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張不等的本名叫張岳,他說是受2012年“世界末日”的影響,那一年他給自己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不等。自小對浙商精神傾慕已久,所以大學選擇從江蘇來浙江,就讀于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張不等在完成本科學業的同時還自主學習了MBA課程,又以優異的表現加入竺可楨學院,零距離接觸浙江的眾多創業大咖。
如今,這位浙江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的張不等,已成為不等食品科技的創始人兼CEO。不去造機器人,卻卷起衣袖去賣大閘蟹,這位浙大學霸為何投身新農業?他的“互聯網+農業”之路又會是一番什么模樣呢?
張不等
張岳,花名張不等。
不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畢業于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
大學期間張不等除了自身的本科專業之外,還自學完成了所以MBA的課程;
大三那年,被浙大竺可楨學院“創新與強化班”錄取,成為”未來企業家”的培養對象。
2014年成立了不等食品有限公司;
2016年,公司從最初的活蟹領域完成消費新升級,轉型成“即食水產品”,創下了該領域千萬+的漂亮成績單。
今年7月公司完成pre-a輪750萬元的融資,公司估值達到7000萬元。
浙大學霸辭職創業 只為從小的夢想
何潔:“不等”這個名字是你給自己取的?
張不等:不等這個詞就是講,我在2012年的12月份,世界末日那會兒都沒有真正開始創業。因為其實我那時候,在我大腦中冒出了一個畫面,我覺得創業可能就是把自己當成一道菜,比如當成一條魚,我要去變成一道菜的話,如果說沒有躺到砧板上我就沒有辦法真正感受到魚是怎么想的。所以當時把我所有社交平臺的名字,改成了張岳字不等。我給自己取了一個字號。為了砥礪自己別等著創業,重要的事情就不能糾結。
何潔:你是江蘇人,為什么選擇來浙江上大學并在浙江創業,何況你現在還做大閘蟹,回到江蘇不是更順理成章嗎?
張不等:我高三就決定創業了,在江蘇那會家里人就會說起來浙江人特別會做生意,所以我從小就很想來浙江學做生意。當時覺得浙江最好的大學是浙大,所以我就考來了浙大。
何潔:你覺得浙江或者說浙商有什么可以讓你那么心生向往想來學習?
張不等:我父親也是80年代創業,他就非常敬佩浙江人,在他的創業經歷當中只要是跟浙江人一起對決的這種,這種商業上的事情一般都是會被PK下去。所以我從小聽家里面人就經常會跟我講說浙江人做生意特別厲害,所以有這樣的一個種子在心里,從小就對浙商神往、很敬畏。
機器人高富帥專業,投身新農業
何潔:你在浙大讀的是自動化,本來其實可以做機器人。我覺得現在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中的一大亮點也有很大的創業前景。但為什么你選擇了食品行業,一個蠻傳統的行業。為什么?
張不等:因為我愛吃,就這么簡單。關于機器人領域我認真思考過,其實我也嘗試過。我當時跟我老師探討說把他請出來,跟我一起創業做機器人,但是我努力完了以后發現,機器人這個領域本身需要的技術積淀更深更久,而我當時的整個功力,還沒夠在機器人領域里面做出一款很棒的產品。但我覺得我在食物領域有機會做出一款很棒的產品。因為吃的東西我從小就很喜歡,所以當時很自然而然就選了食品行業。其實我這幾年,把我自己吃成了工傷,胖了20來斤。
何潔:哈哈。我了解到不等這個品牌是在2014年的時候就開始了,我們最早做的是大閘蟹。為什么會選這個品類?難道就因為你是江蘇人,你自己很愛吃螃蟹嗎?
張不等:是,我是江蘇人。從第一年來杭州我們發現在杭州吃不到好的陽澄湖螃蟹。因為螃蟹不甜,雖然都是以陽澄湖的名義去賣的。但我感覺好像和我家在陽澄湖吃到螃蟹是不一樣。
何潔:大閘蟹這個市場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其實也已經非常飽和了。為什么你覺得大閘蟹還是有市場可做?
