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作者:陳立耀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產業●科技●商業)
近些年,“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各個產業帶及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農業的現代化、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成為中國農業變革、鄉村振興飛速發展的核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因此,農業綠色低碳發展,農村綠色低碳發展或將會成為未來30年中國農業發展的新爆點。
作為三農領域頭部產業新媒體——農業行業觀察,長期研究行業創新及科技,以及產業變革與進化。最近,農業行業觀察團隊深度研究了農業綠色發展、低碳農業等方向的課題,特此梳理了一篇關于“農業綠色低碳”的深度洞察文章饗食農業老板及三農領域的創業者、企業精英人士。
綠色低碳發展,關系到世界安全、人類生存。
根據聯合國的評估,實現 2℃目標需要全球于 207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實現 1.5℃目標需要于 2050年實現碳中和。
然而現狀是不容樂觀的,甚至更緊迫的。2017-2018年全球平均氣溫已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如果無法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很可能引發生態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
我國已經向聯合國做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力爭2060年實現碳中和。
然而,農業農村是碳排放最大來源,關系到“雙碳目標”的達成。
農業是碳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畜牧業占據農業總排放的三分之二,其中牛的屁,是甲烷排放的主要部分。
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領域碳排放主要包括農業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農機具運行和農村生活所消耗化石能源形成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農業農村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暫不包括農業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化肥、農藥、飼料等外部投入品生產,以及農業生產所使用的電力等導致的間接碳排放以及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數據顯示,農業每年排放約80億噸溫室氣體到大氣中。在整個排放過程當中,農業生產里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占比仍然較大,分別占全國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的41%和59%。
有關研究表明,碳排放的增加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與溫室效應和各種極端天氣以及臺風、高溫、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災害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在2009年,美國的環保署就承認了碳排放會導致溫室效應,也會對人的健康產生直接影響,并且會降低生活質量。
因此,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匯,發展綠色農業模式、推動農業低碳發展勢在必行。
眾所周知,全球氣候變暖與溫室效應已經成為眼下全球發展最大的問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關注的焦點。
綠色低碳,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更是經營之道。那么,你對“碳”到底知道多少呢,農業行業觀察整理一些關于“碳”的概念,歡迎大家學習。
1)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的概念
雙碳,即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簡稱。2020年9月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
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2)碳排放的概念
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等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購的電力和熱力等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
3)固碳的概念
固碳,是指增加除大氣之外的碳庫碳含量的措施。包括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物理固碳是將二氧化碳長期儲存在開采過的油氣井、煤層和深海里。生物固碳是將無機碳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碳即碳水化合物,固定在植物體內或土壤中。
4)碳匯的概念
碳匯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說是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包括森林碳匯、草地碳匯、耕地碳匯、土壤碳匯、海洋碳匯等。其中,森林碳匯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
5)碳源的概念
碳源(Carbon Source)是指產生二氧化碳之源。它既來自自然界,也來自人類生產和生活過程。碳源與碳匯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即碳源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氣釋放碳的母體,碳匯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體。減少碳源一般通過二氧化碳減排來實現,增加碳匯則主要采用固碳技術。
6)低碳經濟的概念
簡言之,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特別是在全球氣候惡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日益受到世界各國關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0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確定為“戒除嗜好 面向低碳經濟”。
7)碳交易的概念
碳交易是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統稱,在《京都協議書》要求減排的6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為最大宗,因此,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在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從而具備了商品屬性。
8)什么是碳交易市場
碳交易市場,就是通過碳排放權的交易達到控制碳排放總量的目的。通俗來講,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做商品來進行買賣,需要減排的企業會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成功減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額,超額排放則要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
三、農業“碳”賽道的機會
雙碳目標下,國家積極出臺各項政策助推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為我國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提供了系統性實施路徑。該“方案”提出,圍繞種植業節能減排、畜牧業減排降碳、漁業減排增匯、農田固碳擴容、農機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替代等六項任務,實施稻田甲烷減排、化肥減量增效、科技創新支撐、監測體系建設等十大行動。
另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到,重點圍繞生物育種、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生物農藥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農業生物產品。同時,該《規劃》重點圍繞生物基材料、新型發酵產品、生物質能等方向,促使生物能源推動低碳轉型。
