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無論你做哪個行業,作為企業掙錢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宋小菜創始人、CEO余玲兵對記者說。
2019年前,余玲兵和創始團隊接受過幾次媒體采訪,配圖的照片都是一群人西裝革履抱著幾顆蔬菜出鏡,畫風十分奇特。談及當時為什么那副模樣,余玲兵笑著說,那時是為了招人的需要,宋小菜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不想讓外界覺得這個行業太苦逼,而是充滿朝氣和希望。那種商務范,并不是宋小菜團隊工作時的風格。
其實,余玲兵也知道,苦不苦只是一方面的問題,互聯網大廠常年996,照樣很多人趨之若鶩。關鍵問題是,生鮮這個行業能掙錢嗎?不知哪里出來的一個數字“生鮮電商行業99%的企業都是虧損”常年在網絡上流轉,讓很多人對這個行業望而卻步。
從投資角度看,未有上市計劃的企業融資也比過往低調了很多。社區生鮮誼品生鮮確實最近剛剛融資,老股東騰訊創投繼續跟進。而生鮮傳奇似乎要步入每日優鮮的后塵,拿到了一筆政府基金。高頻、剛需、但是不掙錢,似乎成為了生鮮零售行業的標簽。
“這是個最大的誤解。”余玲兵說,他以自己到蔬菜產地上游的見聞為例,“我見過各種豪車,一個蔬菜批發的開一輛凱迪拉克并不稀奇,而且很多人家里都蓋了別墅。”余玲兵強調,“這是一個一直在掙錢,天天有人在掙錢的行業。如果不掙錢,又這么辛苦,產業鏈上這么多人,他們為什么不改行?”
準確的說,是近年來以創業公司面貌出現的生鮮電商、社區生鮮大多是不賺錢的。傳統零售企業中,商超龍頭永輝以生鮮供應鏈出色著稱,雖然上市公司永輝超市凈利率不到3%,但是放到公司的千億營收里,也有接近30億元的凈利潤,其中又有差不多一半來自生鮮行業。所以不能說,做生鮮不掙錢。“生鮮是個好行業,不是生鮮這個行業有問題,而是自己能力不到位、打法有問題。”余玲兵以自己的創業經歷一針見血的指出。
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其實,生鮮B2B創業比B2C更容易看到曙光。這是余玲兵做宋小菜的體會。雖然,在創業前,他是阿里農業電商的創始人,就是干2C出身的。
一、B2B,少有人走的路
曾一手創建了淘寶農業電商、淘寶特色中國的業務的余玲兵,在2014年9月離開阿里,于2015年1月創建生鮮蔬菜B2B平臺宋小菜。
一個底子、資源都在B2C的人,為什么自己創業卻選擇了B2B?“從創業那一天起,我就連花名都不用了。徹底從頭開始。”余玲兵說,似乎他是鐵了心與過去告別。
宋小菜創始人、CEO余玲兵
余玲兵創業時給自己出了四道選擇題:1.生鮮做水果還是蔬菜?2.做2C還是2B?3.要不要做餐飲?4.先自營還是先平臺?
不同的選擇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選擇進入餐飲市場,于是有了美菜網。選擇從水果切入,才有了今天的每日優鮮。
這四道選擇題,對應的其實是對生鮮的四個層面的思考。
1.生鮮做水果還是蔬菜?蔬菜最高頻,最非標、最難做,比相對標準的水果更有經營價值;毛利空間大,CPI回歸的價格機會更高,做好蔬菜其他品類更容易疊加。
2.做2C還是2B?2C個性化要求難滿足,履約成本高,集單效率相對低,2B需求更明確,集單效率高,履約效率高,有服務價值。
3.要不要做餐飲?大餐飲環節多、有賬期,中餐飲老板和廚師利益有分歧,小餐飲類似大C,還是較分散個性化,集單和履約效率沒有小B高。
4.先自營還是平臺?一定是先重后輕,自己跑出來了再去復制、賦能,互聯網出生但沒賣過菜,身體力行認知產業,先打樣,找到稀缺的、找到做的好的人,優化做的不好的,賦能缺失的地方。
基于以上思考,余玲兵最終選擇了B2B道路而非B2C。這與多數生鮮創業者最大的不同,是反共識的創業。余玲兵自己認為無論是B2B還是B2C,本質上都是需要解決供應鏈的問題,需要的能力是一樣的。
但是市場不是這樣理解的。互聯網巨頭瘋狂的砸入百億量級資金的社區團購,似乎是當下與生鮮賽道關系最密切的場景,但是余玲兵只給出了一句評價,“社區團購今天本質上還是流量的生意,他們沒有解決生鮮供應鏈的問題。”余玲兵敢于對這個當下最燒錢的賽道輕描淡寫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有很多社區團購企業正在從宋小菜進貨,他們并沒有真正的供應鏈體系。