張不等:我從小吃這,我還是比較容易能分清楚各個活蟹的差異。我在讀書期間,每年秋天會從江蘇家里面去帶陽澄湖螃蟹過來,給老師同學。當時選擇做大閘蟹,其實還有一個私心,是因為在2013年的時候,托我帶螃蟹的人已經很多了。我覺得特別麻煩,因為我還得帶到杭州來一個個送給他們。我如果做一個工具做一個品牌,能夠自動幫我用快遞的形式寄給他們,我就可以省掉這部分精力。所以那個時候就馬上開始做了。
三個浙大學生,用求是精神做螃蟹
何潔:你們的創始團隊是三個人,三個浙大的同學。在選擇自己創業的合伙人的時候,你當時是誤打誤撞找到他們的?還是說你有自己的選擇和計劃的來做這件事情?
張不等:有選擇。
何潔:選擇合伙人,你的衡量的標準是什么?
張不等:我覺得首先價值觀一致,因為創業是需要大家一起吃苦的。一開始我們的心理狀態是虧損五年堅持五年,在這五年里面去摸索方向。所以我當時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找能跟我想的一樣并且想創業的人。合伙人之一的老胡因為跟我一直從大學一起過來,所以我對他有信心。不水當時我第一次跟他聊是我一個朋友推薦的,了解到他其實之前也倒騰過一些事兒。我跟他聊下來發現他還蠻想創業的。
何潔:所以在選擇合伙人的時候,首先要愿景要是一致、價值觀要一致?
張不等: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是能力上互補。因為我個人是比較擅長做0到1的架構,然后我的合伙人之一的老胡,他比較擅長做一些系統化的、去落地整個后端的事情等。而我覺得我希望能夠有一個更有藝術家氣質的人補充過來,讓這個產品更豐富更富有設計感。不水當時他的整個氣質讓我覺得是符合我一開始的預期。
何潔:所以你們合伙人團隊中你們仨分工明確,互相補充?
張不等:對,當時我和不水說,我跟老胡準備一起在微信上做大閘蟹,我們很看好這個方向。他說我要一起,他當時跟我說讓他考慮十分鐘,他那會兒是在浙大讀研一,然后他考慮完十分鐘真的決定一起過來輟學創業。
何潔:這樣一個應該算是比較重大的決定陳不水他真的只考慮了十分鐘嗎?
張不等:對,就十分鐘。他是輟學創業的,他那個時候是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輟學創業。
何潔:那他還真的蠻有勇氣的,和你說的他身上的氣質和性格還是很符合的。
15萬創業成本 兩個月扭虧為盈
何潔:最開始我們在做陽澄不等這個品牌的時候,通過怎樣的方式把這個品牌進行推廣?
張不等:就在微信,那個時候就寫文章,開個公眾號寫一些文章,點擊量還挺高。我們第一篇文章有15萬閱讀量,而且是在一個1000個粉絲的公眾號上發的。靠他們自然轉發到朋友圈,沒有做任何的營銷。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任何資本做營銷.當時有個報道叫“三個浙大學生用求實精神做螃蟹”,因為求是精神是我們浙大校訓。大閘蟹又是一個非常混亂的市場,我們當時的初衷,就是想做一個正宗的陽澄湖蟹,所以用了求是兩個字。
何潔:我們今天所在的位置是杭州西湖景區附近的蘭軒餐廳,其實蘭軒對于你們來講也是有特別的意義的。因為他們是第一個跟你們合作的實體商家。
張不等:蘭軒現在也是黑珍珠二鉆餐廳,準確說他是第一家認可我們的產品。
何潔:當時你們是怎么樣的契機之下來選擇跟蘭軒合作?
張不等:那個時候其實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當時就帶著我們的螃蟹過來踢門頭。當時跟他們老板說,我也沒什么特別多想要去證明的,我讓他們做盲品半個月,前期可以不用付我們錢,讓他們主廚自己去挑。然后他們有整整半個月就一直在做選擇,每一次我們不等的陽澄湖大閘蟹都會勝出。
何潔:那會應該是2014年。其實那個時候應該是互聯網還是非常盛行的時候,大家積極的在做APP、在做微信推廣,為什么那個時候你們就著眼跟線下的這樣的品牌餐廳來合作?
張不等: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太年輕。太年輕怎么說呢,總的來說陽澄湖蟹本身價格相對比較高,我覺得要讓我們的用戶去認可我們的螃蟹,光靠我們的背景故事是不夠的。我覺得需要更多的我們認可的餐廳去認可我們的產品,用戶才能真正認可。我當時想什么樣的地方最能夠去吸引用戶呢?其實每個城市最好的餐廳,他們菜是最好的,變相的我們可以理解成他們原材料肯定是最專業的。事實也是這樣。
內容來源:浙江新聞頻道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31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