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休閑農業是什么?農業+旅游是什么?旅游在農業這個產業中是什么樣的角色?如何跳出休閑農業同質化的怪圈?如何做好休閑農業項目?
一休閑農業,一種打通城鄉消費的體驗場景
什么是休閑農業?或者說農業+旅游又是什么?從休閑農業誕生的邏輯出發,或許更能夠去了解、認識到休閑農業是什么,應該怎么看待休閑農業。
從開始僅僅在1號文件和政府、專家層面,到2013年來全社會關注、熱議及投身鄉村、休閑農業,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食品安全,還有一個是情懷。在這個全民關注、全民參與的背景下,農業從傳統的第一產業慢慢地發展到了休閑農業,出現了農業的休閑化、品牌化、文創化、情感化的趨勢。
農業在今天,已經不只與農民有關,與我們的飲食來源有關,更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我們生活的各方面都有了交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休閑農業新類型,如觀光農業、景觀農業、教育農業、養生農業、藝術農業、社區農業等,已經從傳統的第一產業逐漸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到我們的周末休閑、孩子教育、朋友聚會等等,這也是十分突出的一個現象。
在這些現象背后其實是旅游帶來的變化,就像互聯網一樣,形成了對各行業的滲透,尤其是這兩年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私家車、交通等方面的大面積發展,讓旅游成為了高頻次的生活消費行業。在此背景下,農業產生了許多新業態,為農業帶來了增量市場。增量市場的出現,讓今天的休閑農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許多條件的限制。
比如,在大城市的城郊農業中,由于強大的市場支撐,農業的休閑價值得到充分釋放,但農業本身并沒有根本改變;在大量中小型城市及邊遠山區,旅游人群帶來的增量有限,旅游更不能解決農業的很多問題。休閑農業到最后還是要回到農業產業本身,去思考帶動 “三農”問題的解決,才有根本的出路。
從鄉村美學的角度出發,農業旅游是一種生活消費的體驗場景。與我們在城市中的商場的商業消費場景不同的是,休閑農業場景是在鄉村、在農場。我的核心認識是,旅游打開了城市和鄉村之間的消費鏈接,為鄉村產業升級與消費產品輸出提供了一個出口。農業,除了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以外,還有農產品銷售和農村整體的經濟社會發展,那其他方面怎么辦?我認為,旅游其實是一個產業平臺、消費入口,是一個導向型產業,通過旅游是可以帶來農業、農產品、農村產業鏈的重新構架,帶來農村生活方式的重新回歸。
對于很多農業、農場來講,尤其是在很多中小城市,其實旅游能夠帶來的收益是特別有限的。旅游所帶來的這種農業消費是間斷式的,它很難真正對農業或者農村帶來根本性的變化。那么我們怎么去構建前沿性的可持續的一種城鄉之間的一種鏈接?這個是鄉村美學重構休閑農業要考慮的問題,一定要去打通旅游背后的農業產業鏈條,才能夠真正實現休閑農業驅動下的產業升級。二新的美學內涵:關于資源、市場與運營以休閑農業為核心的農業發展怎么去做,其實不單單是一個產業問題,技術問題,而是基于新的城鄉消費場景構建,提出鄉村美學,并重點思考三個方面的美學內涵:一是農業旅游資源,二是農業旅游場,三是農業旅游運營。
1.農業旅游資源方面。目前的農業旅游、休閑農業,大多以采摘或者農業景觀為主,再增加一些配套服務,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同質化的階段。要突破這種同質化,就需要塑造IP,去挖掘每個農場自身的獨特的產品品質。包括產品所凝聚的這種情懷、品質以及這種品質背后的產區山水、土壤、氣候,產地文化、行業習慣以及企業文化等等。
尤其是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除了水質,土壤、氣候這些先天條件比較好以外,一般都有名人傳說、神話故事,或者企業背后的創業的故事、企業家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故事,這些都是很好的IP塑造的一些資源。這些IP的內涵,可能對純游客來講,并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是對于真正的這些產品消費者而言,這些生態有機健康價值,及背后所蘊涵的這種文化內涵是非常有價值的。
