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飲料檸檬史:十年沉浮,酸倒一地,成就一片!
(農物集創始人 劉登峰)
農物集,成立于2017年3月份,農物集卻專注于農產品品牌的視覺影像內容,傾心塑造農特產品、品牌優質原創內容。
近日,農物集創始人劉登峰做客農業行業觀察、農俠會深入剖析農產品品牌塑造之道。
劉登峰認為:農產品經營者需要懂消費者、懂競爭對手。
首先,你得了解消費者,從這個維度來說,第一是角色;第二是年齡;第三他的喜好;第四時間規劃;第五獲取信息的一個渠道;第六獲取信息的形式以及消費者對于產品地域的了解。
其次,要知道競爭對手是誰,還要資源跨界融合,還要找到競爭對手的弱點在自身農產品上進行差異化定位。
同時,劉登峰還告誡創業者和農產品經營者千萬不要注意這3個坑:
1、自己職業道德,做到產品一定要貨真價實
2、團隊,有強大執行團隊、擅于學習的團隊。
3、市場,不要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特色。
4、法律意識。懂法、懂權益分配、懂產權保護。
最后,劉登峰結合妮妮紅、有客瑤來、奮斗柿3個實際操盤案例,剖析農產品品牌打造關鍵點和突破點。
(分享實錄,有刪減)
大家晚上好!
各位伙伴,各位農業行業觀察以及農俠會的伙伴們,大家晚上好,我是劉登峰,北京農物集科技公司創始人,感謝農業行業觀察以及農俠會的邀請,這次我主要針對咱們農產品品牌如何塑造這一塊,進行一個簡單分析。
農物集是國內首家垂直于農業,為農產品品牌服務的一個平臺。這一塊有一些案例,包括一些想法可以和大家一起溝通一下。
我主要從三方面來講,第一,你懂消費者嗎?以及消費者喜歡什么樣的農產品品牌;第二,你懂你的競爭對手嗎?在農產品品牌塑造過程中,你遇到哪些難題或者坑?第三,農物集是如何打造價值萬金的農產品品牌的。
下面開始我的分享:
第一,你懂消費者嗎?消費者喜歡什么樣的產品?
我大概羅列了兩三點。
從目前的農產品的市場分析來看,農業在未來中國胡發展趨勢非常明顯。國家都提到了農業的未來發展,不管是農業脫貧,還是一縣一品等多個角度,農業發展的趨勢都是非常好的。包括今年4月11號在海南博鰲論壇的農業分論壇上,世界著名投資人叫吉姆羅杰斯說過,中國農業是未來最值得投資的一個領域,可能這里邊有一定的水分,但是作為一個世界名人,他能這么說,至少這個是不會差的。
據統計,目前,中國的地標農產品已經有兩千多個。叫的響名的農產品的企業有這么幾個,包括地標產品。
在很多地域,比如在重慶,我可能就不知道云南昭通有天麻,就是很多地標農產品在當地,包括在當地的政府是非常有名氣的,但是在其他的一些縣域或者省市來說的話,其知名度很小,這是為什么?
