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案例|71歲“老干媽”再度露面: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
近年來,生鮮電商創業者進進出出,無論是B2B還是B2C模式誕生、創新、迭代出了多個版本。
從2014年12月成立到現在,宋小菜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用三年多的時間做明白了一件事——以生鮮品類當中的“蔬菜”作為切入點,并通過以銷定采的B2B反向供應鏈模式,連接上游蔬菜供應商和下游農貿市場商戶。
金牌創業團隊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生鮮供應鏈體系每年貢獻GDP超過10萬億,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創業機會。原阿里巴巴農業電商創始人、宋小菜CEO余玲兵就是其中一員。
余玲兵曾一手創建了淘寶農業電商、淘寶特色中國的業務,在2014年9月離開阿里,于2015年1月創建生鮮蔬菜B2B平臺宋小菜。
宋小菜有著豪華的金牌創業陣容,除了余玲兵之外的其他團隊成員也都是來自業界各線的Founder:
產品技術總監嚴德紅,淘寶網產品技術及開放平臺Founder;
市場運營總監張琦,阿里釘釘Founder;
財務總監黃佼佼,被認為是團隊里最懂零售最懂生鮮的,之前在畢馬威負責大潤發超市的上市審計,后加入淘寶,參與菜鳥網絡的籌建工作,對生鮮整個產業鏈的倉配冷鏈物流非常熟悉。
原阿里巴巴農業電商創始人、宋小菜CEO余玲兵
以農貿市場為主客戶群:放棄“小B”和“大C”
宋小菜有一套對生鮮流通末端的分級理念,末端可以被劃分為四級:
以消費者為代表的C端用戶
包括個體餐廳、企事業單位食堂在內的大C端
類似于社區生鮮店這樣的小B商家
生鮮交易量占據80%左右份額的農貿市場
分析過以上四條路徑之后,宋小菜最終選擇了從農貿市場切入。
首先,宋小菜放棄了C端用戶,這是因為圍繞C端用戶試水生鮮線上化的企業不在少數,雖然產生了每日優鮮、易果生鮮等頭部品牌,但占據更大比重的是,不少創業項目受制于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最后一公里配送履約成本過高等難點,無法正常運營。
其次,在撮合模式與自營模式并行生鮮B2B平臺中,已逐漸延伸出兩種主流業務模式:一種是以蜀海供應鏈、永輝彩食鮮、美菜網等平臺為代表的半成品食材供應平臺;另一種則是類似于安鮮達這樣服務于B端商戶的全品類生鮮平臺。
然而,個體經營的餐飲商戶、B端生鮮門店分布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履約成本相對并不低。例如,每家餐館有不同菜單,包含有數百個SKU,對生鮮食材的品類豐富度要求更高,且單品采購量相對較少,因而運營難度較大。
最后,農貿市場卻截然不同,其對生鮮的需求量大而穩定,且更具專業性,能夠與宋小菜實現高效的協同效應。
以銷定產的反向供應鏈
食材的完整供應鏈是這樣的:生產者(產量靠天、無計劃播種,價格隨行就市)——農民經紀人(簡單產區代購)——產區批發市場(集散單、簡單包裝、貨運)——批發販運商(產區集貨、銷區批發、采銷價格隨行就市)——城市大型銷區批發市場(等貨上門、按量取費、短斤少兩、欺行霸市)——市區農貿市場個體戶(采購價格隨行就市、規模小、距離遠、采購及物流成本高)——零售用戶。
農貿市場個體戶原有的習慣是后半夜到批發市場進貨,以便在一早開始賣菜。宋小菜允許其提前下單,第二天早上到離他足夠近的冷鏈網點提貨。這是一種預售C2B的模式,聚合訂單后再集中采購,能夠最大化的提升庫存周轉率,降低損耗浪費,水果O2O平臺一米鮮也擅長類似的做法。
