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一)2020年三大變化
疫情改變世界,農業轉向線上,數字轉型加速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2020年開年,有哪三個重大變化:
第一重變化,是新冠疫情已經永遠改變了世界。
這場疫情的流行規模是空前的,傳播是指數級的。
美國確診病例5天翻一倍、各國無癥狀攜帶者增加、已知存在5種以上的病毒變異、蔓延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100多萬個確診病例且遠未到頂,以及無法完全阻斷病毒傳播的社會管理方式,讓這場疫情阻擊戰,變成了考驗全世界人民和全球經濟的持久戰。
雖然各國科學家在通力合作,但按照常識推斷,成功地研制出疫苗還需要12個月到18個月。真正抑制住新冠病毒的傳播,恢復正常的全球經濟秩序和社會交往秩序,恐怕需要我們堅持一到兩年的時間。
雖然中國是最早發現、最早抑制住新冠疫情的國家,但在未來的兩到三年里,由于疫情暴發,基于物資和人員流動的全球貿易將受到重創,世界各國正在悄然回歸“城邦”的組織模式。在2020年的當下,全球一體化的程度遠比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更為深入,因此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將更加復雜和長遠,中國的對外貿易將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以國際市場為主要買家的“世界工廠”——中國制造業將遇到空前的挑戰。
中國經濟的發展朝向將調頭向內,更多尋求內生動力。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世界疫情的延續,國內制造加工企業將遇到大量的訂單撤銷、停工和裁員。或許會有相當一部分進城打工者離開大城市,進入中小城市、或者返回家鄉,尋求就業機會或自主創業。
第二重變化,是一二三產業的格局發生了變化:
在過去三個月的抗疫與復產過程中,老百姓最傳統的“衣食住行”需求被改變了,現在是“醫食住行”,醫療防護需求被放在了首位,但是,“民以食為天”的剛性需求并沒有改變。
(1)農村全面轉向線上、城市轉向云上。
圍繞“民以食為天”這一需求,疫情期間的農業生產雖然遇到了一些阻礙,卻并沒有停止。我們飼料企業、食品加工企業都把自己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的成果拿了出來,比如新希望就拿出了“料你富”、“聚寶豬”、“好養貸”等APP,銷售員、技術員也變身“帶貨網紅”,手把手教會了我們的農民朋友在網上買飼料,網上賣雞鴨、運輸生豬,申請農資貸款。
肉蛋奶是剛需品,疫情最嚴重時,飼料和產品運輸被阻斷,農戶和消費者通過“運荔枝”平臺在網上下單,鮮生活冷鏈物流全國40多個分子公司調度覆蓋300個城市,累計運送了11萬噸以上物資。僅為湖北、武漢區域,就義務運輸物資200多趟3000多批。
而“禽景劇”“豬事易”等沉淀了新希望農業信息技術成果的內部APP,我們也開放給了整個行業,為客戶提供信息技術服務,提供線上交易撮合服務,減少線下交易接觸。
利用這些數字化的新模式、新方法,在疫情期間,60%的養殖戶學會了線上交易,飼料銷售增長了20%以上,而農戶全線上辦理的貸款增長了200%以上。
城市生活也全面轉向了云端,比如云出行:新騰數致開發四川健康二位碼,各地進出小區刷紅碼、綠碼;云購物:李佳琦網上直播賣美好小酥肉,6秒賣了100噸,酸奶1小時賣了1.2萬件;云復工:以前常用的聊天程序,拖不動幾百人同時在線開會,在家工作的大企業都把會議轉到了專業的云技術軟件上;還有云上課、云金融、云問診等場景,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2)生產端到消費端的距離縮短,圍繞剛需、以需定產。
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中,我們發現,僅僅是農產品加工領域,就出現了“一長一短”的變化——那些保質期更長、方便長距離運輸、方便烹飪,成分健康的方便食品變得非常流行。疫情期間,各電商平臺的方便食品、速凍食品類銷量增長了3.5倍。食品企業紛紛建立網絡直播間,入駐抖音、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全網絡銷售平臺。
2-3月以來,四川的徽記食品每天純線上的銷售收入100萬元。食材健康、手工制作的“有你一面”每天賣10萬包。好巴適豆干,特別是素肉口感的豆制品,每天賣40萬元。成都國釀的“一塊腐乳”,因為有像黃油一樣的小包裝,攜帶方便,也是供不應求。
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生產者更容易了解到消費者的需求,產業鏈的上下游變得更加緊密,供應鏈和物流體系變得至關重要,產品到達消費者的距離變得更短。比如我們在成都成立的鮮小廚公司,是2月1日才開業的生鮮電商,他們通過微信小程序預約下單,第二天冷鏈車直接配送到小區的方式,防止形成人流聚集。在疫情期間,他們的業務迅速從0擴大到160多個社區。
(3)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生存。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收縮不必要的開支,嚴控庫存,以需定產,成為當前制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必要選擇。
而另一方面,龍頭企業更容易在新的趨勢下看到機遇的方向,及時調整業務,有的通過增資擴產,及時轉產,適應新的消費需求,新的產品特點,努力留存實力,保住產業鏈上的伙伴還能獲得訂單,員工還可以繼續上班。
以新希望為例,我們就加快了新一輪的養豬產能建設,在全國要新建40多個大型項目,能帶動上下游,如基建、鋼構、電機等中小企業的訂單,一定程度上帶動產業鏈伙伴抱團發展。還有興源環境,主動請纓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現在引起了關注,國內外都來談合作;成都華融化工公司,原來是生產工業次氯酸鈉的,通過及時改造廠房和灌裝生產線,轉產了民用的84消毒劑;還有三勒漿藥業,利用原有的無菌車間,轉產生產口罩,現在一天可以生產50萬只,正在陸續出口到歐美國家。
第三重變化,是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進行
這場“戰疫”還要持續一到兩年,而數字化的戰疫過程中,制造業本身就在經歷的數字化轉型被加快了。以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技術引領的工業互聯網時代、智慧農業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比如,過去我們遠距離調運蔬菜、進口水果,而運輸和進出口不通暢的時候,城市周邊發展立體菜園就變成了機遇;又比如非洲豬瘟疊加新冠疫情,我們樓房養豬的項目得到了加快建設,而且我們還設計出了無人養豬場,智能機器人能識別每一頭豬,根據體重、肉料比數據,精準分群喂養,等等。
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將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損耗,把利潤空間釋放出來。這樣的變化,即有利于農產品生產者、制造業工廠主,也讓城鄉消費者得到了實惠。
(二)2020年,三大機遇
國家新戰略,就業新機遇,培育新農民
那么,在這樣三重變化之下,我們廣大的農民朋友、中小企業老板、年輕的創業者,又應該如何應對?