因為在地標農產品里,很多處于自嗨型。很多地方的人還不知道,原來中國這個地方有這樣一個好的一個品牌,有這樣一個好的農產品。而且現在大量的農產品,很多是以低價的形式在銷售,很多是滯銷的,極少有那種把品牌做得很好,品牌對產品產生溢價的功能。
另外,農業品牌化是國家和市場的趨勢。如果現在企業伙伴以及一些團隊能早期進入品牌農業化,提前搶占用戶消費者的心智,以及這個市場,目前來說是一個最好的契機。
回過頭來說,消費者想要什么樣的農產品品牌?這其實是市場洞察的問題。舉個例子,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再是產品主導市場,而是一個消費者主導市場,這是我們農物集的觀點。
怎么說呢?可能有的人能感覺到,消費者對產品的喜好,市場對產品的喜好,主導了產品以及企業的生死存亡,這個點值得大家思考一下。
那么,我們如何去洞察消費者的需求呢?我們農物集總結了一些點:
首先,你得了解消費者,從這個維度來說,第一是角色;第二是年齡;第三他的喜好;第四時間規劃;第五獲取信息的一個渠道;第六獲取信息的形式以及消費者對于產品地域的了解。
角色這一塊,從產品角度來說,使用者、購買者以及產品的參與者他們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從使用者的角度,產品應該是怎么樣的?從購買者以及參與者來說產品又是不一樣的。
從年齡來說,不同的產品,口味、產品功能以及產品包裝,針對不同的年齡段,它的方式和形式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包括消費者對產品的喜好,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去分析大眾以及大部分的人對這個產品的喜好是什么樣的。我們要去從大品類、大群中去掙利潤。
在時間規劃這一塊,比如說大城市的白領以及三四線城市,他們對產品的需求,不同地域,不同時間規劃,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以及咱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有的可能是從傳統媒體、新媒體以及一些自媒體,不同的渠道以及產品的推廣形式,給消費者獲取信息的形式也不一樣,有H5、圖文、視頻以及一些朋友推薦,以及營銷活動,甚至電影,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渠道,獲取不同的形式,產品的介紹,消費者獲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對產品的體驗,產品的認知,包括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心智也是不一樣的。
經過農物集這一年多的時間發現,消費者到底喜歡什么樣的農產品品牌呢?肯定是喜歡質量和口碑的有雙重保證的,口碑代表了品牌和傳播。舉個例子,咱們中國非常有名的地標農產品,比如說陽澄湖大閘蟹,非常有名,但是有名了之后假貨橫行,各種假的大閘蟹都摻雜在里邊。
比如,最近的鴻門藥酒,它其實是屬于質量和品牌不平等的架構。它的包裝、營銷過于高調,已經大過了產品本身的質量。這些問題其實都非常嚴峻。
我們需要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去做出能夠引起消費者共鳴的產品品牌內容和營銷方式,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喜歡。
所以歸根到,第一點。我們懂消費者嗎?消費者喜歡什么樣的農產品品牌?歸根起來就是我們在保證質量,保證產品標準化,保證渠道架構完整的基礎上,我們要做出引起消費者共鳴,占領用戶心智的一個產品品牌的內容和營銷方式,這樣消費者才能喜歡和愛上這個產品,才能增加產品的售賣量。
第二,你懂你的競爭對手嗎?以及農產品品牌塑造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哪些坑?
我們這一年大概服務了十多個創業型和縣域的一些比較成熟的企業,我們總結了下面幾個點:
一、你的競爭對手是誰?有句話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市場是瞬息萬變的,我們一定要保持警惕性。
二、互聯網屬于無界共享。資源跨界融合,我們一定要保持靈活性,一定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一些新鮮、創新的一些技術和想法。我們作為農業創業者來說,一定要拓寬視野,雖然農業比不上互聯網,或者比不上AI或者一些高科技尖端行業,但是我們農業人也需要時刻去學習,去借鑒其他行業的領先模式以及一些優勢,拓寬自己的視野,布局未來,保持團隊以及創始人的前瞻性。
三、我們在產品的研發以及挖掘上一定要下功夫。比如說天麻給人感覺是一個中草藥,但我們是否可以去改變一種形式,比如賣新鮮天麻?“三七”,像我們之前現在正在合作的一個客戶,可能也在群里,就是朱海洋朱總,他的三七在很多人的意識里邊,它是一個中草藥,現在多以批發和藥企醫院合作,走的是量大、利潤薄的路子,但是現在我們要做出一個產品出來,面向C端的。
所以,在產品研發這塊我們要下功夫,做出一個讓消費者認知,能接受產品的一個方式。比如說茶,其實茶潛意識里我們覺得這是喝的,但是我們可以給茶加入一些元素之后,我們可以做出面膜,做出一些能讓消費者C端愿意使用的產品。