以銷定采最大的難度是如何精準地捕捉用戶需求并做到快速供應。實際上,一個地區對蔬菜的需求變化起伏其實并不大,宋小菜根據每個城市對產品的需求不同,宋小菜在當地會聚焦50-70種單品,做到每種每天的采購量達到幾十噸。當平臺做到足夠規模之后,可以通過數據預測出當地一段時期內的需求,如此便可提前幫供應商制定供貨計劃,提升效率。終極形態則是將原來的推式生產轉變為拉式生產,也就是以銷定產。
生鮮“商品化”
生鮮非標化是一個大難題,也是難以改變的特性。宋小菜團隊希望在尊重蔬菜非標的特性下,通過整箱整包形式銷售,降低反復分揀的損耗,分品級、規格化、標準化,讓農產品也可以像工業商品一樣規整。同時賦予單一SKU專門的物流、支付、CRM等服務屬性,是為“商品化”。當用戶逐漸認可了商品背后的服務后,便會形成品牌化。
宋小菜通過經紀人、蔬菜分銷商、采購買手來做這份工作,宋小菜會為提供商品化處理服務的勞動力支付報酬。所有商品在生產基地就完成商品化過程、直接運輸至終端,以此減少商品打開分揀的次數,并降低人力、物流成本。
宋小菜不僅為其提供銷售渠道,還愿意提供傳統分銷商不能提供的利潤分成。此外,過去的渠道隔離了它和市場的需求匹配,生產者不知道要生產什么特性的產品如何,而宋小菜掌握用戶對產品的需求,比如單品規格、包裝、品相等等,以此標準來完成商品化便是幫生產者拓寬銷路。另外,加入生產者生產S/M/L三種蘿卜,在銷售渠道單一的情況下,如果下游只要M型蘿卜那另外兩種只好浪費掉。而當宋小菜在多地擴張后,可以收集到更多需求來拓寬生產者銷路,每個等級都能適銷對路、提升效率與效益。
開放的分包式運營 + 蜂巢社區冷鏈模式
如果越做越像傳統超市或者現有的電商,宋小菜注定拼不過他們,必須要讓模式變輕。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只保留一兩百人原地推銷售團隊的四分之一,1300平方米的庫從90個人負責到后來只有2-3名自有員工。
宋小菜將采購、物流、銷售業務都開放出去,以非自營的模式引入外包合伙人做事:
采購端,除了基本自采貨品外,引入蔬菜公司、生產基地、專業經紀人等合作商,獲取穩定高質的貨源。
物流端:引入業內知名專業冷鏈物流服務商,借助其專業化,保證時效和新鮮品質,他們對保鮮、排車、路線的經驗實現精細化管理,借助其規模化的優勢,大幅節省人力和成本,宋小菜的配送時間在夜間到凌晨,恰好利用他們配送資源的空檔期。
銷售端:除了銷售和售后的核心業務外,非核心業務部分開放,合理利用社會化資源兼職來做。由此,宋小菜縮減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由于省去了庫存費市場交易費、中介費、人力、交通費等費用,宋小菜的蔬菜價格比傳統批發市場便宜10%-20%,同時提供售后服務,避免缺斤短兩等陋習。
此外,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上,宋小菜的規劃是不做城市中心倉,而是以社區三公里為輻射范圍建設社區前置倉,布滿全城后類似蜂巢形狀,宋小菜稱之為“蜂巢社區冷鏈”。
生鮮食材對時效要求高,如果在郊區建倉會經常面臨交通問題帶來的損耗,做前置倉則大大縮短了最后一公里環節的距離,可以做到以小時(未來甚至可以做到分鐘)為單位的存儲和配送。而且,社區倉的面積小、價格低,以單倉每天產生3萬成交總額,來覆蓋建倉成本并不難。
損耗率不足行業1/20
中國生鮮農產品市場的年交易額在萬億級別,每年以約15%的速度增長。但電商滲透率只有3%,線下依然高速流通著97%的份額。3%和97%的懸殊差距,給這個領域留下了巨大的空間。既然要在這個垂直領域發力,將菜販作為客戶群體,那么首要的就是要解決客戶在過去采購過程中的痛點。
