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近年來,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猛, 2016-2017年大量中小型生鮮電商倒閉或被并購,行業迎來洗牌期,市場遇冷。
隨著互聯網巨頭們的入局,如阿里的“盒馬鮮生”、京東的“7FRESH”、蘇寧的“蘇鮮生”、騰訊投資的“超級物種”……各種各樣的新型生鮮超市開始在全國鋪開,并不斷加碼供應鏈及物流等基礎建設投資,這一系列創新模式使得生鮮電商市場重振活力。
新零售趨勢之下,行業發展方向在哪?有哪些創新模式?5月19日,由漢森供應鏈聯盟主辦,物流指聞、漢森商學院、農特集團、發網、百誠源等協辦的第六屆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峰會在京舉行,2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生鮮領域老總與與會嘉賓共同進行趨勢的探討、思維的碰撞。
中央黨校研究員、商務部專家、中糧我買網副總裁、每日優鮮副總裁每日一淘CEO、果樂樂副總裁、首農集團物流總經理、餐飲供應鏈資深專家、快行線冷鏈物流董事長、國融資本合伙人、眾萃冷鏈物流總經理、九曳供應鏈負責人、妮妮紅電商董事長、農特集團相關負責人等近20位大咖做出分享解讀。
物流指聞全程呈現,以下為嘉賓觀點匯總,相關演講實錄近期發布,敬請關注,獲取視頻直播回放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一、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創新盤點
商務部專家、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商研究院院長洪濤,以詳細數據解析了中國生鮮電商現狀:
中國生鮮農產品居世界第一:2017年生鮮農產品電商1391.3億元,預計2018年近2000億元
農業轉型升級方向:由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益、由追求產量向追求質量、追求產品向追求品質、品牌、服務
農業產業化特點:商品化、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企業化、一體化
農業產業化布局表現為:“七區二十三帶”
農村電商網絡八大主體進入農村:阿里、京東、蘇寧、供銷E家、郵政、電信、樂村淘、地方電商
新流通格局圖:七區二十三帶、三縱六橫通道、八大市場集群、流通節點城市、一帶一路六大通道
供應鏈模式創新包括:鏈主式、平臺式、供應鏈生態圈、數字供應鏈…
其認為,只有讀懂了“三農”,理解了“新消費”,才能夠創新生鮮農產品供應鏈!
二、解析生鮮新零售供應鏈標桿案例
中糧我買網副總裁白光利以戲說四大產業為開頭,對生鮮零售概念進行了梳理:
其戲言:第一產業是養羊喂牛;第二產業是殺羊宰牛;第三產業是吃羊肉喝牛湯;文化產業是吹牛逼出洋相。
對于生鮮零售概念其總結道:
做生鮮:回到原點,考慮現實,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農業工業化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要打破農民兄弟種得多就收得多概念,要從服務產品向商品標準化本身轉移
供應鏈管控要做到全程透明
源頭要有信托精神,冷鏈要考慮自然地
中國產品分級做的太復雜,反而陷入混淆;美國概念只有標準、有機、轉基因三種
消費意識和消費感受:理想和現實差距太大
新零售下的新物流的四字法則:“鮮快準穩”
新零售下的新物流的真正目的:“速度創造消費”
三、生鮮農產品創新社交商業體系打造
每日優鮮副總裁、每日一淘CEO淡焦成以“新零售時代生鮮農產品創新社交商業體系打造”為主題做出分享。
其總結,近年來零售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傳統零售 1982-2018(36年)
電子商務 1999-2018(19年)
社交電商 2013-2018(5年)
消費的新趨勢為:
去中心化——組織弱化,世界越來越多元。
社群化——付費圈子,人以群分時代到來。
共享化——U盤模式,巨大的時代紅利。
小生態——連接產生價值,合作開發共贏。
此外,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資源共享發展空間巨大,為此在社交商業上,要做好利益設計,參與即有回報,釋放個體價值,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建立標準、鏈接資源、在供銷兩端提高效率。
同時其還對每日一淘案例進行了解析:每日一淘定位于精選美食社交電商,由每日優鮮孵化打造;供應鏈上,1-2線城市自營供應鏈+次日達;3-4線城市倉配一體化+全國送。
每日一淘的未來重點在于:做精品內容開發、提供便捷工具、完善獎勵獎銜制度,做好激勵制度。
四、社區新零售的“持久戰”
果樂樂副總裁趙子明以數個問題為開頭,對社區新零售的現狀、趨勢、創新案例進行了解讀,其開頭問題如下,相當值得思考:
新零售是一場革命嗎?