那么怎么樣才算真正解決生鮮供應鏈,余玲兵的看法從一開始又和人不一樣。宋小菜顧名思義,是以生鮮品類當中的“蔬菜”作為切入點,并通過以銷定采,實現B2S2B的“雙直”供應鏈模式,連接上游蔬菜供應商和下游農貿市場商戶。
“雙直”供應鏈是指產地跨級直采+骨干物流直送,“雙直”也是宋小菜與整個行業最有差異化的模式。
簡單說,被很多生鮮零售平臺包括社區團購當作“引流”品類的蔬菜,是宋小菜的核心品類。宋小菜是需要通過“賣菜”實現商業模式閉環的,而不存在什么毛利的交叉補貼(社區團購大多是通過生鮮引流,標品賺錢)。
具體怎么做?宋小菜的客戶主要是小B客戶,實際上是四類人,農貿經營戶、配送商戶、生鮮店/小商超、社區團長/供應公司。一個典型客戶的特征是,每個月進貨涉及40-50個品類,單筆訂單800~10000+元(不同角色客戶單次單量不一),每個月10-20次穩定訂單,每2-3天進一次貨。
小B客戶為什么要選擇宋小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有服務價值。首先省錢:原來小B客戶進貨,個體沒有優勢,綜合成本高,通過宋小菜進貨。價格可以節省20%。
其次是省時:原來蔬菜采購是很辛苦的,如果是夫妻店,一般是半夜起床,到批發市場采購蔬菜進貨,現在提報需求預估數量,然后可以每天多睡3-5個小時。別小看這3-5個小時,這是很多夫妻老婆店的核心痛點之一。
還有就是省力:宋小菜有自己的配送體系,可以自提送上車或者配送到經營點;以及省心:穩定的供應鏈可以帶來穩定的有品質的貨源。不過,后兩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它其實涉及兩個生鮮供應鏈的核心難題,跨級與履約。宋小菜也是經過多年摸爬滾打,才初步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跨級與履約
中國生鮮行業特別是蔬菜行業的痛點在于,流通環節多而且市場是小散結構。訂單分散、用戶和服務者(包括運力)多以散戶為主,所以,解決這些難題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就是走集約化道路。這也是宋小菜團隊一開始選擇2B的原因,相對于C端,B端更容易實現集約化,也更接近供應鏈的本質。
另一個要點是,新型的生鮮供應鏈必須實現流轉的“跨級”,合并流通中的部分環節,才能真正實現整條鏈路的效率提升。但是這個“跨級”并不是一個“物流”的問題,而是要從商流到物流一起聯動解決。比如生鮮行業也有類似產地直發的解決方案,但仍舊局限于物流。
宋小菜的雙直解決方案是,上游供應商根據商品要求進行大件定裝定級,用戶通過T+1或T+2到貨的預售方式進行預定,履約通過干線物流直接送到銷地所在自提倉,用戶可到自提倉自提,或付費配送到其經營場所。
這個解決方案并非一蹴而就。創業6年,其實宋小菜的摸索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也可以總結為三個集中,集單、集采、集運。三者可以說是先后遞進關系。從用戶需求匹配到上游產品再到物流解決方案。
創業之初宋小菜先做的集單。前2年宋小菜主要精力用于理解和集中客戶需求,匯集訂單做合并同類項,以銷促產。
然后做集采。2017年開始,宋小菜逐步摸到上游核心品類、核心產區、核心供應商,商品化改造和集約,在上游“腿上粘泥”、“入土為安”,摸索出不同品類不同產地的打法和標準流程,踩坑踩出來的KnowHow(技術訣竅)。
在生鮮行業,其實每個品類都需要專家級的買手,這是和中國的蔬菜種植和產地分布有關。余玲兵介紹說,蔬菜的供應鏈都大多還是以小散的組織形態存在,存在小產區、小品類、小供應商。“為什么你沒有聽過今天中國誰是土豆大王,西蘭花大王,因為沒有。”
我國土地政策和產地分布廣的國情決定蔬菜的分散種植,就帶來蔬菜供應鏈一個必然趨勢:產區的輪換,進而導致供應商的輪換。“今天的蔬菜供應鏈是一個由多品類、多產區和多供應商所形成的一個協同的網絡。”
不深耕這個行業,幾乎不可能有真正的供應鏈能力,比如讀者可以試著回答一下余玲兵這一串的提問:“大家都知道壽光是一個一級大型批發市場。壽光所有的菜來自于哪里?壽光下面幾百個鄉鎮,哪些鄉鎮產什么蔬菜,屬于什么產區,產什么品類,供應量到底有多久,是供應一周還是供應兩周,供應一個月還是兩個月?如果供應一周你要不要派人下去?”