2.農業旅游市場。除了傳統旅游市場以外,可以更多去關注產品所連接的社區、社群、學校或者養生養老機構以及一些特定的社會組織等等這樣一些人群。這些人群既是消費者也是游客,也可能是農業的投資者與事業伙伴,這種情況跟以前純游客的市場,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們需要充分去挖掘社群的社區屬性、教育屬性、健康屬性,從這些方面更有針對地去打造產品。
3.農業旅游運營方面。傳統農業賣的是農產品。由于市場的不對稱,我們的農業一般是在賤賣。但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發展以后,我們在傳統農產品的基礎上,疊加了鄉村旅游服務,比如吃住玩。下一步我們賣什么?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賣平臺。一個農場可以做成一個產業鏈前臺,我們賣價值,賣農業的教育價值、環保價值、養生價值、文創價值等等,這些附加值的產生,需要引入平臺眾創的經營理念。三鄉村美學,旅游業態到農業產業的回歸前面提到,發展旅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打通城市之間的消費鏈接,形成城鄉之間的可持續平衡。圍繞這一目標,需要思考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產業形態、技術應用以及人才培訓等核心問題。
在發展模式方面,社區支持農業,或者說城市反哺鄉村,如何去落地操作呢?核心是體驗場景的重新構建,這個模型用八個字來講叫“三產聯動,三區協同”。三產聯動大家比較熟悉了,就是農業本身作為一產,再去延伸它的深加工、工業化等作為二產,還有第三個就是休閑農業的三產,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第六產業的概念。
三區協同,就是充分挖掘鄉村及農業資源,去構建休閑,運動、養生,教育、娛樂的多元體驗場景,形成農業園區、休閑農業景區、當地社區(或居游共享的度假社區)的多元空間構建,實現生產、生活、旅游的共生發展,將旅游消費拉長為可持續的多元消費。
在產業形態方面,立足傳統的小農經濟升級,以旅游為帶動,可以重點去發展作坊經濟、莊園經濟、園區經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新的部落經濟。
舉個例子來看,整個珠三角傳統的旅游景區業態并不是很發達,但是莊園、園區與作坊經濟特別發達,它們集合了農業、娛樂、住宿、餐飲、會議、培訓等等,形成了一個一個獨立的小經濟體。每個都有自己相對比較固定的市場客群與消費受眾,而且很多都是多次消費,持續消費,游客(消費者)在這里有很多關于生產,生活,生命及衍生產品的體驗活動,同時也拉動了效益可觀的土特產購物及定制消費,再去區分是游客還是消費者,似乎沒有多大意義。
在技術應用方面,在中國今天大部分鄉村被污染的大背景下,其實農業技術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但很多地方又非常缺乏。我們可以聽到很多詞兒,關于自然農法,生物動力農業、園藝療法、自然教育、智慧技術等,對于一般的游客或者消費者是特別陌生的,如何建立一種消費信任是一個問題,那么就涉及到的一個產業啟蒙問題。如酵素農業如何去推廣,可以做成一個既有科普價值又有非常強手工體驗價值的項目。這種產業啟蒙,除了有從業者本身原因,還需要通過旅游的大眾教育功能來實現。
在人才培養方面,這是當代農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所在。隨著這幾年鄉村及休閑農業的發展,涌現了一個龐大可觀的新農人群體,包括策劃師,設計師、技術人員、民宿經營者、電商經營者、鄉村教育者等,也不少人直接到農村承包經營農場。但鄉村社會的不發達性決定了農村廣闊天地,個體還比較難大有作為。旅游,也可以打通城鄉之間的人才培養機制,讓游客變創客,讓消費者變生產者,投資者,運營者。這就是鄉村產業鏈平臺構建要做的事情。
