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1992年,南國春早,花木蔥蘢。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88歲高齡的鄧公南巡講話,明確回答了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理論問題,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鄧公南方視察和精神很快被傳達到各個層面,全中國人民從此明確了一個方向:一定要先把日子過好。也是在這一年,拉開了中國食業春天的序幕……
第一個十年:1992年~2002年
外資大量進入,巨星閃耀的年代
1992年,這是一個標志性的年代分水嶺,從此之后,大批人開始加入到了快速致富的行列中。盡管當時的中國人民還不算富裕,但是,眼光毒辣的外資品牌已經嗅到了空氣中鈔票的味道。
“大陸與臺灣一海之隔,兩岸只差一杯茶的距離。”面對水大魚大的大陸市場,無數的臺資商人開始了“淘金”歷程。
20世紀90年代初,康師傅創始人早早來到大陸尋求商機,他在大陸乘火車時,泡了一包方便面充饑,溢出的香氣,瞬間引發了乘客們的騷動,人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就在這一剎那間,魏應州迅速捕捉到了商機。
1992年8月21日,魏應州在天津開發區投資了800萬美元并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康師傅”第一碗紅燒牛肉面誕生。
在康師傅大獲成功之際,中國臺灣的“統一”,新加坡“幸運”,印尼“美廚”和“營多”,日本“出前一丁”等品牌快速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與魏應州一樣,旺旺蔡衍明也有著敏銳的嗅覺。1989年,旺旺集團在大陸注冊了“旺旺”商標,并于1992年成功在長沙望城建廠。一年后,蔡衍明參加了“鄭州糖酒會”,收到了300多份訂單。
和旺旺一起來到大陸市場的還有“徐福記”和“佳格”。
1992年,臺灣的徐氏四兄弟來到東莞創業,2年后創辦了“徐福記”。同年,佳格中國成立,銷售產品涉及健康高端食用油、沖調營養品、滋補品休閑零食等多元化的產品,旗下“多力”品牌深耕國內食用油市場。
1993年,來自菲律賓的晨光公司在中國投廠,打造了“oishi上好佳”品牌。短短幾年的時間,“oishi上好佳”就躋身進入了中國休閑食品市場的前三位。同年,瑞士“阿華田”、美國“瑪氏”、英國“和路雪”等外資品牌進入內地市場。
1994年,韓國食品企業也大舉攻入中國市場,“樂天”帶來了小熊餅干,“好麗友”開創了派品類,以至于后來出現“達利園”等平替品牌。1995年,泰國功能飲料引入中國市場,從此拉開中國功能飲料發展的大幕。同年,以“奧利奧”為代表的外資品牌被越來越多引入中國市場。
1995年,可以說是中國零售發展的分水嶺。這一年,家樂福進入大陸;1996年沃爾瑪進入大陸,1997年大潤發進入大陸……此后,外資零售巨頭在大陸遍地開花,成為零售領域的佼佼者。直至2005年,外商在華設立獨資商業企業完全放開之后,全球前50大零售集團已幾乎全部登陸中國。
自1992年開始,經過近10年的發展,可口可樂、百事公司、雀巢、達能、三得利等外資巨頭不斷深入,加上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發展提速,物質供應得到了極大豐富,誕生了景田、維維豆奶、匯源果汁、喜之郎、好想你、今麥郎、君樂寶、桃李面包、老干媽、農夫山泉、盼盼、白象、三全等眾多知名內資品牌,食品工業的技術創新也開始煥發新的活力。
第二個十年:2002年~2012年
資本運作的長袖善舞,解憂勝敗,戰士未止
隨著外資品牌的進入,進一步推動了內資品牌的發展,同時上演了“兩樂水淹七軍”的故事,也為后續內資品牌擺脫外資品牌依賴埋下伏筆。
達能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史,亦是一路的并購史。2000年,達能收購“樂百氏”92%的股權;同年獲得“光明乳業”5%股權,并不斷謀求對這家中國乳品市場有利競爭者的增持;此后,“梅林正廣和”、“娃哈哈”、“蒙牛”、“匯源果汁”身上都出現達能的身影。
始于2006年的“達娃之爭”被稱為改革開放30年來影響最大的國際商戰,從雙方企業的掌門人,到中法兩國元首都參與到這場商戰中。29場訴訟戰役背后,達能與娃哈哈為中國企業家上演了一場經典商戰案例。
