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眾籌新時代:網易全民養豬、蘇寧賣大閘蟹、京東賣大米
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推廣一輩子
她,專注大豆研究推廣半輩子
其中,中國是大豆原產國
至今已有約 5000 年種植史
尷尬的是,我國大豆平均畝產卻只有 240 斤
幾乎只有美國的一半
而且,中國每年進口大豆9554萬斤
相當于每天 26 艘滿載大豆的萬噸巨輪靠岸
為了改變中國大豆
她扎根黑土地幾十年專注大豆育種與研究實踐
目前,她培育的十多個優質大豆品種
大田種植畝產普遍達 400 斤
甚至有農戶種出每畝 480 斤高產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累計推廣已達 5000 多萬畝
增產 20 多億斤,增收 40 多億元
她就是,大豆育種專家李艷華
大豆,是她這一輩子的情愫
1966年,李艷華出生在黑龍江海倫市農民家庭
家里幾代人都以種大豆為生
同時,海倫市有“中國優質大豆之鄉”之稱
李艷華自己都沒想到
活了大半輩子,一直都沒離開大豆
而且很可能會“伴豆一生”
“對大豆的情感,源于生命,甚至一切”
李艷華放棄在大城市的優越條件
扎根東北基層農業生態實驗站近30載
1990 年,從東北農業大學作物學專業畢業后
李艷華回到海倫市農業局原農科所工作
之后
他被推薦到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
擔任“實習”。
當年,實驗站一位老研究員金振宇正要退休
老研究員特別希望找一個接班人
能夠接替自己把沒完成的育種工作繼續下去
對于接班人的選擇
老研究員只要求一條:傳男不傳女
老研究員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有人推薦李艷華,老研究員答應“試試”
誰知道這“一試”就是28年,半輩子
育種需要時間和耐性
“板凳要坐十年冷”,失敗是“家常便飯”
從到實驗站的第一天起,
李艷華就確定了目標
“培育適應東北高寒地區種植
加工的優質大豆品種”
但與農民種地不同
李艷華進行大豆雜交實驗卻很“傳統”
“需要人工收割、人工脫粒、人工分類”
“育種,有時比照顧孩子還費功夫
特別是遴選品種的過程
必須要純手工處理。”
李艷華說
另外,大豆育種要經歷一個“大浪淘沙”
失敗是“家常便飯”,成功反而難得一見
因此
一個大豆品種從開始培育到最終通過審定
一般要經歷 10 年到 12 年的時間
從第一個品種開始培育
到有了第一個通過審定的品種
李艷華用了整整 10 年時間
這也就意味著,10 年間
她的科研成果在某種意義上是空白的
“板凳要坐十年冷,10 年空白是值得的。”
李艷華笑稱
“懷胎十月,就能生孩子了
育種比孕育孩子難十倍”
李艷華 20 多年來做了 3000 多個雜交組合
最終才從中育成了 10 個左右的審定品種
育種工作不是一個時間段,而是每天的工作
爭分奪秒,已經成為李艷華工作中的一個習慣
李艷華說
育種工作不講究什么“朝九晚五”
也沒有雙休和年假
只看天氣:“只要不下雨,就是工作日。”
即便下雨
就將工作地點從田地里轉移到實驗室
每年,李艷華待在地里的時間有 150 天以上
遠遠長于一般的農民
黑龍江的冬天寒冷而又漫長
每年長達半年封凍期
由于積溫較低,作物一年一熟
培育一季大豆需要一年的時間
這給育種工作帶來很大制約
為了縮短育種時間,幾乎每年秋季
李艷華都會把種子帶到海南“避寒”繁殖
第二年春季再把培育的種子帶回黑龍江繼續實驗
這樣可以增加一到兩個生長季
育種時間縮短三分之一到一半
這就是北種南繁
每個豆種都跨越了 4000 公里
在當時,研究經費緊張時
李艷華常常坐近 50 個小時的火車
往返在我國版圖上最北至最南的兩省之間
為了能多省點錢,她常常選擇硬座
李艷華還記得,累了、困了時
晚上就躺在火車的座位下面睡覺
“育種必須得吃得了苦,沉得住心氣。”
尤其不能受金錢的誘惑
李艷華堅守育種工作近 30 年
源于對這項事業的熱愛
在科研資金緊張
李艷華曾拿出自己的工資來做科研
金錢、享受都是其次的,研究才是第一位
早年間,有一家種子企業邀請她去當副總經理
每年工資一萬元,還有四五千元分紅
并承諾分給一套樓房
但李艷華拒絕了收入增加十倍的機會
幾十年來
一直守在小小的實驗站里,不愿離開
同時,對數據的研究超乎常人
“做我們這種工作必須要細心
育種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
一不小心,一年就白干了。”
李艷華說。
由于常年忙于工作
李艷華覺得自己對家庭、女兒有很多虧欠
女兒出生不久后,李艷華就到試驗田去工作了
孩子需要喂奶時
丈夫就把女兒抱到地里給她喂
喂完再抱回家
另外,由于衣著樸素,舉止低調
李艷華也常常讓人認不出是專家來
也經常遭到女兒的反對
女兒上幼兒園期間,有一次早上說啥也不去上學了
李艷華去勸,女兒卻一直往下扒她的衣服
原來,女兒覺得李艷華的衣服太差、太舊了
不像別的小朋友媽媽穿的衣服那么鮮艷
“孩子成長中,打疫苗
上下學這樣的事都由我來辦。”
李艷華的丈夫王國棟說
因為太忙,李艷華癡心育種無暇寫論文
曾遲遲評不上正高職稱
如今
李艷華研發的東生系列品種,畝產 400 斤左右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定程度上解決了
我國高緯度地區大豆品種較為單一的問題
為種植結構調整儲備了不少早熟品種
李艷華培育的東生系列,審定的已到 10 號
而還沒審定的,像東生 17 號、19 號
已經被農民們“搶”去廣泛種植
因產量高、品質好,深受當地農民歡迎
她是豆農們的“財神”
“在我們很多豆農心目中
她就是另一個 ‘ 袁隆平 ’! ”
這是豆農們送她的稱贊
對此,李艷華堅定的說
“我們是大豆的故鄉
就應該研發出最好的大豆種子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者:馬云華 材料和圖片來源每日電訊)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280 篇
瀏覽:1966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