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中國多種大宗農產品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谷物及肉奶產品尤為甚者。以糧食為例,若按完全要素成本評估,且按照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價格來銷售6億噸糧食,虧損1.16萬億元。
如果按照近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形成的平均價格1斤1元計算,則虧損0.8萬億元。這還沒有計算國家支持下產生的其他隱形成本。
按照完全成本計算的虧損,并不一定導致大面積的農戶在財務上短期內陷入困境,否則無法理解中國農業還在發展、糧食還年年增產,且土地撂荒并不嚴重。
一是政府補貼部分彌補了農戶的經營成本,緩解了農戶財務困難。估計中央加地方對種糧的補貼在2500億元左右。一些地方對種糧的補貼每畝達到500元。
二是隱形的資本折舊及資本利息支出由政府支農資金負擔一大部分,沒有形成農戶的直接財務成本。政府歷年支農資金的增長速度超過糧食增產的速度。這個過程如果終止,麻煩就會很大。
按多方數據估算,歐盟與美國聯邦政府對農業的支持總量加起來也比中國支農資金少很多(不算美國農業部的食品補貼計劃支出),足見中國農業發展的實際壓力有多大。
三是中國農戶對自己工資報酬的犧牲。在目前農業雇工經營中,日工資水平大約為40~100元,但農戶在自營農業中不一定按市場價格核算自己的工資成本。城鄉之間勞動力轉移越是困難,這種核算越不可能。自營農戶可以把自己的日工資壓低到一天的基本生活成本,例如10元左右。
四是地租成本對自營農戶來說是隱性的,農戶不必支出。但對租地經營的大農戶,這個支出是剛性的。從今年得到的消息看,已經有一些大農戶在糧價下跌的情況下開始縮小經營規模,直接原因是支付不了地租。
此外,資本成本的一部分也是隱性的,不構成農戶的財務約束。農機補貼、貸款貼息、保險補貼等都構成國家對資本成本的負擔。
如果不存在以上因素,中國農業在農戶財務預算上就不可持續。
競爭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一是中國農業勞動投入多,勞動生產率低下。
中國谷物勞動生產率平均水平大約為美國的1%;按實際勞動時間折算,這個數值也不超過5%。而中國農業領域日工資水平已經達到美國最低日工資的20%。勞動成本高的直接原因是中國農業產業鏈上的專業化分工水平低,農戶經營規模過小。
二是農業技術模式比較落后。
例如,谷物生產對灌溉的依賴過強,種子更新過于落后。歐美的谷物生產一般為雨潤農業,較少灌溉,由此極大節約了勞動成本與固定設施維護成本,并有利于大型機械耕作。按筆者近年調查,中國主產區谷物生產的灌溉因素形成勞動總成本的30%左右。
三是農業生產中的物質投入不經濟。
中國農業的單位生產量的化肥、農藥投入長期高于農業發達國家,例如,中國單位面積使用的化肥量約為美國的3倍。
四是中國農村土地流轉費用高昂。
據筆者調查,土地流轉中的地租幾乎相當于小規模農業經營者的全部純收入,流入土地的農業大戶的純收入實際上獲得了規模經營產生的好處,其勞動投入于未得到回報。
糧食轉化為飯桌上的食物,成本又有不少增加,但因為“順價銷售”一類的努力,不少成本就由消費者負擔了。于是,中國的恩格爾系數很高,現在仍然在30%以上,而美國的這個指數是12.6%。
美國人口約為中國人口的1/4強,食品開支竟然是中國的1/2弱!如果美國人飲食習慣與中國人相同,其恩格爾系數會在6%以下!這個巨大差異便是農業競爭力差異產生的。
中國糧食生產能否“扭虧為盈”?
