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近日,農村電商專家汪向東老師應邀在大會上做了“農村電商升級促進農業數字化”的專題報告,分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在農村電商政策導向從助脫貧過渡到興鄉村的新形勢下,結合今年主管部門做出的一系列新部署,討論了我對農村電商升級的新訴求、以及以電商升級促進農業數字化意義的理解;二是就如何以農村電商升級促進農業數字化,提出了10個方面的建議。現將分享的重點內容整理如下。
一、對農村電商升級的新訴求及以電商促進農業數字化意義的理解
我們看農村電商升級的訴求和意義,必須把它放在脫貧攻堅戰收官、向鄉村振興銜接過渡和國家部署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來理解。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之年、開局之年。作為電子商務主管部門,商務部今年先后下發了幾個文件,做了新的部署。其中,與農村電商升級直接相關的文件有:《商務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數字商務建設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通知》、《商務部等17部門關于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的意見》、《“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等。中央網信辦等7部門不久前頒布了《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對在數字鄉村建設中如何開展農村電商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這一系列新部署,讓早自2019年主管部門提出的農村電商升級的方向、內容更加明確。
如何認識新形勢下農村電商升級的新使命、新訴求?
從上述這些新部署,我們可以看到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村電商升級,要促產消、擴內需,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是戰略基點,暢通流通是關鍵環節。電商作為“互聯網+流通”的方式,一頭聯生產、一頭聯消費。農村電商還聯接城鄉,從而,在暢流通、促產消、擴內需,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肩負重要的使命;
二是農村電商升級,要補短板、促融合,夯實現代流通體系的基礎。縣域商業體系、及其包含農產品流通的農村商貿市場,是國家整個流通體系的基礎。相比中心城市,縣域、農村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較低,短板明顯。農村電商升級,要加快彌補縣域、農村商貿流通體系的短板,促進線上線下、增量存量的融合,暢通上行下行,為整個流通體系現代化建設夯實基礎;
三是農村電商升級,要從“農”“商”兩方面,引領和賦能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農村電商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的標配、先導、基礎和“助推器”,通過不斷加深融入鄉村實體產業,倒逼供給側改革,引領和賦能“農”“商”產業存量數字化、現代化,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而促進農業數字化轉型的訴求,便包含在其中。
四是農村電商升級,要提高發展質量,促進農民收入、農村消費“雙提升”。針對前期電商扶貧強調在發展條件較差的貧困農村,以政府主推、財政支持快速形成電商能力覆蓋所帶來的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通過電商升級,使其很好地融入當地實體經濟,形成市場有效運作的系統性、可持續的內生活力,造福“三農”,提升農民收入和縣域、農村的消費水平。
把農村電商升級,放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銜接過渡、放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提高發展質量的新形勢、新要求下來理解,我們不難看到農村電商在政策訴求上的新變化。這些新變化包括:從助力脫貧到穩定致富,從聚焦精準到全面助力,從產品電商到服務疊加,從網絡零售到產業縱深,從增量創新到存量轉型……
相較于“十三五”農村電商的發展政策而言,上述這些新變化,意味著未來農村電商從聚焦精準扶貧轉向“四個并重”,即:扶弱與助強并重,上行與下行并重,農產品與非農產品(包括非實物產品)并重,增量與存量并重。農村電商的“四個并重”,更符合新形勢的要求,更能充分發揮電商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的作用,更有利于農村電商的高質量發展。