新零售是不是必勝?它要擊退誰?打敗誰?
新的就是進步的?一定會取代舊的落后的?
跟互聯網是什么關系?是不是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就會飛?
在其看來,衡量零售的進步的標準有:坪效的提升,動銷率的提升、凈利潤的提升。大零售趨勢為近場互聯網:O2O、B2C、無人便利等與大賣場、便利店、社區店三種業態結合。
果樂樂要做社區生鮮品類組合,門店即前置倉,所有業務以門店為基礎,線下獲流量,轉換到線上B2C商城。
業務拓展方式有:數據+供應鏈+產品+技術,以及社群+B2C(B2B集配+社區門店+微群運營+線上商城)。總結而言,店面(前臺)要提坪效+加流量+擴場景;供應鏈(后臺)要C2B+動銷率+減人工。
其最后總結:先進的零售就是讓貨物最高效流動,提高交易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新零售之下,活下來才能突出去,供應鏈是零售的根本。
五、生鮮社交新零售供應鏈模式解讀
在貝貝集團胡闖看來:無社群不電商,沒有社群思維的電商必將滅亡。
根據其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8月,貝店上線運營;2017年雙十一:訂單破100萬單;2018年3月中國移動互聯網增速第一,成為最受買家喜愛APP。其優勢何在?
貝店模式:上游特色農產品+工廠直供+產地直采,下游店主+貝店連接線上線下
合伙人模式:2億+投入賦能店主,連接熟人和粉絲
商業邏輯:信任降低交易成本,分享創造消費需求
此外,重心類目為生鮮,模式為社群傳播+銷售,同時其通過芒果節的形式助力當地農產品上行,促進商品輸出統一標準。另以云貨架形式打通新零售:增加用戶黏性,連接線上線下,實現多份收入。
六、冷鏈物流如何擁抱新零售
眾萃冷鏈物流總經理黃宗榮,20年行業老兵,根據其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餐飲行業突破的方向為餐飲食品化和食品餐飲化:輸出極致產品,增加受眾群體(星巴克,永和豆漿,味千拉面,海底撈);提供極致體驗,感受品牌文化(哈根達斯、青島啤酒)。
餐飲行業供應鏈普遍現狀:無序、低效
供應鏈管理創新:集散/智能/有序/高效(S2b2c)
供應鏈管理創新的關鍵要素為餐飲標準化(原料/產品/數據/服務),主要包括人才+信息系統+物流網絡+基礎設施。
物流體系未來在生態鏈的價值體現:數據+企業+客戶+金融&物流,其中數據的價值愈發重要。
除此之外,其還分享了眾萃冷鏈物流的創新應用,包括:集采交易成本降低,網格化配送物流成本低,品類齊全一站式采購,配送信息隨時監控,源頭采購全程溫度監控,貨物流通環節少……
七、跨境生鮮電商與冷鏈的崛起
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給冷鏈物流帶來一系列機遇,具體情況如何?九曳供應鏈張磊分享:
跨境生鮮發展背景在于全球供應鏈一體化:加拿大龍蝦、智利車厘子、俄羅斯帝王蟹、厄瓜多爾白蝦等以驚人的速度進入國內市場,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也給冷鏈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
跨境生鮮電商的關鍵趨勢為:
消費升級帶來的人們對新鮮、安全、全球生鮮的追捧;
生鮮線上零售的發展培育的生鮮購買意識;
線下零售的升級給消費者帶來的購物便利;
海外農業生鮮企業對中國市場的大規模涌入
生鮮供應鏈的關鍵趨勢:
全球農業產業鏈升級
全球原產地直采趨勢
國際貿易去中心化
全球渠道扁平化。
在電商行業的滲透率只有百分之四點幾,而網購的滲透率目前已經達到了15%左右,對比服裝數碼等品類30%~40%左右的滲透率,生鮮電商還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跨境生鮮發展給國內冷鏈帶來的機遇包括:
提升運營效率的IT能力—ERP wms tms
提升客戶的IT能力—庫存透明化 溫度可視化
全渠道銷售產生的覆蓋全國的冷鏈物流服務能力
