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順豐26載:用物流賦能農業產業鏈
作者:老貓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相比與其他行業,農資行業的創新總是被動、緩慢的。尤其在互聯網時代,雖然互聯網農資百億級規模,但互聯網農資的發展成為行業一場笑話。
比如,農資電商,不再是行業的寵兒了,業內更沒有人談論農資電商了。
盡管如此,但萬億級市場規模,吸引大豐收、金正大、雷沃、大北農等巨頭紛紛布局。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資市場規模大約1.1萬億元。這萬億級農資市場中,化肥市場規模最大,約8000億元,占72.7%;其次是種子,約1500億元,占13.6%;農藥則僅有1000億元左右,占比9.1%;剩下的農機農膜等輔助材料約500億元,占比4.6%。
縱覽農資企業的案例來看,農資企業切入創新賽道主要包含4個方面:產品、技術、模式、新商業。下面,農業行業觀察結合案例來分析一下。
1、產品創新
農資行業的產品創新,離不開政策,更離不開行業競爭,但他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的: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或者贏得市場的占有率。
比如,智能農機。
近幾年,人工智能和5G技術在各個行業瘋狂發展。根據BIS Research題為的最新市場情報報告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在2019年估計為5.780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20.157億美元。
作為國內農機巨頭雷沃重工就看上了人工智能。雷沃重工從2010年開始,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3%-5%作為研發經費,累計投入近40億元打造核心技術,矢志邁向產業中高端,加快從單一農業裝備提供商向農業裝備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
同時,2012年起,雷沃重工就著手智慧農業和智能農機的創新研發,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農業裝備的深度融合,探索現代農業的智慧化實現模式。為了加強智能能力,雷沃還陸續IBM、拓普康、百度、中化農業等多家行業巨頭達成合作,構建智慧農業創新共同體,共同推進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
2、技術創新
農資行業的核心是技術,得技術者的天下。
數據顯示,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化肥消費總量的35%。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高達21.9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倍,而化肥平均利用率僅33%左右。
另外,化肥增施帶來了諸多問題:化肥利用率低、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影響人類生存環境;不合理施肥,引起農產品品質下降,從而危害人類健康。
對此,我國啟動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努力在2020年達到化肥減施而不減產的預期目標。要實現化肥零增長目標,必須依靠創新驅動。
尤其是,化肥的技術創新。
其中,化肥行業技術創新包含: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以及專用緩/控釋肥,生物有機肥料,水溶肥性肥料、液體肥料以及增殖增效新型肥料等。
對于農業技術的研發及創新,金正大董事長萬連步也提出了給予支持的建議,“農業減肥增效技術、產品涉及多項技術研發和創新,在當前化肥負增長要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新型肥料行業發展迅速,但關鍵技術上創新仍顯不足。
3、模式創新
談到農資行業模式創新,其切入點有3個:1)渠道模式創新,互聯網銷售;2)服務模式創新,農服領域;3)商業模式創新,比如眾籌、共享、金融等方向。
舉個例子,大豐收在渠道模式創新上就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大豐收成立于2014年,借助線上平臺為農業種植大客戶解決農資、農技以及農產品上行難的問題。大豐收直接跳過中間的品牌商、經銷商以及銷售門店,直接面對客戶,通過快遞或當地合作落地配企業將貨物直接送至客戶手中。
在服務模式上,金正大旗下金豐公社模式比較成功。金豐公社將圍繞如何解決“誰來種地”和“如何種地”的兩個世紀難題,通過菜單式服務、訂單式服務和保姆式服務,實現“減少投入10%,增加產量10%”的服務目標。截至目前,金豐公社已經在全國成立縣級金豐公社近300家,建立了一支61200名社長、機手的服務隊伍,招募社員230萬人,服務超過1125萬畝耕地,覆蓋了全國28個省市。
4、商業創新
農資行業的商業創新是跳出“買賣農資”、“技術服務”的2個傳統概念,而是以現代農業為目標,從渠道和服務2個層面進行裂變。
面對,比如分散的小農經濟導致生產方式落后、粗放,過渡依靠用肥用藥,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發展方式不可持續;農民平均文化程度低,整體種植技術水平低;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凸顯。
農資行業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模式及商業,創造新模式、新商業,尤其是在農村勞動力減少的情況下。
我們發現,在農資新商業探索中,拜耳公司比較有前瞻性,該公司通過發力示范農場的新視角,切入示范農場的打造。
比如,2018年拜耳公司與阿里、極飛合作打造超級農場;2019年拜耳又與首農集團打造“首農-拜耳示范農場”,共同踐行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農業。
除了拜耳公司之外,中化農業也積極創建MAP示范農場,是其整合全產業鏈資源打造的平臺,為規模化農場提供農業種植全方位解決方案及種肥藥產品包,以及農機、氣象、金融、農產品銷售等綜合服務。
為何會如此?
創新是好苗頭,但我們透視這些企業的動向來反思一下,這些企業為何紛紛發力產品、技術、模式及商業的布局呢?其實,原因有3個:
1、政策高壓
農資行業一直成為行業監管重地。近些年,工商、環保等部門紛紛加大監管力度,對于違法違規企業采用重罰或者關閉的重拳方式。
同時,除了化肥零增長目標之外,新《農藥管理條例》和配套規章的正式實施,標志著農藥監管領域的法律法規更完善、執法更嚴格、處罰更嚴厲。
面對政策高壓,農資企業只有適應政策,亦或是轉型,走綠色之路,同時還發力產品和技術創新,提供服務能力。
2、用戶需求發生變化
政策是農資企業轉型的關鍵,這是客觀因素。其實,很多來自用戶需求的變化。
近幾年,國家提倡返鄉創業,70、80、乃至90后回鄉創業,這些群體中60%以上以種養為主。另外,國家不斷發力新土改,土地流轉的速度越來越來快,很多經營者擁有百畝或者千畝的土地。
這些環境的變化,帶動農資需求和服務的提升,這些需求也為農資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和機會。
3、行業競爭
數據顯示,我國農藥生產企業和農藥經營單位數量眾多,且規模小,布局分散,產能產量嚴重過剩,價格競爭成為主導。
面對行業慘烈競爭,企業只會走2條路:一條、自我創新;另一條、抱團創新。
總結一下,或許,農資行業正在等待一場大洗牌,大佬們已經開始磨刀霍霍,因資源、技術等短板,中小農資企業將會成為這場戰爭的犧牲品。但不管如何變化,懂時、識勢者一定不會輸得太慘。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