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大五中全會通過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國家規劃建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本質上是要將我國的經濟發展格局由出口導向型轉變為內需增長型(黃群慧,2021),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集中力量解決供需不匹配、核心技術“卡脖子”等問題,優先滿足國內需求,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潛力的優勢;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基礎上,促進我國更高水平地參與國際大循環,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在全球的競爭力,促進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01、“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農業高質量和農業品牌發展帶來新機遇與新要求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品牌建設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一是當前我國農產品內需規模和潛力巨大。我國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4.7%。
二是我國農產品需求結構快速變化。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更加注重綠色、生態、健康,休閑觀光等文旅服務品牌產品的需求也日趨增長。在農產品內需潛力巨大、消費變革升級的雙重形勢下,優質農業品牌將不斷發展壯大,在優先滿足國內優質農產品需求的基礎上,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也對我國農業品牌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國農業存在生產水平低、產業鏈條短、加工程度低、市場發育不足等問題;高水平的種苗研發、精深加工技術水平低等“卡脖子”問題仍然制約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在新形勢下,需要持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品牌建設工作。
02、充分認識農業品牌建設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重要作用
農業品牌建設貫穿于整個農業產業鏈條,應充分認識農業品牌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重要作用。
第一,農業品牌建設有利于暢通國內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重點打通生產、流通、消費等多個環節,優先滿足國內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通過農業品牌建設,在生產、加工環節,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在流通環節,持續加強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尤其是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打通“最先一公里”,確保農產品流通暢通;在消費環節,不斷推出優質、安全、高效、生態的品牌農產品,增強消費者的品牌消費意識,讓消費者購買到稱心如意的高質量品牌農產品,在更好水平、更高層次上滿足國內需求,暢通國內大循環。
第二,農業品牌建設有利于暢通國際大循環。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基礎上,通過推動農業品牌建設,持續提升農產品質量和知名度,賦予農產品獨特的文化價值,不斷塑強中國農業品牌,推動更多的中國優質農業品牌走向世界,暢通國際大循環,提升中國農業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也鼓勵國外優質農業品牌持續深耕中國市場,促進國內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在推動中國農業品牌走向世界的同時,也能很好地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
03、“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我國農業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業品牌建設在進程加速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不能完全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在生產環節缺乏質量支撐。首先是種源存在“卡脖子”問題,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我國種子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差距,比如,玉米、大豆單產水平不到世界先進水平的 60%;生豬的飼料轉化率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 80%。其次,我國農業品牌建設主體引領水平較弱。我國致力于農業品牌建設的大型龍頭企業數量不足,現有企業多數缺乏資金和技術投入,發展動力不足。再次,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夠健全,在生產監管、市場準入等方面存在諸多漏洞,導致我國農產品生產質量參差不齊,難以保證農業品牌的長遠發展。
第二,在流通環節缺乏精準高效銜接。一是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不完善。我國由于冷鏈系統不完善,每年約有1 200萬噸水果和1.3億噸蔬菜被浪費。二是農產品物流成本偏高、損耗率大。我國農產品物流成本占比是發達國家的4倍左右,損耗率在20%左右(王國瑩,2018)。三是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滯后,缺乏溫度監控、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等信息化設備。農產品流通環節的諸多問題導致產銷對接體系不夠暢通。
第三,在消費環節缺乏真正知名的農業品牌。我國農業品牌申報數量逐年增長,但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相對較少,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品牌更是稀缺,世界品牌 500 強名單中的中國農業品牌只有中糧和北大荒。目前國內農業品牌建設同質化、同類化現象比較嚴重,許多地區盲目跟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另外,多數農業品牌后續維護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導致農業品牌難以發揮其消費引領作用。
04、“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加快農業品牌建設的建議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品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當前我國農業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第一,從生產源頭加強質量管理,為農業品牌建設奠定堅實的質量基礎。首先是注重品種培優,打好“種業翻身仗”。建好種質資源庫,攻克種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健全我國的商業化育種體系,抓好國家種子基地建設。其次要建立健全品牌農產品的產品質量標準、生產標準、保鮮加工標準等標準體系。再次,要制定嚴格的品牌建設標準和品牌準入制度。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把好生產源頭質量關,為農業品牌建設打好質量基礎。
第二,加強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為農業品牌建設暢通流通環節。首先是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技術指導和經營服務體系。其次,促進冷鏈物流向多元化、網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鼓勵各主體探索新的模式。再次,加快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實現運輸供求信息的共享,提升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第三,不斷提升農業品牌的引領能力,為農業品牌建設暢通消費環節。首先,做好農業品牌的頂層設計,為農業品牌建設制定科學發展方向,打造品牌文化,豐富品牌內涵。其次,借助現代化營銷方式,做好國內外市場的品牌宣傳。比如,農產品文化節、發布會、展銷會等線下方式,電子商務平臺等線上模式,同時,積極學習國外農業品牌國際化的經驗,助力優勢農業品牌走向國際化。
第四,重視農業高新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為農業品牌建設提速增效。技術創新是加快農業品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戰略要求,政府應支持和鼓勵企業等市場主體進行技術研發、創新和應用,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服務,助力農業品牌快速發展。
第五,從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高度來推進農業品牌建設,促使國內優質農業品牌成為世界知名品牌。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中國將會更加開放。我國農業品牌在優先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上,終將參與全球競爭,農業品牌的國際化將是知名企業戰略布局的重要方面。政府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有關商標品牌的國際規則制定和修改,加強農業品牌事物的國際雙邊和多邊合作;市場主體應充分學習各國的進口政策,利用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平臺,助推農業品牌走向國際。同時,我國也歡迎更多的國外優質農業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滿足國內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來源: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4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