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作者:陳立耀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談到水產飼料,我想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通威。
盡管目前,通威股份已經主攻光伏產業,但在飼料界地位上,通威的實力依然是國內三大飼料生產商之一和目前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商。
可以說,通威引領了中國水產的高速發展的一個時代。但今天,我要探究的是水產飼料為何會爆發、競爭情況和企業的玩法,以便大家看清楚水產飼料的現在和未來。
01
原因
農業是中國消費品的最為基礎的行業,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或者蛋白質基本上都與農業有關。同時,消費者有影響著農業生產的方向與模式。
眾所周知,水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蛋白質是人體主要的營養,另外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蛋白質從滿足走向健康和安全。
所以,人們的生活方式轉變推動了水產品需求日益遞增一一水產品需求轉向“質量型、健康型”。
除了消費需求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就是國家水產政策。從一系列國家水產文件來看:嚴管飼料添加劑和使用、以及生態環保為兩大核心。
說的更直白:水產業必須要經濟還要環保。而水產養殖市場日益爆發的3個原因:
健康水產品需求上升
除了日常的蛋白質需求之外,就是消費者對水產養殖的營養和健康的要求。
隨著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在經濟水平提高已能夠滿足居民健康消費的前提下,市場對營養價值高、肉質細嫩、口感好、品種更為多樣化的健康食品一一特種水產品的消費需求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比如,鰻鱺、石斑魚、大黃魚、好魚、魷縛,鮮蝶編、鮑、海參、龜、鱉等特種水產品中富含預防人類心腦血管疾病的EPA和DHA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畜禽不含有DHA和EPA)。
消費市場巨大
由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水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由北京、上海、青島、大連、深圳等傳統的食魚型為主的沿海地區及鄰近沿海地區的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展開來,消費結構也由食肉升級為水產品。
預計到2024年國內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將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均水產品消費最低標準14.6千克/年,水產品消費規模將達到2000萬噸以上,水產消費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元以上。
政策助推
對于水產養殖,國家采用扶持與監管兩手抓的方式。在扶持水產養殖上,給予養殖機械設備、水產良種補貼、養殖基地補貼等補貼
同時,國家推行全國水產養殖的“網箱拆除”行動,其中網箱養殖最集中湖北、山東、河南、貴州和廣西河南拆網箱行動已經結束。
另外,隨著未來國家對海洋幼雜魚禁捕越來越嚴,人工養殖、規范化養殖、科技化養殖將會成為未來水產養殖的趨勢。
因此,從市場和需求、政策上來看,水產養殖處在爆發的前夜。淡然隨之配圖的水產飼料也成為各大企業布局的新產業。
02
水產飼料的機會在哪里
水產飼料是水產養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養殖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
隨著未來國家對海洋幼雜魚禁捕越來越嚴,冰鮮魚的價格將高起,甚至會被取代,而且,水產飼料的普及率較低,與禽飼料和豬飼料的工業飼料普及率相比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水產養殖逐漸加大飼料的使用比例將是未來趨勢。
除了環保政策對水產飼料普及的推動以外,水產飼料自身的多項優勢也必然促進養殖戶逐漸對其青睞。
除了大環境和政策助推之外,還有一個機會就是傳統水產飼料問題。比如,污染和營養、健康等問題。
