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眾籌新時代:網易全民養豬、蘇寧賣大閘蟹、京東賣大米
隨著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強,單純拼資源、拼投入的粗放式發展已難以為繼,迫切需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產業升級。
作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破解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產業升級的要求,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打造現代農業升級版等方面,合作社將如何發力?記者在農業合作組織發育較為充分的北京郊區進行了走訪和調研。
小“豌豆”長大
產業鏈條既要伸向產前產后,也要“接二連三”
眾所周知,在農業生產完整的產業鏈中,通常最苦最累的是種植、養殖環節,而最大獲利點卻往往集中在銷售環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合作社意識到這個問題,采取自產自銷或與企業合作的形式,拉長產業鏈條,讓農產品的利潤真正回歸到農民手中。
在京郊農業產業中,有顆“豌豆”很有名。這顆“豌豆”的客戶遍及全國各地,在10多個省市擁有自己的制種和產銷基地,它就是位于平谷區的榮濤豌豆產銷合作社。“小豌豆能種出大產業,其實不單純是種植規模的擴大,更重要的是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合作社“女掌門”張濤深有感觸地說。
早在2008年,張濤與丈夫就牽頭成立了北京榮濤豌豆產銷專業合作社,當時共有527戶社員加入,成為平谷地區最大的合作社。
第二年,合作社迎來了大豐收,張濤卻沒有過分喜悅。“雖然種植規模不小,但停留在第一產業,初級農產品受市場行情影響大,不確定因素太多。”她說,合作社每年種植的豌豆都固定賣給紅螺食品、御食園食品,一斤才三四塊錢,可加工成豌豆酥能賣到10多元錢。
雖然面臨資金缺乏的難題,張濤還是千方百計籌集了650萬元,擴建了廠房,引進生產設備。2011年,榮濤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短短幾年,“榮濤”年產值已達8000多萬元,能夠生產出10余種口味的豌豆酥。去年,合作社實現產值3800萬元,利潤700萬元,當年為農戶返還利潤630萬元。
“如今我們的投資重點,就是利用現有的產業資源,來延伸豌豆產業鏈,依靠已經穩步發展的 二產 加工業,帶動文化休閑產業。簡單地說,就是讓城里人采摘鮮豌豆、吃上豌豆宴,通過農旅結合,邁向第三產業。”張濤又有了新的目標。
通過種植業“接二連三”,讓致富路越走越寬,這樣的發展思路在京郊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共識。北京市農委負責人介紹,過去合作社主要在農業生產的某一環節進行合作、提供服務,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現在,合作社已進入提檔升級的新階段,合作不僅延伸至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整個流程,而且延伸到與之相關的二、三產業,通過多要素、多領域的合作,增強市場競爭力。
老糧農改行
調整結構既因地制宜,更要形成特色
“以前收完小麥,緊跟著就種上玉米了,不過今年下茬作物換成了胡蘿卜。胡蘿卜和老玉米比起來,經濟價值高了不少!”在順義區李遂鎮柳各莊村西的農田里,3臺農機正在田間往返穿行。榮萍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老把式”韓玉斌,悠閑地蹲在地頭兒樹蔭下乘涼。
今年,在北京市農業局農機鑒定推廣站的指導下,榮萍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試行“玉米+胡蘿卜”的種植模式,預計畝純收益能達2500元,相對于傳統的“玉米+小麥”,收益提高約2倍;改為“土豆+胡蘿卜”搭檔后,畝純收益能達到3300元,較傳統種植模式提高2.75倍。
在北京,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更加清晰,總體就是減糧保菜、發展特色產業。由于嚴重缺水,地下水嚴重超采區和水源保護區退出小麥、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59萬畝。到2020年,僅保留80萬畝糧田、70萬畝菜田,100萬畝果園,農業用新水量由7.3億立方米降到5億立方米左右。
“只有積極順應形勢、調整種植結構才能提升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昌平區孟祖村黨支部書記朱廣利介紹,村里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在村里千畝連片的土地上,建起了600棟現代化日光溫室和大棚,種植西紅柿、黃瓜、大白菜、小油菜等蔬菜。
“這個品種是以色列的,名叫齊達利,味道純正,你嘗嘗!”溫室主人劉長有曾是種玉米的老把式,可一年辛苦到頭,每畝玉米地純收入不到千元,現在一個棚的收入少說也有兩萬元。
在延慶四海鎮昔日種玉米的農田里,如今成方連片地開滿了萬壽菊、百合花。當地1200多名從糧農改行的“花把式”,用勤勞種出了大地花海,錢袋子也越來越厚實。
泥灣村婦女劉桂琴將家里土地流轉給村里的花卉專業合作社種植萬壽菊,每年流轉費6000元,兩個月的采花期在合作社幫忙摘花,還能收入1.2萬多元,賺回了以前辛苦一年的錢。
近年來,北京各種特色合作社紛紛成立,種植結構由傳統的糧食生產向雜糧、油料作物、蔬菜、水果、花卉、中藥材等方向調整。目前,全市已有24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自己的產品商標,有475個專業合作組織通過了農產品質量認證,生產同類農產品的入社成員農戶比非成員農戶平均增收20%以上。
農家樂變身
提升農戶技術和管理水平,打牢產業升級基礎
都說菊花是秋天的使者,可在房山區琉璃河鎮周莊村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王雷的眼中,菊花卻是四季的“常客”。5年前,他放棄了城里的工作返鄉務農,以食用菊花和有機韭菜等高檔蔬菜為媒,將他的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得有聲有色。
周莊村的村民習慣了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王雷成立合作社后,手把手地帶領村民種植無公害蔬菜。他不僅向村民提供種子、化肥和技術指導,還將他們種植的蔬菜按市場價收購,扣除生產投入后,按入股比例進行分紅。合作社社員不僅獲得收入,還學到了有機蔬菜種植技術。如今,慧田合作社擁有社員298戶,溫室大棚170棟。20余個品種的蔬菜年產量400萬公斤,收入達350多萬元。
限于技術水平、管理能力,目前我國單個農戶促進農業產業升級能力有限,可真正的種植和養殖還得靠他們來進行,“把一個個小散亂的農戶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市場主體,這是合作社在推進農業產業升級中的職責所在。”北京市農委產經處處長任志剛認為,合作社通過把大家組織起來,為社員提供農資、生產、加工、銷售等服務,大家“擰成一股繩,抱團闖市場”,對內實行民主管理,對外用一個聲音說話,提高市場話語權。
在密云區司馬臺新村,游客發現這里的農家樂與眾不同,統一的價格、統一的建筑風格、統一的客用餐具、統一的床上用品……以往各自為戰的民俗農家院變得“整齊劃一”,儼然一個鄉村酒店。
村支書呂大如介紹,村里成立了民俗旅游合作社,小到一份菜單,大到收益分配、獎懲管理等,都實行統一管理。“各民俗戶就好像是酒店的一個標準間,合作社成立的游客服務中心類似酒店前臺,由服務中心分配客源。”呂大如說,有賴于這種分配模式,村里民俗戶之間沒有了惡性競爭,合作社在監督民俗戶保證接待質量上也更有力度。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單個合作社仍然實力有限。北京市還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來自京郊的2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首批會員,標志著京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實現了由數量擴張、單打獨斗向質量提升、資源整合、做大做強轉變。
理事長馮樂平介紹,聯合會通過整合政策、社會、市場資源,解決單個合作社解決不了的問題,提高整體的市場競爭力,可以在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更大作用。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280 篇
瀏覽:1966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