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眾籌新時代:網易全民養豬、蘇寧賣大閘蟹、京東賣大米
作者:馬云華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有些事情想不透!
花40~50萬費用留學,畢業后卻干著與土地打交道的工作,甚至還賠錢工作或者事業。
也許,這就是情懷吧!
我們從諸多的媒體報道中,梳理出11位海歸女碩士返鄉務農的故事,希望透視她們的創業方向和做法,找到做農業的方向。
海歸女碩士 賽音
事業方向:種植無公害時令蔬菜
曾在日本接受過多年農業培訓的賽音,學成回國后,在北京懷柔區北房鎮梨園村莊租起50多棟大棚,種植無公害時令蔬菜。
在賽音的蔬菜大棚里,一個個長方形的模具里整齊地放置了數十個正方形小格子,里面裝滿碳化后的稻殼。和傳統大棚種蔬菜不同,這里種植蔬菜的方法有點像“養花”。
擔心土地污染,賽音自己研發苗土,她首先用稻殼經過碳化后制成苗土,等到種子發芽后,就改用由菌棒、木屑、雜草等通過專業設備分解后制成的二期苗土。如此,可以減少種子的發病率,還可以提高蔬菜的安全性。
另外,賽音還從國外引進一整套蔬菜種植軟件,其中包括施肥設計軟件。針對不同品種蔬菜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軟件中都有一個明確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如果達不到或是超出軟件給出的數值,她就結合軟件中的數據,給土壤中加入或減少相應的元素含量。
90后女海歸 張雯雯
事業方向:社區體驗式生態農業O2O 模式
2012年,在澳大利亞留學6年的張雯雯畢業,有人開出百萬年薪讓她留下來。經過再三思量,張雯雯毅然地選擇了農業,回到三水投身父親創立不久的蔬菜合作社。
受國外綠色、無污染的社區生鮮超市的啟發,張雯雯希望在合作社原有的生產、物流、銷售體系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條,探索立足社區的體驗式生態農業O2O模式。
她著手籌建了“鮮維珍”社區生鮮連鎖店,出售自己蔬菜園的農產品。短短三年內,合作社在佛山開設了多家連鎖店,并組建了自己的配送團隊。
5年來,她不斷嘗試,不斷延伸產業鏈——開設生態園、深加工、社區生鮮連鎖店,創立社區體驗式生態農業O2O模式,開拓休閑生態旅游產業。
海歸女碩士柯小奕
事業方向:現代農業生態園
2010年,柯小奕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科技創業與創新專業碩士學位。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次留學竟然改變了她的人生規劃。懷揣著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職業生涯的美好憧憬,柯小奕決定回國創業。經過多方考察,2012年,她注冊成立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身于現代農業發展大潮。
柯小奕的創業思路是把益生菌引到種植、養殖中來,發展現代農業。他認為,利用益生菌技術生產的生物肥料和飼料不僅可以抑制病蟲害,而且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品種的改善,增強家禽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提高產量和品質。
2013年,她投資興建農業科技示范園,主攻環保智能恒溫養殖大棚,每棚養殖肉雞1萬多只,全部采用自動化生產。同時,他研制出一種養雞場專用投料車,不僅把養殖人員從重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如今,柯小奕以農業示范園為創新主體進行各項農業技術項目的商業化開發,并研發的益生菌,將建設有機肥加工廠,大規模推廣應用生物營養液。
海歸女碩士 紀暢
事業方向:原生態雞蛋深加工
1999年,紀暢出國留學,“學習企業和工商管理”。在國外課余,她做翻譯,進公司當實習生,去超市當收銀員。2002年,紀暢帶著勤工儉學賺來的10多萬元,碩士學成歸國“準備大干一場”。
在紀暢眼里,湘西是“旅游休閑”的金字招牌,把支柱產業旅游和休閑食品產業結合起來必定是“機會”。經過考察,她發現張家界地區養殖業已經有較大的發展,但從整體上看仍缺龍頭企業帶動,科學飼養、育肥技術尚待加強,產品深加工滯后,先進的肉類制品生產還處于空白。
在湖湘貢時,紀暢就生產過鵪鶉鹵蛋。她深知生產這個小小休閑食品的難處。紀暢決定創新,先把蛋殼剝去,吃起來更方便衛生,并且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工生產鵪鶉鹵蛋系列產品。
如今,紀暢生產的多種口味的鵪鶉鹵蛋系列產品,已打入高速服務區市場,反應熱烈。50畝地的農業合作社也在張家界成立,專門用來養殖鵪鶉。下一步,紀暢計劃擴展渠道和產品,通過電視購物、電商等平臺銷售產品,“做紅酒味、咖喱味的鵪鶉蛋”,并打造一個“更大的蛋”,將農戶手中的原生態雞蛋深加工成另一個拳頭產品。
海歸女碩士 王亞娟
事業方向:土特產品牌
大學畢業后,王亞娟從大學畢業后,放棄了上海一份的工作和去一所學校當音樂老師的機會,選擇回到做個蜂農。
期間造詣失敗后,繼續堅持創新。她聘請了一位專家負責來操作,自己則主要負責營銷。她先是創立公司,又發展了線下產業,獲得了穩定收入。與此同時,她開辦網店了,入駐“阿里巴巴”,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后來又在縣城開起了實體店,從事批發零售。
但是就在企業剛步入正軌不久,王淑娟又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出國留學澳大利亞,學習品牌打造及推廣。碩士畢業后,王亞娟回國后開始著手擴大企業規模,一個深思熟慮的“動作”就是成立合作社。她為蜂農提供技術培訓和巡回指導,并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從而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王亞娟希望將家鄉的土特產打造成一種品牌,她創辦的公司年銷售收入達800多萬元,所生產的產品遠銷各地。