回到以農村電商升級促進農業數字化的命題上,結合上述討論,我們可以加深理解這一命題的意義:
農業數字化與電商一樣,都是多主體驅動、多資源投入、多路徑通達、多方式并存的過程,由于電子商務說到底還是商務,是市場行為,所以,以電商升級促進農業數字化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以市場力量為主導、多主體合力推進的過程;
農業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可從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不同環節切入,并由此形成不同的轉型方式和促變路徑。而以電商助推農業數字化,是從農業經營網絡化的環節切入的,因此應該是一個以市場需求倒逼供給、引領農業轉型的過程;
以電商促進農業數字化,靠的是電商相對于傳統商務而言所具有的特殊優勢。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在線對接廣域大市場和應用大數據上。由此,這種以電商促進農業數字化的市場需求倒逼供給轉型的過程,應突出體現為市場數據驅動供給轉型的過程;
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是農村電商及其升級的重要內容,也是以電商促進農業數字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以電商升級促進農業數字化,還包含更多內容,包含上行和下行、線上到線下、增量和存量,包含從在線交易向農業全產業鏈的延展。
二、以農村電商升級促進農業數字化的實踐建議
在實踐中,如何以電商升級促進農業數字化?我在會上提了10個方面的建議。值得說明的是,這些建議與此前自己提出的從渠道、產業、服務、機制、隊伍和新基建(即“5+1”)發力升級農村電商的主張一脈相承,是特別從電商升級促農業數字化的角度的具體建議。
1、應用牽引,將電商大數據列為數字鄉村新基建的先導。
《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提出建設數字鄉村公共支撐平臺,包括公共數據平臺、應用支撐平臺的要求,此外還有其他新基建的任務。鑒于過往基建項目、特別是政府主導的基建項目的經驗教訓,應用前置、以應用帶建設,有利于避免建和用的脫節,避免建成的能力閑置的問題。既然電商在數字鄉村各類應用中,已經率先形成規模化、體系化的應用,那么,就理應以電商大數據為新基建的先導,去進一步打通和不斷完善農商數據互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攻堅B2B,以農批電商化數字化為主攻方向。
會上,我結合廣東出現的徐聞菠蘿“12221模式”,重申了自己在《農產品流通主渠道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手——五談以電商升級促進農業數字化》一文中的觀點:如果說B2C代表的消費電商是農產品電商增量創新和復制生長的“開闊地”,那么,B2B代表的產業電商就是農產品電商存量轉型和規模突破的“制高點”。要想根本扭轉目前農產品網銷占比不大的情況,就有必要攻克農業電商的難點,拿下農批B2B的戰略高地。對此,廣東是有優勢的。建議廣東在全省復制創新徐聞“12221模式”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以數字化拓展農產品B2B電商的縱深,為全國提供新經驗。
3、“匹配+創新”,突破市場對接的阻滯。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快速發展,農村電商領域模式多樣化的態勢已非常明顯。千縣千面,情況不一,各地要立足自身條件選擇最匹配的電商發展方式和市場合作伙伴。前期市場為突破傳統平臺電商的流量制約,基于社交網絡、新媒體網絡發展起來的微電商、輕電商創新不斷,直播帶貨、視頻營銷更是火熱異常。本屆廣東省農村電商峰會暨韶關直播電商節便是證明。我想特別建議的是,許多創新性的電商技術、業態,不僅可用于B2C,其實也應用于B2B,用于產業電商。當然,這需要針對B端潛在客戶的關切,創新更多更合適的內容。
4、數據驅動,積極參與和促進供應鏈智能化。
近年農村電商市場的實踐探索,讓大家對供應鏈的重要性加深了認知。農村電商、尤其農產品電商從交易環節向產業全鏈路延展,供應鏈的升級首當其沖。在市場上,它體現為從各種嚴選、優品、集采開始,沿著產銷數字化、應用場景化、供應鏈智能化的邏輯,在源頭基地、標準化/品牌化、數據驅動、供應鏈資源優化、金融助推等環節發力和創新,從供應鏈升級的維度,實現以電商促進農業數字化的過程。對此,我對擁有相關貨源的各地主體有三點建議:一是要注重與平臺合作,各家平臺或許模式不同,匹配為好;二是要注重上游產品,要把貨源做好,產品過硬是根本條件;三是要注重數據驅動,有了好產品,還得用數據說話。不能用數據說話,也很難拿到進入智能化供應鏈的“門票”。
