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導語:一文讀懂中國"農業產業互聯網"!
核心觀點
1. 從政策導向來看,從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兩提“互聯網+”開始,國家6年間便循序漸進地出臺了20多個與時俱進的“農業產業互聯網”配套政策,各省(市、區)的相關政策也越來越密集。從“互聯網+”現代農業,到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到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到“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到“互聯網+”智慧農業,再到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目標越來越明確,發展前景也越來越好,在“互聯網+”與“三農”的融合推動下,農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2. 從農業產業互聯網發展趨勢來看,農村電商發展最為迅猛,2013~2019年處于連增狀態。2019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529萬億元,較2018年增長11.16%;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693.1億元,較2018年增長16.8%;食品行業入圍2019年淘寶直播增速、滲透率Top10;“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也顯示由貧困縣向示范縣的轉化率越來越高,欠發達革命老區縣數量趨于0。
3.從項目發力點來看,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不斷深化,農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在農業技術推廣、市場信息服務、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精準脫貧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展現出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也面臨:信息技術化水平低、應用標準缺乏、物聯網專業度較差、數據獲取及分析管理等問題。
什么是"農業產業互聯網"?
“農業產業互聯網”是指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農業發展方式。
目前,中國“農業產業互聯網”運行主要分為:互聯網技術深刻運用的智能農業、互聯網營銷綜合運用的電商、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3種模式。
互聯網技術深刻運用的智能農業模式。通過以計算機為中心,對當前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集感知、傳輸、控制、作業為一體,將農業的標準化、規范化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質控制能力,增強了自然風險抗擊能力,正在得到日益廣泛的推廣。
互聯網營銷綜合運用的電商模式。即以農業的生產為基礎的電子化交易活動。其中包括農業生產的管理,農產品的網絡營銷,電子支付,物流管理等。它是以信息技術和全球化網絡系統為支撐點,構架類似B2B、B2C的綜合平臺支持,提供從網上交易、拍賣、電子支付、物流配送等功能,主要從事與農產品產、供、銷等環節相關的電子化商務服務,并將以充分消化利用。
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將互聯網與農業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充分融合。用互聯網技術去改造生產環節提高生產水平,管控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確保產品品質,對產品營銷進行了創新設計,將傳統隔離的農業一、二、三產業環節打通,形成完備的產業鏈。
為什么連續6年20余次著墨"農業產業互聯網"?
2015年3月5日、3月15日,李克強總理兩提“互聯網+”,讓這一概念的熱度幾近沸點。我國農業產業鏈效率低下,農業現代化程度很低,擁抱互聯網成了農業未來發展的新出路。作為最傳統的產業,農業被互聯網改造的潛力最大。
2015年7月開始至今,國務院、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等多個行政機關連續6年20余次出臺“農業產業互聯網”配套支持政策。在互聯網思維向農業領域滲透的6年多里,互聯網技術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更是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改善了農民的生活,加快了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我國農業在某些方面譬如農業科技應用、農業機械化等,取得了非常大的跨越,而在另一些方面譬如農產品物流、農產品損耗率、農業產業鏈等,則存在較大或較嚴重問題,以至于雖然農業發展前景廣闊,但要想做大做強任重而道遠。
2020年1~5月又連續出臺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2020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開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2020年農業農村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點》等多個政策。旨在通過“互聯網+”帶動傳統農業升級,將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農業生產領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的步伐。
從中國農業發展特點來看,發展中國“農業產業互聯網”具有:提高效率、打破傳統、提升安全感、產業鏈條化、信息共享5大實際意義。
發展“農業產業互聯網”的實際意義
(信息整理及圖表繪制:農小蜂)
“互聯網+”與“三農”的融合,可以引領技術流、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向農業農村集聚;可以聚合分散的“小生產”,實現規模效益;可以精準對接產銷,促進總量結構平衡;可以加速現代科技、管理的應用,實現節本提質增效;可以推動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辟農民就業增收新渠道;可以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有效縮小城鄉差距。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正在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新動力。
“農業產業互聯網”的優勢: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應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可以實現精準農業,降低單位成本,提高單位產量。
互聯網技術推動農場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實現工廠化的流程式運作,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率,更有助于先進模式的推廣復制。
“互聯網+農業”不僅能夠催生巨大數據搜集、信息平臺建設等技術服務需求,同時也打開了更大的農資產品銷售空間。
中國"農業產業互聯網"發展現狀
1、農村電商迅猛發展
2013年至今,中國電商平臺規模、網絡購物規模、團購用戶規模、網上支付規模呈正增長模式,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中國農村電商的發展。
2014~2019年“農村網絡零售額”6連增
從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規模來看,2017年開始,便超過1萬億。