我們新希望從事農產業已經38年了,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我們一直堅持“領先潮流快半步”的理念,發展到今天。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因為技術領先、發展規?;a,獲得了競爭優勢、逐步壯大,走向了全國;在98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我們順勢而上,迎來了出海建廠、走向國際化的機遇;2010年開頭那幾年,以3G開始的移動互聯網技術迭代浪潮,引發了中國的消費互聯網變革,這時候的新希望也下定決心,“轉換新機制、布局新賽道、探索新科技、擔當新責任、任用新青年”,用“五新理念”引導變革,經過幾年的時間,我們成功邁過了千億門檻,實現了新的跨越。
現在已經是2020年的4月了,新冠疫情影響、生產生活變化、產業變革加速這三大變化正在發生。有人說,2020年,挺難的,有人說,受了損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墒俏矣X得,有句老話說得好,“機遇就在眼前,你只是缺少發現它的眼光”。
咱們剛才說到的這些變化,當然會影響大家找工作、掙錢,做生意、搞創業。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其實危機和變化當中,還蘊含著三大機遇。
第一重機遇,從事農產業,種植業、養殖業、與農產品相關的加工產業,在今后一個時期將是相對安穩的選擇。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2020年,是一個時代的轉折點,也是另一個時代的起點——2017年底,國家就提出了鄉村振興的大戰略。按照規劃,2020年是這個國家戰略的正式起步之年,到2035年,我們要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2050年,將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
在疫情壓力和國家戰略的雙輪驅動格局下,智慧農業的新時代加速到來,引導疫情影響下的城鄉青年找到好的工作機會,穩定就業,是當務之急。
當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時候,我就在思考,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而從事現代化農產業的人才是最關鍵的。我還記得1992年,我第一次去美國、去加拿大,看到他們的規?;r業,一個拖拉機手、一個農技員就能種一大片地。多少年了,我們的農村也迎來了振興的機遇,必須要為農業的現代化做貢獻。于是,2017年的11月,我在“首屆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上,向汪洋主席匯報了這個想法,我說,要為社會公益培養十萬個新農民和農技員。然后在2018年3月,全國兩會的政協委員通道上,我正式宣布,發起“10萬綠領新農民培訓計劃”,利用5年的時間,為鄉村振興戰略培養一批現代化的農業人才。
第二重機遇,則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機遇。
現在的農業已經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的時代了,我們正在經歷朝著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農業轉型的機遇期。從傳統農人轉型為現代新農人,不僅需要天時地利,還需要有人點撥,需要培訓。
第三重機遇,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新農民職業化的綠領機遇。
2020年正值脫貧攻堅決勝之年,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也即將開啟,未來30年的中國農村,將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而這片廣闊天地的發展機遇,必將屬于這一代與下一代人,屬于新一代的職業化新農民。
在過去,傳統的城鄉二元體制下,農民是一種身份概念,而在現代社會分工中,農民是一種職業概念。
身份和職業的區別在于,身份只能被動接受,但職業可以自主選擇。就是說,在過去,傳統農民身份的形成,依靠的是代際傳承,農業生產的經驗是靠父親傳給兒子、老鄉傳給老鄉,講的是一個“心口相傳”。而在未來的鄉村振興戰略格局下,中國農業的現代化轉型加快,職業農民將具有現代化、產業化的生產方式,和城市化、互聯網化的生活方式等特點。
中國現在大概有6億農民,即使將來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也會有4億多農民。因此,要讓真心務農、安心在農村的各類群體職業化,成為高素質、高收入、高學歷的農業從業者。
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農業職業教育需要與農業生產實現更加有效地銜接,培養更職業化、更優質的農業人才。在這樣的格局下,父親傳兒子、老鄉傳老鄉的模式肯定是不適用的,我們要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業高校、教學研機構緊密結合的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用“心新相傳”的方式,讓更多的青年人把“農民”當做一份職業,把“綠領”當成一種身份認同的標簽。
這里說的“心新相傳”,第一個心,是將心比心,真誠用心地傳授技術、傳遞創業創富的信心。而第二個新,是傳遞新趨勢、新技術,搭建新平臺,培養新人才。
各位網友、農民朋友,2020年的時代變化就在我們身邊發生著,每一次時代變化也蘊含著無限機遇。而機會是屬于那些堅守初心、迎接變化的人們的。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只爭朝夕,學習未知、挑戰未來,抓住新機遇,過上好生活!
來源:神農島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37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