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順豐26載:用物流賦能農業產業鏈
作者:老貓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
我相信“芯片”大家都知道。尤其是今年中美貿易沖突過程中,“芯片”經常被專家提及。
諸多媒體報道芯片的中國重要性“中國芯片市場被外國壟斷 專家憂慮西方可輕易癱瘓中國”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中國是芯片商品第一大進口國。
業內人士稱,一個長期無芯的國家,只能被動地選擇全球產業鏈的下層位置。未來中國公司如果不建立自己的產業核心技術體系,失去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產業安全也將沒有保障。
這是科技行業的“芯片”情況,那么,號稱農業“芯片”的種質資源,雖然,隱藏千億級規模,但中國發展情況不容樂觀。
1 我國種質資源面臨困境
什么叫“種質資源”?
從百度百科上了解到:種質資源又稱遺傳資源。種質是指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種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種、新培育的推廣品種、重要的遺傳材料以及野生近緣植物,都屬于種質資源的范圍。
種子是農業的源頭,源頭出問題,中國農業和食品安全將會遭受摧殘!
因此,種質資源是國家的戰略資源,又被外界稱為農業的“芯片”。
它的保護與利用,對選育突破性新品種,促進我國農業生產持續發展,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及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有重大意義。
然而,目前我國種質資源面臨著地方品種加速喪失、利用率低下等問題,作為世界第二種源大國卻面臨“保種”困境。
“我們國家物種資源十分豐富,但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由于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建設和氣候變化等原因,許多代代相傳的珍稀資源和古老地方品種正在迅速消失。”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透露出擔心。
權威數據統計,我國地方品種和主要作物野生近緣種呈現出喪失速度加快的趨勢。據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地方品種的數目,1956年有11590個,2014年則僅剩3271個,主要糧食作物地方品種數目喪失比例高達71.8%。
另據,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負責人段永紅介紹,她保存了2萬多份各類種質資源,但有三分之二都是在2000年之前搜集的,之后便很難搜集到新的古老地方品種。重慶市農科院介紹,重慶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名錄的97種野生植物中很多瀕臨滅絕,其中由于三峽工程淹沒等原因,致使宜昌橙、萬盛500年大茶樹等資源徹底喪失。
例如,南方曾經普遍種植的、具有抗洪災能力的深水稻品種,目前已瀕臨滅絕;1981年僅廣西自治區就擁有野生稻分布點1300多個,現在僅剩下300多個,有1000多個已經消失。
因此,保護農業“芯片”種質資源勢在必行!
2 國家發力 保護農業“芯片”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成種質資源長期庫1座、復份庫1座、中期庫10座、種質圃43個、原生境保護點199個;長期保存物種2114個、種質資源49.5萬份,位居世界第二。
早在2003年,《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2003年6月26日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第1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指出國家對在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整理、鑒定、登記、保存、交流、引進、利用和管理過程進行獎勵和懲罰措施。
同時,2013年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據《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農業部決定成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委員會,設立管理責任人。
2015年,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關于印發《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30年)》的通知,該通知對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做出明確計劃。
2016年,新《種子法》頒布:維護國家種質資源主權。為有效防止我國優異種質資源的流失,對境內機構和個人與境外機構和個人開展合作研究利用種資質源的,也納入經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范圍內。規范外國投資者與境內機構在我國從事種質資源搜集、研究、利用等行為,做好種質資源安全審查。
