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氏、牧原、雙匯、新希望……這 13 家農企,成 2019 上半年中國上市公司市值 500 強!
2017年,中國物流的互聯網化已經進入“下半場”。時至3月,各大快遞企業陸續上市,順豐王衛已經是身價超過1800億的富豪,成為行業、社會及媒體關注的重點。今年的中國物流究竟會是何種趨勢呢?
在移動互聯網深度發展的今天:“互聯網+物流”全面洗牌;新零售經濟如雨春風;電商自建物流的全面開放;全渠道驅動下的供應鏈深度整合;社交電商、微電商全面爆發;最后一公里新商業百花齊放...下面我從以下12個方面來全面解析2017中國物流的發展趨勢,希望對行業朋友有所啟發。
一、中國民營快遞上市后,繁榮的表面,幕后危機四起
從2016年10月開始,半年不到時間,圓通、申通、韻達、順豐陸續上市,中國民營快遞迎來資本化的重要的里程碑。面對一大撥快遞企業全面資本化,中國快遞業未來3-5年的發展趨勢是怎么樣的呢?這成為了諸多朋友關心的第一話題。
中國快遞在2017年的現狀,其實是表面上的繁榮,幕后暗藏各種危機:
1、快遞業務量的增速將放緩:國家郵政局數據,2016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12.8億件,這個數量看起來是很驚人的。北上廣的快遞業務已經相對穩定,增幅的加速度將逐步放緩,能網購的人已經進入常態化的互聯網生活了。
2、落地配在逐步蠶食快遞業務:曾經的電商快遞,大多都是渠道商身份的賣家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產生的訂單;而今的快遞大部分出貨都是品牌企業,以最近兩年雙11的交易數據可以看出,每一個品類的前5名都是品牌企業方。同時以天貓超市為代表的企業,在過去兩年大量的扶持了城市落地配的發展。
3、訂單的決策權在悄然變化:全渠道時代,每一個品牌面臨線上線下多個平臺的訂單,包括現在微電商的發展。品牌方倒逼著進行供應鏈的整合。快遞企業要獲得更多的業務,必須要全面去和各大品牌方談深度的合作。
4、快遞企業單一的快遞網絡服務很難生存,供應鏈綜合服務發展是必然趨勢:正如前面所說,品牌方現在需要全渠道的物流服務,已經不是單一的倉配服務了,需要全渠道的供應鏈服務。
5、民營快遞的基因,成為最大的挑戰:“三通一達”企業的基因成為了未來發展的重大挑戰。比如近期圓通高層震蕩,喻渭蛟親自上陣,可以看出民營快遞企業家族文化太強勢,很難轉型成職業化的管理團隊;同時前面提及的供應鏈運營能力,民營快遞企業是絕對缺乏的,企業基因將成為當下快遞企業最大的挑戰,這也許是桐廬幫快遞發展最大的挑戰。
6、上市后的新一輪肉搏,快遞的競爭接下來將白熱化:上市后面臨財報的壓力,業務增量和經營規模成為重點,現在“三通一達”個別企業現在已經開始暗中低價搶業務了,為了獲取市場份額,已經將價格拉低到3.5-3.8元/件。據悉,快遞單件的最低運營成本在2.5元左右,也就是現在有的競爭已經快到底線了。
7、電商自建物流的沖擊:京東物流2016年底全面開放,京東物流的開放不僅僅是京東配送的開放,京東的整體倉配+系統+智能物流體系全面開放,李寧、羅輯思維等都開始用京東的整體供應鏈服務,這個是傳統的快遞企業完全不具備的,未來趨勢看,這將對民營快遞企業帶來各種沖擊。
8、外賣平臺和共享經濟的沖擊:2017年春節過后,中國快遞癱瘓被大面積的曝光,快遞員不跑快遞了,去送外賣了,特別是沒有歸宿感的快遞加盟企業,末端站點的不穩定性,成為了傳統快遞發展的軟肋。
二、“互聯網+物流”企業究竟誰主沉浮,退潮后就知道誰在裸泳
“互聯網+物流”在2015年是風起云涌,2016年是跌宕起伏,2017年已經進入死剩無幾的現狀了。中國的互聯網經濟,三年一個輪回,中國的O2O就是這樣的歷程,今天中國“互聯網+物流”也不例外。