多元化的冷鏈服務需求-B2B2C、多溫區管理能力、其他增值服務
更加專業的服務意識
跨境生鮮電商發展也驅動著冷鏈的崛起:
海外端物流方案設計,清關、機場港口提貨等
海鮮、肉類粗加工、冷鏈倉儲、分裝、運輸、市內配送
國內端的最后一公里宅配(包裝方案、耗材、數據等)
商流物流一體化、渠道分銷、包裝設計、品牌策劃等
九曳跨境生鮮供應鏈可以提供:海外倉直郵+快速報關報檢+生鮮加工代采等服務。
八、縣域快遞+農產品電商發展新模式
一線實干派,山東鄒城圓通總經理、妮妮紅電商董事長邵紅根據實踐分享的經驗:
快遞企業要抱團發展,根據其實踐一單可以省2毛
以快遞流量,帶動農特產品銷售,促進農產品新零售發展
實施快遞+電商三級體系建設、人才孵化體系建設、農產品上行體系建設
原產地直供+新零售全渠道,打造知名度推高銷量
產品試吃、挖掘粉絲、快遞員家屬運營社群
櫻桃對接會,一銷而空
據了解,鄒城模式已被國家郵政局馬局長、圓通總部認可。
九、新零售業態下農業產地直供的新流通
全國農特產區物流現狀如何?農特集團旗下創新物流模式為何?農特物流運營總監蔡美娟做出分享總結。
根據其提供的數據:
農特全國百縣聯盟:2854個縣域覆蓋1200多個縣域創業團隊,1個標桿縣域流量達1億/年的交易額。
憤斗柿面積400余畝、產量約400萬斤左右、30天出貨量達50189件。
除此之外,“杭州恩施”還打造出F2B的一幫一精準扶貧模式。
在其看來,一般農特產區的典型物流物流模式為:原產地一件代發+社交電商新零售產地直供訂單集約+社區社群部分訂單集約+微電商一件代發。
而農特物流的創新模式為:產區倉集約+骨干快物流+城市共配+最后一公里眾包物流。
對于農特物流,蔡美娟總結成:“我們不干物流,我們是原產地鏈接者”!
十、產業路由重塑
農特集團總裁、漢森供應鏈總裁黃剛壓軸演講,解讀新零售全渠道趨勢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新變革:
原始的交易場景為人貨場一體,互聯網時代為千人千萬景
“供應鏈+”新鏈接:運營S2b2c、產品F2b2c
S2b2c的支撐體:產業路由
未來的生鮮農產品新零售:新零售大平臺+新零售社區小店
供應鏈節點路由重塑:越來越扁平、越來越共享
核心基礎:利益共同體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生鮮食品的品質、安全性、新鮮度等越來越關注。半成品生鮮O2O作為生鮮電商的升級版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中小創業者們更是蠢蠢欲試,一大批如青年菜君、蔬客配達、最鮮到、新味、綿綿生活等半成品生鮮O2O平臺如雨后春筍涌現。但隨著電商巨頭進入、VC追捧,行業似乎提前進入了競爭白熱化并遇到一些瓶頸,創業者們是該激流勇進還是急流勇退?這場生死之仗又該如何去打?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3000家生鮮電商幾乎無一家盈利,中國零售業生鮮研究中心李長明甚至表示,“99%的生鮮電商都在虧損”,半成品生鮮O2O也難逃魔咒。如瞄準深圳白領人群,在微信上售賣半成品生鮮的“小農女”不到半年關張;曾經被譽為生鮮界“黑馬”的“水果營行”,一年時間連開300多家實體店最后一夜關門;拿到200萬元天使投資的社區生鮮電商優菜網淪落到150萬尋求出售等等“悲劇”都歷歷在目。熱鬧非凡的半成品生鮮電商背后卻有如此尷尬的一面,不禁讓人唏噓。
起底行業之殤,是什么造成不溫不火
于是行內外人士開始揣測如此“火爆”卻又“青黃不接”的半成品生鮮O2O,到底是一廂情愿的市場意淫,還是黎明前的黑暗,在等待新的方向。其實我們不妨先梳理下是什么原因讓扎根于此行業的創業者們“集體陣亡”。
一、市場之殤:“捉摸不定”的用戶群體
半成品生鮮O2O本身鎖定的目標人群多是都市白領階層,他們關注健康、經濟和衛生,不想在下班后隨便點個外賣或吃個快餐來解決饑餓問題,但因為工作忙,沒有足夠多的時間與精力來采購、搭配食材,甚至不懂烹飪。于是通過網上購買半成品食材,花少量的時間吃上一頓自己做的主餐成為了首選。