另外,為了搶救種質資源,農業農村部從2015年開始啟動了全國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3年以來先后啟動12個省(區、市)的普查工作,組織相關人員近3萬人,先后完成了623個縣的普查任務和117個縣的系統調查任務,征集各類作物種質資源12005份,搶救性收集種質資源17758份。
普查計劃指出,全國普查總任務是要完成2228個縣、大約10萬份資源的收集保存任務。目前這個任務剛剛完成了不到1/3,還要繼續開展。
3 種質資源被少部分人占有
“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也是一個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種業是農業的‘芯片’,那么核心種質資源就是種業的‘芯片’。”張延秋著重道。
同時,中國種業與自己相比發展的很快,人才實力和品種自主能力都大幅提高,但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
據介紹,當前我國種質資源的利用率較低,要么被一些育種家攥在手里,要么躺在庫里“沉睡”。“資源很多,用得很少,發揮重要作用的更少。
湖南省農委種子管理處處長許靖波介紹,由于目前我國種子企業“小多亂雜”的局面還未徹底改觀,資源大量分散在育種家手上。有時候一兩份資源材料就能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因此“寧可爛在手里,也不愿與人共享”的“私人化”現象并不少見。
更要的,躺在庫里“沉睡”的現象也較為突出。由于缺乏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部分企業和科研機構更愿意去“模仿”“抄襲”別人的新品種,而不愿意投入精力和資金進行自主研發,這不僅導致雷同品種一大堆,也導致大量種質資源都缺少相應的基礎性研究,一個品種好在哪里,有哪些特性無人知曉。
另外,據了解,目前我國種質資源保護和搜集面臨較多干擾。商業化品種推廣、氣候變化和城鎮化,是三個主要因素。
“推廣商業化品種本身是好的,但就像普通話和方言的關系,必須要兩者兼顧才好。”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余應弘還指出,過去大家都在研究抗寒品種,如今卻在研究抗旱品種,說明氣候變了。像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的一些種質資源原生保護區,因為干旱已開始萎縮。而城鎮化中大量農田和野外環境被占,也進一步壓縮了種質資源的原生空間。
從種種跡象來看,在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我國距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航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未來,種資資源項目推進需要3個方面:1)資金的入;2)人才培育;3)國際化合作。
4 種質資源商業化進程
新《種子法》把種質資源商業化當作重點規劃。
新《種子法》指出,促進種質資源的利用。明確使用財政資金收集保存的種質資源的公共資源屬性,依法向社會開放,推動商業性應用,強化種質資源對現代種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中國種資資源商業化路勁分為兩派:科院派和企業派
一、科院派
以國家或者協會或組織牽頭的項目,這目前是重點類種質資源科研和商業開發的重要參與者。比如
1、國家種質資源庫
早在2004年,由科技部主持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主要農作物和林木種質資源評價與利用研究”的順利完成,使國家種質庫增加了34種作物2.2萬余份種子,加上以前入庫的數量,國家庫長期貯存種子數量達到33.3萬份。
至此,國家庫保存種質資源數量處于世界第一。同時,國家資源圃保存種質數達到3.8萬份,國家擁有種質資源總數達到37萬份。這一數量僅次于美國貯存的55. 5萬份種質資源,位居世界第二。
2、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依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設,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世界上兩個按國際標準建立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設施之一,同時它還是我國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和科學培圳基地。被稱為中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諾亞方舟”。
3、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
