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作者:東方贏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早在2008年國務院就已經開始著手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隨著返鄉創業的政策紅利越來越多,2015年返鄉創業迎來高潮。截止2018年12月,中國返鄉創業人數初步統計達到740萬。
相比于在城市創業而言,在三農領域創業成功率會比較低,遭受的壓力也大于城市創業者,尤其是來自資金和輿論的言論。
同時,但農業領域創業宛如一座圍城:外面的想進去,里面的想出來。今天,我們分享一位城市白領受政策影響回村養雞,兩年后以失敗而告終的案例。他原本上班可收入20余萬,現在辭職加上投入20多萬元,一來一去虧了近50萬。
或許,他還會回來;或許,他再也不回來。
項目背景
穆春(化名),87后,老家是山東臨沂農村。2010年從北京一本大學畢業后,在聊城一家設計院上班,年薪達20多萬元,買房買車還有幾十萬的存款,并與高中時期的女朋友結婚生子建立美滿的家庭,過上了小康生活。
2016年,暮春受返鄉創業政策激勵,辭掉設計院工作,老婆依然在聊城學校教書,他獨自一人回到臨沂老家租了50畝林地,養了200只雞,開始了艱辛的創業者之路。
其實,家人對暮春創業不支持的,尤其是其父母和妹妹都極力反對。妻子給穆春的期限是2年,如果創業2年不成功就必須要回城里上班。
在創業兩年間,穆春的信心也一步步被無奈、困難受磨滅。
本來按照穆春自己的計劃,農場準備投入20余萬元,先喂養一千只烏骨雞、珍珠雞、貴妃雞等農村較為少見的雞,再逐漸擴大規模,魚就喂點鯉魚、鯽魚等傳統魚類。在人員上,聘請一到兩人,加上剛年過六旬的父親,自己負責全局、市場等,員工加父親負責喂養和撿蛋等。同時,喂養方式上,采用生態農業模式,也可以抵消一部分糧食,在銷售方式主要依靠電商等定位高端市場。
但這些只是計劃,當穆春開始做的時候發現全部是困難,除了養殖知識、電商、銷售之外,更要命的就是招不到合適的員工和盈利問題。
因為招不到人,幾乎養雞場的工作都是由穆春一個人做。如果有客戶網上下單,他要跑到7公里之外的縣城發送快遞。
創業1年之后,因為客戶不信任、同時又沒有品牌和知名度,穆春的雞和雞蛋遭遇銷售無路的窘況。每個月的利潤不到2000元,只夠支付1個人員工的工資。但每個月農場需要投入5000多元,基本上處于虧本賠錢狀態。
原本想擴大農場養雞規模只能暫緩,但不能擴大規模,產出就有限,也就沒有更多利潤。穆春父親不能接受。幾次爭執后,穆春父親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不再和穆春說話,形同陌路。
2018年年初,穆春的養雞農場依然沒有盈利,妻子給的兩年期限已到。于是,穆春留了一個員工暫時看守農場,雞和雞蛋,慢慢消化,自己打包行囊疲憊地回到城里找工作。
穆春粗略算了一下:原本上班可以收入20余萬元,現在辭職加上投入的20多萬元,一來一去,虧了50余萬元左右。
原因分析
雖然從信心滿滿到疲憊離開,僅僅是2年間,但穆春也收獲了創業的經歷,包括人情關系、品牌建設、渠道建設、物流包裝等方面的知識,也算得上“花錢買教訓”吧。
對此,穆春對他創業兩年的做了一個歸納與總結,也算是對自己一個交代。
1、沒有規模就沒有利潤
農業的適度規模也是國家三農政策提倡的,這一個理念說的更直白點:有多少錢做多大的事情。
但還有一點,農業本身的利潤非常薄,如果沒有品牌支撐話的,根本賣不了高價;同時“規模”上不來,利潤也就上不來。
穆春計劃是養1000只雞,但因為規模限制,導致農場整體利潤上不來,從而影響農場的盈利情況。
2、缺乏團隊
在農村創業,幾乎沒有團隊可言。90%以上的返鄉創業者都是一個人或夫妻。另外,在團隊招聘上也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員。