所以,在產品研發這塊,我們可以在僅有的條件下,把產品潛在的價值給發掘出來,這個需要團隊,包括前面的三點,結合互聯網、結合市場消費人群洞察這些東西,去和團隊一起去磨合,和專業的團隊一起去碰撞。
在農產品品牌塑造中,肯定避免不了遇到一些坑,這個坑對創業團隊來說,可能會更加明顯,從這個過程中我們總結了4個點:
第一個坑就是我們自己。
怎么說呢?作為一個農產品的農業創業者,或者是一個企業者來說,我們現在做的農產品,面向的C端,面向的消費者,是讓他們直接使用的,所以在這一塊,我們要對自己有一個強大的職業道德要求。
這個要求是什么呢?也有2點:
第一,作為企業來說,我們的職業道德就是做的產品一定要貨真價實。
第二,從產品品牌塑造來說,我們一定要重視產品的精準度和聚焦度,我們要從小執行高標準,來服務品牌,做大影響。在品牌塑造的時候,一定要重視產品轉化率。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做很多產品相關的內容,不管是圖文還是視頻,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賣貨。
所以,我們做的東西一定要接地氣,一定要響應市場的需求,我們出的內容,我們的品牌塑造的公關形象一定是讓消費者接受的,出來之后能引起消費者共鳴,他能去購買,所以一定要重視轉化率。
另外,在產品品牌這一塊,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大上,一定要接地氣。從市場的反應以及消費者的反應,要迅速調整我們的戰略,高效有效率的去解決相應的問題。從供應商的角度來說,比如說供應鏈,我們能接到的除了貨真價實之外,市場的供求信息,市場的趨勢,這都需要很好的整合以及迅速的調整。
所以在成長過程中,第一個坑可能就是我們自己,職業道德,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不管是基地、農產品企業主、品牌方,還是自己品牌塑造的服務商,或者品牌塑造的團隊,以及我們作為供應鏈來說,從各個角度我們都一定要對自己的職業道德有一個很高的要求,我們要保證我們出的東西是好的,貨真價實的,這個也是一個口碑,一個品牌的點。
第二個坑:團隊。
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第二個坑是團隊,如果你想從零售批發的角度轉為做品牌,做自己的單品品牌,那你必須要有團隊:
首先,你的人員分配,每個人負責的每個塊,以及人員的有效執行力,以及他的學習能力。為什么說學習能力呢?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很大,很多新鮮好玩的,比如抖音,或者新型出來的一些自媒體,我們如何把它有效地結合到我們的產品和品牌塑造里邊,這就需要團隊有非常好的學習能力,不斷吸收和接納新鮮的東西,包括一些在行業里邊經常做培訓,做交流活動,論壇的這些,我們都要多去聽取別人的一些優秀的案例分享。
第三個坑是市場。
其實這個跟前面講的有些相像,第一,我們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不能盲目跟風。
舉個例子,比如今年臍橙賣的挺火,明年沃柑賣的挺火,我們在選品的時候,肯定不能說這個賣的火,明年就主推這個,萬一明年這個賣的又不火了呢?
其實,這跟市場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一定要有前瞻性,要分析產品它的價值是否可以持續,以及這個產品當地的一些情況,警惕性不盲目。
第二、在戰略性上一定要有大局觀,我們在做企業包括做農產品單品的時候,一定要分析我們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哪個角度能拿到非常好的單品的供貨。
第四個坑就是法律意識。
這個法律是包含幾個維度的,第一我們團隊,包括創始人團隊的股權配比,以及合作方式。第二就是我們自身做品牌的,肯定少不了經歷一些知識產權的保護,現在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已經越來越嚴格,所以我們對自身的產權保護要做到有效保護。還有從農產品上行的角度來說,我們在和基地或者農場主合作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聊清楚我們的合作方式以及權益分配。這都是從法律意識來說,要有效地保護自己,避免自己不在合作中損失利益,包括進貨與出貨。
總結一下,我剛才講的第二大塊就是你懂你的競爭對手嗎?以及在品牌塑造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坑?從市場,從成長過程中自身團隊以及市場法律意識這幾個角度大概講了一下,接下來我會講幾個實際的案例,從我們農物集自身的品牌塑造中,結合幾個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前邊可能是一個引子,主要從消費者、市場以及品牌塑遇到的坑這幾個角度來說,后面我們結合農物集的一些事來說。
農物集是從2017年3月份開始的,本身我們是傳媒人,在北京,我們一直是做市場營銷,做品牌。我還有一個文化傳播公司,我為什么要做農業呢?