你很難想象,宋小菜花了數年時間在田間地頭搞明白的東西,那些半年內進入上百個城市的社區團購平臺,短期內能掌握如此多的KnowHow。
宋小菜搞懂的依據是,他們根據多年的積累,做了一個龐大的產業地圖,可以實時更新數據。“宋小菜總結為數字化供應鏈三張地圖:品類地圖、產區輪轉圖、供應商地圖。”余玲兵說。
宋小菜的品類地圖
集單和集采解決的核心問題,一個是規模化,另一個要點是實現供應鏈的“跨級”問題。蔬菜流轉經歷的環節越多,一個是損耗增加,另一個則是成本增加,而宋小菜相當于扮演一個在線的統采平臺的角色,不必再層層轉發。
但是真正實現這一點,必須要解決物流運輸的問題,生鮮供應鏈的難點在于,傳統從產地到銷地再到消費者手中分銷鏈路過長,存在多個“承運商”。
生鮮行業是一個高度依賴履約效率來降低成本的行業。所以在生鮮B2C創業中,大多從履約切入,前置倉解決的是一二線發達城市的生鮮快消品履約模型,而社區團購則是通過自提的方式,解決三四線市場的家庭消費品履約問題。
生鮮B2B雖然不需要送貨上門,但是同樣面臨如何高效履約的課題,高效履約的核心就是提高周轉、降低損耗。
創業之初,宋小菜一直在尋找一個所謂的“超級承運人”。他們也嘗試和市場上主流的干線運輸公司合作過,后來發現這些公司更適合標品的運輸,對于蔬菜這種短報、高損耗的品類,無能為力。因為中國城際之間的公路干線物流網絡,運力主體還是1100萬的夫妻老婆干線車量,這些運力分散,而生鮮就2-3天的時效要求,需要一個高度統一的指揮系統來解決。
最終在2019年前后宋小菜終于承認了這個現實,市場上不存在生鮮行業的“超級承運人”,怎么辦?自己干吧。
這就是所謂的集運:宋小菜提供生鮮場景的干線物流解決方案,從整車到零擔。宋小菜自己來做骨干網絡的運力調度,輸出訂單、流程數據、在途過程。
僅僅從物流的角度,這也是一項影響深遠的事情。因為中國干線物流線路的一個特點是,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空載慮居高不下。一個司機從經濟發達的A市到經濟欠發達的B市,往往需要在當地逗留幾天才能等到回程訂單,要不就得空載回家。生鮮蔬菜訂單相對高頻,而且往往是從低線市場發往中心城市,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回程空載的問題。
另一點是,骨干物流車運載生鮮蔬菜是可以享受“綠通”免高速通行費的,這也大大節省了司機回程的時間。貨車司機原來回城為了省高速費,往往不走高速走下面村道,花費時間更長。
“一不小心,到今年我們會變成中國生鮮行業里面最大的骨干(運力)調度中心。”余玲兵對記者說。
過去三年,宋小菜幾乎沒有在公眾面前出現過,行業內也并不了解他們在做什么。現在,走過了集單—集采—集運三部曲的宋小菜,終于有底氣重回公眾視野。過去宋小菜曾經先后獲得IDG資本,元璟資本、普華資本、M31資本領投,華蓋資本TMT基金、盛景嘉成基金等資本的A輪和B輪融資。現在,他們也希望能夠重回資本的視野,繼續把自己是生鮮產業地圖和生鮮骨干運力調度網絡做下去。
最重要的是,余玲兵表示,宋小菜已經賺錢了。接下來,宋小菜會進行規模化擴展,在銷端區域、產地區域,還有其他生鮮品類覆蓋,甚至是平臺化服務業務上迎來更多可能。
內容來源:創業邦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74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