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旅游環保型
英國模式
英國是世界上發展農業旅游的先驅國家。一方面,高度發達的城市化為農業旅游提供了龐大的目標市場。作為世界上工業化起步最早的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城市人口就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城市人口因長久遠離自然,而產生了走進鄉村、親近自然、舒緩心理壓力、參與戶外活動的共性心理需求,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們由于對農村、農業陌生得很,更渴望體驗田園生活;另一方面,經濟快速持續增長,也催生了農業旅游。人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增加,閑暇時間增多,私人汽車擁有量增多,消費需求層次提高等諸多因素,使得英國農業旅游應運而生并迅速發展起來。
1992年,英國有農場景點186個、葡萄園81個、鄉村公園209個,占英國人造景點的十分之一。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農場直接開展農業旅游。農業旅游的經營者絕大部分為農場主。每個農場景點都為游客提供參與鄉村生產生活、體驗農場景色氛圍的機會。農場內一般設有一個農業展覽館并配以導游和解說詞介紹農業工作情況,備有農場特有的手工藝品,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多數景點有兒童娛樂項目。
雖然農業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農業生產的收入,但農業生產主體地位并沒有被削弱,農業旅游始終是農場經營多樣化的一個方面。從農場的經營規模、經營效益以及市場需求特點出發,各景點都堅持小型化經營的取向及私營化的管理方式。由于農業旅游者90%以上是本地區居民,所以各景點普遍運用本土化的市場戰略,擴大市場,以實現利潤最大化。最為重要的是,英國的農業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起來,使游人在領略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中體味幾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民族文化。
社會生活功能型
德國模式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政府在倡導環保的同時,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主要形式是休閑農莊和市民農園。
市民農園利用城市或近鄰區之農地、規劃成小塊出租給市民,承租者可在農地上種花、草、蔬菜、果樹等或經營家庭農藝。通過親身耕種,市民可以享受回歸自然以及田園生活的樂趣。種植過程中,絕對禁用礦物肥料和化學保護劑。
休閑農莊主要建在林區或草原地帶。這里的森林不僅發揮著蓄水、防風、凈化空氣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環保功能,而且還發揮出科普和環保教育的功能。學校和幼兒園經常帶孩子們來到這里,成人也來參加森林休閑旅游,在護林員的帶領下接觸森林、認識森林、了解森林。一些企業還把團隊精神培訓、創造性培訓等項目從公司封閉的會議室搬到開放的森林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培訓效果。在慕尼黑市郊,當地農民在政府的幫助下,開辟了騎術治療項目。
在這片柔軟寬闊的草地上成長起來的馬匹,不僅具有健康的體魄,而且擁有平和堅定的性格,受到外界刺激也不會受驚和發怒。農民們將這種優良的馬匹出租給騎馬愛好者,他們可以在馬背上重新認識森林和草原,同時也將枯燥的內外科治療及心理治療寓于騎馬休閑活動之中,在取得良好治療效果之余還會帶給人們與眾不同的體驗經歷。慕尼黑郊區也因其獨特的“騎術治療項目”及其所實施的“綠腰帶項目”系列行動方案而成為人們向往的休養之地。
高科技創匯型
荷蘭:模式
在荷蘭,創意農業發展模式為高科技創匯型。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國家,全國有四分之一的國土位于海平面之下,人均耕地面積僅一畝多。相對較差的農業條件,促使荷蘭在農業方面不斷創新,從而走上創意農業之路,并成為世界農業領先大國,在美國、法國之后居世界第3位。
荷蘭創意農業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領先,其在發達的設施農業、精細農業基礎上,集約生產高附加值的溫室作物和園藝作物,擁有完整的創意農業生產體系。荷蘭的花卉業世界聞名,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業的科研發展十分突出。花卉業的發展戰略以技術為中心,強調適度規模經營、高度集約化管理、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占領技術制高點。