1、外行殺入物流的:灰溜溜的離場;
2、第一波搶風口的物流平臺:成了行業發展的先驅;
3、燒錢吹牛逼、做模式的:死在盈利這道坎上,最終人走茶涼、雞飛蛋打;
4、未來的“互聯網+物流”平臺一定是:生態法則;
這樣的生態是最穩固的,而且合則全盤調動,分則獨立運營。京東物流、順豐,目前還不是生態法則,未來的發展還有待觀望。
三、中國傳統物流轉型的方向:迷茫中前行,基因是最大的坎
在過去的三年,我們看到了傳統的大型三方物流在以各種方式嘗試轉型:如寶供、安得、林安、傳化、遠成等物流企業。兩年過去了,在經歷各種試錯過后,貌似現在無一成功轉型的案例。客觀的講,這些企業都是在合同物流時代驅動中國物流發展的標桿企業,不管是第三方物流,還是公路港物流,還是快運物流。在曾經的行業發展過程中,他們功不可沒。
而在互聯網時代,不是這些企業沒有機會,也不是企業家高層看不到商機。最大的挑戰就是企業基因,特別是大企業的基因,要徹底的轉型和變革,要自宮自己,這是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互聯網時代,不是曾經成功的大企業的天下,而是中小企業能夠快速轉型的天下。新時代的企業,公司是平臺化,團隊是創客化,管理扁平化,資源社會化。
而要做到這些,傳統物流企業根本難以實現,所以那些傳統物流企業轉型“互聯網+物流”平臺的企業,基因決定成敗。
四、新零售趨勢下,中國物流的發展趨勢
未來的商業是虛擬商業+實體商業的結合體系,是流量+場景體驗+交易+物流+供應鏈+支付+金融+大數據....融為一體的新商業生態。用馬云的話,未來將沒有電商,只有新零售,新零售是將用戶與產品研發直接拉近,供應鏈發生全面的變革,當然物流服務需求也發展了全面的革新。物流往往會慢商業1-2年,當2017年新零售如火如荼的全面開花的時候,現在物流的變革還尚未有動作,不過此時誰能抓住當下的商機,提前布局,或許下一個3年的商機就是他的了。
新零售的商業特征:
1、新零售的一切運營以消費者(用戶)為中心:而并非傳統電商和零售以產品為中心,因此用戶需求是多樣化,用戶聚合的粉絲經濟驅動新型供應鏈模式;
2、新零售交易全渠道化:多渠道交易,線上、線下、社交電商、社群經濟、社區體驗全面融合;
3、新零售消費是場景化的重構:從“場-貨-人”到“人-貨-場”的
4、新零售推動供應鏈運營C2B模式:粉絲經濟的用戶需求驅動,工廠農場定制化,渠道扁平化,快物流網絡,大數據驅動,人工智能為支撐。
新零售驅動下的物流變革:
1、品牌方(甲方)對物流的需求:新零售、線上線下全渠道時代,品牌方需要快速相應的敏捷物流,多批次、少批量、敏捷快物流。大部分將走干線+末端云倉(門店)集散配送+最后一公里物流是O2O的眾包。
2、干線物流的需求:干線物流不再是渠道壓貨模式,是渠道有效用戶訂單驅動的直發模式,部分快消品是末端庫存補貨模式。新零售業態下的干線物流,是工廠直發消費者目的地城市物流,未來快速專線物流是有不錯的市場機會。貨源的模式是零擔、大包裹為主,干線將不是第三方物流的整車模式,也不是集約化的小包裹快遞模式。
3、快遞和城市配送物流的變革:快遞企業應該大力重視城市配送市場,否則被前面我說解析的,城市配送企業與干線的集散結合過后,快遞的業務會大量的縮水。城市配送企業的業務將分為兩類:1)集散中心toB(社區店、商圈門店、專賣店等);2)集散中心toC(類似傳統快遞和宅配業務)。在新零售時代,前面第一種是值得探索的一個市場。
4、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商業價值:新零售時代的最后一公里,已經把物流和社區商業有機的整合,最后一公里會有兩個變革,分別是一個整合,一個升級。整合是末端物流配送的整合;升級是物流服務衍生出來的社區商業服務,包括微電商+微店商的整合。
