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眾籌新時代:網易全民養豬、蘇寧賣大閘蟹、京東賣大米
農業廢棄物,是指人們在進行農業生產實踐過程中所廢棄的有機物質的總稱。根據來源不同可將農業廢棄物分為植物類廢棄物(主要指廢棄作物秸稈、枯葉殘枝、果實廢棄殼等)、動物類廢棄物(即人類在組織牧、漁業生產實踐過程中沒法實現經濟產值的殘余物)、加工類廢棄物(即在漁牧林農業加工過程中不能實現經濟價值的部分)、生活垃圾類(其中包括人類的糞便與尿液)。一般認為農業廢棄物主要是禽畜糞便與農作物秸稈。
農業廢棄物利用存在的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產生農業廢棄物為:各種農作物秸稈多達6 億噸(其中玉米1.2 億噸、水稻1.7 億噸、小麥1.1 億噸),玉米芯每年產出約0.1 億噸,稻殼每年產出約0.44 億噸,畜禽糞便每年產出約20.1 億噸,蔬菜類廢棄物1 億噸,日常生活垃圾2.5 億噸,農產品加工中產生的廢棄物及下腳料1.5 億噸,林業生產中的廢棄物0.5 億噸,其他類有機廢棄物0.5 億噸。長期以來,在廣大的農村作物秸稈主要有4 種去向:提供生活必須的熱能、為畜禽提供飼料、作物秸稈還田、廢棄(約占總量的35%)。種植業方面,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轉變,電、煤炭、液化氣等清潔、新型能源逐漸取代了炊事用秸稈,煤炭取代了取暖用秸稈,化肥的使用使得農家肥逐漸失去了肥料的主體地位,這些變化都使得秸稈的廢棄量達到了空前,約占總量的65%左右。因而大量農作物秸稈被堆棄在房前屋后、溝渠邊、村道旁,每至秋收過后,隨處可見焚燒秸稈的情況,曾多次發生漫天煙霧導致高速公路車輛受阻、機場航班無法正常通航的現象,嚴重影響正常的交通秩序,給人們出行安全埋下隱患,且污染環境、危害人們的健康,造成諸多社會問題。養殖業方面,隨著人們對畜禽肉類的需求量的激增,散戶經營方式逐步被規模化養殖所取代,養殖場地大多依城市郊區而建,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逐漸凸顯,如禽畜糞便的肆意堆放,不僅污染周圍的空氣,而且影響附近水體質量,加之農民用有機肥料替代了傳統的禽畜肥,使得對畜禽糞便的利用更難。有關統計表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畜禽糞便年產出量已達18 億噸左右,其總量遠超出其它廢棄物總量,這些畜禽糞便中被作為肥料的僅占總量的20%,而80%的未采取任何無害化處理措施就進入公共環境,也給水體帶來了污染,成為了我國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我國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程度極低,且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社會性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影響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農業廢棄物在非耕地設施中的利用現狀
目前,無土栽培技術在設施園藝中已被廣泛應用,其克服了連作障礙、病蟲害少、易于操作、環保且能產出高品質蔬菜。我國無土栽培以基質栽培為主,傳統栽培基質以草炭、蛭石為主要原料,其價格昂貴,且草炭為不可再生資源,過量開采會破壞生態環境。因此,利用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農業廢棄物及本地可利用資源作為栽培基質原料的研究受到了國內外的重視。
隨著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和非耕地利用的推進,非耕地設施農業中已大量使用以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栽培基質。日光溫室基質栽培技術適宜生產的地域廣,能夠利用腐熟植物秸稈、畜禽糞便等廢棄物復配基質代替土壤,被應用到荒灘、沙地、戈壁等一些不適宜進行傳統耕作的地區,不僅節約了耕地資源,也為解決糧菜爭地矛盾開辟了新的途徑。
1990年以后,我國一些農業科研院所將目光投向了本地豐富、廉價、易得的有機資源并展開了相關研究。其中,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用有機廢棄物(鋸末、菇渣、玉米芯、玉米秸稈、向日葵秸稈等)作為原料復配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基質來栽培蔬菜,獲得了產量與品質雙“豐收”;南京農業大學用藥渣、稻殼和葦末等材料探索基質的產業化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華南農業大學對當地豐富的農業廢棄物甘蔗渣資源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開發;新疆農科院海南基地針對蔬菜根系病害問題,利用椰糠作為栽培基質原料,有效解決了甜瓜的土傳病害。
