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閉幕。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提出,深化經貿合作,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讓普通民眾從貿易中獲益。作為,中國第一大經濟體——農業自然獲得不少的聚焦。
什么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核心在于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習大大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一帶一路”是我國立足于世界經濟現狀提出了重大發展戰略,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旨在借用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倡導和平發展,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對農產品貿易有何影響?
1、農產品貿易帶來產銷對接;
2、企業跨國合作引領中國農業走出去
3、農業技術與生產資料共享與互補、推動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4、跨境貿易帶來的就業機會。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翟留栓:“國際貿易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比較優勢。中國農產品出口優勢主要是多樣性、勞動力成本低,比如蔬菜、果品、干貨、調味品。但大宗農產品如玉米、棉花就不占優勢,原因是它需要規模化經營,機械化取代勞動力。”
為何要推動農業合作
農業領域一直是“一帶一路”的戰略重點。助推沿線國家發展。
“一帶一路”提出3年多來,農業領域不斷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農業投資、貿易、科技等合作,擴大農業貿易往來,簽署雙邊農業合作協議,派出農業專家隊伍,為沿線國家農村發展注入了活力、貢獻了力量。
促進多種文化融合。“一帶一路”提出3年多來,農業領域將真誠與友善帶到了沿線國家,通過一項項農業技術的傳播,一個個農業項目的落地,一條條農業產業鏈的建設,為促進多種文化融合發展播下了善意的種子、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俄羅斯友好協會副會長周立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與俄國農產品種植和食品加工業方面互補性強,“一帶一路”建設將為中俄兩國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農業優質資源的互補與相通,將成為“一帶一路”兩國經濟合作的一大契合點。
為何,農業合作成為“一帶一路”的重頭戲?農業君認為有以下幾點:
1、農業是中國第一大經濟體,必須要扶持與推動。世界經濟看中國,中國經濟看農業。農業強、則民富、則國強。
2、農產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經濟外交的拳頭產品。無論是古時候的“絲綢之路”,還是今天的“一帶一路”,農產品都扮演著助推器。
3、農業要強就必要走出去。走出去,才會發現自己弱點好與差距在哪里。當下,全球經濟一體化,競爭無邊界。中國農業企業不僅僅要與國內企業競爭,更要與世界農業企業比拼。
4、激發我國農業經濟活力。近改革開放30多年的變革,中國農業已經在生產、技術等層面比肩美國、日本。通過“一帶一路”的交流互通,把中國優質農業產品賣出去,再把國外的優質農產品引進來,從而激活農業經濟市場。
資本成農業合作的排頭
中投顧問在《2017-2021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啟動3年來,我國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30個政府間部級及司局級雙邊農業合作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農業資源稟賦好,市場潛力大,與我國農業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早在 2014年底國務院明確由農業部牽頭成立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在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下,建立了“一帶一路”農業“走出去”重點項目庫,投資額500萬元以上的項目500多個,總金額達1500億元,涵蓋種子研發、種植基地、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產品集散、畜牧養殖屠宰、漁業等領域。
截至2016年10月,我國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援建了25個農業基礎示范中心,推動了我國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種子生產,農藥獸藥生產,水產養殖及動植物疫病防控、醫療生產、山水園藝、農業機械和沼氣等優勢技術在沿線國家的推廣應用。
近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開幕之際,農業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聯合發布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
農業交流和農產品貿易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主要合作內容。借古絲綢之路,中國從西方引入了胡麻、石榴、苜蓿、葡萄等作物品種,并把掘井、絲綢、茶等生產技術和產品帶到了中亞。新時期,沿線大部分國家對解決饑餓和貧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與營養的愿望強烈。為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的頂層設計,制定《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
面向未來,中國將積極參與區域性農業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建設,增強對最不發達國家農業投資,推進實施“中非十大合作計劃”,積極利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開展農業領域南南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與發達國家農業合作方式,推動全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將積極推動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和境內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與沿線國家在金融、稅收、保險、動植物檢驗檢疫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加強人才交流和信息互通,分享農業技術、經驗和農業發展模式,共同規劃實施區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農業科技合作與示范、動植物疫病疫情聯合防控、農產品產業一體化建設、貿易基礎設施強化、農業研發促進培訓綜合平臺、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等七大重點工程。
