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作者:老貓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自2015年,“互聯網+”戰略提出之后,互聯網逐漸成為顛覆農業的重要工具。
尤其,互聯網是誕生很多新業態并推動農業不斷創新,比如,互聯網種植、互聯網養殖、互聯網農資、互聯網銷售等。
數據顯示:互聯網+農業市場規模或達10萬億。各大互聯網巨頭也看好農業和農村巨大市場潛力,下定決心業務下沉,并不斷地提出互聯網+農業的解決方案。
比如,阿里提出ET大腦、京東提出智能種養、華為智慧農業系統解決方案。
我們從行業來看,互聯網種植不僅僅解決農業問題,還是解決農業競爭力問題,甚至還解決“食物短缺”的世界性問題。
所以,互聯網種植逐漸成為農業的寵兒。
01
中國農業的差距源于什么
我們先來看一項數據:
根據推算:美國:一個農民可以養活98個美國人和34個外國人;德國1個農民可以養活150人;以色列1個農民可以養活100人;一個中國農民只能養活4個人左右。
同時,日本在2013年的時候公布了“日本各職業年均收入”排行榜,其中日本農民位列前茅,其年收入竟達49萬人民幣。然而,中國農民2017年的人均收入在一萬元左右。
這些差距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科技。
比如,早在19世紀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導下,美國農業就開始步入現代化進程。目前,美國現代農業體系以高科技含量、高資本投入、高產出和高商品率為特點,打造了一條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各環節緊密相連的產業鏈。
或許有人會說,歐美、日本等國家是大農場制,土地集中化,大型機械、互聯網技術才有機會高速發展。
的確如此!畢竟,我國土地制度與國外不同。
據統計,全國小農戶數量占到農業經營主體的98%以上,小農戶從業人員占農業從業人員的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70%。
專家表示,目前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過程中,小農戶仍面臨發展權利不充分的問題。例如,農村土地、資金、高素質勞動力等優質資源大量流向工業和城市,導致小農戶發展產業缺錢、缺人。
所以,中國農業需要先進的科技來助力。
眾所周知,科學化種養需要土地規模化,才可能降本增效。
農業行業觀察發現,從目前的農業科技發展來看,只有規模化種植和管理,農業才能高效,高科技才能有用武之地。如此,才可以降低科技投入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高經營者的收入。
當然,在種植業領域,除了土地分散、產區不集中之外,還有生產效率低下、生產技術落后。導致這樣的原因來自中國農業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太過傳統與落后。
因此,互聯網技術滲透農業之后,首選改變的是生產方式,其次才會提高生產效率,最后給農產品帶來溢價。
這是互聯網種植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02
互聯網+種植6大技術、4大場景
誠然,互聯網+農業日益發展,得益于農業政策的激勵。
比如,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
在政策助推下,阿里、京東、蘇寧等互聯網大佬紛紛布局農業,借助物聯網、大數據、5G技術、人工智能助力農業裂變式發展,加速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對此,有專業人士對互聯網+種植的技術做了一個總結,總結出5大互聯網種植的技術。比如:
1)物聯網技術:是指通過物體的聯網,運用信息傳感設備進行信息共享、交換、通信,實現遠程控制、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管等功能來提高整個農業的效率,降低成本。利用物聯網技術能夠有效的實現農業數據挖掘以及構建農業生產決策系統。
2)自然語言處理:將農業領域以自由文本、表格、圖片、視頻、數據庫等形式存在數據進行結構結化處理,便于計算機識別。對相關概念進行細化,語句進行梳理,并根據不同領域等分類,收入數據庫,進行智能處理,建立共享數據大平臺。
3)信息檢索:借助檢索工具,運用信息檢索技術為種植者提供所需信息,它包括信息收集、信息過濾、信息存取、信息索引、信息檢索等環節。用戶可以快速從信息集合中查找出所需要的信息,提高搜索的準確性以及靈活性。
4)計算機視覺:是指利用計算機實現人的視覺功能,感知、識別、判斷不同的農作物。應用不同產品的識別,如雜草識別,病蟲害識別,研發除草機器人從而構建精準智能除草系統,研發無人機噴射裝置提高病蟲害分辨的準確率,對農作物進行精準施肥、灌溉、噴藥,提高效率,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開發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準確識別果實與樹葉,進行采摘,嫁接等。
6)機器學習:通過利用現有的農業大數據體系,對計算機模型進行訓練,從而實現對種植業生產結果,以及其資源配置等諸多方面的模擬和預測。
6)大數據技術:是指從農業各個不同方面的數據,例如農業地域數據、季節數據、周期數據等,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通過大數據技術挖掘有效的數據并基于數據以及過往的經驗選擇最優決策。
除了先進技術之外,農業行業觀察從互聯網+農業來看,互聯網滲透式是從種植全環節開始,比如種植、養殖、渠道、田間管理方式、營銷、融資方式等方面,尤其是種植端。
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從種植決策到市場預測、病蟲害管理、施肥管理等方向深入,并積極引導農民高效種植、智能化管理。
結合多個案例來看,農業行業觀察總結互聯網種植模式存在以下4大場景:
1、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種植的關鍵。
傳統的水肥管理完全是靠經驗判斷,但現代化農業的水肥管理通過物聯網與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結合植物生長情況,從而決策種植戶進行科學化水肥管理方案。
2、作物病蟲害監測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因為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造成每年約10%到16%的減產。
因此,病蟲害監測成為互聯網種植的核心。
目前,作物病蟲害差監測的技術已經涉及大數據、云計算、5G技術、人工智能、農業機器人等,先進的科技技術幫助種植戶提前作出解決方案。
3、智能采摘和分揀
尤其是,人工智能普及之后,果蔬的智能采摘將會逐漸盛行。
比如,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廣泛運用在農業存在的重復工作中,用機器代替勞動力,對農作物進行精準采摘、嫁接、分揀等一系列動作,縮短農民工作時間,提高勞動效率。
4、溫室大棚
溫室大棚已經成為提高產量、贏得市場的關鍵方式。
尤其,溫室大棚改變農產品上市時間。比如,溫室大棚的運用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能提供溫室生育期和增加產量,多用于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總結來看,農業客觀問題必將長期存在,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取得良好的效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互聯網種植將會更具有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03
小結: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
其實,互聯網種植業還存在2個痛點:1)人才缺乏,很多技術由互聯網公司研發,但可能對農業不了解,從使用者來看農民對種地熟悉,但對互聯網不了解;2)產業延伸存在短板。互聯網技術應用農業的關鍵是高產高效高價,解決種得好的同時,必須要提升農業產業提升。
所以,種植業借助互聯網技術是前提,我們還需要不斷變現或者高效營銷,在種得好的情況下,我們還要賣得好。
我們也看到一些農場,在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同時,還借助互聯網眾籌、可視農業、會員制、休閑經濟等新模式延伸產業,助力產品大賣、幫助農民增收。
未來,互聯網種植一定是技術+產業的結合,這才是新農業的趨勢與目標。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2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