筆者回答是肯定的。
中國糧食生產有幾個成本大項是可以調整的。
先說勞動成本。筆者訪問山東德州、江蘇射陽等地的規模經營農戶,發現糧食生產單位面積的勞動成本隨著農戶經營面積的擴大而顯著降低。
萬畝規模的農戶,1畝地的勞動時間可以是半個工日(實際上還有降低的潛力),約是現在平均水平約1/8。假若這個成本只降低一半,則糧食生產的勞動成本為2100億元。
再看隱性的地租成本。按照農業發達的市場化經濟體的情況,中國隱性的地租可以降低80%。這樣,糧食生產的地租成本可以降到1600億元。
資本成本也有降低的空間。土地經營規模擴大,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筆者在這方面的數據依據不足,但從同樣設備的價格及銀行利率等因素看,資本成本降低30%左右是有可能的,即資本要素成本能降低到2000億元。
以上幾個因素加總,糧食的要素成本可以降低到5700億元!即使按照國際市場水平計算農戶財務狀況,也有相當的盈利。如果將農業工日的工資單價提升到城市務工水平,按120元計算,要素成本為7800億元,仍然有一定利潤。
此外,據筆者調查,比起一般小農戶,規模經營農戶使用化肥、農藥更合理,從而更有利于農業環境保護,有利于降低農業的社會成本。
實現以上降低成本的目標,要靠深化改革,而不是一味增加財政支持。
虧損1.16萬億之計算
本文算一個粗略的大賬。糧食16億畝播種面積,按1季的地租每畝約500元計算,地租作為土地的“貢獻”,達8000億元;勞動報酬按目前勞動生產率水平,現有糧食總量生產出來,需要約70億個工日,一個工日按60元計算,合4200億元。
按高限估計,中國糧食生產的資本存量(包括政府投入及農戶投入的資本存量)約5萬億元,資本報酬(不是生產資料消耗)按3000億元計算。這樣總計,中國糧食生產的要素成本應該是15200億元。
中國糧食售價中,生產資料消耗成本每畝每季約300元(包括資本折舊),總額為4800億元。若按中國一年糧食產出6000億公斤計算,這些糧食的要素成本與消耗性成本總和剛好為2萬億元。
如果按照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價格來銷售這些糧食,平均每公斤糧食賣1.4元,則6000億公斤糧食可獲銷售額0.84萬億元,虧損1.16萬億元。如果按照近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形成的平均價格1斤1元計算,則虧損0.8萬億元。
上面這個估算不會很精確,且任誰也準確不到哪里去。上述計算若大致符合基本形勢,能說明問題的性質,就是有意義的。
對中國農業的競爭力提升不必喪失信心
有朋友認為,中國農業競爭力不可能比得上歐美,尤其不可能比得上美國,因此,現實的路是兩條,
要么通過類似多設置非貿易壁壘的辦法,盡量不進口農產品;
要么敞開市場,讓市場確定一個平衡點。
前一個辦法不可行,后一個辦法已經迫不得已在使用。但事實上,中國農業競爭力提高前景遠沒有那么悲觀。只要改革措施跟進,城市化速度提升,中國農業競爭力完全可以保障農產品的充分自給。
中國糧食生產的單位重量成本下降30%左右,并引起價格下降同樣的幅度,糧食的進口優勢就將不復存在。
筆者的案例研究表明,這個門檻在中國并非不可逾越。例如玉米價格不超過0.7元,就有了競爭優勢,而在我國農業規模經營比較發達的地區,這個價格完全可以覆蓋玉米市場的全部成本。其他大宗農產品基本也是如此。所以,對中國農業競爭力完全不必悲觀。
對有機農業不必額外關照
發展有機農業在我國呼聲很高。很多研究者、媒體領袖、文化名人都為有機農業站臺吶喊。有機農業的話題有時候甚至成為一個最高道德話題,如果誰有異議,就會被冠以人類公敵帽子的風險。這里且不論這種觀點背后的利益集團背景,單從國際經驗看,這種觀點其實相當浪漫。
有機農業在歐盟發達國家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但至今種植面積不超過總面積的10%。
按照大行業分類,美國有機食品的銷售額目前為350億美元,但2014年美國農業與食品行業的GDP為8350億美元,前者為后者的4.2%。若統一為GDP指標,這個數值還會更小。所以,有機農業并不是美國農業的主流。這不是說美國不重視農產品質量與安全。事實上,美國有一系列的關于普通農產品安全的法律規定。
中國有不少人對轉基因技術有很多誤解,一些流傳的說法實際上完全沒有根據。美國在大宗農產品生產領域廣泛使用轉基因技術,只是對這種技術的應用有嚴格的規定,并要求使用了這種技術的農產品不能標注為有機農產品。
有機農業
美國有機農產品生產要求
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轉基因生物或離子放射,也不曾使用違禁殺蟲劑、人工化肥或污水物,不得給牲畜使用抗生素或生長激素。這種規定勢必使有機農產品的成本十分高昂,因此市場價格不菲。與大宗農產品相比,有機農產品的市場占有量自然很低。
化肥、農藥、轉基因種子的使用極大降低了農產品的成本。美國轉基因大豆每公頃產量能達到20噸以上,為我國東北地區平均單產的5倍左右,產出效率十分驚人。
