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近日,80歲的中國肉類工業教父、雙匯創始人萬隆,將52歲的兒子萬洪建,趕出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引得外界一片嘩然。
此事件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不僅在于雙匯在國民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在于其背后“逆天改命”的創始人——萬隆。
萬隆是河南漯河人,被譽為中國肉類工業教父,2013年11月,美國《時代》選出全球十三食神,萬隆成為唯一上榜華裔。
大略翻閱中國近四十年的企業史,大家也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國許多的企業,從計劃邁向市場以后,依然帶有深深的領袖烙印,譬如娃哈哈與宗慶后、農夫山泉與鐘睒睒、董明珠與格力、王石與萬科,在輿論的眼里,人們更喜歡稱:某某的公司。
萬隆和雙匯同樣也是。
01
家境困難,年少從軍
1940年4月,萬隆出生與河南漯河。亂世之中,戰火紛飛,家境貧寒。所以,父親給他起名萬隆,寓意興旺發達。然而,萬隆的到來,并沒有給全家帶來多少轉機,相反,就在小萬隆2歲那年,父親丟下孤兒寡母撒手人寰。
“我是個命很苦的人。”萬隆感嘆,少年時吃了上頓沒下頓,經常去地里挖野菜。好在萬隆非常懂事,5歲就幫著媽媽撿罐頭瓶子,糊火柴盒。那段時間,能夠吃頓飽飯就是萬隆最大的奢望。所以當1960年9月村里征兵,“既能吃飽飯又能賺錢補貼家用”,萬隆毫不猶豫報了名。
在部隊,他當的鐵道兵,擔負著鐵路、橋梁、建筑等保障任務。6年來,萬隆鉆山洞、打隧道,工作勤勤懇懇。可惜,就在他即將提干之時,1966年10月,文革來了,部隊也未能幸免,“天天開批斗會。”28歲的萬隆不愿趟那渾水,只好選擇轉業。
要錢沒錢,要資源沒資源,最后他只能去了誰都不愿意去的漯河肉聯廠。當時的漯河肉聯廠雖然成立了10多年,不過,自建廠以來就沒有盈過利,“資產不過468萬,虧損卻有580萬”,廠里經常是靠銀行貸款才發得出工資。
02
一戰成名
1983年11月,中央宣布價格改革,物價就此上漲,豬肉一斤漲了5毛。老廠長覺得是個翻身機會,馬上儲備1500噸豬肉,準備春節再出手,“賣個高價,好給大伙發點錢過年”。
不過,萬隆卻不這么想,“你會屯,別人也會屯。如果不及時外銷,春節后豬肉價格將大跌。”沒有人聽他的,他就直接沖進廠長辦公室。“這小子吃了豹子膽了吧!”要知道,當時他的職位與廠長還差四五個等級。
好在廠長不是小肚雞腸,一聽言之有理,立馬將豬肉拋售,結果4天就賺了50萬。“等到春節再銷售,說不定能賺到100萬,”很多人嗤之以鼻。不過,真到了春節,果然市場上的豬肉集中拋售,半個月價格就跌了20%。
萬隆就此一戰成名。此后,他就從一個辦事員開始節節高升,副經理、經理、副廠長。
03
當選廠長
1984年,漯河肉聯廠歷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廠長,萬隆迎來人生的重大轉機。今天再談起當年勝選的秘訣,萬隆輕描淡寫:“我這個人喜歡干活,當辦公室主任時也抓生產,啥事弄不動就找我。”
當時的漯河肉聯廠全部家當只有一座3000噸的冷庫、一座日加工500頭生豬的車間和一座煉油坊,固定資產468萬元,虧損卻有580萬元。就在這一年,國家取消生豬統購統銷的政策,肉聯廠只能自找活路。老廠長準備調走,臨行前推薦當時的副廠長萬隆做代理廠長。
萬隆起初拒絕了。據一位雙匯退休職工透露,“廠里還有幾個副廠長,年齡都比他大,也在爭這個位子,如果他是任命的代理廠長,上來之后也擺弄不動他們。”老廠長急了,非讓他接任不可,萬隆索性請假一個月,恰好借這段時間他要翻新房子。
這一年7月,在他修房子時,800多名職工幾乎將全票投給了他。1985年春天,老廠長退休,萬隆成了廠長。
04
鐵腕政策,決心重組領導組
萬隆當選后,隨即展開鐵腕政策,為了肉聯廠的未來,萬隆決心開除那些有背景而又不愿意干累活的領導人員和員工,換掉所有名不副實的副廠長。當時的肉聯廠雖然不盈利,可在計劃經濟年代,也是肥差,偷肉的人特別多。廠里保衛部都看不住,萬隆卻不信邪,每天下班就站在大門口檢查。檢查一個星期,連續開除了15個人,就連一位重要領導的侄女也開除了。