2006年,繼引入統一之后,朱新禮再次為匯源果汁引入法國達能、美國華平基金、荷蘭發展銀行、香港惠理基金的2.2億美元融資,為上市做好了鋪墊。
2007年,“匯源果汁”頭頂榮耀光環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創下當年港交所最大規模的IPO。而可口可樂收購案卻成為了“匯源果汁”的命運分水嶺。
后來,朱新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們已是千億級公司了。”但這終究沒有成為現實,事實上,近十年來這個“果汁大王”一路失血。中國食品品牌與外資品牌纏斗,可以說皆有勝敗,但戰事至今不止。
再看統一企業,除了在大陸建廠之外,還陸續陸續投資“匯源”、“完達山”、“今麥郎”、“健力寶”等知名企業,并為企業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持。近兩年,“裁縫師”羅智先大手一揮,與上述品牌“和平分手”,相比于達能要溫和許多。
前十年,中國消費者基本的食飲需求被巨頭們滿足后,為尋求差異化競爭,大量內資品牌的后起之秀開始以各類功能性噱頭占領市場。期間,誕生了諸如六個核桃、東鵬特飲等新的巨頭品牌,以及溜溜果園、甘源食品、巧媽媽等獨角獸品牌。
1999年,施永雷、郁瑞芬夫婦白手起家,在上海四川北路開了一家名為“雷芬”的炒貨店,這就是“來伊份”的前身,開啟了堅果零食的品牌新時代。
身處電商之都杭州,看著淘寶網從2003年成立開始越來越興旺,蔡紅亮也將“百草味”的觸角延伸至線上。2010年,章燎原敏銳捕捉到電商時代的來臨,他做了一家在網上售賣山核桃的店鋪“殼殼果”,到2011年銷售額達到了2000萬元。他意識到電商能夠建立起全國性的堅果品牌,由此誕生了“三只松鼠”。
接下來幾年,這種電商B2C模式,開啟了中國零售行業多渠道發展的新時代。但是,仍有不少的零食品牌在堅守線下,開拓新局。
2005年,敢為人先、敢于拼搏的張學武于成立“鹽津鋪子”,以涼果蜜餞獨立散裝產品填補行業空白;2006年,離職創業的楊紅春在武漢街頭開出了第一家“良品鋪子”門店。
2005年,創始人姚奎章帶領著58名員工買下了國有股份,將當初負債累累的“六個核桃”成功地在2018年上市。同年,蔣建琪受街邊奶茶店啟發,創辦了“香飄飄”。2009年,在林木勤的帶領下,企業推出瓶裝“東鵬特飲”,并把“東鵬特飲”打造成為中國瓶裝能量飲料頭部品牌。
這十年,是中國食品工業蓬勃發展的十年,開始慢慢擺脫對國外的技術依賴,嘗試自主創新,并且已經實現穩健增長,行業集中度也在持續提升。
第三個十年:2012年~2022年
中國信心打造中國品牌,新消費品牌的新時代
進入新時代,在基礎的溫飽需求之后,消費者開始對食品提出新的需求,整體由追求品牌向追求差異化、健康化、高端化產品轉變,細分品類上涌現了更多的機會。
尤其是2016年前后,新消費品牌的崛起,成為市場上一道別樣風景線:
2016年成立的“元氣森林”,5年時間估值150億美元,2021年實現營收約75億元;2018年成立的“自嗨鍋”,僅用兩年時間銷售便破10億元;2018 年才開始正式運營的“王飽飽”,已經連續多年躋身天貓麥片銷冠……
熬過將近二十年的蟄伏,等來了一個“國貨”崛起的好時機。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國產新消費品牌涌出了包括“元氣森林”、“漢口二廠”、“李子柒”、“認養一頭牛”等在內的百余個新消費品牌。
世界經濟下行,中國消費信心驅動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活躍在世界的舞臺上。以前國貨產品普遍被貼上山寨、低端、低質低價等標簽,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民族自信心不斷提高,那些所謂的標簽正在逐一被撕掉,國產品牌的春天正在來臨。
1992至今,中國食品產業波瀾壯闊三十載,在水大魚大的中國快消品市場,誕生了諸多品牌案例,也影響著行業的未來走向。受文章篇幅及筆者閱歷影響, 本文不完整概述之文字敬請見諒!
內容來源:食業家(shiyehome),農業行業觀察全網推薦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67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