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飲料檸檬史:十年沉浮,酸倒一地,成就一片!
作者:于曉
今天,是教師節,祝全國老師們節日快樂。
阿里巴巴馬云辭去董事局主席一職,未來專注教育和公益。
但有人,辭掉老師做農民。
教師職業,本身就是一個鐵飯碗。敢于放棄教師職位的人,我覺得都是勇敢的人。尤其是,放棄教師職位在農業領域的創業或搞經營的人。我個人更是欽佩他們的勇氣和決心。
今天,農業君(搜索公眾號:農業行業觀察)分享4位教師做農業的經營格局和創業思想,以便啟迪各位農業老板經營農業的眼界。
放棄教師搞養豬 25年后身價達160億
邵根伙,大北農董事長。
邵根伙獲得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學位后,留在北京農學院當了一名教師。
但1993年年底向北京農學院遞交辭職報告,決定下海賣飼料。邵根伙和搭檔兩人籌措了2萬元在北京西郊租了兩間小屋,成立了“大北農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時代的企業家,必須緊跟時代。
邵根伙的獨特眼觀有2點:
1、差異化:做產業鏈上游
大北農成立之時,國內的飼料熱已經進入尾聲,于是邵根伙把產品開發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乳豬料配方、乳豬料生產上。
為此,邵根伙專門從中國農業大學邀請了十多名知名專家教授和青年知識分子成立了大北農技術委員會,依靠專家技術委員會這個強大后盾,“大北農牌”乳豬料551很快就研制成功了。
邵根伙的眼光將其放在產業鏈的上游,通過技術強化產品優勢,通過市場固化品牌優勢。這樣,便將“尾巴”做成了“牛頭”,至今,“預混料”依然是大北農的基礎產業,是她不斷擴大與發展的基礎。
這一思路,同樣適用于動物保健、種業與種豬、動物疫苗。
2、教育:文化影響企業
邵根伙把企業價值觀確定為“科技興農,爭創一流,共同發展”。其中的關鍵詞就是“科教”。邵根火從成立大北農大現在都沒有離開過“教育”思維。
在26年企業發展當中,邵根伙在事實上將大北農變成了一所學校:組織各類專家科研攻關、培訓員工、培訓農民,大北農又聯合中國農科院主辦了中國農民大學,成立了大北農發展學院和大北農農業科技研究院。
同時,每個員工在入職前都要經過嚴格訓練與艱苦學習,讓大北農的企業文化成為一種企業的公共語境,在這些骨架上,通過制度建設,使得企業文化得以成熟。這種文化的塑造力十分強大,間接地,也結構了大北農。
另外,大北農推出了科技獎勵和獎學金,以一種社會公益的姿態來進行市場的攻略。在2011年,他個人捐資5000萬元設立中國農業大學大北農教育基金,分五年完成,每年捐贈1000萬。基金主要用于資助創新型人才培養、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以及重點支持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農學、生物技術、植物保護等學科的發展和建設,邵根伙個人捐贈累計高達9100萬元。
教育思維,幫助大北農培養很多人才,也為大北農吸引了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加入大北農的事業。
據2017年胡潤排行榜發布:經過27年的發展,邵根伙身價現為125億元、排名279位。
體育老師搞深加工和鄉村游
丁會榮,2003年從山西師大畢業后,丁會榮回到家鄉運城,在運城中學當了一名體育教師。2013年,聽從內心的召喚,丁會榮毅然選擇了辭職,放棄了人們眼中對于一個女性來講非常不錯的穩定職業,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短短幾年的時間,丁會榮從耕耘在田間地頭的農民,再到會榮水果工場的董事長;從簡單的作物種植,到農產品深加工,再到辦起遠近聞名的鄉村游,生意也是紅紅火火。
其實,丁會榮看上的“健康大食品”,通過富硒農產品串聯出一系列的產業化生意。
丁會榮說,最開始的時候,自己主要做苗木方面的業務,后來結合新的農業技術,她選擇了“富硒”系列作為主打產品。