另外,漁業自身污染是漁業養殖生產活動過程中由于缺乏全面規劃和有效管理,盲目圍海造地,養殖密度過大,同時不合理飼料投喂過量等原因造成的水體污染現象。
還有個污染問題就是抗生素的問題。
根據文章顯示,在我國水體中被調查研究的158種藥物和個人護理品里,被研究最多的前10種物質均為抗生素。同時,我國水體抗生素濃度遠高于國外。
雖然,抗生素是否對人體會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外界尚無定論。但養殖行業使用抗生素情況非常普遍。
某位環保系統專家表示,“魚、蟹、蝦等水產品一般都追求速度快,就放激素在飼料里。而且因為大規模養殖,為了防止生病,就放了很多抗生素,從而影響到了水體,導致污染發生。”
研究表明,在諸多的影響生態系統和魚蝦抗病力的因素中,飼料的營養和質量是關鍵因素之一,營養全面優質配合飼料的使用和普及是水產養殖業技術進步的關鍵性標志。近年來,我國水產飼料業方興未艾,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誠然,除了水產飼料所處的客觀因素之外,對于飼料企業來說機會就是競爭。由于水產飼料企業數目眾多,布局分散,行業競爭激烈。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認為:飼料企業的競爭是成本和規模的競爭,只有增大企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獲勝。競爭是公平,同時競爭可以激發更大的行業創新。
因此,政策、用戶需求、競爭環境等3個方面都會給水產飼料帶來發展的機會和創新的內核。
03
水產飼料發展史
剛剛上面談到,中國水產飼料發展分散,中小企業比較多,造成這種結局的原因就是生產飼料本身技術不高。
農業行業觀察發現,水產飼料的原料是從魚骨、蝦、貝、谷物等原料產品,經過去油、脫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質飼料。因此,在水產飼料的生產上幾乎沒有技術壁壘,幾臺粉碎機就能生產出來。
數據顯示,水產飼料是連接種植業與水產養殖、水產加工的紐帶。其中,水產飼料生產的原料主要由魚粉、谷物原料和油脂構成,魚粉和谷物原料往往占到飼料成本的50%以上。
沒有技術、缺少壁壘的水產飼料市場現狀也造成的大批的加工企業蜂擁而至,因再加上水產養殖者的分散性,價格就成為這個行業競爭武器。另外,還有一些企業主要采取貼近市場的經營策略,節約運輸、銷售和技術服務的成本從而贏得市場主動性。
但從中國水產飼料的發展是來看,總體來講經歷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以前,飼料基本以天然飼料為主,產品類型重要是配合飼料;
第二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末,中國水產飼料行業開始發展,技術和市場逐漸形成,飼料工業年產量躍居世界第二位;而這階段的主要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之間的競爭。
第三階段是2000年以后,行業政策日趨規范,市場集中化程度增強,創新成為企業制勝之道,飼料品種日漸增多。隨著技術創新,這個階段的水產飼料產品基本上濃縮飼料和預混合飼料之間的競爭。同時,從功能上來說,生態飼料產品逐漸成為水產養殖戶青睞的產品。另外,在這個階段金融和電商也逐步興起并服務企業。
但是,從這個3個發展階段來看,中國水產飼料與下游養殖業景氣度有很大關系,算得上“唇齒關系”,一但養殖行業不景氣,水產飼料的價格將會大跌,并且也會導致大量企業破產與倒閉。
04
競爭者:不僅僅賣飼料,發力產業鏈
經歷高速發展期后,飼料行業步入“洗牌期”,企業的綜合實力成為競爭關鍵。大量中小企業逐步退出,龍頭企業的市占率穩步提升,2015年飼料企業數量已降至6000余家,較2011年減少約9000家。
同時,水產飼料企業從單一的飼料產品提供商,逐步轉變成提供包括苗種、疫病防治、飼料產品、金融擔保等一系列服務的養殖服務商,企業間的競爭從簡單的“價格戰”升級成綜合實力的比拼。
目前水產飼料企業主要面臨三個層面的市場壓力,其一是飼料集團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到處跑馬圈地建廠布點,更為聚焦市場和細分領域;其二是開展產業鏈模式或直銷模式的區域型飼料企業,把市場上較優質的客戶圈入相對閉環的商業模式中;其三是環保導致區域養殖市場規模縮減,以及致使飼料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
我們從通威、海大、正大、普瑞納4家企業的布局來剖析一下生產飼料企業的愛恨情仇。
通威