可能有一部分是情懷,更多的是看中了農業的發展,之前我看到了不少農產品滯銷事件,比如說誰大棗滯銷了,誰的蘋果滯銷,其實滯銷是有原因的,不是說你的產品不好,產品可能是好的,但是你可能缺少了市場,缺少了品牌,缺少了消費者對你的產品的認知,缺少了市場和供應鏈以及一些渠道的資源整合,這個肯定是有原因的。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去年成立了農物集,農務集的定位非常準確,我們就是垂直在農業,為農產品做品牌內容打造,讓更多的農產品,讓更多的地標農產品能夠走出去,而且走出那種合適的,符合產品本身的高溢價的價值出來。
另外,我們農物集的模式其實很簡單,我們從產品本身挖掘一些價值,為產品量身定做一系列的品牌塑造相關的內容,再營銷推廣出去,對接一些渠道資源,整合渠道資源,最終目的就是讓產品能夠賣出去,同時還賣出高價錢,這個是我們的目標。
針對農企創業團隊以及縣域地標產品來說,我們是一個B端的服務閉環。從產品品牌打造來說,我們大概有幾個路徑:
第一我們要對這個產品進行市場調研。比如一些新型的產品,像剛才我提到的云南朱總的“三七”,他的“三七”之前一直走批發,如果要做單品的品牌,肯定要經歷市場調研,市場接受什么樣的產品,這個產品適合做成什么樣的口味,以及什么樣的包裝形式、規格能讓消費者接納,所以市場調研在產品前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是要經歷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即這個產品實際上適用于什么樣的消費人群?什么樣的人群適合這個產品?前期的準備工作肯定要做足。
接下來針對產品本身做產品的設計、產品包裝以及一些VI視覺的東西。我們再配合營銷的圖文廣告,包括視頻,結合一些大V,包括結合一些熱點,以及產品本身內在的故事,我們去做營銷。同時,我們會策劃一些線上和線下的營銷活動,進行營銷轉化,最后我會對接一些渠道,渠道目前來說,新零售非常的火,包括一些電商和做的非常好的渠道,以及媒體渠道資源進行對接,把產品賣出去,這是我們服務農物集定位和服務的一個閉環。
(“妮妮紅”案例)
我現在發的這個案例是“妮妮紅”,在山東鄒城,鄒城是孟子的故里,就是孟子的誕生地。
這個地方之前是做重工業的,當地非常有名的一個支柱產業叫兗礦集團。它涉及到當地很多的行業。政府發現必須要調整,發展農業,后來發現周邊的地域種櫻桃以及種其他的一些水果是非常適合的。本身山東有很多的櫻桃品牌,比如大連的櫻桃,煙臺的櫻桃都非常好,種櫻桃這個模式是這樣的,當地的圓通快遞老總在挑頭做這件事,一開始也是說要把很多基地,包括農戶的櫻桃收過來,賣出去,就是想走快遞,畢竟快遞資源豐富,但是后來發現賣的很低價。就請我們農物集過去,做一個品牌定位、分析。
目前是第一階段,我們從產品的Logo設計,產品的定位、產品的包裝、產品的一些圖文,以及產品的視頻,從視覺角度給它做了很多內容,我們在微博、微信、大V服務號進行了一些傳播,效果非常好。因為它們目前的市場采摘、發貨在五月中旬左右,而現在預售已經挺多了。
其實,“妮妮紅”,當時我們團隊過去給它做分析,包括開會溝通的時候發現,這個產品本身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潛在價值,比如,把“妮妮紅”創始人,其本身是圓通老總的名稱,她自己叫邵紅。我們把這個名稱定位叫“妮妮紅”,把她這個人的一些個人情懷,以及孟子的文化,我們都融入到這個產品中,給這個品牌增加了很多潛在的文化價值。
其實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觀點,這個觀點我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說到這點,其實我想扯點閑篇,一個產品我們怎么去售賣它?從單純的產品本身來說,你可能有N種賣法,我們最終極的賣法是賣文化價值、賣紀念價值、賣潛在的品牌價值,這樣才能把產品賣的更好!這個是咱們的終極目標!這是我個人理解。
我再說回“妮妮紅”,現在第一階段處在視覺品牌定位階段,接下來我們還會做一系列活動,在20號到22號,我們聯合了當地的政府,聯合了很多渠道資源,聯合了媒體,央視媒體,聯合周邊縣域的一些發展好的,或者發展不好的,我們在鄒城這個地方會合。我們要干嗎?我們要做線下的地推活動,做線下的培訓活動,做線下的一個品牌推廣活動,再配合線上的傳播,徹底把這個單品給引爆。
所以,我們在做品牌塑造時,除了單純的做品牌視覺、品牌定位、市場分析、市場調研外,我們還會進行渠道資源整合對接,真真正正的把它變成一個閉環,讓產品本身的價值體現,然后賣出去,這是農物集目前針對全國地標農產品,摸索出的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
這是第二個案例,這個案例目前只做了前邊的一部分,因為他們現在著急去賣,我們是怎么去做的呢?
