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眾籌新時代:網易全民養豬、蘇寧賣大閘蟹、京東賣大米
本文3822字,閱讀需要5分鐘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在農業領域,會議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發現: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在于通過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等手段,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價格回歸市場化機制,從而提升中國農業產業鏈運行效率,并提升整體競爭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供給側改革仍是農業重點
黨中央、國務院對于農業高度關注,無論每年的經濟工作會議還是農村工作會議都涉及農業,特別是去年十八大五中全會,對農業提出了新要求:要秉承創新、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眼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面要走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認為,過去我國農業追求數量總量,而現在著眼于農業效益、質量、競爭力的提升。現代農業這條道路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方向,構建現代化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是這些年來一直努力的目標。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看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是不容忽視的重頭戲。
什么是農業的供給側改革?
1、什么是農業的供給側改革?——從兩個層面去看這個問題
專家認為,“初級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理解一方面即是去產能、去種植面積。以工業領域煤炭行業為例,2016年以來,國家多部委聯合監督煤炭行業去產能,一方面淘汰落后產能,一方面限制全行業全行業生產天數;形成煤炭行業顯著的供給收縮。這方面農業領域即體現為:
(1)養殖產能受制于環保壓力導致持續去化;今年以來豬價突破歷史新高達到22元/公斤(上一輪新高是2011年9月的20元/公斤),全行業全年平均盈利高達640元/每頭(2011年全年平均頭均盈利451元/頭),而令眾人不解得是:如此高盈利的背景下,能繁母豬存欄仍在持續下行,截止2016年10月能繁母豬環比下滑0.2%,同比下滑3.77%,較能繁母豬最高存欄水平下滑27%(最高存欄2012年10月5078萬頭)。
(2)種植業領域體現為以玉米、棉花為主的高庫存農作物種植面積的持續調減。2014年國家取消棉花臨儲托市收購政策,2015年國內棉花種植面積即調減10%,2015年國家下調玉米臨儲價格,2016年取消臨儲政策,2016年玉米全國種植面積整體料下滑5.3%。棉花、玉米的社會庫存亦表現為快速去化,社會庫存水平處于低位。
而“更深層次農業供給側改革”即是改造傳統農業,即提升農業生產力。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威廉·舒爾茨教授在其《改造傳統農業》一書中闡述:提升農業生產力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在于:土地、勞力和資本的投入。這里并不是一味規模化,因為大型規模化的同時亦會帶來非精細化造成的效率下降,這里是要建立具有明晰產權制度(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的家庭農場,并引導資本進入農業;另一方面在于技術革新(近代全球農業技術革新即是轉基因技術)。技術革新是改變傳統農業最核心的要素。從美國近代農業的發展歷程來看,轉基因技術減少了成本日漸增加的人力這一生產要素的投入,使得一定程度的規模化種植效益更為有利。因此,對中國農業更深層次的供給側改革,我們認為,第一是政府真正從制度上解決土地產權制度問題,即非三權分置,而是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合一,推行家庭農產的適度規模經營模式;第二是有序的實現農產品價格的市場化,通過市場化的價格來實現農業生產要素的更高效率的配置;第三即是農業的低息加杠桿,引導資本進入農業(這有利于農業更多的技術推廣,增加更多的低成本的生產要素投入);第四即是引入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如轉基因技術。
農業供給側改革之核心:要讓人民吃得更好、更安全、更放心
(葉興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表示:當前中國農業解決了量的問題,以前老百姓最關切的是夠不夠吃,但現在變成了吃的好不好、安不安全、放不放心,也就意味著農業的供給體系必須要對這一新的需求做出反應。
為適應城鄉居民的新需求,他認為,就要從源頭抓起,包括產地環境建設、治理,到農業生產資料投入品的監管,再到整個流通環節,打造新的流通業態,甚至整個品牌的塑造,要將老百姓對安全農產品需求這一信號反饋到生產環節,促進生產方式的改革。
專家:糧食安全是農業改革的重點
(聶振邦)
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聶振邦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分論壇上表示,要重點抓好減玉米、增大豆的工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聶振邦認為,應重點關注糧和油的生產,這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改革方向,而改革的重點是糧食的安全。
聶振邦介紹說,今年還是一個豐收年,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口。糧食連年豐收的背后,是進口量、庫存量齊增帶來的問題。
如何補農業的“短板”?聶振邦建議,應該要保護農民,守住這條底線。同時保護耕地,因為土地是最寶貴的資源,堅決治理耕地污染。
農業供給側改革: 玉米去庫存打頭陣
(張曉山)