從2006年開始,酒泉市肅州區依托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的科技力量和開發形成的日光溫室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立足大面積存在的戈壁、石灘、荒漠等非耕地資源開發,提出了“非耕地上建溫室,無土栽培增效益”的設施農業發展思路,探索利用戈壁非良性土地不占耕地、規劃易行、光照充足、無污染的優勢,著力發展非耕地日光溫室產業。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成功開發出適合本地氣候、地勢特點的鹽堿、砂石地類型的日光溫室新結構和新的種植技術,多年來,不但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非耕地日光溫室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示范基地,而且為促進設施蔬菜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趟出了一條新路子。
至目前,全區有機生態無土栽培蔬菜面積發展到8320 畝(555 公頃),其中非耕地設施蔬菜無土栽培面積達到6800 畝(453 公頃),建成了三個千畝以上非耕地日光溫室示范園區,依托千畝園區,成立了10 個非耕地日光溫室無公害蔬菜專業合作社,有力拓展了產銷一體化的發展道路。2013年全區非耕地日光溫室無土栽培蔬菜畝均產量和收入分別達到7708 kg和25652 元,較常規土壤栽培溫室增產1238 kg,增收3974 元,增產增收幅度分別達到 13.2%和18.3 %。
依托西北非耕地日光溫室產業化示范項目的實施,在非耕地日光溫室生產基地,依靠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規劃設計研究所、農業資源與區劃研究所、甘肅省農科院、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經作站、新疆農科院、浙江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技術力量,開展了各類研究。設施建造中,充分利用當地氣候特點,設計建造了采光更加合理、跨度更大、利用面積更大的非耕地不同結構日光溫室,并在前后屋面搭建材料上應用了不銹鋼架、竹膠板等新材料,墻體用混凝土填充,延長了溫室使用壽命,提高了保溫性能。環境調控方面,引進安裝了目前較為先進的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了光、溫、水、肥等氣候因素及卷簾、通風的自動控制。基質料發酵方面,對不同微生物菌劑在牛糞、秸稈堆體溫度及體積變化方面進行了科學測定,篩選出了適宜的發酵菌劑,為基質料發酵提供了理論依據。圍繞基質料配方篩選,以當地生產原料(玉米秸稈、牛糞、河砂、菌渣)為主,引進蛭石、草炭等原料,復配12 個基質配方,篩選出適合當地蔬菜生產的基質配方5 個;引進6類94 個蔬菜品種,開展非耕地亞逆境設施栽培的蔬菜品種引進篩選研究,篩選出適宜不同生態區域、不同非耕地類型的蔬菜品種16 個。分別在番茄、辣椒、茄子、黃瓜等蔬菜上,按照不同生產茬口,定期取樣化驗,對非耕地栽培基質的理化性狀開展了測試研究,對基質內養分含量進行詳細的分析。同時對冬春茬番茄、茄子的養分供應與吸收特征和黃瓜氮鉀追肥用量開展了校驗試驗,為非耕地蔬菜施肥量化提供了依據;圍繞農廢資源的合理利用,在總寨鎮非耕地示范區建成面積1 萬m2發酵場一處,利用農殘廢棄物玉米秸稈、菌渣、各類動物糞便、爐渣等原料、發酵復配栽培基質,年生產基質1.5 萬m3,供應給肅州區非耕地日光溫室生產基地和嘉峪關等周邊縣市。建成生物有機肥廠一處,對基地尾菜、動物糞便等農廢產品進行再循環利用,有效提高了農廢產品利用率。
農業廢棄物應用前景
農業廢棄物利用已成為世界各地普遍關注的問題。尤其是當今這個能源、資源被大肆開發利用,而新型替代能源又沒有開發出來的尷尬時代,使得農業廢棄物利用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但面對市場的規模化、效益化要求,致使傳統的“老三樣”(貯藏、堆漚、還田)開發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以高產值、低成本為目標,對農林牧漁業廢棄物進行資源化、統籌利用,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人們對優質農產品需求的激增和國家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項目的實施,無公害綠色蔬菜的有機基質生產很快成為了熱點,并且擴寬了基質原材料的可利用范圍。