同時,她的水果工場一年四季都會推出富硒水果,主打葡萄和桃子,而且在種植的基礎上已經進行了深加工,有了相應的產品。目前,他們的種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電商和當地線下銷售也順利鋪開。
現在丁會榮又將目光對準了“鄉村游”。丁會榮的大棚,現在不光有水果,基本上人們吃的60%—70%的東西。接下來的發展目標,丁會榮就是利用現有的大棚種植,開發鄉村游。讓人們到運城旅游時,可以在我們的水果工場體驗農作物采摘,還能享受到美味的農家飯。
美女教師當上種田“CEO” 年入300多萬
宋丹,26歲,在當地從事英語、計算機教學工作,過著朝九晚五的都市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宋丹與成都農業職業經理人接觸后,讓她這個并不了解農業的妹子,怦然心動于“面朝黃土”的這一古老職業。
如今,宋丹已是和樂村合作社的職業農業經理人,這位80后的種田“CEO”管理著當地410戶村民的1243畝土地,以規模化、機器化、科學化的方式種植小麥、水稻、油菜等作物,她所帶領合作社年入已達320余萬元。
宋丹的創新點2方面:
1、農民入股分紅
宋丹采用農民入股分紅的方式切入農業。只用出土地,什么都不管,不用種地也不用靠天,每畝地就能拿300斤大米(或等額貨幣)外,經營好了還能拿二次分紅。
盡管在2013年底,剛來到崇州和樂村時,最初只有171畝土地入股進來,很多村民都抱著觀望的態度,“都擔心整虧了誰來賠錢。”
第二年,收割后開始分紅,根據入股土地所占比例,村民要錢的拿錢,要糧的給糧。按照崇州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分紅慣例,土地經營利潤的一成用作“公積金”,兩成用來給參股村民再分紅,剩下的為農業職業經理人收入。
2、借用設計經驗 打造干濕分離型智慧農業
因為大學專業的緣故,宋丹對環境規劃和設計得心應手,“哪塊田種啥,適不適合綜合種養,能不能發展休閑農業都在她的設計圖紙上。
“我們要發展休閑農業,但得有特色,不能只靠菜花節。”宋丹總結了多地的發展經驗,并結合智慧農業的發展模式,為這片1243畝土地量身打造了“干濕分離型農業”道路。
于是,宋丹規劃出:“濕,就是沿河打造稻田綜合種養,發展休閑農業。干,就是在另一側規模化集中土地上,機器化的種植糧油等。更主要與其它地方不一樣,干濕農業都會采用智慧農業,來減少成本,讓種田、旅游更精細化、科技化。”
農村女教師改行種菜 還搞主題產業園
甘翠華,今年49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種菜女能手。她曾是一名村小學教師,毅然辭掉工作從事農業創業,憑借獨特的眼光和智慧,走出了一條生態蔬菜種植。
甘翠華的經營創新:
1、先試種后推廣
20多年前,在洪河小學教語文的甘翠華,還兼顧著家里的11畝麥子、棉花田。而孩子的降生,讓她無暇兼顧,不安分的甘翠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棄教務農。
其實,種菜前幾年,甘翠華發現傳統種植存在不少問題,如:蔬菜品質差、規模效益低等,這些嚴重阻礙農業基地發展。
為此,當地政府政府提倡農戶種植大棚西瓜新品種,甘翠華帶頭種了2畝,當年喜獲豐收,市場銷售供不應求。
同時,甘翠華還不斷地學習新技術。在甘翠華的“試驗田”里,新品種首先必須試種。她率先引進的新品種“春紅”禮品西瓜,試種2畝地,產量增加20%。
為了擴大規模,甘翠華建起生態蔬菜種植示范基地,把村民的地租過來發展生態大棚農業。基地種植了黃瓜、吊南瓜、瓠子、萵苣、紫背天葵等20多個品種的蔬菜,每天有2噸新鮮蔬菜上市。
2、做主題農業園
休閑農業是大勢所趨,也是經營新農業的突破口。
甘翠華準備在蔬菜基地對面修建石榴觀光采摘園。未來,甘翠華建設采摘園要盡可能吸引游客下鄉,有了游客,石榴、蔬菜就不愁賣了。
未來幾年,她將逐步打造集農家樂、休閑、娛樂、垂釣等于一體的武漢最大石榴主題產業園。
農業君的觀點:
無論是教師返鄉創業還是其他職業的創業者,先進管理經驗和產業化思維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先做好單品,通過單品再輻射整個產業。即使失敗,又如何!
(掃碼,入群)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