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順豐26載:用物流賦能農業產業鏈
糧改飼政策已連續三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今年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36項需要量化完成的重點任務之一。
糧改飼從2015年啟動試點,2016年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今年任務增加、資金翻倍,中央財政補貼資金達20億元,試點縣擴大到431個,試點面積超過1100萬畝。
糧改飼不單單是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關乎國家糧食安全、農牧民增收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全局性、戰略性的問題,糧改飼已成為當前“三農”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政策。
為什么要“糧改飼”
目前,糧改飼包括河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安徽、河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7個省(自治區),實施“糧改飼”試點600萬畝。
一方面是玉米供求過剩,面臨調整;另一方面是我國優質飼料缺乏,每年需要大量進口。這是當前進行“糧改飼”種植結構調整的大背景。
另據統計,每年我國玉米消費量的60%以上都用作飼料,但傳統的飼喂方式是將玉米籽粒和秸稈分開處理;全株青貯玉米,則是將玉米籽粒與秸稈一起制作成青貯飼料。與全株青貯玉米相比,傳統飼喂方式提供的營養物質總量和生產效率都低了不少。
從種養業的區域布局來看,目前草食畜牧業主產區很大一部分與我國玉米等糧食主產區相吻合,也與我國調減玉米種植的“鐮刀彎”區域有很大重合。在這些地區發展全株青貯玉米,可以有效減少牛羊等草食家畜的優質飼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同時,農業部開展“糧改飼”試點,主要引導種植全株青貯玉米,同時也因地制宜,在適合種優質牧草的地區推廣牧草,將單純的糧倉變為“糧倉+奶罐+肉庫”。
從2015年開始,連續三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都明確了這一政策措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繼續開展糧改飼、糧改豆補貼試點。”
農業部召開會議要求,今年力爭調減籽粒玉米面積1000萬畝,改種大豆、雜糧、青貯玉米等作物。
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對媒體表示,“通過種養加的緊密結合,飼料糧就地轉化,讓‘糧變肉’‘草變乳’,實現過腹增值,這是農業領域‘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重要措施。”
而廣義的糧食安全必須考慮到畜牧業飼料。
有專家表示,由于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很大調整,居民對肉、蛋、奶的消費量更高,也就意味著對飼料的需求更高。
因此,將糧食、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經濟、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不會削弱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未來如何“糧改飼”
其實,早在年初,為貫徹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糧改飼試點任務目標,經商財政部,農業部制定了《糧改飼工作實施方案》。
《方案》明確了“需求導向,產銷對接;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種養結合,規模適度”的工作原則,并制定了發展目標。擴大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增加收貯量,全面提升種、收、貯、用綜合能力和社會化服務水平,推動飼草料品種專用化、生產規模化、銷售商品化,全面提升種植收益、草食家畜生產效率和養殖效益。
計劃今年糧改飼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收貯優質飼草料3000萬噸以上。到2020年,全國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發展到2500萬畝以上,基本實現奶牛規模養殖場青貯玉米全覆蓋,進一步優化肉牛和肉羊規模養殖場飼草料結構。
2017年,為了繼續實行供給側改革,同時最大程度上保障農民的收入,決定在“鐮刀彎”和黃淮海17個省區共431個試點地區繼續推進糧改飼,面積從600萬畝擴大到1000萬畝以上給予高額補貼,總金額達到20億!
有了資金補貼支持,同時還配有《糧改飼工作實施方案》,先向農民摸底,哪里意愿高就支持哪里,當然跟著的補貼也就集中哪里。
最直接的受益者肯定是種植戶和養殖戶,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養殖的人多了,需要種植飼料的就多了,有了飼草的保障,養殖戶也可以放心大膽的擴大規模了。
據測算,政策實施后預計可為種植戶增收15億元,為養殖場增收60億元以上。
農業部畜牧業司飼料處調研員李大鵬介紹,糧改飼工作以規模化草食家畜養殖場(戶)、專業收貯企業(合作社)為主要補貼對象,兼顧社會化服務企業(合作社)。鼓勵地方管理部門探索引入融資租賃、金融租賃等方式促進大型收儲設備應用,提高收儲效率和質量;鼓勵規模化草食家畜養殖場(戶)、專業收貯企業開展跨區收儲(全株青貯玉米)。
同時,農業部下發了推進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方案,重點對一些地區的玉米產業進行了調整,涉及的地區主要包括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等北方農牧交錯帶省份,調整面積達到400萬畝。而調整的主要方向就是“糧改飼”,即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改種飼料。
其實對玉米種植業的調整從去年就開始了,去年糧改飼料試點面積是600萬畝,今年是400萬畝,比去年略有下降。
其中,河北、山西、陜西、寧夏4省份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分別是45萬畝、40萬畝、100萬畝、30萬畝;同時,這4省份種植優質飼草面積分別要達到55萬畝、20萬畝、100萬畝、150萬。優質飼草包括青貯玉米、苜蓿、燕麥、飼用小黑麥、甜高粱等飼草作物。調整的目標是力爭飼草在種植結構中的比例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對于國家來說,玉米產量過剩以及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必然會較少玉米種植面積,增加飼草的種植是比較理想的替代方案。
因為現代社會對糧食的需求比較穩定,對畜牧業產品的需求卻不斷增加,種植飼草可以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原料,同時優質飼草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可以形成對玉米飼料的有效替代。
5種模式 引領未來新財富
1、種養一體化模式
規模養殖企業采用土地流轉等方式,集中連片種植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形成草畜有機結合,產業間相互促進,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保障了優質飼草料常年均衡供應。
從區域看,這種模式適合于東北、西北等耕地面積大、牛羊養殖多、養殖企業規模化水平較高的地區。
2、“養殖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模式
山西、內蒙古、吉林、廣西、寧夏等大部分試點省區積極推進規模化牛羊養殖企業與種植大戶、飼草料專業合作社通過簽訂飼草料收購合同,開展訂單生產、訂單收購,充分體現了以畜定需、以養定種,構建了互惠互利的利益聯結機制。
3、種收貯專業化模式
河南、內蒙古等省區充分發揮糧改飼的政策激勵引導作用,大力培育專業化企業和農民經濟合作組織。
充分發揮了企業或合作社的專業化、標準化、機械化優勢,采用土地流轉、合同訂單、農民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開展青貯玉米等飼草料的種植、收購、加工、儲運、銷售一條龍服務。
4、社會化服務模式
山東等省大力培育糧改飼社會化服務組織。規模化養殖企業采取外包方式,委托有能力的飼草料社會化服務組織來組織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按照需求組織農戶開展飼草料種植,并集中回收、加工、儲運到規定地點,最后雙方根據約定統一結算。
5、養殖企業幫扶助推脫貧模式
山西、貴州、云南等試點省創新思路,以實施糧改飼政策為抓手,進一步發揮了農業的產業脫貧功能。
養殖企業與貧困農戶簽訂幫扶協議,鼓勵動員貧困農戶種植全株青貯玉米等飼草料,確保貧困戶種植的飼草料有銷路,利益有保障,帶動貧困農戶穩定增收脫貧。
未來農業,重在調整!尤其是種植、養殖業的融合,糧改飼,就是改革之路。
內容來源:農民日報 農業部網站 農業行業觀察編輯整理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