從趨勢來看,2014~2019年“農村網絡零售額”6連增。其中,2019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529萬億元,較2018年增長11.16%,2018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37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10.05%。
2014~2019年中國“農村網絡零售額”變化趨勢圖
(信息整理及圖表繪制:農小蜂)
隨著時間的推移,90后、00后正在成為主流消費群體。他們相比于“90前”的消費者有著全新的消費理念,喜歡追求創新、愛分享、愛社交。同時,他們也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對科技的接納速度快、意愿強。意味著未來“農村網絡零售額”還會持續增長。
2013~2019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7連增
從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規模來看,2014年開始達到1000億元。
2013~2019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變化趨勢圖
(信息整理及圖表繪制:農小蜂)
2014~2019短短5年,便超過2500億元,未來隨著5G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加之直播等內容生態的豐富,農村電商處于“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期。不論從消費者、技術還是宏觀環境的層面來看,都具備了爆發的可能。新的農業產業模式從規模上,從體量上,從發展速度上都會碾壓傳統農業產業模式,新的機會永遠是更大的。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也會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趨勢來看,2019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693.1億元,較2018年增長16.8%;2018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農村電商迅猛發展。
食品行業入圍2019年淘寶直播增速Top10
2019年直播電商爆發,進入真正的電商直播元年;淘寶直播帶貨能力在2019年全面爆發,連續三年直播引導成交增速150%以上。這是近三年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商形式。
目前,淘寶直播已經覆蓋了全部行業,用新經濟的活力改造各大傳統行業,制造了眾多風口;增速Top10行業中,“食品”等傳統上需要與線下商家結合的商品,直播引導成交增速排名第10。
2019年淘寶直播成交金額增速Top10行業
(信息整理及圖表繪制:農小蜂)
同樣的,從直播滲透率的維度來看,“食品”行業也在2019年下半年異軍突起,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9。
2019年淘寶直播滲透率增幅Top10
(信息整理及圖表繪制:農小蜂)
2、冷鏈物流需求空間巨大
我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率。2016-2017年市場迎來洗牌期,大量中小型生鮮電商或倒閉或被并購,市場遇冷;但與此同時,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入局,不斷加碼供應鏈及物流等基礎建設投資,并帶來了一系列創新模式,使得生鮮電商市場重振活力。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同比增長59.7%。
2018年中國生鮮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結構圖
(信息整理及圖表繪制:農小蜂)
從2018年中國生鮮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結構來看,水果、蔬菜、肉類、水產品、乳制品對冷鏈物流需求相對較大,其中水果需求占比高達28%。
由于我國生鮮供應市場化時間短,供應鏈配套設施還處于發展階段,冷鏈物流的質量和效率都無法與滿足未來的市場需求。根據中物聯統計,2018年生鮮冷鏈的需求規模達到1.82億噸,2019年有望突破2.3億噸,而我國冷鏈物流水平尚不足,冷鏈流通率較低,與巨大的需求形成了結構性矛盾,是制約供應鏈發展的要因之一,同時也是未來生鮮供應鏈發展的核心動力。
3、農村互聯網金融:山東、四川、黑龍江、河南、浙江
2018~2019年,中國農村互聯網金融以山東、四川、黑龍江、河南、浙江5省為典型。目前,市場仍面臨困境一定的困境,產業也還存在問題,行業發展有一定風險。
4、中國農業大數據:吉林、山東、安徽、廣東、云南
目前,中國農業大數據重點區域主要為:吉林、山東、安徽、廣東、云南5省。主要面臨:數據獲取、數據處理與管理、數據分析解釋客觀性3大問題,需要進一步協同主體培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爭取產業政策支持。
以云南省為例,云南省農業大數據立足云南實際,創新發展思路,圍繞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提高大數據應用能力,助力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很好成效。在農業大數據的共享開放方面還存在不足,具體表現在:跨部門數據共享不足、行業數據資源共享少、數據應用重復建設。
5、農業物聯網發展分析:技術突破、需求凸顯
物聯網產業鏈日漸豐富,產業發展架構不斷完善,傳感器、信息傳輸等關鍵技術不斷突破,RFID技術應用、食品安全系統、農業大棚設計與應用方面的需求日益凸顯。
同時,農業物聯網應用中主要存在:信息技術化水平低、應用標準仍然缺乏、物聯網專業度較差等問題。
要提升農業物聯網應用水平,就需要通過突破物聯技術難關、堅實物聯技術基礎、培養科技創新人才。
6、2018~2020年中國互聯網+現代農業重點區域發展策略
2018~2020年,關于“中國互聯網+現代農業” 新疆的策略為:“互聯網+”智慧農業、“互聯網+”農業模式、打造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呼圖壁縣智慧農業發展;黑龍江的策略為:借力互聯網+發展、推動農業縱深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浙江省的策略為: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農村電商政策解讀、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戰略、嘉興農村電商特色模式。
2018~2020年中國互聯網+現代農業重點區域發展策略
(信息整理及圖表繪制:農小蜂)
江蘇省的策略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建議、宿遷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沛縣加速互聯網+現代農業。江西省的策略為:引入互聯網模式、智慧農業發展形勢、新余市加速農業信息化、“123+N”智慧農業實踐、宜春互聯網+現代農業平臺建設;廣東省的策略為:“互聯網+”農業計劃、以互聯網+引導產業升級、廣東農業信息化發展戰略、東莞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重慶市的策略為:互聯網+現代農業現狀、農村信息化的發展、互聯網+助推農業轉型、榮昌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上海市的策略為:智慧農業信息化、農地系統大數據、農業電商銷售渠道、農業信息服務管理、浦東智慧農業新格局。
7、2016-2019年互聯網+現代農業領域典型企業
通過對企業發展概況、經營效益分析、業務經營分析、互聯網農業發展、財務狀況分析、未來發展前景進行綜合評估,2016-2019年互聯網+現代農業領域典型企業有:新希望、大北農、諾普信、冠農股份、鄒鷹農牧、智慧農業、芭田股份、神舟信息、華英農業9家。
來源:唯恒農小蜂《2015~2020年農業產業互聯網政策詳細分析報告!》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94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