學會這十招,讓你做好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是城鄉居民通過鄉村的自然環境、農事活動、鄉土建筑、綠色食品等,來彌補都市生活壓力而產生的休閑方式,是滿足放松身心、返璞歸真、探新求異、休閑娛樂等精神需求的旅游體驗。而經營場所是通過物質化的環境要素創造出非物質的精神空間,能夠成為情感的承載物,引發游客對環境的感知和聯想。因此,經營場所是休閑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由于休閑農業經營場所大多由鄉村的生產生活設施直接轉化而來,并不是為休閑旅游的需要專門打造的。加之,經營者大多長期生活在鄉村,習慣從生活的角度看待鄉村資源,而非休閑的角度。因此,休閑農業經營場所往往會將鄉村原本的生產生活設施呈現給游客,這些設施確實是鄉土特色的組成部分,但并不能營造出具有精神感受的鄉村意境,導致一些休閑農業重有形的物質產品,輕無形的精神產品,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其實,鄉村有豐富的資源可以作為經營場所的設計元素,關鍵在于如何將這些有形的物質資源通過設計轉化為鄉村的意境。而這些意境要將游客對鄉村的想象、期望、偏好、理念等塑造在休閑農業經營場所中。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提煉地域特色,凸顯鄉土文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功能設計,滿足休閑需求。你如果學會下面這十招,對你經營休閑農業是幫助非常大的。
第一招:提煉地域特色,凸顯鄉土文化。
場所的設計要深入挖掘、提煉、吸收、重塑鄉村生產生活特色,將其融入到經營場所中,呈現出具有鄉村特色的空間環境。
第二招:打造鄉村風格。
鄉村“綠色、健康、平和、自在”的生產生活方式是產品設計的核心,場所的設計風格要營造出這樣的氛圍。
第三招:選用當地材料。
建筑材料通過自身的肌理和色彩,影響經營場所的質感和游客的精神感受。為了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表達地域特色,建筑材料應多利用天然的土、木、石、竹、草、麥秸等,這些材料能夠塑造出返璞歸真的農家風情,令游客感受到濃郁的鄉情。
第四招:點綴農家裝飾。
農家裝飾一般體量不大,但是經營場所中烘托氣氛、加深意境的重要元素,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裝飾的點綴要力求簡單自然,在元素的選擇上突出鄉土性、地域性,表達出農家主題。
第五招:實現多元展示。
經營場所蘊含著豐富的鄉村元素,還可通過互動體驗、科普講解等方式,加深游客對鄉村元素的印象與感受。
第六招:注重功能設計,滿足休閑需求。
場所的設計不僅要關注文化的本真性,還要融入較為現代的體驗方式,這樣鄉土文化才能夠更好地傳遞給游客。
第七招:確保干凈整潔。
干凈整潔代表著經營場所基本的形象,直接影響著產品的體驗。比如,有的餐廳環境衛生存在臟亂差的現象,在這種環境下用餐,即便農家飯菜很有特色、夠美味,也不可能得到游客的好評;衛生間是游客休閑體驗過程中的必需品,也反映了休閑旅游地的形象,直接關系到體驗感受。
第八招:提升舒適體驗。
場所的舒適性可以讓游客停留的時間更長,促進游客體驗欲望,且樂于再次光顧。休閑農業不能受農村傳統設計的限制,而降低這方面的體驗。比如,農家客房往往保留了具有鄉村特色的炕,但炕的舒適性相對較差,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在炕上增加床墊,這樣的設計即保留了鄉村特色,又滿足了舒適體驗的需求。
第九招:注重私密環境。
休閑農業是個性多元、體驗性強的產品,游客在體驗的過程中,往往不愿意被外界所干涉和打擾。比如,在私人空間方面,客房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游客設計出多樣的房型,同時要特別注重房間的隔音效果;在公共空間方面,餐廳要注重隔斷的設計,利用物體圍合、暗示形成限定性的空間,以提升空間的私密感。
第十招:營造休閑氛圍。
大多數游客會以結伴的方式出游,要開辟一些小型的休閑空間,以滿足游客聚會交流的需求。比如,客房除了實現居住功能,在空間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增設茶幾、桌椅等,使之具備聊天、喝茶的條件;院落往往會擺放具有鄉土特色的建筑小品,部分建筑小品如景亭、廊架往往是聚會、休憩的適宜場所,可通過設計改造、配套家具等,充分發揮這方面的功能。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