5、公路港未來的趨勢:新零售時代的公路港,更多體現的越庫(Cross docking)和集約整合,體現的是樞紐的價值。以消費者集散地為核心的公路港、空港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同時二三線城市的集散這是應該重點布局的。一線城市基本沒有意義、存貨型園區公路港也沒有太大的價值,未來沒有多少產業鏈會大量的把庫存放在中轉園區。
6、供應鏈金融、物流大數據服務的變革:金融和數據永遠是孿生的兄弟,沒有數據就根本沒有金融的價值,沒有金融和商業,數據就是一堆data。新零售時代的智能物流,一些data都會在云端,各大物流企業不是拼的物流資產,而是拼的數據資產,因為物流資產可以眾包、可以融資租賃,而物流的大數據的價值,金融的價值,將是新零售時代的核心競爭力。特別要說明的是傳統的物流的CIO現在日子都不好過了,未來是DT驅動的時代,對物流數據和信息化是全面的變革,CIO將面臨全面的換血。
7、新零售環境下,如何評估一個物流企業的價值?這個話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未來的新零售商業時代,物流企業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么?
(1)誰距離用戶越近,越有商業價值,新零售時代最后價值的是末端物流最后一公里。因為這里聚合了重要的用戶商業價值。
(2)誰沉淀的物流運營數據越多,誰就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比如物流卡車司機運營數據,誰在未來就具有更大的價值。
(3)誰提供供應鏈運營的增值服務越多,上下游對你的依賴性越高,誰將控制住未來的產業鏈商業。
未來一個物流企業的價值,不是資產越多越好,而是運營能力越強越好,資產是不是你的不重要,誰能把資產發揮最大的效能,這個很重要。
新零售,給中國物流行業一個全新的機會,這讓那些傳統思維經營的物流企業,會被新思維、新模式的企業甩的老遠。
五、最后一公里的商業機會呈多樣化
就在2月底,漢森商學院組織了“2017新零售時代最后一公里總裁會議”,30多位全國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最后一公里專家、創業者、企業高管一起研討了新零售趨勢下最后一公里的新生態的商機和趨勢。
其實,前面已經幾次提到最后一公里的商業價值了,其實最后一公里是蘊含巨大商業機會的領域,但這個領域不是快遞企業的,當年順豐探索嘿客,血淋淋的教訓擺在這里的,包括百世探索百世店、圓通探索媽媽店等,中國快遞企業的基因很難轉化成商業。也不是大多落地配企業的,為什么我這樣說,因為大多數報業轉型的落地配企業,基因是“媒體+城市配送”的基因,壓根沒有太多的互聯網商業的運營基因,不怕得罪這些老總們(好多老總和我都是老朋友了),客觀的說,這個領域轉型,他們真的很難。
我本人對最后一公里商業的定義是:
(1)最后一公里是物流;
(2)最后一百米是服務;
(3)最后一米是面對面的有溫度、有粘度、有信任度的社交關系(online+offline)。
最后一公里末端是社區微電商、社區微電商運營的重要商業平臺,這個平臺不是傳統的思維的人能玩的轉的,一定是年輕的具有互聯網新商業思維的一群人玩的。一手玩物流的整合集約,一手玩新商業,打造全新的社區創業生態。這個方面在本人旗下的農特微-商“互聯網+農業”萬人創業孵化平臺有數百個創業案例,他們依托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關系推動原產地直供的全國農特產品玩社區新商業,玩的非常成功。
