單調的供給面前變得越來越麻木。
進入20世紀80年代產生的連接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新型模式“產直市場"(Sanchoku),強調有機生產和產品直銷,而不用消費者參與勞動,和進入20世紀90年代由政府主導的地方食品運動"chisan-chisho”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Teikei”模式的不足。
日本的模式也是采用單個個體農戶或者家庭農場與消費者簽訂合約,共同獲得收益和承擔風險。日本的農業基本上是采用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
4、其他國家
全球其他地區,如加拿大,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農村比較知名的約有35家。澳洲、新西蘭、英國、瑞士、巴西、墨西哥、匈牙利等國家和地區的社區支持農業模式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中國社區支持農業哪些玩家
1、中國CSA第一人:石嫣
2012年,中國CSA第一人、女博士石嫣創建了分享收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馬坊村50畝基地,開始經營分享收獲項目,采用生態農業方式做農業。
石嫣認為,“簡單點說,就是農場和消費者建立直銷、互信的關系。”“消費者以預付生產定金作為投資,農民有穩定的市場保障,消費者也能吃到更健康的食品。”
同時,石嫣采用發展會員方式,把消費者吸引到農業生產和經營當中。“直銷,本地,友好”,石嫣試圖用這三個詞來準確形容農場的模式,“生產者和消費者互助。
截止目前,加入“分享收獲”的消費者會員已經有800多個,生產基地也從一個擴展到2個,已經先后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基地和品牌,擁有200多畝農場,如今年收入800多萬。
2、90后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玩家:湯爾濱
湯爾濱是浙江柳市人,90后,堅持使用原生態的種植方式。
2015年,他說服了市嶺村的200多戶村民,向他們租來一片荒山自留地,種下各式各樣的果蔬。市民可以來農場租塊地自己種菜,體驗農耕,也可以向農場付費,給家庭預訂一整年的有機果蔬。
其,模式是用戶支付預定款而農場提供新鮮安全的當季農產品作為回報,直接運送給訂戶或分配給銷售網點。
同時,客戶通過微信下單,再由農場人員送菜上門。目前,訂購蔬菜的客戶數量已達到300多戶,平均每天需要配送15份訂單
3、艾維塔CSA菜園院長:何錚
何錚,工程師出身,先后從事過機械工程和市場總監職位,2009年,先后創立了環保公司和艾維塔水果電子商務網,擬將水果店搬到網上,實現網售水果。
艾維塔CSA菜園占地600多畝,種植蔬菜面積達300畝,位于深圳東部沿海地區的大鵬鎮生態創意農業園內,是深圳首家大型社區支持農業(CSA)項目、已經發展為蔬菜種植及配送、田間體驗、生態養殖、其他生態農產品的宅配等。
該菜園的盈利模式:
把興趣做成事業,把資源變成現金。何錚設計出3個盈利模式:1)配送蔬菜 分家庭宅配、社區配送、社會團體禮品回贈客戶等。)采摘、體驗式采摘。3)現場活動 農耕文化活動 生產體驗活動 美食主題現場烹調活動。就是城里人少參與的活動,他們才愿意付費。這些要根據地理位置決定的。我們菜園處于深圳東部海邊旅游度假區。配送以外的應收占我們收入的20%。
4、綠手指份額農園操盤者:鄒子龍
農場主鄒子龍,2011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學系,現在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他的另外兩名合伙人,妻子陳弈好和研究生同學鐘倩琳都是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
2010年,剛畢業的鄒子龍放棄高薪工作,回鄉當起了“種菜農夫”,創辦綠手指有機農業園。鄒子龍主修經濟的他希望借鑒歐美國家經驗,采用全新的“CSA”(即社區支持農業)模式來運營農場,嘗試在種植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關系。
該有機園采用:根據城市居民按需訂制(先有需求再生產),然后預付全部費用,農園聘請當地農民按訂單種地。生產者承諾不使用化肥、農藥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消費者則要與生產者共同分擔種植中的減產風險。
還實行差異化模式——有機餐廳。為了走出差異化,鄒子龍還創辦了一家有機餐廳,這個餐廳大概有70%的食材,是我們綠手指有機農園自產的,同時,鄒子龍還用西餐分食的形式進行展現,將中式烹飪與西式擺盤進行有機結合,贏得女性消費者的心。
經過八年耕耘,北大畢業生鄒子龍已在珠海開辟了三處有機農場,總面積300畝,常年為上千個家庭餐桌提供有機菜。
從以上案例來看 ,隨著消費升級時代到來,社區支持農業的消費者和創業者都遇到最好的時代,其中玩社區支持農業的人接受教育程度都比較高,這也表明,社區支持農業的行為得到高層次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尤其是這不人群對綠色、安全農產品的重視程度。
當然,社區支持農業的商業模式還需要探索,目前會員制是為主要商業模式。
如果,社區支持農業影響的是中產階層及以上的話,未來開展個性化定制和2B模式非常有必要,其產品走向高端餐廳、酒店、高端生鮮電商等都有很大市場機會。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280 篇
瀏覽:1966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