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豐收的9月,正是水稻即將成熟收獲的季節。位于上海郊外的松江區新浜鎮的大片稻田仍然綠油油的,再過不到一個月,這些稻子就會迎來收割。
這片稻田的負責人是土是寶農業合作社社長、“90后”農場主何楊陽,他也是一名返鄉創業青年,2018年創立了這家農業專業合作社。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從事農業的人口數量持續下降。有人說,年輕人對種田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看法,從事農田勞動的意愿低。
但這種現象正在改變,插上“智慧農業”的翅膀,傳統“農活”也可以變得生動有趣。
“90后”創業者的農耕生活
“90后”農場主擅長學習新方式來提升生產效率。何楊陽的目標是借助技術來改造傳統農耕作業的方式。例如水稻的種子是“上過天的”,曾在中國空間站進行過試驗;而在田間地頭,也已經不見低頭插秧的農民伯伯,一切都已經使用機械化的農機和無人機來實現作業。
近年來,松江區鄉村振興工作持續走在全市前列,無人化農場也成為松江區獨特的風景線。第一財經記者在土是寶農場走訪時看到,數臺無人駕駛農機代替人工,正在農田中有序作業——整地、翻地、播種、施肥、插秧、收割。
這些農機都使用了5G農業專網,并搭載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等多項新技術,能夠實現“耕、種、管、收”的無人化管理,也助推了上海鄉村農場向數字化轉型。
何楊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大帶寬的上海移動5G網絡支持下,農業裝備也開啟了數字化轉型,以數控的方式實現農機自動化運作。
他還表示,傳統農機裝備通過5G無人化改造、增加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后,能夠大幅提升作業效率。以植保無人機為例,目前一天可以達到450畝左右的作業量,是傳統人力的約20倍。
據何楊陽介紹,這種無人機使用中國移動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該系統是中國移動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定位平臺以及覆蓋全國的高精度定位基準站網絡,可以提供精準位置服務。
我國在探索天空地一體化的信息獲取以及集成應用方面已經取得重要進展。如通過遙感無人機以及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精準施肥。在農場,經測繪無人機于田間鄉道上空完成高精度空間數據采集,建立數字化的底層模型,可為農機自動駕駛、無人機噴灑作業提供自動地圖導航支持,規劃路線精準行駛和飛行。
北斗衛星導航技術也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從種到收、運輸等,為中國發展智慧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在成為各地田間新技術的示范。
截至2021年5月,農機作業監管平臺和物聯網平臺入網設備超40萬臺,節約用工成本50%。截至2022年5月的數據,我國超10萬臺農機安裝北斗自動駕駛系統。
在我國,以北斗為核心的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創新持續活躍,國產芯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取得進一步突破,國內厘米級應用高精度芯片、模塊和板卡的總出貨量高速增長,去年就已實現100萬片的突破,主要應用場景包括智能網聯汽車、無人機、農機、工程機械、測繪儀器。
上海移動松江分公司副總經理朱春輝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上海移動5G專網和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已經賦能多個項目,例如小昆山無人農場項目,已投入各維度布局,實現作物長勢分析、農田水管理、產量分析等。”
朱春輝還表示,在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上海移動為更多鄉村提供5G智慧農場“商品房”服務,打造“數字中臺”,將農田、農機、農民相關信息進行統籌管理,逐步形成縱向貫通、橫向相連、綜合性強的農業信息管理系統。
24萬億元規模的農業數字經濟
除了北斗導航系統之外,目前,基于新能源的智能拖拉機也已經研發面世。一些大型農機企業正在探索高端農機裝備的研發,并將這一技術和農業的實際場景,尤其是結合農業科學持續發展、保護性耕作等國際熱點和方向進行應用示范。
盡管如此,目前中國的農業機械化率仍然較低。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約為72%,主要針對作業的農作物包括小麥、玉米、水稻,其他的農業設施、畜牧業、水產業、園藝業等機械化率均不高。在勞動人口持續減少的背景下,尋求可持續的農業發展任務更為艱巨。
糧食企業也已經開始準備好向智慧農業轉型。作為上海市民“米袋子”的光明農發集團9月23日上線了“滬豐優糧”App,這款應用程序可以將生產訂單、農資采購、農機服務整合于一體,從而提升產業鏈效率。
開發這款App的農業科技公司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槚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為糧食企業搭建軟件平臺,就好像IBM幫助制造工廠做管理一樣,未來每年30萬噸大米的訂單都會通過這個數字化平臺進行管理。依托我們的智慧農業裝備及智慧農業系統,以及北斗導航、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人技術,還能實現農資采購、農機服務等功能,為做優、做強產業鏈提速增效,助力農戶在科學種植、高效生產、綠色發展等方面實現全程的數據追蹤、監管及分析,達到勞動降本、管理增效、土地增產、生態友好等系列目標。”
早在今年7月份,極飛科技就與光明農發集團合作,以智慧技術賦能田間管理,大力推廣無人機飛播飛巡飛防、智能灌溉、北斗導航、AI輔助決策、智能監管等多項農業信息化、自動化技術,進一步提升農場田間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龔槚欽向第一財經介紹稱,截至2021年年底,極飛智慧農業產品累計作業面積達到近10億畝次,累計為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民提供無人化生產服務超過1億人次。
極翼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陳壯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海農業智造在全國鄉村振興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極翼研發的5G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及植保無人機在全國產糧大省都得到了應用。使用該植保無人機,六十多歲的農民伯伯,都能方便的操作,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農民收入。高科技下鄉,也讓年輕人改變了對種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看法,讓年輕人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在鄉村有事干、有錢賺。”
中國是農業大國,我國政府高度關注農業,從2020年開始已經推進智慧農業的發展,并推動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和政策以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包括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5G通信網絡建設以及標準等的建立。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智慧農業預計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在近期舉行的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智慧農業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預計,到2050年,我國農業將全面實現智慧化的管理,屆時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將達24萬億元。
不過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經歷解決應用場景、技術研發創新、集成化應用示范、廣泛應用并形成產業等多個階段。
趙春江表示:“未來中國農業發展要推動三個方面的轉變:由傳統生產方式向高生產效率綠色發展方式的轉變,由過度依賴人向機器為主的轉變,由主觀經驗判斷向大數據智能決策轉變。”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37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