近期百度外賣、餓了么、美團、京東到家的不少地區也在依托最后一公里送餐的騎士平臺,開始試水原產地直供模式,這種模式將最后一公里的傳統服務關系做了全新的升級,值得有資源的朋友借鑒。
六、縣域及農村物流的商機初顯
縣域經濟是未來三年經濟發展的爆點,縣域經濟承擔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關鍵樞紐環節。縣域物流成為了當前各大物流企業忽略的盲點,縣域物流著重要的特殊性:
1、縣域物流的流量是多頻少量的流量,根本不適合物流企業自建物流體系;
2、縣域物流企業運營團隊缺乏,如果從一線城市派遣沒有人愿意去,而且成本非常高;
3、縣域物流不是一家物流的流量,是多家物流企業都需要流量,前端的商業整合決定了后端的物流服務的集約;
4、地方政策環境的差異,也是縣域物流發展的重要挑戰。
縣域物流是機遇和挑戰共存,未來縣域+農村的消費人口達9億多,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農村互聯網消費將全面爆發,商流通了,物流不同,一切交易都不能成為閉環。所以接下來阿里、京東將在縣域物流上有一場血拼。就在2月份,劉強東已經提前在陜西試水布局無人機農村物流體系了。
關于發展縣域物流的發展和布局,機會很大,但方法要玩對,這個很重要,接下來我給想玩這個領域的朋友幾個建議:1、定位商業 2、迎合政策 3、升級模式 4、借力資源
七、物流設備、物流技術服務商面臨全新的轉型趨勢
互聯網時代,物流設備、物流技術服務商不要再搞項目制了,特別是比如阿里菜鳥、京東等物流體系在逐步開放,這些電商平臺投入了大量的智能物流研發和算法,而且全網的投入。大的物流體系的建設逐步減少,當前的商業表現出如下幾個特征:
1、新零售時代,大型的存貨的需求逐步減少,更多的是小型集散樞紐的建設,所以設備和系統集成商應該抓住這一的商機。
2、共享經濟的出現,整合集約共享是必然趨勢,未來資產未必是運營者的,就像現在摩拜、ofo一樣,設備免費,更多的是從免費模式做新商業,比如利用第三方金融機構,融資租賃等模式。
3、項目制轉向垂直領域戰略合作和創業孵化模式:傳統的物流設備和技術,是從項目制對外服務,互聯網時代有一個不錯的創新,值得大家學習。
八、物流投資,從大企業轉向小而美企業
2017年,順豐、通達系已經陸續上市,以及零擔巨頭德邦也即將上市了;同時阿里菜鳥、京東體系逐步成熟和開放,再想砸一個大的物流集團,很難了。伴隨著互聯網的浪潮,傳統的物流企業轉型要么累死,要么等死。最終行業的發展即將進入優勝劣汰,剩者為王的時代。
1、物流投資的變革:產業鏈投資。關于物流領域的投資,已經不是單個企業的投資,而是產業鏈企業的投資,這個方面鐘鼎、阿里就是按照這樣戰略布局的,所以一般的中小資本根本玩不轉。
2、互聯網+物流創業逐步年輕化,投資逐步偏向早期。過去兩三年,一大波傳統的大型物流企業開始轉型互聯網,如寶供、林安、傳化等企業,這些企業過去是做的非常成功的,也是中國第一代成功的物流企業代表。但在互聯網時代,大企業轉型越來越來,互聯網時代大型企業面臨挑戰不是企業家的思維、也不是業務、不是資本,最大的挑戰是文化,成熟的企業文化是很難變的。所謂未來的創業投資領域,是中小微的物流企業。
九、下一代的新型城市配送:云倉共配+新能源+融資租賃+共享經濟+人人創業
傳統商超城市配送、快遞城市配送、落地配做城市配送....這些都是過去的城市配送模式了。伴隨著新零售、共享經濟、新能源汽車、融資租賃的發展。我大膽的預測,下一代的城市配送的商業模式將是:云倉共配+新能源+融資租賃+共享經濟+人人創業。
1、社區云倉:即城市網格化的末端倉(社區云倉、商圈云倉);云倉不是大量存貨倉,而是區域集散樞紐。
2、同城共配:城市公路港、空港等貨物中轉集散后,下一步就是同城共配到可視化共享的云倉,未來的城市配送將從集散的核心城市樞紐配送到社區云倉,而不是從存貨倉提貨。
