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案例|71歲“老干媽”再度露面: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
其實,農業創新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農業創新也推動大農業逐步走上新時代。
農業科技進入國際第二梯隊
在2018中國農業農村科技高峰論壇上獲悉,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報告(2012-2017)》,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科技整體水平顯著提升,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縮小,農業科技前沿研究整體活躍,已進入第二梯隊。
從政策來看,國家對農業科技創新還是非常重視。
“十三五”(2016-2020年)是中國重點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
對中國的工業創新,農業發展,服務業創意等均有舉足輕重,因此要加快確立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在未來全球科技競爭領域博得一席之地。
早在2016年,當時的農業部發布《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現代化的共性及關鍵科學問題,以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以農業重大科學工程、重點學科實驗室、科學觀測實驗站、科學試驗基地建設為主要任務,著力改善一批重點學科和優勢單位的科研基礎設施條件,打造一批現代科技創新平臺,促進開放共享、協同創新。
但“大國小農”仍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到2016年底,全國小農戶數量占農業經營戶的98.1%。小農戶既不能成為市場主體,更不能承擔創新重任。
同時,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13.6萬家,其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僅占6.3%。去年農業十大標志性成果的第一完成單位均為院校,農業企業研發能力明顯不足。2016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營收25.7萬億元,其中涉農高新技術企業營收僅占5.6%。全國5000多家新三板上市企業中僅有農業企業282家,占比不足6%。
6大農業創新與發明
農業賺錢難?效益不高,技術不高、很難復制。但農業新科技的應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年入百萬不是夢!
但這些都阻擋不了科技在農業中的步伐,我們一起來看看2018年農業領域的6大科技創新及發明。
構樹家禽飼料:降低5%左右的飼料成本
江西泰和:構樹家禽飼料研發填補國內空白
近日,江西泰和千煙洲院士工作站站長助理、泰和烏雞產業辦高級畜牧獸醫師范玉慶介紹,通過一年的實驗對比,泰和千煙洲院士工作站研發出適合泰和烏雞生長的構樹飼料,填補了國內家禽構樹飼料的空白。
泰和千煙洲院士工作站站長王景升介紹,烏雞和構樹都是藥食同源的物種,都被稱為“黑色食品”,兩個“黑色食品”疊加到一起來,可能對人類健康更有益。構樹經過研磨后,添加到烏雞飼料中,不僅可以降低5%左右的飼料成本,構樹成分更能讓烏雞健康生長。
“從外貌來看,雞更有活力,相當健康。通過構樹加工成飼料喂養烏雞,雞的生長速度還是可以的。種植構樹,可以在不破壞現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發展林下經濟,構樹畝產量可達5-8噸,每畝產值可達2000元,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
電氣栽培為中國農業種植提供新動力
從新疆偏遠的戈壁沙漠到東部的發達沿海地區,我國政府資助的一個“電氣栽培”項目正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共有面積超過3,600公頃的蔬菜大棚參與其中。
這項技術使蔬菜產量提高了20%至30%,殺蟲劑的使用量減少了70%至100%,化肥的使用量減少了20%以上。
政府農業科學家劉濱疆教授指出,由于這項研究的積極發現,我國電氣化農場的面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每年增長量高達1000公頃到1300公頃。
這意味著,在未來12個月內,我國電氣栽培的增長率可達40%。
新型“超分子納米囊”:可減少農藥污染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團隊發明的“超分子納米囊”可包裹具高毒性的農藥,能取代內地目前廣泛使用的除草劑“百草枯”,大大減低種植過程中常見的農藥污染。該研究成果已獲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并申請了中國專利。
種植過程中的農藥污染,成了中藥產業發展與國際化的一大難題。其中,廣為應用的除草劑“百草枯”雖價格低廉、效果顯著,但每年僅在中國因誤服或自殺服用“百草枯”而死的就有數萬人,而且長期使用亦會導致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癥)以及肺部纖維化。
據悉,在非光照條件下,該納米囊十分穩定;當在外界太陽光持續照刺激下,令化學分子的結構翻轉,使納米囊破裂從而釋放農藥。
經過一系列實驗證明,該研發具良好的環境響應性,在保留除草性能同時,極大的降低了對人的毒性和環境破壞,為綠色除草劑的研發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生態飼料:助力蛋白質吸收率超90%
日前,在天津科技大學崔青曼教授帶領下,成功研發出了精養蝦池南美白對蝦生態飼料,為我市大面積推廣生態養殖打下了良好基礎。
據了解,該飼料的特點是:營養均衡,消化吸收率高,蛋白質消化吸收率達90%以上;蛋白質含量降低到35%—36%;總磷降低到1.4%以下。生態飼料促使南美白對蝦特定生長率提高5.5%,養殖成活率提高8.1%,養殖產量提高6.4%,總氮降低15.3%,總磷降低12.9%。該種飼料還明顯降低了養殖尾水中的氮磷排放量,減少了養殖病害的發生幾率,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穴種植新模式:農民插秧不用彎腰且節水節肥15%以上
據悉,歐美國家的水稻種植基本都是采用機械直播,我國直播水稻大多是人工撒播,撒播稻疏密不勻,田間生長無序,群體質量不高,抗逆性差。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團隊首創成行成穴種植新模式發明了水稻“同步開溝起壟穴播”“同步開溝起壟施肥穴播”和“同步開溝起壟噴藥/膜穴播”的三同步精量穴直播技術,首創了水稻成行成穴和壟畦栽培機械化種植新模式。
農民只需操作直播機,它就能在稻田里開出兩條蓄水溝,并將稻種精準地播在兩條蓄水溝中間的播種溝里,實現了水稻有序生長,促進其根系生長更加發達,更能節水30%以上,節肥15%以上。
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品種的水稻種植需求,該團隊還發明了7種水稻精量水穴直播機、7種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機和1種雜交水稻制種同步插秧直播機,實現“行距可選、穴距可調、播量可控和仿形作業”,滿足不同的生產需求。
水產養殖機器人:減少人力成本
在墩頭鎮新舍村的稻蝦共作基地里,出現了一個新型機器人叫“水產養殖機器人”,據說負責人只需要一部手機遙控,就能自己進行水質的檢測、還能向田里投放餌料、噴藥。
據了解,這款根據稻蝦共作環境定制的“水產養殖機器人”為全國首創,可一次載重150公斤餌料,一次施藥100公升,比人工噴施快、質量高。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一些特色功能能規避水產養殖風險,同時還對水溫、PH值和溶氧量等各項基本參數進行實時監測預警并遠程采取補救措施。
小結
節約成本、提高畝產或個體效益是傳統農業必須解決的關鍵。就技術而言,傳統農業生產技術最需要被革命!
因此,中國農業創新或革命都將發生在生產端。你準備好了嗎?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102 篇
瀏覽:20024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