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近日,有媒體援引“B站UP主的視頻”稱:“近年來,曾經風靡全國的農家樂,已經倒閉了近八萬家”,“前幾年生意還好,現在不太景氣了”。在上海,近年來郊野公園、精品民宿、開心農場等鄉村旅游新業態蓬勃興起,相比之下,農家樂似乎有些“沉寂”。
事實真的如此嗎?滬郊大大小小的農家樂,現在怎么樣了?農家樂浮沉背后,折射出什么問題?
01
農家樂哪兒去了?
上海的農家樂,是伴隨上海鄉村旅游業一起發展起來的。
上海南匯產桃,每逢春暖花開,南匯的郊野大地就會變成一片開滿粉紅色桃花的浪漫海洋。1991年春天的南匯縣,和往年不太一樣,除了落英繽紛之外,郊野間還搭起了第一屆“南匯縣桃花節”的臺子——上海的鄉村旅游業,自此起步。
20世紀80年代,受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基礎設施、游憩資源空間等限制,上海市民在城郊的游憩活動并不頻繁。進入90年代后,隨著這些因素的改善,鄉村旅游開始受歡迎。人們發現,除了銷售桃子能產生收入,盛開的桃花等鄉村資源,本身就是一種“旅游經濟”。大量都市游客涌向鄉村后,吃和住就成了大問題,農家樂應運而生。2000年的“五一”黃金周,崇明前衛生態村“農家樂”正式掛牌對外營業,這是上海第一個“農家樂”景點。去前衛村的農家樂里住一晚,一度是上海市民游客周末小憩、度假休閑的時髦選擇。
此后,農家樂在上海郊野大地上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生意紅火。不過,這股熱潮持續十來年后,開始漸漸退去。
崇明區豎新鎮前衛村村民宋友發,2000年就帶著7戶鄰居一起,在自家住宅內開了“老宋農家樂”。生意起初很好,2009年上海長江大橋通車時生意達到頂峰,老宋的年收入一度達數十萬元。“但2012年以后,農家樂生意越來越清淡了,上海長江大橋通車帶給人們的新鮮感過去了。過來玩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團’越來越多,后來‘老年團’數量也下降了。”
2015年前后,滬郊農家樂開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查詢上海市文旅局官網可發現,關于“民宿”的信息有不少,但關于“農家樂”的動態信息,大多停留在2015年底,多為“關于XX區申請三星級農家樂的請示的批復”,2016年后再未發布過此類批復。
以“農家樂”為關鍵詞查詢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官網,可查到2016年10月發布的“上海農家樂旅游點”目錄,一共143個,相較于最高峰時“遍地開花”的情景,當年的全市農家樂數量已有顯著下降。
“沉寂”,一定是壞事嗎?
農家樂為什么“沉寂”了?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農家樂“狂飆”的那些年里,有的農戶、經營戶未及時辦證就沖進這一市場,許多經營性設施用地無法真正落地,導致不少項目用地存在問題、經營不規范,在“五違四必”整治期間被拆除整治。
比如,青浦以前有一家名為“人然合一”的生態園,其中有農家樂項目,但該區域內土地屬于違法用地、建筑均屬于違法建筑,2017年時該地塊4.3萬余平方米違法建筑被全部拆除。
其次,鄉村旅游的供需關系出現新變化。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上海鄉村旅游發展的“增速”沒有跟上經濟水平、交通狀況、人們閑暇時間等的“增速”,導致鄉村旅游客群向上海市外、長三角區域外流。
最關鍵的還是內因。崇明民宿協會會長、“知谷1984”民宿的主人劉慶告訴記者,農家樂其實是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初期的鄉村“住宿加餐飲”業態,不附帶功能品質和文化屬性。“土雞再土、土菜再香,沒有游樂設施和體驗項目,也很難承載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游客對于‘親近鄉村’的旅游體驗需求。”
