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案例|71歲“老干媽”再度露面: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
在“一帶一路”沿線中,以農業作為主要支柱的國家眾多,而這其中以水稻種植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內容,或者與水稻進出口數量較大的國家更是不在少數,今天,給大家盤點老撾、柬埔寨、尼泊爾這三個國家的水稻種植情況。
01
老撾
水稻年產量受氣候變化影響大
老撾位于中南半島北部,國土面積23.68萬平方公里。農業是老撾經濟的支柱產業,占老撾國內生產總值的51%。老撾地廣人稀,潛在耕地面積800萬公頃,實際耕地面積80萬公頃,農業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0%。
水稻、玉米、木薯、咖啡、花生等是老撾的主要農作物。其中,水稻種植面積超過老撾農作物種植面積的80%。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2017年老撾水稻收獲面積為95.6萬公頃,單產約為4.2噸/公頃,總產達404萬噸。2016年老撾出口水稻6.51萬噸,出口金額達2836.8萬美元;進口水稻22.81萬噸,進口金額8538.6萬美元;自2016年以來,老撾共向中國出口稻米2萬噸。
老撾水稻85%為低地水稻(雨養區占88%,灌溉區占12%),15%為旱稻。所以,稻谷也主要分為雨季稻和旱季稻兩類。
由于老撾地勢北高南低,雨季稻中又分為低地雨季稻和丘陵雨季稻,2015—2016年,低地雨季稻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當前,在老撾的18個省市中,分為北部、中部、南部三個地區,其中南部的沙灣拿吉省是老撾最大的稻米生產基地,稻谷種植面積23.61萬公頃,稻谷產量占到全國產量的25%。
老撾大多數的水稻種植區是在雨養生態區,所以水稻的年產量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很大。在雨養低地生態區,嚴重的洪水會導致整個國家的水稻大幅度減產,特別是降雨引發的洪水更會導致減產和失收。據記錄,干旱和洪水經常發生在老撾水稻種植季節,特別是在種植季節的早期和晚期。
除此之外,落后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條件,人才資源的稀缺,以及匱乏的生產技術和資料,使老撾水稻發展受到一定制約。另一方面,老撾稻米加工技術相對也必將落后,碎米多,易受潮、發黃。譬如,老撾很多地區的水稻類型為糯稻,價值高,但是受制于落后的加工技術,出口量并不大。
02
柬埔寨
水稻種植廣種薄收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島南部,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帶。農業是柬埔寨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左右。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5%。全國有可耕地面積670萬公頃,實際耕種面積約280萬公頃。
水稻種植面積占柬埔寨總耕地的90%以上。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2017年柬埔寨水稻收獲面積為295.1萬公頃,單產約為3.5噸/公頃,總產達1035萬噸。據統計,2016年柬埔寨出口水稻52.99萬噸,出口金額達3.06億美元;同時進口水稻2.66萬噸,進口金額967.7萬美元;凈進出口水稻50.33萬噸。
柬埔寨的氣候雖然只簡單的分為雨季和旱季,但為適應降雨的時期和河水的消長動態,仍然形成了多樣化的水稻種植制度,即雨季稻、旱季稻和前雨季稻。目前,柬埔寨種植的水稻仍以常規稻為主。1999年,柬埔寨農業研究與發展研究所(CARDI)成立后,開始水稻品種改良研究,截止至2015年,已審定了地方農家種和改良品種50多個,對該國水稻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改進起到了重要作用。
柬埔寨水稻生產的最大特點是廣種薄收,且密直播、插“老秧”現象普遍,也很少使用化肥與農藥。柬埔寨的稻田地勢平坦、田塊面積大,很適合大型機械作業。當前,柬埔寨水稻土地耕整和收割基本實現機械化,但播種插秧還依靠人工。
整體而言,柬埔寨是一個十分適合種植水稻的國家,但由于農田基礎設施落后,技術服務跟不上,生產性投入不足,種稻經濟效益較低,生產水平落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踐行,越來越多的國外投資者看到了柬埔寨水稻生產的巨大潛力。近年來,中國先后有多家大型企業對柬埔寨水稻種植、加工、貿易進行了全面考察論證,并有企業已在當地建成大米加工廠,也有種糧大戶開始在柬埔寨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且取得初步成功。
03
尼泊爾
推廣中國雜交水稻頗有成效
尼泊爾為南亞山區內陸國家,也是典型的農業國家。農業是其經濟命脈,是第一大產業,其產值占全國GDP的40%左右。尼泊爾耕地面積309.1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8%,人均耕地面積2.5畝。
尼泊爾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大麥和小米,大米是尼泊爾人最重要的主食。尼泊爾水稻產地集中在特萊平原地區,一年可達三熟。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2017年尼泊爾水稻收獲面積為155.2萬公頃,單產約為3.4噸/公頃,總產達523萬噸。2016年尼泊爾出口了水稻241噸,出口金額20.8萬美元。
據了解,由于缺乏高產的優質水稻種子,尼泊爾的糧食生產還無法實現滿足國內需求。2016年,尼泊爾從印度等國家進口水稻53.77萬噸,進口金額達2.32億美元。
2015年4月中國與尼泊爾簽署換文,中國承擔援助尼泊爾農業技術合作項目,該項目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引進中國的雜交水稻和玉米,在尼泊爾的田間進行試驗和栽培示范,從中篩選出最優質的的雜交水稻和玉米品種在當地進行推廣試種。二是培訓尼泊爾當地的農業管理人員,或者說技術員。
第一期合作項目從2016年2月開始,為期3年,由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尼泊爾農業研究院合作完成。當前,該項目已引進了67個雜交水稻品種,在尼泊爾多個地區進行試驗。還有1個品種通過了尼泊爾農業發展部種子質量管理中心的審定。
中國雜交水稻品種憑借產量高、品質優等特點,深受尼泊爾當地居民的喜歡。2018年,中國的雜交水稻在尼泊爾的5個省推廣種植面積達到4500畝,稻田增產從4成到翻倍不等;并有累計1000多人在推廣過程中獲得了知識培訓。
內容來源:農財網種業寶典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102 篇
瀏覽:20023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