一旦沒有團隊協作,創業者就要事必躬親。反之,沒有團隊,創業者想要擴大規模就會“提襟見肘”。
所以,在創業之前,最好能找好一個團隊,或者合伙一起創業。
3、產品單一
所謂的產品單一不是你生產的產品,而是你農場所有產品組合。比如,你是養雞的,雞和雞蛋是產品的產品,但農場的產品就不一定是雞或者雞蛋,還有可能嫁接其他的服務或資源進來,形成產品體系,比如;體驗、休閑。
穆春的養雞場還是圍繞著“養雞而養雞”,農場的產品也基本上是雞和雞蛋,如此的產品生態以賣貨為主就會面臨同行的競爭。
一旦,你的產品在市場上沒有優勢,就會賣不上價格。
4、沒有差異化的標桿產品
的確!產品是創業者的關鍵,尤其是具有差異化的標桿產品。創業初期,創業者必須依托差異化的產品才能打開市場和品牌知名度。
創業2年間,穆春的產品還是散養雞,方法上是生態模式。但與市場上的產品似乎沒有太多的差異化,如果成本下不來的話,就不能憑借價格優勢贏得競爭。
因此,在農村創業者必須要選擇一款就有差異化的產品,借助差異化產品迅速打市場。
5、沒有確定的用戶
談完產品,就必須要談用戶。不能確定自己的用戶,就等于沒有目標,不行形成精準營銷。
在創業開始,穆春只是把城市家庭和中產階級當成自己的用戶。
然而,這些用戶群體的畫像依然不清晰,所以穆春的營銷根本用不上,所以的網上營銷只能靠“低價”、“流量”來吸引用戶。
沒有確定用戶,導致產品找不到用戶,從而影響到產品的銷售。
6、項目不符合政策
永遠記住:在農村創業,一定做符合政策的項目。
如果你的項目符合政策就有機會拿到當地政府的政策或者補貼,從而減少自身的投入和壓力。
穆春的項目就是養雞,盡管是生態農業模式,但這個項目依然不符合國家政策激勵的范疇,所以兩年間,穆春沒有享受到任何地方政策的紅利。
7、缺乏資源
資源對創業來說很關鍵,尤其是人脈資源。比如,你想要雷軍投錢,找雷軍本人是沒用的,你只有找到雷軍的親人或者朋友,通過他們介紹、引薦雷軍,才有可能得到雷軍的融資。因為,雷軍只投熟人。
在農業領域,穆春沒有渠道的資源、沒有資金資源等等。因資源有限,穆春遭遇銷售難、經營難。
所以,在返鄉創業之前,我們先梳理下:我們有什么,哪些是優勢,哪些不是優勢...然后,去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利用自己擅長的資源快速把事情做成功。
8、沒有品牌就沒有流量
品牌是創業成功的加速器。請謹記:沒有品牌就沒有流量。
這個時代屬于眼球時代,草根之所以能成功,與他個人IP有很大的關聯。比如:石榴哥、巧婦九妹等。
他們都是建立自己的獨立IP形象,吸引力千萬級流量才實現了“賣貨”這個結果。
穆春的產品遭遇流量荒、品牌荒,沒有品牌和流量的話,產品只能賣給熟人。想要吸引外界購買,就必要有吸引眼球的IP。
9、家人的不支持
在農村創業的人很多都是被口水淹死的,尤其是那些大學生返鄉創業,都會遭遇家人不支持或者反對。
穆春的返鄉創業也遭遇父母和妹妹的反對對,最后,因為農村持續不盈利,開始支持的父親也逐漸不支持穆春的創業,甚至遭遇與父親的“父子關系”危機。
所以,在農村創業最好得到家人的支持與理解,或許很困難,但還是必須要去爭取。
的確,在農村創業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不要放棄。
最后,我借用馬云老師一句話,送給每一位農村創業者:我不知道該怎么樣定義成功,但我知道怎么樣定義失敗,那就是放棄,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失敗了,如果你有夢想,你不放棄,你永遠有希望和機會。
致敬!每一位創業者!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58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