荷蘭創意農業的創匯經濟功能突出。荷蘭不少農產品單產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馬鈴薯、干洋蔥等的出口額均居世界第一位;荷蘭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產國、乳制品出口國、禽蛋出口國和花卉生產國,世界花卉進出口貿易的67%來自荷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荷蘭每年農產品凈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億美元,約占世界農產品貿易市場份額的10% 。荷蘭人均農產品出口創匯居世界。
政府扶持型
日本模式
政府扶持型模式是指政府建立法律框架和制度安排,通過稅收、補貼、公共產品等手段對農業旅游進行宏觀調控和規范管理,促進農業旅游可持續發展。日本政府扶持綠色觀光農業發展最為典型。日本人均土地資源緊缺,土地貴、人力貴、農業生產的先天優勢不足,農民棄耕情況突出,因此日本政府希望通過有力的政策措施來保障農業發展。日本農業旅游也在這一進程中得以快速發展。1994年制定實施《農山漁村余暇法》,對綠色觀光農業旅游設施建設進行軟硬件支持;1995年頒布《農山漁村宿型休閑活動促進法》,制定“促進農村旅宿型休閑活動功能健全化措施”和“實現農林漁業體驗民宿行業健康發展措施”。
政府扶持型模式依托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對農業旅游實施科學規劃和統籌管理,以完善的農業旅游法律法規環境為前提,從制度層面為農業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保障,內容涵蓋開發布局、融資籌資、稅費優惠、基礎設施和人才培訓等方面。其實質是政府通過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章程,著力于實現農業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區位布局協調、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持續利用,進而實現農業旅游發展的整體效益。
非政府組織型
法國模式
非政府組織型模式是指通過行業協會、社團組織、商會聯盟等非政府機構進行農業旅游的行業自律與規范管理,以法國農業旅游協會為代表。在法國鄉村發展之初,政府與行業協會的合作便應運而生。協會在政府的政策指導下制定相應的行業規范和質量標準,推動行業自律以實現農業旅游的持續發展。早在1954年,聯邦國營旅舍聯合會主辦“法國農家旅舍網”,此后各類農業旅游社團組織和中介機構(如法國農業與漁業協會、全國農民聯合會工會、農業商會、全國農民聯合會、法國國際旅游推廣協會)陸續成立,有力促進了農業旅游的經驗交流、信息傳播、人才培訓。
隨著行業協會的發展壯大,行業自律行為逐步產生作用,法國政府也逐漸由管理職能轉向監管職能,行業協會在農業旅游的發展中顯現主導作用。截至2005年法國已有1.77萬農戶從事農業旅游,超過5800戶農民加入全國性的聯合經營組織;2007年有2.92億人次前往鄉村休閑旅游,占全國旅游人數的33.4%;農業旅游收入約244.6億歐元,相當于全國旅游收入的1/5(法國農業部,2010年)。
產業協同型
澳大利亞模式
產業協同型模式是指以產業化程度極高的優勢農業為依托,通過拓展農業觀光、休閑、度假和體驗等功能,開發農業旅游產品組合,帶動農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促使農業向第二、三產業延伸,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協同發展,以澳大利亞葡萄酒旅游為典型。澳大利亞葡萄種植始于1788年,自1810年開始了商業化的葡萄酒釀造和銷售,2008年澳大利亞葡萄酒產量為125714百萬升,出口量為71417百萬升,成為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產國和第四大葡萄酒出口國(李甲貴等,2010)。
澳大利亞以葡萄莊園的生產設施、田園風光、特色飲食、葡萄酒釀造工藝生產線、葡萄酒歷史文化為吸引物,開發體驗旅游和文化旅游多元旅游產品組合。通過成立維多利亞葡萄酒業旅游委員會、南澳葡萄酒業旅游委員會促進葡萄酒業與旅游業協同發展(王云才,2002),吸納鄉村地區剩余勞動力,創造產業經濟乘數效應。2009年,澳大利亞葡萄酒旅游吸引了66萬國際游客和410萬國內游客,創匯達48.9億澳元(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旅游部,2010)。