3、新能源汽車:隨著全國霧霾和城市擁堵的治理,未來城市配送一定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主,其實現在京東在北京的配送,已經開始試水了,只不過不是社會化的新能源汽車,未來的城市配送100km范圍內使用新能源汽車將會是常態化。
4、共享經濟:這個已經很常見了,國內的諸多城市配送的“互聯網+物流”平臺企業,現在正在處于洗牌時期,未來這個領域可能會被一幫新能源汽車的搶調,特別是拿到政府政策的,就像現在的打車模式的平臺一樣,首汽租車拿到了第一張牌子,馬上大面積布局。
5、融資租賃:城市新能源汽車的融資租賃模式,是一個不錯的探索,這個方面熊貓新能源已經在悄然布局,未來城市配送的新能源汽車可能不在是司機的,而是第三方平臺公司+融資租賃公司聯合運營的。
6、人人創業:在基于前面的分析過后,未來的城市配送,將出現一幫年輕的司機創業的模式,在平臺公司負責城市線路的運營調度。
這是接下來1-3年核心城市的城市配送發展趨勢,其實已經有企業悄然布局了,就像滴滴模式、摩拜ofo模式一樣,幾年前你根本想不到,但如今事實就在眼前了。
十、跨境物流與供應鏈的商機
在2016年底,與阿里相關的幾位行業專家交流的時候我們談到跨境電商的現狀。阿里有這樣的一個數據分析,說今天的跨境電商,如同8年前的雙11,才剛剛起步,未來3-5年后具有絕對大的市場爆點。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將達12萬億元,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37.6%;中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額將超過3.6萬億元,年均增幅約37%,預計2020年跨境電商零售占比將超過30%。未來幾年的跨境電商,將進入爆發期間。但跨境電商有兩個關鍵要素成為攔路虎:一是政策、二是跨境物流與供應鏈。
十一、冷鏈物流的商機:缺一張覆蓋C端用戶的大網
冷鏈物流,關系到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和消費。客觀的講,時至今日,在中國沒有意見能夠覆蓋到C端的,真正全程冷鏈物流的平臺企業。
1、傳統的中冷、榮慶等企業都是B2B的交易后的服務;
2、以餐飲和城市配送為主體的如眾萃、快行線物流等;
3、以快遞為主的冷鏈如順豐冷運、九曳供應鏈等,其實這一領域的冷鏈目的是想達到C端,但其實這多大數是全程用冰袋形式的偽冷鏈。
4、冷鏈物流的大數據平臺企業:類似“鏈四方”這樣為醫藥領域做大數據可視化運營的新型平臺企業。
在中國,亟需一張冷鏈物流大網,能夠覆蓋空運冷鏈+高鐵冷鏈+冷鏈卡班+城市配送冷鏈+末端冷藏箱集約為一體的企業,這是當前社會和行業發展的剛需。
要組建這張網,老的傳統企業不行,根本沒有基因,不是錢多錢少的事情。新銳的企業還不具備整合能力,而且這是重資產的投入,像京東這樣的企業,其實就在悄悄的布局。不管是誰,希望未來的中國物流,真正有一張覆蓋C端用戶的冷鏈物流大網。
十二、物流培訓及人才孵化的商機
人才是驅動中國物流發展的根本,也是阻礙中國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物流人才培訓和教育成為當前行業發展的最大的痛點:教材及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老套、學生的實踐能力弱,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少學生通過互聯網在嘗試學習外界的知識和案例,但學校大環境不轉型,這是最大的問題。
