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家庭農場不好做,不是千篇一律沒有好點子,就是農產品銷售不出去,總之很多人做家庭農場,但真正做得好的卻沒幾個。但是,在北京郊區一家以意大利風情為主題的農場,面積不過200畝左右,他們卻做到了年接待客戶18-20萬,實現年營業額4000萬,他們的運營秘訣和盈利點在哪呢?
這間農場內的全部客房均按照意式家居裝修風格,還原意大利原鄉風貌。不僅如此,農場擁有110余種意大利本土果木和多種畜禽。就連廚師都是意大利人,非常突出的特色是這家農場有別于其他千篇一律農場的最關鍵一步。
他們的用戶定位非常精準,就是面向中產階級,中檔消費人群。從莊園名稱到園區景觀,再到DIY項目、農產品深加工,甚至社會產品組織,都圍繞著“意大利”這個符號進行,牢牢的抓住了崇尚歐陸風的中產階級。
他們還通過出租的場地、設立農夫市集等,吸引外部商戶、同行業者甚至是工廠進入農場,共同銷售,創造一個商業的氣氛。這樣既能收取一定的租金,增加盈利,同時可以為游客提供更多的產品,而不用自己承擔產品無法銷售、庫存的壓力。
也有很多農場主雖然專注于農業生產,但不懂得在規模擴大之后,自己的角色已經不再是“生產者”,而是“運營者”。過去大家都是小農經營,只管生產,雖然有利潤,其實更多的只是“苦力錢”,運營和銷售的事基本上被“二道販子”給做了,而在規模擴大成為農場之后,不僅運營方面的各種成本增加,對農場主運營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