業內人士指出,各項政策的實施,將有利于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提高農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加快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形成農業綠色低碳產業,促進我國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行業觀察透視整個“碳”賽道,有3個方向成為創業或者創新的點:1)降低碳排放,通過技術或者模式創新減少二氧化碳或有害氣體的產生;2)提升固碳能力,通過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方式,提升固碳或增加碳匯;3)碳經濟,如何把減排、固碳商業化、產業化,從而激活整個碳市場和碳產業發展。
圍繞以上3個切入點,農業行業觀察梳理了8大農業“碳”賽道:
1)生態農場
生態農場是依據生態學原理,遵循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多樣原則,通過整體設計和合理建設,獲得最大可持續產量,同時實現資源匹配、環境友好、食品安全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近日,農業農村部近日印發《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還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建設1000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帶動各省建設10000家地方生態農場。由此可見,生態農業會成為返鄉創業的主要項目。
2)固碳利用技術
作為減少碳排放、拓展利用渠道的新思路,固碳利用技術成為各國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研究的熱點。
去年,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還發布了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十大技術模式,這是我國首次以減排固碳為主題發布的農業農村領域相關技術模式。這些技術模式涵蓋稻田甲烷減排技術、保護性耕作固碳技術、農作物秸稈還田固碳技術、畜禽糞便管理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等技術。
隨著技術成果轉化,固碳減排技術將會成為科研機構及企業發力的方向。
3)碳交易
碳交易的落地,意味著碳市場、碳經濟的成熟與發展,也會激勵著企業投身到減排固碳的偉大事業中。
在綠色低碳產業方面,國家還將大力支持新能源、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領域的發展。可以預測,未來的碳排放權將來作為一個很有效的抵質押品,為企業擴大融資提供重要的質押基礎。
4)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是減排固碳的主要手段。農田或者植物的生長及管理過程中使用智能設備、感應器、大數據、智能系統、節水系統等方式,有利于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節約了投入資源,從而幫助農業實現綠色化、低碳化發展提供條件。比如,智慧農田、無人農場等項目都會成為熱門賽道。
5)生物質能
生物技術的應用到農業農村領域,將會成為生物經濟的重要方向。尤其是,生物質能的推廣與應用。
生物質是指利用大氣、水、土地等通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各種有機體,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長的有機物質統稱為生物質。它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另外,生物質能源是零碳能源系統中最重要的燃料。業界也普遍認為,生物質能是全球唯一具有減碳、負碳、碳中和功能的能源;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還是一種具有天然儲能特性的清潔能源,更是一種可實現長時空能量儲存和轉換的能源。其中,包括秸稈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畜禽糞便等應用和轉化、再生成生物天然氣、成型燃料、電力等。
6)循環農業
“變肥為寶”是循環農業的重要表現形式。循環農業大力推動廢棄物,高效轉化為有機肥、飼料蛋白、營養基料等,為植物提供肥料,為動物提供飼料,為微生物提供養料,最終轉化為人類食物。
比如,種養循環。種養循環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緊密銜接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可兼顧生產與生態,使物質和能量在動植物之間進行轉換,養殖業為土壤及作物提供肥力和養分,從而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7)綠色農業
綠色農業是圍繞“綠色”、“低碳”為切入點,采用互聯網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幫助農業減少碳排放,提高資源利用率、拔高了農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綠色農業核心在于綠色技術的突破。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型育種、栽培技術的研發應用,農業生產技術正在由依靠增加肥、藥、水、勞動力等實現增產增收向減少肥、藥、水、勞動力等實現增產增收轉變,新技術的突破將不斷化腐朽為生機。
8)智能農機
除了提高農業生產與管理效率之外,節能減排成為智能農機的切點。另外,國家大力發展以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為理念的智能農機正成為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的方向。
報告顯示,智能農機可以減少化石燃料消耗、減少農業化學品投入、推動秸稈科學還田、幫助優化農事決策作用,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積極意義。
另外,“十四五”期間,國家還積極加快推動農機裝備向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助力實現國家“雙碳”戰略目標,促進提高農業生產力。比如,農業無人機、農業機器人、智能農機等。
以上8個方向已經成為農業科技的產業大賽道,得到政策及資本的聚焦與助力。農業行業觀察認為,隨著產業成熟之后,“低碳”賽道必將會成為新經濟領域創業的焦點。
根據中外主流研究機構測算,為實現我國“雙碳”目標,需投入的資金規模大約在150萬億到300萬億元,依據乘數效應,綠色低碳經濟的總體規模將有望達到數百萬億。
所以,綠色低碳產業將會成為未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另外,在政策及市場的助推下,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必將會成為產業化、多元化、科技化3大趨勢,這3大趨勢構成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主流趨勢。
1)產業化:加速產業融合
綠色低碳始于技術,終于產業。先進的技術是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起點,與此同時,創業者或經營者利用綠色模式、低碳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低碳技術還會加速低碳產業的融合與發展。
比如,綠色農業的發展將會與智慧農業、生物農業以及碳市場、數字經濟的融合與發展。
2)多元化:發展多業態、多模式
農業綠色低碳發展不僅僅是農業農村領域創新與突破,還將會突破產業與新經濟、新產業、新市場的融合。
同時,綠色低碳發展還會形成新業態、新模式反哺農業綠色低碳化發展業態。比如,種養結合模式涌現,形成漁菜共生、鴨稻共生等模式形成不同的新業態。
再比如,秸稈綜合利用的推廣與應用,該模式會誕生新產品、新模式、新產業,利用結合綜合利用可以生產品衛生紙,潔凈能源或航油等,實現了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躍遷。
3)科技化:高質量,深度發展
節能減排、降碳固碳等都需要科技的應用與創新。利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等高科技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
“為了14億人的口糧供給,農業生產仍需在科技進步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也會導致較多的碳排放,我國農業排放屬于典型的生存排放。”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秦曉波表示,“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更多低碳足跡食物;同時,減少各環節的損失和浪費,科技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根據《低碳農業與中國綠色經濟轉型》顯示:農業的低碳發展是綠色經濟的重要支撐,國家應該重新定位農業的戰略地位,積極地推動農業向低碳化、生態化、精細化和科技化的方向轉型。
在政策與資本的助推下,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基因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高科技與低碳技術的融合發展,必將會引爆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新方向。
農業低碳、農業綠色的發展不是目標,而是農業產業的新常態。從農業低碳到低碳生活,不僅需要觀念突破,還需要技術突破、產業創新,才有機會引爆低碳經濟、低碳生活。農業低碳,未來可期。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37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