據統計,菜販每天的固定采購額在1500-2000元左右,這樣的零散小額采購群體基本喪失了與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長期處于任人宰割的狀態。強買強賣、缺斤少兩、品質良莠不齊等是這一行的潛規則,一旦蒙受損失無處可尋,每天都在重復著一錘子買賣。只能祈禱運氣不要太差。
但在宋小菜APP上,用戶只要提前一天下單,宋小菜第二天會在約定時間把菜配送到社區自提點。蔬菜品質如果有問題,宋小菜可以退賠,且蔬菜價格會比菜販自己去批發市場,綜合成本便宜10%?20%。也就是說,宋小菜不僅為生鮮蔬菜中小零售商提供采貨配送,還提供售后服務,給予客戶售后保障。
另外,在傳統的多層級市場中,每一級都有30%-50%的加價和10%的蔬菜損耗。目前蔬菜行業平均的損耗在40%左右,做得好的商超損耗率在10%?15%,但宋小菜可以將損耗率控制在2%以下。
這不足行業平均水平1/20的損耗率是如何創造出來的?關鍵在于對物流的全程質量把控。蔬菜損耗大部分來自現貨采購時貨物被多次倒手所致,而以銷定產的反向供應鏈模式讓產品便完成了商品化處理,并直送至社區,減少了轉手、搬運的次數,保證了需求量精準,也可以在源頭進行定裝把關,并減少中轉次數。
以銷定產雖然是合理化節約資源的生產方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供應商的統治權。降服強勢多年的上游供應商成為宋小菜攻克的一個難題。
如今整個社會已經進入到供給過剩的時代,生產方卻仍然按照原本的傳統方式來組織生產。宋小菜要做的是,讓市場來指導生產,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實現差異化產品,滿足核心的消費市場,并形成完整的生產體系,根據大數據對生產流程進行再造,完成供需的匹配,這個流程道理很簡單,就是我們常說的“供給側改革”。
改革意味著改變供需雙方多年的生意習慣。摒棄舊的運營方式,迎接新模式的到來。
在過去的兩年多,讓宋小菜頭疼的一件事是將優質供應商招致麾下。好的供應商是好貨源、好服務的保障基礎。
可人家原有的生意模式已經運轉幾十年,包含著熟悉的人脈、穩定的收入,父輩甚至父輩的父輩都是這么做過來的,為什么現在要放棄原有渠道,轉向與宋小菜合作呢?
怎樣才能打開市場,取得供應商的信任?宋小菜在摸索中找到了突破口。也許是創始團隊擁有阿里背景,他們極為熟悉用戶的消費習慣,所以80后且以女性居多的供應商成為宋小菜最先鎖定的群體。
更重要的是,80后這代人與已經做了20多年檔口生意的父輩不同,不甘于每天的倒買倒賣,他們對生意有更高的要求,甚至希望擁有自己的品牌,“如果我的到貨能力很強,品質控制做得很好,我為什么不能給這些蔬菜貼上一個自己的品牌呢? ”
經過三年的發展,截止2017年年底,宋小菜已覆蓋一線到四線45個城市,年交易噸位20萬,核心品類月交易過萬。宋小菜一年的蔬菜交易噸位是全中國人民一天半的蔬菜交易量。宋小菜土豆供應峰值450噸,相當于上海市民一天吃的土豆都來自宋小菜;浙江蒜類消耗量占浙江的50%,相當于全浙江人民每吃兩顆大蒜,其中就有一顆來自宋小菜。
誕生三年多的宋小菜一直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目前已累計獲得4.5億元的融資。
2018年7月,宋小菜宣布完成 B2 輪融資,融資金額 1.8 億元,由 M31資本領投,華蓋資本TMT基金、盛景嘉成基金跟投。此輪融資將繼續用于蔬菜上游產業鏈的數字化和規模化,為上游生產者提供包括金融信息、風控、倉儲管理和物流調度等多樣化的服務。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102 篇
瀏覽:20014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