美國有機農產品的比例很低,如果只吃有機農產品,美國人恐怕只能餓死。事實上,美國人的恩格爾系數僅為12.6%,為世界最低,其原因就在于食品價格低廉。
這種消費結構致使美國人敢于消費,敢于將儲蓄率降低到4%以下。同時,美國人因為不愁吃穿,加上住房(品質高于我國;獨棟房屋與單元樓房的性質不同)價格相對低廉,職業選擇敢于由興趣主導,自然有利于提高社會創新能力。
關于化肥、農藥及轉基因技術的使用,筆者以為中國官方已經出臺的基本政策是正確的,其內容這里不再轉述。
今后的政策調整重點,應是在保障大宗農產品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大幅度采用先進技術,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經濟部門轉移,降低農產品成本,讓農產品的相對價格逐步下跌,以提升中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這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根本性方向。
至于食品風味等要求讓有機農產品生產去解決。千萬不要讓有機農業綁架了普通中國人的飯碗。通過這個改革路徑,有可能把中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由35%以上逐步降低到20%左右。這是人民富裕、國家強大的的基本標志。
為什么西方發達國家的農產品供應品種比較簡單,但價格相對低廉?
就是因為一些高成本的農產品在沒有政府特殊補貼的情況下價格高昂,一般民眾買不起。只要確保大宗農產品安全,老百姓也愿意用它們替代那些價格高昂的所謂美味佳肴!中國農業也必須如此,在大宗農產品(主糧、主菜、牛奶、禽肉)的安全上下功夫,讓基本大眾吃得廉價、吃得安全!
幫助農民的根本辦法是給農民更多自由
農民收入低,城鄉收入差距大,是多年來的一個老話題。這當然是一個事實。在中國,近半農村常住人口長期長期處于低收入狀態當然不合理。特別是中國絕對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與發達國家形成顯著反差。
怎么辦?
一種看法就是主張全方位的城市反哺農村,讓數億農民就地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實現收入增長。這個主張很有浪漫主義性質。
農民收入低,主要原因農民的平均有效工作日少。在“小農戶+社會化服務”模式下,1戶農民種10畝谷物需要的勞動時間平均約為60天左右,且為簡單勞動。這個年度工作量約是中國勞動者年均工作量的22%。
但目前全國農民的人均農業經營收入占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23.3%!要知道,全國平均的勞動復雜程度要比農民高。這說明,城鄉收入差距的本質是就業充分程度的差異。
如果單算一個工作日的報酬,農民的收入并不低于城市居民。這也說明,提高農民收入如果主要靠國民收入再分配,甚至靠慈善救濟,并不具有公正性。農民收入增長最終出路是減少農村勞動力,使留在農村的勞動者轉變為就業充分的專業農民。
慈善家的農業浪漫主義的另一個表現,是對農村女性的關懷。當今世界,性別不平等仍是一個突出問題。
保障女性平等權利不僅是文明推進的需要,也是發展經濟的需要。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農業發展領域,針對農村女性的發展舉措已經有浪漫主義傾向。多年來,在農村扶貧領域比較流行的做法,是對農村極端貧困人口發放小額貸款,并特別傾向于將農村婦女作為接受貸款的對象。
2015年,中國各級金融機構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2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但從嚴格的計量研究看,小額信貸對持續脫貧的效果并不明顯。由婦女來簽約接受信貸,多少會有利于提高婦女的地位,也多少會避免男子惡習所造成的貸款損失,但總體看作用不會太大。
帶來一個社會貧困的原因,也是家庭性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基本問題不解決,性別權利問題也不會解決,即使有信貸工作者的介入,也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權利不平等問題。
解放農村婦女的重要出路是城市化。經驗觀察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獲得城市化的利益。在城市,收入的性別差異要小于農村。
有資料表明,紐約的女性平均收入要高于男性。有研究文獻報道,女性更容易受到傳統倫理關系的傷害,而向城市遷徙,增加了女性的自由幸福的獲得感。
從大的方向看,促進農業發展,提高女性地位,主要辦法是幫助農村就業不充分的女性進入城市謀生,而不是給她們一點小錢,把她們拴住在農村。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