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靠天吃飯!這是不是農業的特色。但,一定是農業經營者的無奈!
畢竟,種植、養殖幾年千的歷史,一直就是這樣種的、這樣養的!我們又能奈何?!
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農業已經步入一個深水坑,農業數據的掌握和運用越重要。
國家也陸續頒布相關政策。
2015年,國務院今日公開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綱要》指出,立足我國國情和現實需要,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10年逐步實現以下目標: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
2016年12月,農業部印發《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決定自今年起在北京等21個省(區、市)開展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建設生豬、柑橘等8類農產品單品種大數據。鼓勵基礎較好的地方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的機制和模式,帶動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大數據發展和應用。
該《方案》要求,力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結合優勢特色產業,建成若干單品種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并在引導市場預期和指導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作用。具體品種包括生豬、柑橘、花生、馬鈴薯、大蒜、綠葉菜、大閘蟹、普洱茶等8種。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顯得尤為重要。
美國是對農業數據收集比較齊全的國家,也是較早進行農業數據開放的國家,目前,有關農業數據的采集、共享和利用正幫助美國農業政策制定者對農業部門的發展制定各種政策。
不僅如此,美國各大農場主協會以及涉農企業也不惜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以及花費巨大的精力去搜集被人們稱為“大數據”的涉農數據。
農業行業觀察分析師發現,美國的大數據運營之一——精準農業。
通過對氣候、土壤和空氣質量、作物成熟度,甚至是設備和勞動力的成本及可用性方面的實時數據收集,預測分析可以用來做出更明智的決策,而這就是所謂的精準農業。
在精準農業中,控制中心實時收集并處理數據,來幫助農民在播種、施肥和收割作物等方面做出最明智的決策。遍布田間的傳感器用于測量土壤和周圍空氣的溫度與濕度。
此外,衛星圖像和無人機會被用來拍攝田地的照片。隨著時間的推移,圖像會顯示作物成熟,加上對未來48小時的精準天氣預測模型,就可以建立模型并進行模擬,從而預測未來的情況,并幫助農民做出前瞻性的決策。
作為,養殖業界的“華為”——溫氏。在最傳統的農業領域,農業大數據也成為矚目的投資風口。在農業大數據的應用探索上,廣東溫氏集團堪稱領頭者。
在一次采訪中廣東溫氏集團溫鵬程表示:農業大數據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提供“即時決策”上的便利,能夠提供及時的數據信息,使得企業更快、更有效進行決策。
比如說對每天的生產情況、銷售情況、庫存情況通過數據的及時收集實現實時掌握,能及時判斷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態,進而快速作出相對應的決策。
溫氏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立局域網,到2005年的時候已經全面實現了數據網絡化管理,一直受益。
一是農業大數據提供“即時決策”上的便利,能夠提供及時的數據信息,更快地進行決策;
二是除了數據信息的更快收集呈現外,計算機管理讓龐大的企業管理實現更有效、動態管理。