互聯網能否給物流行業的培訓和人才孵化帶來全新的商機呢?“互聯網+物流培訓孵化”不是單一的把內容搬到網上,也不是老師通過互聯網快速學習后教學學生。更多的應該思考應用與實踐相結合。幾個參考的方向:
1、教學內容的變革:從傳統的理論教學轉向案例式的教學,隨時隨地把中國物流行業發生的新聞、案例、商業模式、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全面匯總到教學內容中,通過這些內容來解讀物流管理、物流技術、物流工程中的內涵。
2、教學方式的變革:在互聯網時代,應用型學科的教學方法,應該將企業與高校有機結合起來,物流企業運營管理層成為學校的指導老師,將課堂和現場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僅是提高了學生的實踐,也帶動了企業定向培養人才,畢業后直接進入崗位。
3、教學創新的思考:研究小組式的教學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學校和企業針對管理和運營,特別是技術領域,可以聯合打造“研究小組”,鼓勵具有實踐性的創新。
4、拆掉大學校園的墻:鼓勵學生與具有價值的社會平臺或機構建立密切聯系,我一直有這樣的一個觀點“拆掉大學校園的墻”,這個校園的墻不是物理的墻,是思維的墻。讓學生思維與社會的信息、資源的平臺多接觸,拓展不同的思維,同時讓拓展開思維的同學,到課堂上進行分享。同時讓學生參與外圍機構的各種活動,拓寬視野的同時,讓學生看到物流行業的社會價值和從業信心。
以上的建議,是從大學教學方面去推動變革的重要建議。按理說這里是分析商機,而不是談中國物流教育的變革,接下來我就是解讀這幕后的商機。
中國物流的培訓和人才孵化的商機,不是單一的知識培訓和發證模式,真正的價值輸出是王道,這個市場從學生的孵化到出入行的人才孵化,從經理人人才孵化,到總裁EMBA,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這個市場足夠大,玩這個市場必須要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
【綜述】
“互聯網+物流”的下半場,新的商業格局,新的商業機遇。新零售、智能物流、大數據、共享經濟、小而美、剩者為王、創業孵化、生態之爭....無論中國物流怎么發展,一定要看準行業上游的發展趨勢,行業上游的發展趨勢又是給互聯網經濟轉型升級密切相關的。所以,今天的物流從業者不能僅僅低頭做事了,一定要盯準行業發展趨勢,快速的卡位。
總結“2017“互聯網+物流”的下半場,中國物流的12大商機和趨勢”,其實希望在2017年,更多的行業朋友能夠看清行業現狀,抓住當下時機,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若有表達不當,或者無意讓不少企業躺槍的,請多拍磚。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每一個人都可以發生,我本人希望和更多有思想、敢于探索、敢于實踐的行業專業人士、企業家們更深度的交流。
經歷2014的預熱,2015的爆炒,2016的震蕩,2017的理性,當下的物流市場,物流平臺已經從新鮮玩意,創新模式,走向尋常人家,常識常態化。
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在于平臺模式作為一種資源有效整合的方式,已經得到絕大多數物流人的理解,并在逐步探索與實踐,未來總會有走出來的。
壞事在于,平臺概念被胡亂嫁接,尙失了本源,失去了落地根基,甚至有可能導致現有物流體系陷入短期混亂,陣痛無法避免。
當下,物流平臺需要做減法