未來涉農4大產品或受益
據測算,中國與“一帶一起”沿線國度的農業互助,栽種業至多有5000億元的互助空間,養殖業有2000億元的互助空間,種子范疇的互助空間也達500億元起來,建設區域新型食糧供應系統。
1、農資產品
亞洲作為全球重要的化肥需求市場,是全球化肥供應商銷售的主要目標市場之一。而進口需求最大的印度受到政策和農業市場的影響,化肥的進口量并不穩定,一直是全球化肥市場關注的焦點。東南亞國家的農業相對落后,在巨大的市場潛力背后,更重要的是平衡施肥、科學施肥的理念。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有65個,人口占世界的63%,經濟總量占世界的29%,接近1/3,對外貿易總額占世界的35%。中國已經是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東盟已經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就農資領域來說,2016年,中國化肥出口總量下降21.5%,但出口到東盟國家的化肥卻不減反增。在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居國民經濟首位,化肥等農資產品的需求量相對較大。而我國農資產品生產技術和裝備制造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不僅能滿足國內市場用肥需求,還有一定數量出口國際市場,所以將中國先進的化肥、農藥等生產技術裝置、優質產品,與需求量大、運輸距離近且海運費相對較低的東盟等“一帶一路”國家匹配對接,將成為我國農資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2、茶葉
茶葉為何會成為國農產品對外出口的產品,其中有2個原因:1)中國茶葉在全世界有著比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同時,國外消費者對中國茶葉需求了特別大。2)茶葉是標品。在農產品之中,茶葉是標準化農產品。其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等上面有一定的規范。如此,更能成為商品,在全世界流通。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近日表示,將通過深入推進茶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茶葉做成優質高效、品牌強勢、暢銷全球的大產業。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全年茶葉產量242萬噸茶,占全球茶葉產量的40%以上,出口的茶葉只有30萬噸左右。
西方國家年輕人群,對于茶葉飲品的需求正在提升。這一需求的源動力,主要來自歐美大眾對追求健康平衡生活的意識愈發明顯。所以我國茶葉的出口發力點,也應落在“健康”“品質”等關鍵詞,而不是過分渲染冗長飄渺的茶歷史和茶文化。
3、鮮活農產品
在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新疆、福建成為“一帶一路”核心區,合肥與武漢、南昌、長沙等10個城市被定位為“節點城市”。
其中,鐵路就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連接線。重點是構建歐亞區域便利化網絡,加快中亞大通道建設,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構筑陸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干線通道。
中國提議的“一帶一路”中,有一項也特別重要:鐵路和港口。其重點鐵路路線包括:合新歐、亞吉鐵路、蓉歐快鐵、策克口岸跨境鐵路、中蒙“兩山”鐵路、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中歐班列高欄港、贛州港、南粵港口。鐵路與港口的開通將會縮短物流與運輸時間。
其中,江蘇檢驗檢疫局日前統計,1-3月,全省共檢驗檢疫出口農產品22874批42.66萬噸,貨值5.64億美元,批次、貨值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5%、1.6%。
4、農機產品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農機外貿出口呈現連續增長的特點。1—11月,我國農機外貿市場實現進出口額117.28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超71.37億美元,我國農機出口競爭力正在經歷由弱轉穩的轉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所研究員李國祥為此建議我國農機企業,只有加大研發力度,在技術上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提高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才能實現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同時,一帶一路給農業機械走出去還是帶來了機遇。農業機械企業一定要加大研發的力度,不同的國家,它的土壤、它的種植規模、它的農業經營方式都不太一樣,農業機械企業要想要開拓這個市場,首先它就必須要了解當地農業生產的具體的情況,以及農民的需求,然后通過研發開發出適宜的機械,它才能夠走出去。
思考!
“一帶一起”沿線國度對中國農業機械、海水養殖等產物和手藝都有激烈需求。中國與沿線國度深化農業互助,有益于構成全球農業互助新格式,推進全球糧農軌制的完美。
當然,在確保一帶一路推進中,中國農業需要做以下4個方面思考。
1、中國農業能否成為領頭羊
這一點比較關鍵。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中國農業在世界經濟上的力量直接決定“一帶一路”推進。
通過一帶一路不僅僅解決國內消費升級的需求,還要破解中國產品的庫存。因此,只要成為一帶一路的經濟主導才有機會帶動周邊農業經濟體系化發展。
2、農產品品質提升
當前,為何中國消費者熱衷國外的生鮮產品。有一個重點信息:安全。
農產品的安全是農業的核心。對于農產品安全品質提升,農業部提出農藥化肥零增長計劃、果蔬和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
這些動作說明一個問題:確保農產品安全。
安全的農產品是品質的保證,作為農產品輸出大國,我們一定要在農產品品質上不斷提升才會有更多發展的機會。
3、人才與技術共享、輸出
一帶一路不僅僅是買賣農產品,主要是人才、技術交流與共享。
通過一帶一路的牽引作用,加速中國優秀農業人才和農業技術的國際化。我們必須要把人才與技術輸出去與引進來同步發展。
4、市場的公平性
一帶一路應該留給眾多普通企業的機會,而不僅僅是國有企業、百強企業。
一帶一路的參與者應該普惠性的企業,尤其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通過一帶一路的牽引作用,吸引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做大做強。
最后,“一帶一路”的不是大國的游戲,更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獨角戲。機會與挑戰并存的情況,優秀的企業、企業家都有機會分得一杯羹。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