海歸女碩士 陳乃琦
事業方向:種植業綜合服務商
35歲海歸女碩士35歲的陳乃琦就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毅然而然地辭去了美國企業高管的工作,投身農業領域的創業大潮,投資200萬元創建了新型農資公司研發生物刺激劑,解決農民種植痛點。
陳乃琦希望三年之內,做成生物刺激劑的國內領軍企業。下一步,她將把大數據引入現代農業,對田間實行實時監測,每一種作物、每一塊土地都有數據模型、種植模型,整合資源做“大數據”時代的種植業綜合服務商。未來,她還希望能通過大數據的分析,給種植者提供最專業最高效的選擇,讓種植者可以直接對接到相應的廠家。
海歸女碩士 曾嬿
事業方向:生鮮超市
作為蘇洪鮮食創始人的曾嬿曾經當過統計專員,當過出國考試講師,還當過南通大學的教師。2011年,她利用自己的學識和眼界,與丈夫共同創立了“蘇洪鮮食”
7年前,曾嬿辭掉奔馳總部的工作后回到國內,走進農村的廣闊天地,引進美國生鮮超市的理念和模式,與丈夫共同創立了“蘇洪鮮食”,在海門最繁華的商業街開了第一家水果門店。
創業初期不是一帆風順的。曽嬿重新梳理需求數據,分析市場走勢,調整產品結構,并不斷控制成本,將蘇洪鮮食定位為“高端不高價”。通過一年的磨合、總結、調整,曾嬿漸漸找到了合適的模式,在6年內發展到了16家門店的規模,同時,曾嬿自建的農場確保了農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海歸”女碩士王琪
事業方向:農村電商
25歲的“海歸”女碩士王琪學成歸國,在偶然間在鎮上看到了一份農村淘寶招聘廣告,這點燃了她的好奇心。經過面試、筆試、上機考試、抗壓考試,終于成為一名“村淘”。
其實,在投身電商大潮前,王琪就有著非凡的創業經歷:讀大學時,她開了家雞排店,掙下30多萬元,在海南為父母買了套房子。在英國留學期間,她半工半讀,靠送外賣掙了50多萬元。
借助淘寶,王琪幫助農村選購商品、下載App、同時推廣農資產品,未來還將發力農產品上行。
海歸女碩士 饒勝男
事業方向:智慧農場
80后女碩士海歸饒勝男,放棄高薪白領工作,回鄉創業變身農場主,開創了淘谷居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短短四年時間,她帶領淘果園家庭農場走上農業供給側改革之路,引領更多的創業者加入新農村建設中。
她不僅建立精準的局部氣象、土壤和田間作物的監控數據庫,還從根源上抓住農產品的品質,從好的環境、好的土壤、好的水源下手,運用農場“蔬菜雜糧——雞鴨養殖——農家肥培植”的生態循環模式,來打造放心農產品的。
海歸女碩士 陳立雯
事業方向:垃圾分類試驗
陳立雯碩士畢業,出國留過學,本可以留校當老師,卻選擇了“垃圾分類”這個事業。
之前10年,陳立雯曾嘗試過在城市里推行,但由于管理復雜,難以實施。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立雯聽說河北淶水的南峪村正在發展山村旅游和民宿項目,但一直被垃圾問題困擾。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陳立雯來到了南峪村,她的垃圾分類計劃一提出,立刻得到了村委會的認可。“農村背靠土地,廚余可以堆肥。這也是我現在最想做的事,用分類的辦法解決農村的垃圾問題。
其實,堆肥并不是陳立雯的第一目標,她想將垃圾變廢為寶,更期待的是能產生直接的經濟價值。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教會村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并養成分類的習慣。
海歸女碩士 勞素嬋
事業方向:農業產業化品種
勞素嬋,中山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全額獎學金留學意大利,在香港力促會工作,碧桂園集團做市場推廣,然而廣西女孩勞素嬋卻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職業道路,辭職回家做農民。
從2014年至今,勞素嬋和妹妹勞素娟已經把父親此前承包的100多畝土地,擴大到1500多畝,種植的作物也從單一的香蕉,發展為臺灣紅心火龍果、臺灣鳳梨釋迦、越南青柚等多個市場暢銷品種組合的多元農業產業化品種。
總結:3個規律
1、80、90后海歸居多
從數量的情況來看,80、90后后海歸返鄉務農或者在農業領域創業的比重比較大。
這群人思維比較活躍,擅于創新、有沖勁,其中,有大部分人是“農二代”,他們對農業有著天然的情懷。
2、從事新農業領域
畢竟她們接受過國外新思想和新思維的熏陶,回國后希望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農業,從而改變農業現狀或痛點。
另外,她們的做法區別于傳統農業,尤其是生產方式和生產管理上來看,獨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的。
3、緊貼熱點
這與她們的信息撲捉能力有密切關聯。她們的創業項目基本上是當前比較熱門的行業,比如:農服領域、生鮮領域、消費升級、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
畢竟這些熱門領域的競爭小,市場空間大。
最后,創業不易,創新不止。我想送給正在或者將要做農業的朋友一句話:不管是什么樣人,想要做農業,必須要敬畏農業,更要有專注和學習的心態。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280 篇
瀏覽:19670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