這是陜西的一對年輕的小夫妻,他們創業做西紅柿,也是非常有情懷的,都是高校畢業的大學生,回到家鄉去做農產品,目的第一當然是把這個農產品賣出去,不讓它滯銷。
首先,我們從產品定位,我們取名叫“奮斗柿”,我們把它做成針對線上互聯網的網紅產品,做了一系列的包裝荷圖文廣告。這個案例里邊,它只呈現了包裝這一塊。
在去年接盤這個項目之前,大部分走的是批發渠道,現在走互聯網單品幾乎每天出貨量是幾千單,有時候集中的話會上萬單,很多消費者的反饋的都非常好,口感都非常好。
現在,“奮斗柿”銷售才兩個多月時間,直接比去年整體一年的銷售高出了兩倍多,就通過品牌的塑造和溢價,直接帶來了很好的效果。
接下來,我們會持續地跟他們進行溝通合作,把現在我們現在手上的一些渠道,更深層次的對接給他們,包括一些線下的活動,更深層次的把影響力做大做強,把之前的一些成績我們也會公布出來,讓大家知道和認識到這個產品。
這個案例其實很值得講一講,因為這個處于一個剛合作的階段,這個“有客瑤來”的老板,我們為什么說叫“有客瑤來”呢?
其實,長沙當地很多瑤族,包括一些苗族,我們定位叫有客瑤來,就是把企業的平臺叫有客瑤來。其實有很多寓意,比如說有客要來,這是一部分,一部分之后,在當地的選品很重要,當地其實農產品非常多,而且大部分都是純手工的,非常接地氣,產品品質非常好。
我們在一起碰撞,選出了6個單品,其中第一個產品就是紅糖。這個紅糖的產品非常好,采用青甘蔗,純手工古法熬制的。其實在當地也有類似的產品,但是它可能沒有這個產品好,這個產品好在哪呢?就是它不會經過工業機器去制作,完全純手工,甚至于你買到吃的糖里邊還會有甘蔗的一些小渣滓在里邊,其實這個東西是個好東西,喝起來非常舒適。我們針對這個產品進行了產品的定位、市場調研、產品包裝規格,以及產品包裝設計,接下來我們會給它做一系列的圖文、視頻、內容的營銷推廣,線上、線下活動結合,包括策劃及營銷大事件,包括對渠道進行對接,從它這邊來說是非常值得持續做的一件事。
這個姐姐叫賈燕,她是有客瑤來的老板,她做這個真的是因為情懷,她自己還有孩子,一個人去支撐這么件事,確實因為情懷,她以前好像是做奢侈品服裝的,回到家鄉發現農業很有意思,也接觸了一些人,也喜歡不斷地出去學習。我們非常支持這種團隊。第一確實產品非常好,我們做出來也會有價值,我們也會有自豪感,讓很多消費者吃到,甚至享受到這種好的產品。對這種團隊來說,我們的服務和價值也能體現出來。讓這個團隊,讓他們自身的光和亮也能發揮出來。
以上是部分案例。我們在2017年服務過十多個企業,案例有不同類型,不同標準的,2018年,基本上我們4月份已經排滿了,5月份也陸續接到一些項目。我們都是為全國的地標農產品服務,我經常也會在外地跑,會接觸到很多做農業的前輩們,做農業真的是需要情懷,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和積淀。特別煩躁的這種人其實做農業是不合適的。
我現在想和大家進行一個互動溝通,我們農物集做為品牌農業的服務者。我希望和更多的農業相關的一些前輩發生關系,產生互動。如果說想了解更多的案例,包括一些深層次的溝通,可以關注農物集的微博,還有農物集的微信服務號,或者關注我個人的微博。里面有我的聯系方式,大家可以進行一個更深層次的溝通和交流。接下來大家可以發一些你們的問題,我們可以進行溝通和互動。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