種植業與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畜牧業、養殖業不同。要提供綠色、優質的農產品,種植業供給側改革還要解決更重要的問題:怎么樣破除生產量、庫存量和進口量“三量齊增”的尷尬現象。
從2004年到2015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但是,2011年下半年以來,受臨時收儲政策“托市”的影響,卻出現進口糧價比國內糧價低的持續“倒掛”現象。這造成進口糧食入市,國內糧食入庫的尷尬情況,也促使糧食進口量持續增加。
以玉米為例,隨著玉米庫存不斷增加,東北等核心產區新糧收儲矛盾和安全儲糧壓力也比較突出。而連續8年的臨儲政策,扭曲了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特別在國際糧食供應過剩環境下,政府需要解決天量的玉米庫存。政府收購價格鼓勵了國內生產,但同時刺激進口大量增加,因為食品和飼料生產商轉向更便宜的進口玉米。另一方面,由于比價因素,農民傾向于選擇“托市”更保險的品種,例如選擇種玉米而放棄種大豆,造成玉米庫存積壓而大豆結構性短缺。除了造成大量庫存,玉米臨儲政策還使得市場對價格不再敏感。
這也是使得“玉米”成為國家高層直接點名要去庫存的作物。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及,要抓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糧食庫存消化工作。其中,被國家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曉山稱為農業供給側改革成敗關鍵因素的是,當前的玉米去庫存。
張曉山分析,農產品價格改革非常難做。這是因為政策的出發點既要適應市場需求,又不能損害農民的利益,分寸難以拿捏。
農業部數據目前體現的進展是,玉米產量已經下滑,預計2016年減少約1770萬畝;而大豆預計未來10年將有恢復性增長。而經濟作物棉花的種植面積、產量雙雙下降。
張曉山認為,隨著玉米收獲季的結束,玉米去庫存成效如何,很快就可以顯現出來。
專家:細化落實“三權分置”辦法
(鄭風田)
作為下一年宏觀經濟最權威的風向標,在農業改革方面,會議提出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農村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力度,細化和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就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而言,今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指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
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鄭風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實行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 ”,既是農業現代化發展在現階段的需要,也是解決好農民問題的需要,二者不可偏廢。目前的文件是在各地試點基礎上制定的大政方針,如果徹底釋放該政策的潛力與效力,還需要諸多的法律制度修改與相關配套政策。
農業供給側改革: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首位
(寧吉喆)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主論壇上就《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演講中指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深化農村土地管理、產權制度等改革或改革的試點。
會議提出,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經濟工作的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寧吉喆還表示:但是我們不僅要關注產量,產量也是重要的,是綜合實力的體現,我們更要關注質量、關注標準,關注品牌,關注技術,技術大家容易理解,但是我們對質量、對標準、對品牌、對知識產權關注的很不夠。要增強這個意識,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第一,用標準來立業,用品牌來興企,努力攀登知識產權的高地,發揮工匠精神,百年老店,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都有要求,要打造百年老店。這就是要把提高質量和效益放在經濟工作重要的位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
“當前傳統的業態面臨如何轉型升級的問題,最終為了實現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國務院參事劉志仁也表示,“過去發展農業總是重視效益,但未來要強調質量放在第一位,這也會是明年農業工作的重點方向之一。”
最后,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到,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實這不難理解,對于中國來說,農業結構性的調整能否到位,是否能夠穩步扎實推進,關系到農業現代化是否能夠實現。
簡單說來,實現了現代化,咱們的農業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如果實現不了,咱們的農業只能處于弱勢地位,農民也不可能有好日子過。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關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話題,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者觀點,請留言給我們,一起來互動交流。
文章綜合參考:《第一財經日報》、《證券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
更多農業重磅新聞、產業報道、干貨案例,500萬三農領域的行業人都在訂閱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280 篇
瀏覽:1966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