但創業者們卻忽略了幾點:1、這群用戶相對分散,一是居住的分散,每個小區可能就那么幾個有此需求的用戶,二是達到時間的分散,下班時間并不固定,從5點到10點,時間跨度大,服務成本高。即便是能通過在半路“攔截”,也很少有人愿意放下把玩的手機,在下班途上提著一袋菜上地鐵。2、他們購買頻次不太高,通常他們臨時的聚餐和飯局很多,消費行為不穩定。3、他們客單價也不高,本來就是家常小菜,可物流配送的成本卻不低。如小農女團隊當時客單價30 元 ,配送成本卻要 10 元左右;4、他們關心質量,擔心安全,憂慮配送,既“懶惰“又”挑剔“,尤其對配送的時間要求高,他們不太可能坐等半個小時等送菜,也不會愿意花太很長時間去自提。再加上行業本身目標人群并沒有想象的大,且前期還需要培養用戶習慣,一旦定位出現問題,就會面臨死亡的危險。
二,物流之殤:高成本的配送
行內人都清楚,國內第一批生鮮電商幾乎都死在供應鏈、物流上。進城難、用地難、通行難、車輛停靠難等成為了與“最后一公里”之間邁不過的坎兒。而半成品生鮮成敗的關鍵點也在于物流配送,目前行業內主流的做法有三類:
第一類,一對一做宅配如最鮮到,通過眾包物流+眾包倉儲的無縫鏈接,實現了同城半成品生鮮配送的平均時效達到30分鐘以內;
第二類,開設實體店或與實體店合作做集中配送,前期固定成本高,團隊管理成本大,且人效低、也限制了城市生意的擴張;
第三種,在地鐵口或社區便利店設自提點,如青年菜君,但據騰訊調研數據看,71.2%的用戶更希望能夠享受配送到家的服務。
另外半成品生鮮運輸倉儲成本也高。比如據統計其中的冷藏商品的干線運輸與倉儲成本是常溫商品的4至5倍,一旦控制不了物流成本問題,就可能像優菜網、誼萬家等先行者們一樣“耗死在路上”。
三、盈利之殤:捉襟見肘的收入狀況
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產品售價低且相對透明、利潤空間少。比如綿綿生活菜譜上的香脆玉米烙標價5塊,即便全是利潤,也只有這么多,而且玉米等食材都普遍,價格透明,如果差價太大,消費者就無法接受。
其次,損耗率高。半成品生鮮由于季節、溫度的不同,水洗后更難存儲,容易發生變黃、出水、發干、發黑;且配送過程中因擠壓、碰撞,蔬果容易發生擠爛、變形等情況,有數據表明輸途中一般生鮮產品的損耗率可以達到10%-30%,而普通商品損耗率不到1%,如果配送時間不精確,很可能造成部分食品不新鮮甚至無法食用。
另外,難以標準化。首先生鮮類食品很難像商超內的標準品可以固定克重,客戶只能接受多,不能接受少。其次因為是網上看到的顏色鮮艷大小一致,客戶拿到卻可能大小參差不齊,顏色也不鮮亮,這樣的反差極易引起供需矛盾,影響后期銷售。
除此之外還有因為快速擴張,資金鏈斷裂等原因,就是這樣各種“不幸”,讓創業者們對半成品生鮮O2O既愛又恨。
半成品生鮮O2O或該這樣破局
那又該如何破局呢,我們不妨從這幾個角度出發。
一、眾包配送,搭建社區共享新模式
物流優化是最為關鍵的。雖然青年菜君讓用戶自提實現了“曲線救國”,但相對電商的配送,還是有點不太令人滿意。洋蔥達人生鮮切通過限時宅配(每天僅限于下午4-6點間配送),也仍面臨著高額成本。而眾包物流或是新的思路,這是共享經濟的產物,利用“社會閑置運力“來實現半成品生鮮配送的模式,如今最鮮到、愛鮮蜂、社區001以及最近上線的“京東快點”等都采用此種模式。以采用社會眾包物流+眾包倉儲模式的最鮮到為例,作為一家聚焦極速短途配送,專業打造同城眾包極速配送服務的O2O公司,近日,最鮮到憑借著自身的眾包經驗和優勢,將目光轉向了以“物流”為核心痛點的生鮮市場,通過APP發單,平臺配送員根據自己工作時間、地點搶單的模式,一次性解決并快速送貨到家,開袋即可炒菜。目前已實現平均時效30分鐘內快速配送,訂單完成率98.7%,客訴率低至0.01%。這不僅解決了自建物流運力不足、人效低、成本高、管理難的問題,也提升了利潤空間。
二、擴展銷售,創造多樣盈利路徑
此項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
打破時間限制。可參照國外推行按周、按月訂購的預訂模式。讓消費者選擇預定一周的蔬菜和肉類,然后由社區店按時定量送至家中,免去了消費者每天每頓飯都要下單的麻煩,也保證了客單量。
