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農作物秸稈是一類具有豐富氮、磷、鉀及有機質養分的可再生生物質資源,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副產品。隨著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條件和農村燃料結構改變,作物秸稈逐漸變為農產品廢棄物,秸稈焚燒成為春秋兩季農忙時節的標志性現象,同時因其所引發的強霧霾天氣等環境問題已成為亟需解決的社會性問題。
從2016年開始,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加大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財政扶持力度,并發布了《關于編制“十三五”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力爭到2020年在全國建立較完善的秸稈還田、收集、儲存、運輸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可持續運行的綜合利用格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具體來講,國家財政支持秸稈綜合利用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大力扶持秸稈肥料化利用
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
農作物秸稈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和礦物質養分,作為肥料還田,有利于培肥地力、促進農業穩產高產。
2015年以來,中央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在東北四省(區)選擇17個縣(市、區、旗)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圍繞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控制土壤侵蝕、耕作層深松耕、科學施肥灌溉核心措施,推廣一批“可推廣、可復制、能落地、接地氣”的黑土保護綜合技術模式。到203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面積力爭達到2.5億畝。
增加秸稈深翻農機具補貼
補貼標準最高可達30%
目前,農業部已將秸稈粉碎還田機、青飼料收獲機、青貯切碎機、翻轉犁、深松機、撿拾壓捆機、壓捆機等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的機具品目列入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對屬于這些品目的所有境內生產且通過農機推廣鑒定的產品,農民可自主購置并按規定申請補貼。
現行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補貼標準最高可達30%,吉林省等部分地區在中央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用省級資金給予1:1的累加補貼,極大地促進了秸稈還田、離田利用機械水平的提高。未來,農業部將會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將更多符合要求的秸稈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利用等綠色發展機具納入補貼范圍,加快秸稈利用機械化進程。
支持科學秸稈飼料化利用
國家高度重視秸稈飼料化利用工作
自1992-2017年,中央就設立了秸稈養畜項目,大力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工作,前后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6.99億元,建設秸稈養畜示范縣900多個。在項目的示范帶動下,秸稈養畜成為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牛羊養殖的主要模式。
2015年我部發布了《關于促進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開展糧改飼草食畜牧業發展試點、推廣青(黃)貯和微貯等處理技術、加大對飼草料加工機具的補貼力度、培養新型經營主體、促進農牧循環發展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下一步,農業部將繼續以規模化收儲、專業化加工、高效利用為目標,支持開展秸稈飼料化示范,積極爭取秸稈飼料化利用相關政策,促進畜牧業的良性有序發展。
支持工廠化食用菌產業
增加秸稈基料化利用比重
《關于印發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指引(2017—2020年)的通知》,在總結以前年度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部專項投資扶持方向作出重大調整,集中力量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推進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建設,其中對農作物秸稈進行基料化利用是重要支持內容。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基質原料制備車間、基質生產和儲存車間、菌棚等,以及原料粉碎、菌種制備、滅菌、接種等機械設備等。
下一步,農業部將繼續利用農業綜合開發農副資源基料化利用項目渠道,支持秸稈種植食用菌產業化發展。
支持秸稈收儲運中心建設
投入資金10億元
2016年,農業部會同財政部圍繞構建環京津冀生態一體化屏障,投入資金10億元,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10省(區)90個縣,按照“整縣推進、多元利用、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原則,開展了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圍繞秸稈“五料化”利用和收儲運體系建設,探索區域可持續、可復制推廣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模式和機制。
這一舉措有力促進了區域秸稈處理整體能力的提升。下一步,農業部將繼續依托中央財政秸稈綜合利用試點補助資金項目,支持開展秸稈收儲運主體的培育和收儲能力建設,帶動區域秸稈處理能力的整體提升。
支持秸稈能源化利用
中央預算內資金補助形式
長期以來,農業部積極推廣秸稈熱解氣化、秸稈生物氣化、秸稈固化成型、秸稈炭化等燃料化利用技術。
據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統計,全國主要農作物秸稈產生量為8.05億噸,秸稈可收集資源量6.74億噸,秸稈利用量5.85億噸,綜合利用率達到86.8%。其中秸稈能源化利用率占比8.3%,總量達到了5607.8萬噸,主要以直燃發電、成型燃料、炭化、熱解氣化、秸稈沼氣、作為薪柴利用等為主。秸稈能源化利用既解決由于秸稈隨意丟棄產生環境污染問題,又能為農村居民提供清潔能源,是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
支持秸稈原料化利用
財政投入、稅收優惠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環保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統籌規劃,堅持市場化的發展方向,在政策、資金和技術上給予支持,通過建立利益導向機制,支持秸稈代木、纖維原料、清潔制漿等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完善配套產業及下游產品開發,延伸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鏈。
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農業部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編制“十三五”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指導各地圍繞秸稈綜合利用重點領域開展工程建設和示范推廣,其中秸稈代木、清潔制漿、秸稈生物基產品等高值化、產業化利用方式是重點推廣內容。
據介紹,自2016年國家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以來,基本形成肥料化利用為主,飼料化、燃料化穩步推進,原料化、基料化為輔的發展格局。以秸稈大省吉林為例,其秸稈還田肥料化利用比率約為37%,飼料化利用率約18%,能源化利用率約21%,原料化利用率約2%,基料化利用率約1%。
盡管我國每年產生的秸稈理論資源量約為9億噸,不過受訪企業表示,收儲運體系不完備成為制約秸稈原料化利用的瓶頸。
作為一種農業剩余物資源,秸稈的產生有很強的季節性,與作物的生長密切相關。秸稈供給的不穩定對收儲運體系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加工企業不得不絞盡腦汁想辦法。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石元春表示,秸稈經紀人制度既可以讓農民從處理秸稈等繁瑣的勞作中解脫出來,也可以幫助部分企業壓縮鏈條,穩定貨源,不失為一種不錯的嘗試。
運輸倉儲則是企業需要破解的另一道難題
秸稈價低、量大、質輕,若遠距離運輸則增加成本,降低了價格優勢。對此,石元春建議由社會各方共同建立多級的運輸倉儲體系,在秸稈分布集中的村鎮建立預處理中心,利用打包機對秸稈進行壓制,以增加每一輛貨車的秸稈運輸量,降低運輸成本。
從目前的實踐看,秸稈加工企業還存在規模小、較分散等問題。
展望未來,秸稈原料化利用仍大有可為。
目前,秸稈提取聚乳酸的技術剛剛進入量產階段。作為可降解、無危害的原料,聚乳酸的應用場景頗為廣泛。
另一個有望讓秸稈大展身手的行業,是造紙行業。
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紙張生產和消費大國,紙及紙板的產量和消費量均超過1億噸。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我國部分企業通過進口廢紙和木片來解決造紙的原料問題。隨著廢紙進口限令的實施,國內造紙企業紛紛轉向進口原料,進口依賴度提升到50%。
文章來源:土流網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2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