斷了人家的財路,那還不跟你拼命?果然,那段時間,有人給他打電話恐嚇,有人往他家里扔磚頭,甚至還有員工直接拿著殺豬刀,當面恐嚇。
回憶往事,已經波瀾不驚,可當時萬隆行走在剃刀邊緣,“說實話,我是把這個企業搞上去了,如果我沒有把它搞好,我的下場比誰都慘,你想想我得罪了多少人。”也正是萬隆的鐵腕政策拯救了肉聯廠,才有了現在的雙匯集團。
05
2分錢救活一個廠
要救活一個工廠,除了內部政策管理的改革,當時還面臨一個難題——最可怕的是死活收不到生豬。當時,生豬價格還沒有放開,企業沒有定價權,農戶們都把豬交給當地屠宰場。這導致很多上點規模的企業,長時間沒有豬源,只能停工待料。以漯河肉聯廠為例,一年到頭干不了三個月活。
這種情況如果不改變,企業就沒有出頭之路。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提高收購價,讓更多的農戶把豬送過來。可這在當時是違反政策的事情,誰都不敢去觸碰。
不能再這樣下去,萬隆思前想后,決定冒一把險,去碰碰這條政策高壓線。上任第二年,他就宣布搞議價豬收購,每斤豬肉的收購價格上調兩分錢。
可不要小看那2分錢,對于養豬的農民來說,那就是真金白銀!果然,當天下午,500多頭生豬就涌進了肉聯廠,第二天又過來2000頭,而且無人敢阻擋!結果,當月肉聯廠就賺了2萬。到了年底,廠里出現了罕見的20萬元的利潤。
06
另辟蹊徑,轉向蘇聯市場
不過,還沒等萬隆喘口氣,1986年,屠宰行業放開,賣肉的越來越多,生豬價格不斷上漲,而豬肉價格卻持續下跌,“再收購,就是死路一條”。
國內不行,國外如何?萬隆把眼光瞄向了前蘇聯。當時,戈爾巴喬夫上臺,中蘇關系恢復正常化。別看蘇聯軍事實力強,輕工業卻明顯落后,尤其急缺豬肉、牛肉。
但是,要出口就要建分割車間,就要找銀行貸款。別的禮物送不起,萬隆就送豬大排,他特意挑選了30斤上等的排骨,并于1986年圣誕節前夕給行長送過去。不巧,那天行長沒在家,萬隆就在他家門口蹲到夜里11點半,把那位行長搞得很不好意思。
有了錢,一切就好辦多了!1987年元月,漯河肉聯廠向前蘇聯出口了1000噸豬肉,全年達到5萬噸。此后5年,通過出口蘇聯,萬隆攢下了1600萬的家底。
07
未雨綢繆,雙匯火腿腸誕生
1988年五一,萬隆在莫斯科轉機時,無意中發現很多人在排隊買火腿腸。詳細一了解,發達國家肉制品占肉類總量30%—50%,而中國不足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于是,萬隆決定把肉加工作為繼出口之后的另一個重點項目。
果然,1992年蘇聯解體,出口的路被堵住了,很多跟風的肉聯廠一下子陷入了絕望,而萬隆早已胸有成竹,“上馬火腿腸項目。”
該項目投資高達1600萬,等于押上幾年來的身家,而且國內已有春都、雙鴿等品牌,萬隆從日本、德國、瑞士、丹麥、奧地利買來世界一流的自動化設備,并把質檢員的權力提高到了廠長之上,“我從不小打小鬧。”萬隆說。
1992年“雙匯”火腿腸訂貨現場,當場簽了8000噸訂貨合同,萬隆居然落了幾滴淚,其中甘苦可想而知。“雙匯”和“春都”,同處中原腹地、同是肉聯廠出身,曾經在中國火腿腸市場上雙雄鼎立,然而今天卻有著截然相反的結局。
生產出中國第一根火腿腸、一度成為火腿腸代名詞的“春都”,早已淡出市場。而曾以“學春都、趕春都”為口號的“雙匯”,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1999年末,他又把國外“冷鮮肉”的概念引入中國。開始在國內銷售冷鮮肉,改變中國生鮮肉類沒有品牌的歷史。
08
利用資本,卻不為資本所困
1990年代,萬隆漸漸意識到,僅靠自己在漯河的力量,無法解決發展所需的資金,他開始尋找外資。萬隆說“我是靠外資的錢把雙匯撬動的。”
1994年,雙匯與香港華懋集團組建了“華懋雙匯實業有限公司”,這是當時在國家工商局注冊的全國肉類加工行業最大合資公司。華懋董事長龔如心提出要改變雙匯的商標,萬隆拒絕了,她愿意為此付出三個億,萬隆挑明了:“再多錢也不賣”龔找到各種關系給萬隆施加壓力,發現誰也不能動搖他。后來龔如心又提出擴大股權到50%以上,萬隆不肯放棄控股權,兩人當場爭執起來。萬隆放言,如果龔如心堅持增加股份,可以從雙匯撤出。