擴展產品品類。先做好主打菜系,比如主打中餐的青年菜君、做西餐的新味、從家常菜入手的最鮮到、從養生湯品切入的綿綿生活等,然后再上下延伸,如最鮮到商城加了加熱即食、水果、飲品、零嘴鹵味等。這一方面是消費場景一致,吃完飯吃點水果很自然,用戶還可一站式購物,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平均客單價,尤其是進口水果、海鮮水產等,利潤率高,且購買需求大。海外Blue Apron除了售賣食材,還銷售廚具等產品也可參考,國內綠色洗滌、二手房、家政服務等社區服務的延展也有市場,值得一試。
優化服務流程。根據標準化食譜,比如新味、最鮮到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所有食材,做好切配、清洗等前期服務,并配以相應調料后按量包裝送貨上門。當然更科學、美味的食譜和提供高品質新鮮食材是其前提。
從2C延伸到2B。如目前小農女做的Farmlink(鏈農) + 線下生鮮店模式,既為周邊社區用戶提供自提生鮮,也為中小餐廳進行配送。專做半成品生鮮的企業不妨也考慮下中小餐館,他們的需求也不容忽視。
三、集中資源強化供應鏈
供應鏈考驗的不只是資源投入還有整合協調能力,半成品生鮮O2O或可重點關注兩點:
一方面,集中采購擴大利潤空間。由于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建設,基地采購、訂單農業和產地收購等都可呈現批量優勢,降低邊際成本。中小企業與其做分散的門店小作坊式加工經營,不如轉為原材料集采和工業化加工生產,批量集采在提高半成品生鮮質量的同時,提升利潤率。
另一方面,優化流通鏈條,保證“快”且“準確”。半成品生鮮統一采購后最好能繼續統一運輸、統一儲存、統一加工、統一配送,并盡可能減少和縮短流通鏈條,降低損耗。且因為半成品生鮮商品保值期很短,客戶對其色澤等要求很高,所以在物流過程中需要快速流轉,做到“快”且“準確”。
對于傳統菜場和生鮮超市而言,野蠻人已悄然而至!
傳統菜場和生鮮超市的苦日子從現在起開始了,野蠻人“生鮮自助售貨”已悄然而至,在結合了互聯網功能后,生鮮自動售貨機不僅具備了基礎的銷售功能,同時兼具了多項社會服務功能,更令人生畏的是 ——他們正在加速標準化推進,越來越多區域正實現標配,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與消費者的距離甚至不超過200米。
年輕群體更青睞生鮮自動售貨機
互聯網正持續深刻的影響著消費者,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互聯網正日益顛覆著消費者傳統生活模式和消費習慣,生活服務業也開始進入“新智慧”時代。而這種變化也促成了一種新業態的發展,由生鮮自助售貨機引發的革命悄然闖入人們生活。
宜寶自動售貨機為代表的零售新終端對于生鮮O2O有哪些優點?
1、成本布點低
相對于高昂的開店成本,通過自動售貨機來布點顯然是更為經濟的一種選擇。同時基于現有的自動售貨機智能化程度很高,除常規購買外,線上預定(支付),線下提取也是可以輕松實現的。因此基本符合生鮮電商企業的基礎需求。
2、部署難度小
自動售貨機的尺寸可根據需求進行定制,因此在部署方面機動性更強。可以將銷售網絡推進至客戶群體數百米的范圍內,最后1公里被推進至最后100米。
3、易于標準化管理
相對于管理門店的營業員和開展標準化服務,對機器的管理顯然要優于對人員的管理。企業可以輕松對各網點進行標準管理。
4、線下引流+精準消費數據分析
智能化的自動售貨機最大的特點是兼具了基礎零售與經營數據化。基礎零售功能除可支持線上線下的互動,同時可以兼顧傳統零售,而在此過程中,自動售貨機基本就成為了一種線下引流終端。
總之,半成品生鮮電商是一門上游關聯到基地,中間控制物流,末端圍繞用戶群,在降低損耗提高配送體驗的同是控制物流成本提升收益的活兒,參與其中的企業需要強化自身優勢才可能突出重圍。而新一輪競爭也將主要圍繞目標受眾展開,如何更貼近目標顧客,如何形成獨有的研發——加工——銷售聯合體,如何培養忠實用戶將是成敗的關鍵。
過去的榮耀已經過去,將來的輝煌才屬于自己。如果你想把握未來,現在必須提升自己,趕上潮流的腳步!
文章內容來源:物流指南、新電商等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