這是規劃中的一個項目。2018年8月份起,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正公開遴選《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項目策劃咨詢》承接機構。要求相關機構圍繞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策劃創新性、前瞻性、具有帶動力的產業項目。通過項目策劃,圍繞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策劃形成相關產業集群。
該庫。初步建成全球動植物種源進出境基地,投入運營,面向社會開放。收集貯存的國外動植物種質數量1萬份以上。
二、企業派
種質資源,居于產業鏈上游。誰占有了種質資源,誰就掌握了選育品種的優勢,誰就具備了種業競爭的主動權。
而且這種競爭凸顯出國際化和產業細分。
另外,企業參與種質資源項目基本上是2條路:1)企業與企業之間抱團合作;2)與科研單位抱團;3)并購或者直接收購。
另外,在資金投入這一塊基本上百億級別。
國外
1、杜邦公司與陶氏化工合作
杜邦公司(已與陶氏化學公司合并)旗下的先鋒良種(DuPont Pioneer)擁有世界最大的玉米種質資源庫,覆蓋了全球60%的玉米種質資源,培育出了具有競爭優勢的系列品種,占有全球玉米20%的市場份額。
2、荷蘭瑞克斯旺公司
荷蘭在植物種子種苗及育種方面實力雄厚,觀賞植物、馬鈴薯種薯、亞麻種子種苗業居全球領先水平。植物新品種培育和種子種苗生產是荷蘭重要且高度發達的經濟組成部分之一。
全球十大蔬菜種子公司中有3家源自于荷蘭,即瑞克斯旺公司、安莎公司、比久公司,有4家通過收購荷蘭本土企業而把重要的分公司設在荷蘭,如美國孟山都公司、瑞士先正達公司、德國拜耳公司、法國利馬格蘭公司等。同時,荷蘭蔬菜種子出口額居全球各國蔬菜種子出口額之首,甚至是美國的兩倍,充分說明了荷蘭在蔬菜種業界的重要地位。
荷蘭瑞克斯旺公司利用抗蚜蟲種質資源選育的抗蚜生菜品種,占據了歐洲70%的生菜市場份額。
國內
3、櫻花種源庫
萬家紅櫻于1995年2月,注冊資金1266萬元。已建成玉溪市華寧縣董家山、養牛寨、撫仙湖三個基地2254畝,在昆明、曲靖富源、臨滄云縣建成三個研發基地共1000畝,總計3254畝。
該公司具備專業從事國內外優良櫻花品種的引進、研發、推廣銷售。擁有6個自主知識產權櫻花新品種,107個儲備品種(推向市場56個)。
該公司變現手法除了櫻花種苗之外,還搭建櫻花園、櫻花節等休閑農業。
4、北方種質資源庫
2014年9月份,北京大學與內蒙古蒙草公司簽訂了深度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北京大學將就蒙草“北方干旱半干旱植物種質資源庫”(下稱“北方種質資源庫”)設立專項課題,研究并參與建設。
北京大學將利用其植物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研究等前沿種業科技成果,注入到蒙草“北方種質資源庫”的研究建設當中,不僅有助于蒙草構建北方干旱半干旱植物種植資源的“諾亞方舟”,對中國草業、種業科技的發展同樣意義深遠。目前該種質資源庫已經初步成型,將建成1個植物種質資源總庫和9個分庫。
5、收購“櫻桃谷鴨”
鴨種其實也卡著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鴨肉生產國和消費國的脖子。
究其原因,占我國超過85%市場份額的櫻桃谷鴨,其基因祖代鴨苗繁育技術掌握在英國人手中。
同時,櫻桃谷農場擁有英國“櫻桃谷鴨”的育種技術和專利權,而櫻桃谷鴨的前身則是北京鴨演變而來,占據著中國市場8成的市場份額。
2017年3月,首農集團聯合中信公司收購英國櫻桃谷農場公司并簽署了股權收購協議。
首農股份公司方面表示,櫻桃谷鴨獨特的合資企業銷售平臺難以被競爭對手復制,在全球及中國市場沒有能夠與其抗衡的肉鴨種企業。本輪收購將其種鴨育種研發能力及世界領先的種鴨基因、知識產權和技術一并帶回中國,對提高我國鴨產業核心種源自給率、建立良種繁育體系、維護我國農產品產業安全、建立民族品牌及推動肉鴨行業上游的側供給改革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
6、航天育種種質資源庫
2018年8月,由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楊凌現代植物培育引種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我國首家航天育種種質資源研究中心和航天育種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種質資源庫)在楊凌成功掛牌。
據悉,雙方將積極探索,針對航天育種的品種改良、品種研發、空間生物實驗等技術和應用展開研究,并根據市場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對航天技術成果進行產品化和產業化。
5、紅豆杉的商業變現
近些年,紅豆杉的產業鏈逐漸被完善了起來,紫杉醇提取技術更加先進,多種以紅豆杉為主料的新藥研發成功。
2017年,紅豆集團在跨行業發展組建生物制藥企業紅豆杉登陸新三板的目的,是為了打造百億元級新一代大健康產業。
目前,該公司已將紅豆杉種質資源研究、規模化種植、盆景培育、苗木綠化、保健品開發、紫杉醇等抗癌藥物提煉以及觀光旅游相融合,形成了一、二、三產為一體的龐大生態健康產業鏈,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紅豆杉實生苗繁育基地,致力于打造“紅豆杉綜合開發利用全球領跑者”。
總結一下,種質資源溢價成為國家戰略資源,也是資源戰略資源,而且也是千億級市場規模。
隨著科技滲入,種質資源的保護工作,商業化進程必將會加快。
但有一點:競爭不是種質資源的未來,未來的種質資源的朋友圈必將是競合關系。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