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作者:南風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產業●科技●商業)
受疫情影響,返鄉創業迎來了一波波的高潮。除此之外,國家及各地政府也給予政策扶持與引導,推動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等群體返鄉創業。
但是,資金、技術、基礎設施薄弱等原因依然是返鄉創業的攔路虎。我們需要攻克這些問題,除了返鄉創業者自身努力之外,更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助力。
否則,返鄉創業者終究是“雷聲大雨點小”!
-010-
1000萬返鄉創業者 農業創業正當時
政策是返鄉創業的助推器。
早在2020年3月份,為在疫情影響下努力實現農民增收目標,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通知》指出,在確保推進農村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同時,要不斷挖掘農業農村內部就業潛力,積極引導農村創新創業、強化農民技能培訓,也要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
據中國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中國今年返鄉留鄉農民工增多。預計2020年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1010萬、比上年增加160多萬,首次超過1000萬,帶動農村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000萬。中國鄉村產業保持了持續穩定的發展勢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撐。
對此,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李長安教授接受采訪時指出,2020年農民工返鄉人數再創新高主要是由于疫情對農民工就業造成一定沖擊以及國家的鼓勵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之下,中國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趨勢會繼續保持。
之前,有調研組發現,這些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多集中在傳統村落,創業類別仍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超過30%從事種植、養殖和以此為基礎的特色旅游業,只有5.26%做高新技術產業。
但這個現狀每年都在發生變化。
畢竟,這些返鄉創業者擁有新思維、在創業過程中都會涉及一些新產業,比如,產業融合、電商等。
數據顯示,這1000萬人的返鄉入鄉創業項目中60%以上具有創新因素,85%以上屬于一二三產業融合類型,55%運用“互聯網+”等新模式,促進了直播直銷等業態快速發展。
有媒體分析,1000萬增長的數量背后,是肉眼可見的質量,但是從事新型產業的人群增多:首先是創新型人才顯著增多,“田秀才”“土專家”快速增長;其次是創新型項目成為“香餑餑”,一二三產業融合類型占多數;最后是具備產業化思維,人們不再單純種地搞養殖,而是帶回了從產到銷的價值鏈思維。
其實,促使返鄉創業者“創新”與國家及各地政策有很大關系。
比如,在農業部門出臺政策表示,支持返鄉入鄉人員從事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農產品加工業,病蟲害防治、代耕代種等生產性服務業,家政服務、社區零售等生活性服務業,電子商務、直播直銷等新產業新業態,并融入鄉村振興的大潮中。
所以,返鄉創業正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推動鄉村振興進入“深水區”。
-020-
返鄉創業者缺錢、缺技術,需要扶持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返鄉創業遭遇各項難題,而且有些難題是致命的。
農業行業觀察發現,返鄉創業者很多都是個體或者家庭創業者,同時,這些群體存在缺錢、缺技術、缺培訓等難點。
數據顯示,返鄉創業者組織以2~3人規模的占49.28%,且成員多為家人親戚、同學朋友;初始資金規模小,近半數集中在“10萬元及以下”,僅3.11%在100萬元以上;初創資金的來源,61.7%的企業來自自籌和家人支持,僅26.56%源于銀行貸款。
除了組織之外,還有缺資金和缺項目,缺培訓等。
影響他們返鄉創業的因素中,資金不足占50.48%;缺乏好的項目、信息平臺,占59.81%;缺乏相關培訓、創業能力不足,占35.41%。此外,傳統觀念阻礙、政府扶持政策落地不力、缺乏社會關系等因素也占相當比例。
有案例可以為證。
創業10年來,張文明接受過大大小小多次培訓,但學不到什么東西。“做農業的本身就很忙,還得浪費大把時間去聽毫無用處的課,導致我對這樣的培訓很抵觸。”張文明說,他感覺一些培訓都是在走程序,通過政府的競標后,去到培訓地點完成任務了事。結果越來越少的農村創業者愿意去參加培訓,政府錢花出去了,卻沒達到應有的效果。
此外,更為關鍵是缺少創業資金。
有媒體統計,從2016屆畢業半年后創業人群的風險因素來看,調查顯示,“缺少資金”是最可能導致大學生創業失敗的風險因素,緊隨其后的是“缺乏企業管理經驗”和“市場推廣困難”。
眾所周知,創業10個有9個失敗,成功率極低。
在農村領域創業,更要難上難。然而,更危險的事情就是農村創業已經陷入另一種迷局:規模小,還能活著;規模越大,失敗率越大。
這又如何破解呢?
-030-
規模之殤 產業融合才是未來
“投身農業,創業三四年還在投錢,維持不下去了”,“幾千畝地不知道做什么一頭霧水”,農業行業創業的產業者們總是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成功也越來越遠,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在農業成本大、回報期長,從沒有想過內因,其實投身農業很容易走進一些誤區,而這些誤區你可能已經深陷其中。
其中,有調研顯示,中國目前有個奇怪的現象,種植面積幾畝到幾十畝的種植戶賺錢的比較多,上百畝甚至上千畝的大戶,反而很多賺不到錢。
理論上來說,按照規模經濟的效應,規模越大理應越賺錢,大戶賺不到錢,核心問題在哪呢?其中很關鍵一點,是盈利點設計不合理的問題。
另外,早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的要求。
業內人士指出,返鄉創業者的關鍵是適度經營,同時,還需要多元經營,甚至,跳出農業看農業,尋找新的盈利點,尤其是產業融合。
數據顯示,返鄉入鄉創業項目中60%以上具有創新因素,85%以上屬于一二三產業融合類型,55%運用“互聯網+”等新模式,促進了直播直銷等業態快速發展。創業創新領域由最初的種養業向農產品初加工、農村電商等轉變,產業融合越來越多...
返鄉創業者自身求變之外,國家還加大農村產業融合的力度,并出臺各項政策。
比如,
早在2017年,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工作的通知,計劃到2020年建成300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2020年11月,農業農村部、科技部、財政部等7部門發布《關于推進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提升農村創業創新水平的意見》,該意見指出,《意見》提出,到2025年,重點依托現有相關園區存量資源,配套創業服務功能,在全國縣域建設1500個功能全、服務優、覆蓋面廣、承載力強、孵化率高的返鄉入鄉創業園。
數據還顯示,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支持各省(區、市)聚焦主導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建設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18-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90億元,建設811個農業產業強鎮。此外,還引導各地建設1600多個農產品加工園。
這個結論很簡單:產業是農業根基,一切圍繞根基設計。
由此可見,國家希望用產業思維做三農,同時,把返鄉創業群體吸引到鄉村產業大發展的潮流中。
這應該是正道吧!
小結
農民會不會成為讓人驕傲的職業呢?或許,會!因為,政策重視!
國家高層定調,2020年脫貧攻堅全面勝利,2021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另外,在政策的助推下,返鄉創業必將再次迎來大機遇。同時,產業融合模式、電商模式、直播模式等新業態不斷出現,還引發農業生產端、銷售端的巨變。
好產業、好機會,返鄉創業正當時!但是,未來屬于有準備的人,你準備好了嗎?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61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