可作為栽培基質的原料物質有:農、林業廢棄物及副產品與自然界中可利用資源,如各種作物秸稈(麥稈、油菜稈、葵花秸稈、高粱秸稈、玉米秸稈等)、農副產品(麥殼、稻殼、花生殼、玉米芯、椰子殼等);木材刨花、鋸末、樹皮等;可重復利用的廢棄物,如糖廠制糖過程中廢棄的甘蔗渣、生產食用菌后的廢棄的菇渣、造紙廠造紙過程中廢棄的蘆葦末、藥渣、糠醛渣、木糖渣等;天然的優良基質草炭;禽畜糞便(馬糞、牛糞、羊糞、雞糞等)也被人們作為基質原料來復配栽培基質,而中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將營養豐富的禽畜糞便,通過發酵、消毒處理,復配成有機固態專用肥,并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系統中應用,替換營養液為作物提供營養。無機基質材料、尤其是惰性無機材料的研究、應用也比較成熟。
肅州區年產農作物秸稈約70 萬噸,年產食用菌廢料約1.12 萬噸,利用率不到30%,而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改變了“萬物土中生”的傳統觀念和土壤耕作方式,以作物秸稈、食用菌廢料、爐渣等有機、無機物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裝入特定的栽培槽中,直接移苗著床,代替土壤生產,在不宜耕作的地方如砂石,廢棄地、荒灘地、鹽堿地、不毛之地都可以栽培作物。
肅州區現有閑置非良性砂石、鹽堿地面積達100 萬畝(6.7 公頃)以上,利用率非常有限,但由于發展無土栽培不受地域限制,為開發利用這類地帶提供了條件。近年來,在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肅州區依托甘肅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省經作站等科研推廣機構,全區主要開發形成了砂石、荒漠、鹽堿三種類型的日光溫室建造結構,并配套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每667 m2溫室可利用玉米秸稈40 噸;食用菌廢料10噸;牛、雞糞等動物糞便10 噸,非耕地日光溫室建設以每年新增2000 畝(133 公頃)的速度遞增,依托肅州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分別在總寨、銀達、西洞規劃了三處面積達5000畝(333 公頃),集現代農業高科技展示、現代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食用菌、特色林果、休閑觀光、循環農業等為一體的3 個農業產業示范園,在今后的3~5 年內,肅州區非耕地日光溫室面積將累計達到3 萬畝(2000 公頃),按照“減排放、再利用、循環化”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循環利用,構建生態養殖業、設施種植業、光伏發電產業、旅游觀光農業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農廢產品利用率將達到80%以上。
在非耕地日光溫室中大力推廣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是合理利用農作物秸稈、食用菌廢料、動物糞便等農廢產品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農廢產品在農業領域的循環利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生態平衡,建設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方式。通過集成推廣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等實用技術,提高蔬菜的產量、效益和品質,促進廢舊資源再生利用,達到 “高產、優質、高效、節水、環保”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實現了生態良性循環,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在日光溫室產業發展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前景十分廣闊。
來源:行知部落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280 篇
瀏覽:19668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