此時依然活躍的物流平臺們,依然還在探索,科技、金融、產品、無車承運、管理、SaaS工具、跨界合作等成為常見套路,但這一系列探索中可能絕大多數都不成功,甚至是一廂情愿,或者空中樓閣,缺乏落地的基礎與物流行業本身的積淀。
這讓我們不得不說,這個時候還不改變做法,繼續玩下去這樣的物流平臺就會很危險,這個時候,物流行業整合即將見底,傳統物流人覺醒,物流平臺需要的不是如何做加法,可能是圍繞自己的優勢做減法,真正為平臺上的用戶帶來價值,提高其效率,解決其痛點才是關鍵。
賺錢活著,是物流平臺們的必答題
當下車源整合、貨源重構、技術投入正在邊際效益遞減,僅存的物流平臺們不能再大規模燒錢了,你需要開源,更需要節流。前期瘋狂燒錢,用規模換時間,換空間,換流量的日子一去不返,這帶不了利潤增長,帶不了活躍用戶,只會將你帶入萬丈深淵與更大數據謊言。
這個時候,外部物流整合大棋已經下了一半,你需要將視角轉移到內部,從如何提高團隊能力,如何精細管理,如何建立規模化流程體系與服務體系等著手,甚至需要借力來自工業化的科技管理、IE工程、持續改善等方式,來驅動內部變革,從內部節流增效,驅動內部創新,從內走向外,先賺毛利,再找凈利,用新產品與心服務,用高效率與高質量去拓展物流市場,搶占物流存量,才有可能真活著。
不然,未來必將自己埋葬。
被收購、被整合,物流平臺們的新出路
物流行業門檻提高,行業巨頭紛紛打造生態圈,快遞、快運、分布倉儲、冷鏈、城配、大車隊、骨干網、供應鏈、商流、科技、金融、B2B物流、4PL等等紛紛成為已經上市的巨頭布局重點,可以預見手握巨額資金必然會在物流領域中有一番作為。
當下具有發展潛力、市場特色與創新優勢的物流平臺將是其最好的標的,物流平臺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對細分市場的深入,對科技與互聯網的探索,對物流產業的重塑等等都將是行業巨頭最好的補充。
對于當下的相當部分物流平臺來說,要想單獨發展,必須融入生態,掌握更多在貨源、客源、車源及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加入巨頭生態將大大增強其核心能力與市場競爭力,將是獲得重生的機會。
因此,我們認為未來3-5年內,相當多的物流平臺或許會選擇這樣的道路,這是產業的必然,也是生存的必然。
被干掉、被淹沒,多數物流平臺的宿命
物流市場是一個十萬億級的市場,單純想通過輕資產模式很難完成整合,從商業邏輯上,物流的輕資產整合必然是以重資金為基礎,沒有這個保障猶如疵人說夢。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由于物流平臺本身是橫跨互聯網、物流、金融、產業等多個領域的新嘗試,沒有跨界人才與核心技術,沒有物流行業本身的積淀與優勢互補,想要玩起來非常之難。
未來物流平臺將融入大商業的設計之中,絕大多數將是物流巨頭或者產業集團的布局之一,難以單獨存在,需要協同產業進行運作,通過平臺化的方式完成產業資源整合與服務能力的整合將是關鍵玩法所在。
因此,未來的我們,不應惋惜,而應感謝這個時代,平臺模式將在物流大整合完成使命之后遠離我們,走向另外一個世界,這就是行業宿命,也是商業進化的必然。
新姿勢:不盲從,不迷信,挖掘物流新商機
物流平臺不是當下物流的救命稻草,物流整合也是物流產業變革的終局,未來的物流肯定不是現在的物流,未來的商業一定不是現在的商業,我們需要開放眼界,跟隨產業變革大勢,掌握全網融合的核心訴求,挖掘物流作為服務商業的基礎設施的根本價值,用科技與服務去創新、創造與變革,服務商業,賦能產業,服務行業,降低流通成本,加速商流運作,優化協同效能,挖掘背后的新商機,這或許是我們應該做的。(農村電商研究院)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