產業協同型的農業旅游發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以農促旅,以旅帶農”,是基于本國特色農業產業與旅游業的結合。產業協同型模式適用于農業產業規模效益顯著的地區,以特色農業的生產景觀、加工工藝和產品體驗作為旅游吸引物,開發觀光、休閑和體驗等農業旅游產品,帶動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產業延伸,產生強大的產業經濟協同效益。
科技依托型
新加坡模式
科技依托型模式是指在農業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揮科技研發推廣優勢以促進農業旅游發展,新加坡發展農業科技園是典型。新加坡全國可耕地面積僅5900公頃,占國土面積的9.5%,科技農業成為新加坡農業發展的最重要途徑。20世紀8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園,園區內建設了生態走廊、蔬菜園、花卉園、熱作園、鱷魚場、海洋養殖場等,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旅游吸引力。現今,新加坡的農業科技園已成為集農產品生產、銷售、觀賞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公園,園區展示國內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每年吸引近600萬旅游者。
科技依托型模式以農業科技研發作為特色旅游資源,在城市中心或近郊因地制宜、選址布局,結合農業生產,以科技園、科普基地、博物館、展覽中心等景點形式,集中展示現代農業技術,發揮了獨特的科普教育作用。科技依托型模式的主體一般是具有較強技術和科研能力的農業龍頭企業。
民俗節慶型
美國模式
民俗節慶型模式是將農耕文化、民俗風情融入傳統節日或主題慶典中,通過農業節慶活動推動旅游、會展、貿易及文化等行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并創造社會文化價值。
美國南瓜節、草莓節和櫻桃節是民俗節慶型農業旅游的典型。舊金山半月灣南瓜藝術節是世界著名的農業旅游節慶活動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數十萬,與南瓜、萬圣節相關的藝術品攤位250個左右,給當地帶來約1000萬美元的直接經濟收益。
北卡羅來納州草莓節、田納西州草莓節、加州草莓節、佛羅里達草莓節等節慶旅游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包括草莓采摘品嘗、副產品加工制作、草莓小姐選舉及專門為兒童和殘疾人設計的娛樂項目。農場、旅游企業、零售企業、娛樂企業緊密合作,形成戰略聯盟,帶動草莓加工銷售,拉動農民就業,促進地區間文化交流,提高區域旅游知名度。
民俗節慶型模式挖掘地方農業和農村的歷史人文內涵,通過市場運作,以傳統節慶為中心開展農業旅游整合營銷活動,進行農業旅游主題展示、廣告策劃、公關和網絡營銷等傳播活動,從而推動地方農業經濟增值,發揮農業旅游的產業乘數效應。該模式適用于具有濃郁農業旅游人文資源且商業經濟發達的地區,運用現代營銷管理技術推動農業旅游的創新與發展。
居民參與型
印尼模式
居民參與型模式是指在農業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通過發展農業旅游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提高農村文化素質并改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坐落在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的瑪爾戈烏托莫阿格羅度假村成立于1976年,經典的旅游項目包括在鄉村花園內參觀胡椒、豆蔻、咖啡、雪茄等熱帶作物種植和加工過程,夜間在沙灘邊觀看海龜產卵等。瑪爾戈烏托酒店有服務員工近百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當地村民。村民廣泛參與旅游活動不僅獲得良好的收入,同時也在與旅游者的交流互動中傳播了鄉村文化,提高了游客滿意度,改善了當地社區福利水平。
居民參與型模式多見于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的發展中國家,以鄉村生態景觀和生活情景為獨特的旅游資源,通過農業旅游度假村開發、鄉村特色紀念品加工銷售、農家餐飲住宿經營,為農村居民創造就業和增收機會,從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城鄉文化交融。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