5、因地制宜,以電商助力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
“十三五”時期,農村電商重農產品上行的策略,是符合電商扶貧實際情況的。下一步考慮到前述“四個并重”,要以農村電商升級全面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包括助力質量興農、助力農產品原產地精深加工和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助力各種農業新業態的發展,電商與農業的結合和促進農業數字化將有更廣闊的用武之地。建議各地升級農村電商時,除了繼續關注圍繞農產品本身發力的電商實戰打法,還應更加開闊眼界,立足實際,將農產品出村與消費者進村結合起來,將農產品生產與經營結合起來,將農產品的經營與鄉村的經營結合起來,立足本地產業實際匹配電商,不斷提升農業電商、數字商務以及農業全產業的數字化水平。
6、升級服務,拓展和加強農業數字化的服務支撐。
前一階段農村電商快速覆蓋帶來的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往往突出表現在村級電商站點、縣級公共服務中心、電商園、物流快遞體系等農村電商服務載體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績效差,能力閑置甚至名存實亡上。現在,農村電商的服務升級,在方向和要求上已明確:如站點的多站合一、業務疊加;物流的優化組織、統倉共配;在數字鄉村建設中拓展電商載體的業務空間,提升造血能力等。此外,升級電商服務還要面向未來,比如面向產業電商的需要,瞄準市場痛點去創新服務。對此,例如一畝田的“豆牛代賣”“豆牛金融”等,就是很好的服務創新。對于地方主體來說,建議積極關注和尋求合適的服務資源,為我所用。
7、基于市場,創新農業數字化的長效利益機制。
解決前期農村電商發展質量不高的關鍵,在于按市場化的邏輯實現機制升級。其重點是將政府項目的推進機制切換到市場化的軌道,并實現長效發展。未來數字鄉村、數字農業、數字新基建和產業電商等,同樣存在長效機制的挑戰。農村電商機制升級的目的,是激發內生活力,培育造血功能。其根本是參與主體、尤其是農戶、農企有獲得感。對此,有三點建議:一是要以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斷完善參與主體之間的利益鏈;二是找到參與主體降本增效的合作點,不斷做大他們利益分配的“蛋糕”;三是著眼長遠合作,不斷調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關系和方式。
8、面向市場,開展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工作。
我在《電商升級、品牌化與農業數字化——三談以電商升級促進農業數字化》中,重點討論過農產品品牌化問題,這里再側重談談農產品標準化。現在各地都很重視農產品區域品牌的打造,而從產業化的角度看,標準化其實是品牌化的內在基礎。特別對農產品網貨而言,產品內容可清晰描述、品質穩定可靠的標準化要求,無論對2C和2B都非常重要,甚至對后者來說更加重要。近年主管部門推動農商互聯,其中就包括聯標準。對此,我特別想重點建議的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推進農商標準互聯。在分享中,我以蘋果分類標準和雜糧包裝凈含量標準為例,討論了農產品標準化面向市場的重要性。
9、升級隊伍,培育電商人“數商興農”新能力。
“十三五”農村電商大發展的成果之一,就是培育和形成了一支人數在千萬量級的農村電商隊伍,并通過他們讓電商和互聯網的新理念、新事物進村入戶,為未來“數商興農”奠定了雖較廣泛、卻又是初步的群眾基礎。未來,培育更多草根網商仍有必要,但從提高發展質量的要求來說,電商隊伍的升級、壯大,已經到了量質并重、質量優先的時候。特別是“數商興農”新能力的培育,要在加強普遍性的人員培訓的同時,更要通過龍頭帶動、組織化創新的途徑實現隊伍升級。對此,山西武鄉縣太行沃土公司通過“標準化+技術支撐+組織創新”,培育和帶動廣大農戶參與羊肥小米數字化、品牌化發展的經驗,特別值得關注。
10、以“外”促“內”,加快農業主體數字化轉型。
農業主體的數字化轉型,往往從交易電商化開始,通過“上云、用數、賦智”,逐步擴大和深化數字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逐步實現流程在線化、品牌優質化、經營智能化、生態協同化、競爭高效化。這是電商升級促進農業主體數字化轉型的過程,是一個由“外”到“內”再到“外”的數字化演化和競爭力強化的過程。鑒于不少傳統企業開展電商和數字化轉型的經驗教訓,我的主要建議有兩點:一是企業要統籌運營線上線下業務,特別要注重以線上促線下,而且不要僅限于導流變現;二是要關注電商經營帶來的隱性績效和促變績效,否則,就會低估電商的作用。這不利于農業主體的數字化轉型。
文章來源:新浪博客(博主:汪向東1954)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8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