例如對每個商場每天的銷售數據,銷售情況能夠及時具體掌握。或者說根據產能的數據上報,能及時的掌握當地氣候對于生產產品是否有影響,進而快速作出相對應的決策。
其實,溫氏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溫鵬程對技術狂熱,2009年權力下放,數據上移,「倍增計劃」在手機上按按鍵就能養雞。
在農業企業里,溫氏每年研發投入3%以上,其自主創新能力堪稱走在產業發展前端。
比如良種改造,溫氏育成很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良種雞、良種豬等等,有些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比如飼料配方上的創新——高粱在飼料中的配比,既保證了飼料安全性,又使營養價值可替代玉米,這項科研配方每年至少節省了幾個億的飼料采購成本。
——假設僅僅如此,溫氏還不至于成為今日之溫氏。在學界有一種聲音,這家最土最傳統的企業,本質上是高科技公司,是互聯網公司。
乍聽讓人難以置信。事實上,溫鵬程曾用286電腦做局域網,使用386電腦做服務器。
最關鍵的是2003年,當時中國人還不甚明白物聯網概念,溫鵬程卻已經在實踐了。到2009年,溫氏就已提出權力下放、數據上移的戰略,進而構建出大數據互聯網的卓越運營系統。
在一次公開采訪中,溫鵬程曾透露其野心:利用農業大數據提供「即時決策」上的便利;基于物聯網、互聯網+,對整個業務做到360度無死角監測;溫氏也會對電商進行探索研究。
2005年,借助第三方,溫氏在行業內率先啟動ERP平臺化,對集團財務、養雞、飼料、養豬、藥品銷售實施信息化管理。
細究溫氏技術路線,大多經過購買第三方服務、與第三方合作、自主研發三個階段。自主權的提高,受益于溫鵬程投入巨資建設的規模逾百人的IT技術團隊,以及數個規模龐大的云服務數據中心——2011年,溫鵬程甚至上馬了行業內「獨一份」的物聯網研究院。
2009年,溫氏已能自主開發具有80多種功能的信息化平臺。通過物聯網,在任何一個地方,使用者都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詳細查閱到每一個家庭農場的飼料用量、藥用量、病雞數量,并全部有大數據分析。
2010年,溫鵬程又提出「倍增計劃」,「把五~六人養殖1000頭豬,升級為一人養殖1000頭豬」,使得農戶收益倍增。
「倍增計劃」的本質就是智能化、自動化。
起初,溫氏引進西門子的PLC控制器,但成本高達兩萬元/套,且仍需要大量人力勞動。后來,溫氏轉而與高校、服務商合作,再嘗試自主研發。
2012年,帶有溫氏標簽的物聯網控制器下線,成本僅為2000元/套;對畜禽欄舍環境、飼喂、清糞等情況可以進行智能化識別與控制;每一個農場的溫、濕度、喂食、采光、通風、噴霧等都可以實現即時監控、指揮。
在石頭沖村,溫氏元老養殖戶溫志開率先使用上這套系統。以前,他和老婆兩個人養5000只雞,現在一個人就能管理15000只雞,「老婆在手機上按按鍵就能養雞」。
敏銳的資本市場很快就捕捉到溫氏革命性的跨越。
在「公司+農戶」模式下,溫氏利用農民自有宅基地發展養殖,以當前規模計算就節約了上千億元投資;如能再向水平參差不齊的農戶提供標準化廠房、設備及養殖技術,溫氏實際上變成「養殖業平臺公司」,僅僅是向市場提供分布式養殖系統便可估值又一個千億元。
那么溫氏如何搭建大數據三個維度:
1、數據來源?
要運營大數據,就必要有數據作為支撐。
溫氏股份創立于1983年,現已發展成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跨地區發展的現代大型畜牧企業集團。目前,溫氏股份已在全國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建成170多家一體化公司。
截止2015的數據顯示,目前溫氏股份已與全國23個省(直轄市或自治區)成立了166 家下屬控股企業,擁有5.3 萬戶合作農戶,其中肉雞合作農戶 3.27 萬戶,肉豬合作農戶1.78萬戶,多年來位居全國畜禽產業鏈養殖公司的頭把交椅。
此外,溫氏股份擁有1個祖代種鴨場、7個父母代種鴨場和1111戶肉鴨合作養戶。出欄肉鴨1698.92萬只;奶牛方面,公司奶牛養殖采用自繁自養模式,公司擁有3個奶牛場,存欄奶牛13552頭。2014 年銷售牛奶3.75 萬噸,乳制品0.44 萬噸。
2、數據如何生產
溫氏數據如何生產?可以總結一句話:學工一體化!