據記者了解,崇明區豎新鎮前衛村最早一批農家樂,只是把“麻雀常年在那兒筑窩”的自家農宅三樓稍微裝修下,在客房里配上空調、新衣柜和21英寸彩電,就能開張運營農家樂。隨著時間推移,房子越來越老、裝修越來越舊,“一張床加一個彩電”的住宿標準,已經很難吸引游客。
在上海鄉村民宿協會會長陳語默看來,農家樂的“沉寂”并非壞事。“沉寂”也好,“紅火”也罷,都是市場邏輯調整的結果。“‘沉寂’意味著不再符合當下的市場需求。不用因為‘沉寂’而傷感,更不用因為一種業態的‘沉寂’而欲將之強行‘復活’,找到適合當下的鄉村旅游業態才是關鍵。”
比如,近年來,崇明民宿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就是遵循市場邏輯的結果——不用另起爐灶刻意“培育”民宿產業,也沒有強行“搶救”農家樂,而是在原先農家樂的基礎上,逐漸“長”出了全新的民宿產業。
崇明區文旅局行業管理科科長張潔告訴記者,2013年時,崇明區為了規范農家樂經營管理,在區級層面出臺了《“崇明農家”管理辦法》,據此“辦法”農戶可辦理相關證照,在自家宅基內經營農家樂。這一“辦法”沿用至今,區相關部門已據此為1100多個“崇明農家”辦出證照。
“后來,不少初代農家樂經營者年歲漸長,把生意交給了子女,子女翻新老宅、重新裝修,融入文化展示、非遺項目、親子游樂等功能,‘農家樂’搖身一變成為了‘民宿’。鄉村旅游業態非但沒有‘沉寂’,反而厚積薄發。”目前,崇明已有410多家星級精品民宿,這些民宿的建設和經營基礎,便是《“崇明農家”管理辦法》。
02
鄉村旅游,要提供什么?
經歷了“前衛村農家樂”的輝煌,之后逐漸陷入“供不應求”和“功能跟不上”的尷尬,上海的農家樂產業,需要一次再出發。在當下,農家樂是否還能煥發新的生機?滬郊鄉村要提供怎樣的游憩體驗?
目前,滬郊多地已開始嘗試將成片農家樂盤活,升級改造為民宿群。
比如,崇明的“前衛生態村景區”,已正式更名為“海上花島(前衛村)AAAA景區”。景區占地近7000畝,由上海盛政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農文旅項目平臺——海上花島集團有限公司運營,集中拿下村里幾十棟農宅改造成民宿群,其中不少農宅就是昔日農家樂。通過這一模式,生意日漸稀少的“老宋農家樂”們更新成了高端民宿,農戶簽了合同就能穩定拿租金,還能享受景區內生態度假酒店、玫瑰主題公園等的引流效應。
另外,滬郊不少“類農家樂”業態,也在隨著鄉村旅游市場的變化而切換賽道。在上海市中心的消費市場,咖啡店和新中式茶館早已不是新鮮事,同質化競爭激烈。但在滬郊鄉村,經營者卻能換一種思路,在有限的空間上布局更多元的業態,使這些小而美的鄉村餐飲店逐漸變成受歡迎的年輕版農家樂。
奉賢區南橋鎮江海村,鄉村休閑空間“野滬茶事”將在五月正式對外營業,集咖啡店、新式茶館、烘焙體驗、城市書房、休閑會客、特色餐飲等功能于一體。主理人陳杰坦言,即便開設在鄉村,“野滬”在裝修風格和業態制定上仍更偏向于年輕人的喜好。“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做的就是年輕版的新式農家樂。”
當鄉村有了更多可能性,傳統的農家樂也會變幻出多種形態。如今在社交平臺上搜索“農家樂”,搜索結果并不是印象中傳統的農家土菜館,而是各種令人眼前一亮、別具風格的新式鄉村文旅融合項目。他們可能是南法風格的莊園、形似霍比特人居住的森林小木屋、上海版的“大理農場”、藏在純中式園林里的法式鄉村廚房,以及帶有驛站、茅草屋的中式古風建筑。
“鄉村旅游中的農家樂,是不少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人的鄉愁載體:菜是院里現摘的,魚是塘里現撈的,這種體驗,在高端酒店里花大價錢也難買到,這是‘小時候的味道’。把時尚新潮的鄉村文旅項目嵌入這一載體,‘泥土香’和‘咖啡味’完美融合,有助于讓更多年輕市民游客走進鄉村、體驗鄉村。”青浦區文旅局副局長徐瑞國說。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5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