成立37年的通威集團是國內最大、乃至全球水產飼料生產商。通威水產飼料現有適合淡水與海水、苗種與成魚、魚與蝦蟹的沉性和浮性飼料200多個品種。在涉農上,集團已經從飼料走向水產產業鏈和消費端。目前,現擁有遍布全國各地及東南亞的九十余家分、子公司,擁有員工近萬人。
其中,有個變化就是租魚塘。
報告顯示,目前通威股份已在江蘇、湖北、安徽、江西、黑龍江、上海、內蒙古等地租賃了約32萬畝水面,其中江蘇約為4.5萬畝,湖北約為4.6萬畝,安徽約為1.4萬畝,江西約為8萬畝,黑龍江約為0.6萬畝,上海約為0.6萬畝,內蒙古約為0.5萬畝,其余零星水域或土地12.2萬畝。每畝的年租金最低為50元,最高為2000元。
經過37年發展,通威逐步從生產飼料逐步自用,從產品走上水產產業鏈服務。這或許是水產飼料的出路,也是跳出競爭的最好的路子。
海大
成立于2000年的海大集團,海大以水產預混料、水產和畜禽配合飼料為主營產品,向廣大養戶提供養殖全過程的技術服務。海大集團已經實現了在全國重點水產養殖區域的生產和銷售,于全國擁有近40家下屬公司和六個中試基地。
在核心優勢上,海大以“科研”見長,海大集團擁有強大的專業技術和研發人員團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立了高效的二級研發體系,組建了動物營養與飼料、生物技術、微生物、生物化工、動物育種、病害防治、養殖技術等全面的研發團隊和體系。海大集團旗下的畜牧水產研究中心,擁有博士20名,碩士80多名,200多位具有本科學歷以上專業研發人員,每年可完成200多個實驗。
從起年報來看,2018年營業收入421.57億元,飼料銷量1070萬噸。
當下業務從水產飼料逐步延伸,比如,水產動保、水產苗種,乃至水產金融等關鍵性形業務。
正大
號稱中國飼料業“開山鼻祖”、成立30多年來的正大集團已經形成農牧食品、零售商業、傳媒、工業、金融、制藥等產業,其中農牧食品業是正大集團在中國的主要投資項目,在中國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團逐步建立了從畜禽和水產種苗到飼料、飼養、屠宰、食品加工的 “一條龍”生產經營體系,并涉足種子、油脂、生化工程等。
從水產產品上來看,正大以“蝦”飼料為主市場,但隨著下游供應鏈的衰落,正大集團銷售額也遭遇連續下跌,另外在渠道上,正大水產飼料正積極與淘寶合作,開辟飼料電商業務。
嘉吉普瑞納
普瑞納品牌是嘉吉旗下享有盛譽的動物營養品牌,通過與優秀的經銷商和農場的合作,為農場提供母豬、仔豬、生長豬、奶牛、肉牛、肉羊、肉雞、蛋雞、肉鴿、魚和蝦等各畜種的全價、濃縮飼料和科學的飼養程序,以及全方位的農場服務解決方案。
早在2012年11月,美國嘉吉公司出資1100多萬美元在廣東陽江市成立嘉吉飼料(陽江)有限公司。據了解,這是嘉吉公司在中國建設的第一個專業生產銷售各種水產飼料的大型企業,該公司年生產能力為6.4萬噸,2013年9月建成投產。
從其布局發現,嘉吉公司布局水產飼料的本根目的:水產供應鏈。嘉吉所打造的這條水產供應鏈包括種苗、飼料、養殖、加工、市場各個環節,"最終的目的就是為客戶提供安全優質的水產品。因為嘉吉沒有養殖場和加工廠,所以會采取合作的辦法,由嘉吉建立平臺,尋找合適的養殖場和加工廠參與進來"。
根據廣發證券報道:預計水產品以及養殖業維持景氣,水產飼料行業有望分享政策紅利,需求穩步增長。
巨大的市場前景,擁有產業鏈優勢的巨頭紛紛入局水產飼料市場。比如,素有“世界四大糧商之一”之稱的路易達孚公司日前與廣東海大集團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天津容川飼料有限公司。根據協議,合資公司將專注生產高端水產飼料。這意味著,路易達孚首次進入中國水產飼料板塊。其中,2017年3月,全球四大糧商之一的ADM集團就對外宣布將在湖南湘潭投建一家產能12萬噸的飼料加工車間,主要用于水產飼料生產。
水產飼料已經成為糧食巨頭們淘金的香饃饃。
05
總結
養殖領域,有一個比較怪異的現象:做飼料的紛紛布局養豬養雞;搞養豬養雞的企業紛紛布局生產飼料。
這樣的布局,我們認為這是基于2點:
降低投入成本
通過打通產業鏈就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從而有利于提高競爭力。企業借助產業鏈布局形成產業核力,而不是比拼價格。
同時,企業還可以改變競爭的商業模式,規避自己的弱項,提高自己的壁壘,借助多產業的布局降低市場風險。借助產業鏈優勢,迅速占領市場。
把控食品源頭
從農產品到食品,最大的問題就是食品安全,而食品安全的源頭就是農業。
因此,諸多品牌或企業從生產源頭把控品質,從而提高食品安全和食品可控。這個出發點也是世界4大糧商為何要布局生產源頭(飼料、育苗)的主要原因。
作為飼料行業的新生軍——水產飼料也符合以上2個點,從我們觀察的飼料企業和品牌來看:巨頭企業布局水產產業鏈,中小企業專注某一類產品做大單品飼料。
或許,水產飼料未來出路也就是這2條:產業鏈布局和大單品服務。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