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實際上也間接說出了有機農業現在面臨的難點痛點,只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讓生態有機農業成為農民致富的門路。
一,在目前的糧價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的現況下,做有機農業是一個出路,畢竟有機產品價格相對高一些。而近五十年化肥農業超量濫用,對土壤水源造成了嚴重污染破壞,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需要用有機農業來進行修復還原。同樣化肥農藥生物調節劑除草劑各類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劑轉基因技術產品的大量濫用,對人體生命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能吃到相對安全健康的有機食品。
二,目前我國的有機標準相對籠統寬泛,需要進一步完善。讓標準更精準更切實可行可信,比如說送檢改抽檢,一年一檢改抽檢一次市場上購買其產品隨機抽查一次。比如說增加化肥除草劑甚至轉基因的檢測。
三,提高有機檢查員的專業水平,現在一些有機檢查員基本的有機知識都不知道。增加對認證機構的民間監督,被認證企業產品被舉報確認造假后,對認證機構第一次處似停止認證半年或一年,第二次直接停牌。每個地方市級政府食藥局,每月對當地消費者投訴靠前的五到十個有機產品進行免費檢測,并公開公布檢測結果。
四,現在農村的老弱病殘不適合做有機農業,有機農業的農民工人應該職業化,經過專門的有機技術培訓,拿到資格證書后方可從事有機農業的生產加工。
五,當地政府牽頭,企業唱戲。即由當地政府出面把土地流轉好,土地手繼辦好,政府政策至少五十年不變,前十年免租金,并提供有機農資,農機專項資金補助。
六,所有的有機農場都要留出其土地面積的十分之一栽種適合當地生長的三到五種樹木,三十年內不許砍伐,死了要補種。林地是包括鳥類在內的害蟲天敵的主要棲息地,而現在的農村農田已幾乎看不到十年以上的大樹和小樹林了。包括農場內部的環境垃圾水都要按要求去處理。
七,有機農業要結合古代的農耕技術加現代的新科技,再利用信息化,達到有機生產不減產甚至超過普通農業產量。堵住那些別有用心整天高喊做有機農業中國會餓死多少人的嘴。
農產品還要順應時代需求,通過包裝初級簡單加工,做成有機商品,甚至做成深加工產品,這樣產品附加值可翻倍,也更適合運輸,外觀也好看。但所用材料要環保簡單。并且可以帶動相關食品加工產品包裝企業的發展。
支持發展幾家龍頭企業,樹典范做品牌。打造幾家國內甚至國際知名品牌企業。減化放寬有機產品的出口手繼,方便有機產品的外銷。
八,有機產品走物流快遞時享受五折以上優惠,生鮮產品可以走高鐵和航空,運費市場價五折以下。
九,對流通環節進行監管政府補貼補助。
比如開社區有機專賣店,有機餐廳。首先有企業向當地區政府提出申請,獲批后可以享受五年房租免費,五至十名員工工資政府補貼。然后經認證機構認證授牌后(其員工都要經過專業有機知識培訓考取相關證書后方可上崗)方可開業經營。店內不允許售賣非有機認證產品。認證機構要一年對其進行兩次暗訪,達標后才可以發第二年證書。若由消費者舉報,屬實后認證機構也要牽連被罰。
有機電商要有固定辦公廠所,庫房(包含冷庫)由政府提供,可享受五年免租金。社區有政府免費建的專業有機投遞柜,產品投里面通知消費者自己提走。
十,有機產品分ABC三級,放寬認證品類,否則以目前標準,有機產品品類太少,無法支撐一個店產品供應。
A級百分百有機,B級百分之八十五原料成份有機,C級百分之六十成份有機。包括蜂蜜枸杞都可以放這里面。
建議流通企業和生產企業做訂單式生產,解決產了賣不出去,銷的無貨可賣的老問題。讓產的只管產銷的只管銷,提倡就近采購原則,減少物流成本,低碳環保。
十一,由政府牽頭,成立省級地方市級有機農業協會,半官方公益組織。人員由在認證機構工作過,或有五年以上有機農場或有機流通行業工作經歷者,再加上消費者代表組成,工資由當地政府負責。各省協會之間要經常溝通交流,便于新技術的推廣,產品的互通有無。
工作職能有幫助想做有機生產的企業前期指導,給有機生產企業提供好的有機肥生物藥,與各省農業高校農科院互動,幫他們把科技成果市場化,并幫企業對接技術人才,幫生產企業做技術培訓,幫生產企業聯系銷售企業,幫生產企業做好有機宣傳工作,讓有機產品進社區進校園,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有機知識,明明白白的去消費有機產品。
來源:地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