1996年雙匯食品城奠基,當時有六個國家16個公司參與投資,外方投資占69%,看似雙匯失去了控股權。可萬隆每一個合資項目都讓多家外資參與,每家外資都不是大股東,在組建的七家合資公司中,六家都由雙匯控股,萬隆本人擔任董事長。
2006年3月份,雙匯國有產權在北交所掛牌,各路資本蜂擁而至。
萬隆是從石縫中長出的一棵樹,他倔強一生,與體制博弈,與資本過招,與行業陋習較量,甚至與自己的年齡賽跑,總是成為最后的贏家。執掌雙匯的萬隆做了兩件自認為影響行業的大事,一是在1999年引入了中國第一條冷鮮肉生產線,大力推廣冷鮮肉的品牌化經營,二是開辦肉類連鎖店,改變了傳統“走街串巷、設攤賣肉”的模式。
09
寧可檢死,不能查死
不過,這一切都在2011年的3月15日戛然而止。那天,央視3·15特別節目《“健美豬”真相》,稱河南孟州等地采用違禁動物用藥“瘦肉精”飼養的有毒豬,流入了雙匯集團下屬的濟源雙匯公司。
從此,萬隆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雙匯就成了廋肉精的代名詞。那段時間,政府進駐,經銷商倒戈,消費者退貨,雙匯聲譽徹底崩盤,一天賠掉5000萬,直接損失超過121個億。
萬隆素來珍視聲譽,特別是三點,其一,自己不貪。其二,管理透明。其三,產品質量靠得住。
這次“瘦肉精”事件,萬隆恰恰被撞中了最自信,也是最敏感的神經。他放出狠話:寧肯檢死,不能查死。他準備將“瘦肉精”的檢驗提高到國家標準之上,不再抽檢,而是頭頭檢驗,為此全年預計增加費用3億以上。
萬隆告訴人們:“雙匯不會成為下一個三鹿!”在當時喧囂的輿論環境下,沒有多少人把萬隆的話當真。但僅僅過了兩年,他就用一樁驚天的收購案告訴人們,不要小看了一個殺豬的老人!
10
不要小看一個殺豬匠
2013年9月,雙匯以71億美元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次年8月,雙匯的母公司萬洲國際在香港上市。2016年,萬洲國際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成為國內唯一上榜的食品企業。然而77歲的萬隆,日程中還沒出現“退休”兩字。
隨著雙匯帝國的不斷擴張,萬隆的聲望也越來越高,很多媒體將他譽為中國肉類工業教父、全球最有權勢的屠夫……各種名號層出不窮,但萬隆總是謙虛地回應,自己不過是個殺豬的,最大的愛好就是把豬殺好。
當年他曾經發誓,要用一把殺豬刀殺出國際水平,如今他兌現了自己的誓言。
11
萬隆接班人
萬隆今年已經80歲,對普通人來說,早就過了退休年齡。每天早晨,80歲的萬隆都要繞著雙匯大樓走圈,精力充沛的萬總似乎以此向所有人證明,年齡根本不是問題。
對于接班問題,萬隆也很豁達,“股東什么時候需要我退,我就退”。話雖這么說,事實50多年來雙匯年一直離不開他,萬氏風格給雙匯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萬隆之于雙匯,就如同任正非之于華為,宗慶后之于娃哈哈。
事實上,早在10多年前,萬隆就設置了“內部選拔”程序,一要量化標準,二要競爭上崗。他相信,誰能接班,只要機制設置好,就不擔心選拔不到人。
據媒體公開報道,萬隆表示:“萬洪建未來扮演什么角色,取決于兩個要素:一個是有沒有本事,另一個是能否得到員工們的支持。”
如今,萬隆鮮有出現在公眾媒體,兩個兒子也極為低調在公開場合沒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語,萬洪建被罷免的具體原因無從知曉。可以肯定的是,萬洲國際正在抹去“個人英雄主義”,更多依靠集體智慧去決策。
6月23日,對于雙匯商業帝國創始人萬隆的兒子萬洪建被解聘一事,雙匯總部某管理層人員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這次變動不會影響公司發展,這種調整是大型公司的正常表現,對我們影響很小,因為萬隆董事長在集團內部有著百分之一百的掌控力。”
如今,萬隆已經步入耄耋之年,誰來接班萬洲國際依然撲朔迷離。
內容來源:食業家,農業行業觀察整理編輯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87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