自成立之初,溫氏注重學研合作!溫氏與包括華南農業大學在內的 20 多所高等院校和知名科研院所進行了長期深度的產學研合作。
發展至今,溫氏已建成國 家生豬種 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 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東省企業研究院等科 研平臺。公司藉此吸引了大量優秀的行業技術人才,形成了 一支由 30 多名行業專家和 67 名博士為研發帶頭人、391 名 碩士等研發骨干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
在內部數據處理上,溫氏建立了代表農業領域先進水平的 ERP 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集公司生產、銷售、財務和人力資源四大管理信息 系統于一體,實行集中式數據管理,完整覆蓋公司養殖產業鏈,實現了全面信息化管理,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
另外,溫氏開發了IO辦公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為 公司管理層經營決策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撐,提升了決策效 率與效果。
在外部數據處理上,溫氏司積極開展智能化養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如今已成功 建成了超過 300 棟標準化的物聯網養殖示范欄舍。在養殖 過程中,養殖人員通過視頻、傳感器等對欄舍進行全方位 的智能監控,一旦欄舍偏離了適宜的養殖環境,可通過遠 程操作及時調整。另外,通過自動風機,自動喂料機及自 動刮糞機等設備,欄舍實現了高度智能化與自動化的養殖。以 1000 頭商品肉豬養殖規模的欄舍為例,所需的勞動力由人工養殖的 5-6 人降至 1-2 人,大幅降低了養殖勞力需求與成本。
同時,溫氏的核心技術主要體現在育種、飼料營養、疫病防制、 飼養方式等方面,先進的技術確保了公司發展的穩定。比如:
在育種方面,公司擁有多項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育種技術, 不斷推出優秀的肉雞品種,并持續改善種雞、種豬、肉雞、 肉豬性能。
在飼料營養方面,公司自主建立了科學的畜禽 飼料原料數據庫,積累了豐富的配方技術,廣泛應用安全 生物技術產品,提高飼料的轉化率,構建了較完善的飼料 品控體系,保障了飼料的質量安全和畜禽產品的安全。
在 疫病防治方面,公司秉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 的疾病防控原則,建立了完善的疫病防控管理體系。
溫氏已經形成一個中心2個基本點的數據生產體系,內部和外部的數據收集,之后匯總到研發中心對數據分析與再造,從而幫助企業與合作社伙伴找到問題,共同發展。
3、數據如何運用
擁有數據,不能成為行業的強者!只有把數據運用與生產與銷售,才可以制勝市場。
我們發現,自2012年,第一代溫氏物聯網控制器自主研發宣告成功!這標志著溫氏掌握了物聯網養殖的核心技術,物聯網應用成本將得到大幅降低,進一步推動規模化生產與自動化應用,也是集團向“智能化養殖”邁出的關鍵一步。
其實,這是“溫氏獨有”的產品。控制系統根據溫氏多年建設起來的生產管理體系與信息化系統研發的,具有難以復制性。
這款產品系統架構具有高度的“安全、穩定、靈活擴展、集中”四大特性。控制器通過變送器對溫度、濕度、光照、氨氣、窗簾位置等進行實時智能跟蹤識別,根據作業流程,通過電控和電流感應對燈光、窗簾、風扇、自動化設備進行相對應的操控,實現精準化養殖。
還有一點很重要,溫氏公司通過 EAS 系統連接了分布于 20 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所有下屬公司,實時監測各地的 市場動態與經營情況,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了及時有效的信息 支持。
其將進一步豐富 EAS 系統功能,鼓勵供應商通過 終端進行報價、客戶進行遠程下單,將整條養殖產業鏈的各 個環節統一于溫氏大數據生態模式中。
溫氏物聯網技術的建設目標是將所有的自動化設備連接起來,并將數據集成,形成一張大網。
目前,新控制器實現的僅僅是物聯網其中最末端也是最核心的一個模塊,為實現此目標,下一階段,溫氏將研發重點是“場部工控機”,“中心服務器”,“監控終端”等產品。
在這里,農業君拋出一個話題:未來農業企業都要轉型成服務型企業!為用戶、合作伙伴提供服務就必須擁有精準的數據,并對數據充分分析、二次生產與加工,借助精準的數據推動企業創新與發展。
或許,溫氏,就是下一個自己!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