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研究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20萬億,增長23.6%,網購規模近5萬億,增長23.9%,預計未來將穩定在百分之十幾增長,但難有大爆發。而農村網購市場規模6607.9億,滲透率14%,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904.6億,增長82%,可見農村電商的潛力空間極大。
農村電商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的雙向物流,但如何搭建農村電商生態體系、以及解決快遞“最后一站”始終是一個難題。村民消費習慣難改變和商品售后服務也是工業品下行痛點。
農村電商有三大趨勢,第一,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發展成為趨勢。初期的農村電商是從電商端向農村的實體商業切入,即從線上到線下;第二,物流配送是農村市場布局關鍵;第三,新農人,身兼互聯網、創新、文化、自組織等基因,為農村電商崛起提供內驅力。人才回流,新農人增多,農村電商從業者更加科技化。
用數據對話產品,打響新零售品牌
以“三只松鼠”和“易果生鮮”為例,新零售的核心概念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三只松鼠通過研究淘寶上辣條產品指數的變化,發現2015年是2013年的30倍,峰值達到500倍,分析用戶行為,不僅是可愛萌還有污萌,根據不同緯度的這些信號推出其新產品。
易果生鮮則將便利店發展為自己的前置倉,用數據來支撐中小零售商的選品,同時提供物流配送、IT系統、市場營銷、支付、包裝、客服等服務。零售商只負責點位的經營、貨架的品控,但能夠獲得更多的訂單和更高的客單價。
用數據打造產品,品牌在被重新定義,各種基于互聯網快速形成社區、社群認同的創新層出不窮。新零售可垂直細分至分享經濟、社交電商、網紅+直播電子商務、VR電子商務、農村電商等多領域。未來消費者的變化可能由過去對某一品牌的單一體驗,變成更為多元化的渠道。隨著零售發展,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一定在技術和內容。
農產品新零售,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
傳統的線下零售商往線上走,而傳統的電商往線下走,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那么農產品如何做新零售呢?以盒馬鮮生為例,盒馬鮮生具備超市便利店餐飲店菜場等功能,還包括了外賣等功能,是一個“超市+便利店+餐飲店+菜場+電商+物流”的綜合體。
隨著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級與完善,農產品供應鏈將實現重組,農產品消費的大數據將有助于改變當下農產品生產的隨機性和盲目性,為消費都提供個性化的綠色優質的農產品成為普遍現象,促進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變化,為農產品流通對接互聯網經濟,為農產品流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新動能,讓分散的農民更多的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紅利。
農村電商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4823億元,同比增長36.6%,預計2017年全年將達6000億元。農村新零售早已成了一個社會熱點現象,農特產品有市場,如何突圍周邊的百貨商店和商超是農村新零售平臺的挑戰。
新零售時代下,通過移動商城、實體服務站、物流網絡等,融合線上線下的B2B2C零售模式,成功塑造農村電商新零售模式,正是各零售商家在新零售探索旅途中所搭建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來源:易得網絡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