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飲料檸檬史:十年沉浮,酸倒一地,成就一片!
成立于2015年的農信互聯,短短2年的時間,已經在農業行業、互聯網平臺、互聯網金融3個方面成功布局,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農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圈。
農信互聯定位于做農業互聯網平臺型企業,也是農業產業互聯網平臺。其布局如下:
首先,產業互聯網平臺的2B市場可能是下一個機會。2B的市場有如下特點:規模巨大、理性消費、O2O屬性、第一次成交難度大、復購易、重服務。
其次,產業互聯網正從商品互聯網走向服務互聯網,比如最近很時髦的SaaS服務、大數據、管理咨詢等。很多行業都會面臨變革的挑戰,新業態會應運而生。
同時,探索業態新模式。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會有大批互聯網+產業企業模式的產生。例如我們在探索如何走出企業的邊界,從行業的角度解決互聯網如何+管理、+營銷、+研發、+財務、+金融等模式,這些探索能夠生發出很多新的模式和業態來。
農信互聯的使命是“用互聯網來改變農業”,目前專注于生豬養殖的豬聯網,同時也上線了種植領域的“田聯網”、水產領域的“漁聯網”、蛋雞養殖領域的“蛋聯網”以及為涉農企業做互聯網服務的“企聯網”。而農信互聯的核心優勢,是其“數據+電商+金融”的商業模式,以SaaS服務來積累用戶生產過程數據,以電商來積累交易數據并增加粘性,以金融來驅動用戶上線同時也為平臺帶來收益,而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在產業互聯網平臺生態下的巨大應用場景,包括物聯網應用場景、電商交易場景和金融服務場景。
想要做好金融,必須要建立大數據。
然而,農業大數據又是我國農業的難點所在!未來農業行業及企業的發展也必將依賴大數據,其中機會和挑戰均來自對大數據的掌握與運用。
那么,農信互聯在金融、大數據、生態上是如何布局?未來,農業如何利用大數據?
對此,農業行業觀察[農業創新創業100+]專訪了農信互聯研究院院長于瑩。
(于瑩)
[人物介紹]:于瑩,農學碩士,北京農信互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農信研究院院長,中國互聯網協會農村信息服務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北京農業互聯網聯盟秘書長。主編著作《互聯網+農業 農業供給側改革實踐》,參與撰寫著作多部,如《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6》、《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報告》等。2016年獲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領軍人才獎”;2017年受聘為中國互聯網協會青年專家。
以下為專訪原文:
農業行業觀察:農信互聯希望解決行業和用戶哪些痛點?
于瑩:中國農業總體概括起來,大概有三大痛點:一是生產效率低下;二是中間的流通交易過程長、環節多,流通成本高;三是在農村想要拿到金融資源的支持是比較難的,因為在農村做征信非常難。針對這三大痛點,農信互聯希望打造的是農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圈,通過SaaS服務,來解決農業生產過程缺乏數字記錄和提醒,從而造成生產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通過B2B電商平臺,來解決農業投入品采購及農產品賣出的問題,從而提升農業采購和銷售的流通效率;而通過以上生產管理和交易服務,積累了農業生產數據和交易數據,從而可以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交易主體做征信,再為其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包括貸款、理財、結算、支付、保險等,從而為農業生產、流通等環節上各個主體提供農業普惠金融服務,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健康持續發展。
農業行業觀察:農信互聯現已初步建成“數據+電商+金融”三大核心業務,這些核心業務為用戶帶來了哪些改變?
于瑩:具體來說,我們現在的核心產品是豬聯網,因此我們先從豬的產業入手,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做了一些改變,包括養豬過程管理、采購和銷售交易以及金融服務上的改變。最開始豬聯網是幫助豬場提高生產管理效率,通過豬場將養殖的生產過程在手機端智農通APP或電腦端做了數字化的記錄,將其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記錄下來,變自動形成了豬聯網的全程可追溯記錄,同時還可以得到實時的養殖操作提醒。
以前傳統的豬場,技術人員會將實際的操作記錄在本子上,但這并沒有形成數字化的產品,現在我們改變了原來的養殖管理方式,將其記錄上手機或者電腦上,豬場老板或者豬場的技術人員在手機上就可以實時看到豬場的生產績效,并且得到手機發出的生產操作提醒,比如母豬到了發情期,提醒可以去做配種,做了配種懷孕后,什么時候關注母豬生產等,這種實時的提醒使得原來完全憑經驗式的養殖方式,變成了現在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科學養殖,而豬聯網所做的這個改變,經過近兩年的驗證,幫助萬家豬場的平均PSY(豬場的主要生產效率指標,即每頭母豬年產的斷奶仔豬數)提升了2頭,說明豬聯網對我國養豬產業生產經營效率的提升作用。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又改變了生豬的交易流通方式,原先賣豬是要通過層層的豬販子或者豬經紀人,他們要先去屠宰場了解行情,然后去各個養豬戶那里收豬,基本上豬的價格都是豬販子說了算,農戶沒有還價的余地。
現在,我們有“國家生豬市場”這個網上生豬交易平臺,這也是唯一農業部指定的國家級生豬交易市場,通過這個平臺,養豬戶可以把將要出售的豬的信息發出來:給豬拍個照片,寫上豬的品種、均重、出欄時間、出售價格等,像發朋友圈一樣就把待售生豬信息發到了平臺;收豬的人可以打開手機進行地圖找豬,類似于滴滴打車的界面,打開就能看到周邊有多少頭豬在出售,點擊進去還可以看到這個豬場的詳情,包括豬場實景視頻和照片等;雙方在線溝通購買信息,并達成交易。
如果是用豬聯網養的豬,就能看到它整個養殖過程的生產記錄,什么品種的豬、什么時間做了生產、轉舍,有無生病,生病的時候用了什么獸藥疫苗等等,這樣就自動形成了一個養豬的全程可追溯。在買賣過程中,雙方通過網上查詢信息,雙方先打保證金到平臺,然后再去交易,生豬進行跨省調運,在買家收到生豬后點擊交易完成,尾款才會打到賣家那里,最后還可以進行互評;如果豬場評價好,未來豬的議價空間就更高,這樣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幫助好豬賣一個好價錢,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現在我們還進一步要求,讓交易的主體,把生豬的檢驗檢疫單據在交易時同時上傳到平臺,這樣使得平臺上交易的豬也是有“證”可依,有“據”可溯的。
使用了上訴的“豬服務”和“豬交易”平臺這些后,用戶自動積累了自身的數據,得到了農信平臺對其的征信,自動就可以享受到農信的金融服務。以前農村的人想要得到金融服務是非常難的,去銀行若沒有可抵押的東西很難拿到貸款。但現在如果使用了豬聯網,或者用了豬交易平臺一定時間以后,會自動在后臺通過大數據為其做征信,比如養了多少頭豬,交易了多少頭豬,交易了多少金額,自動會為每個用戶生成一定的授信額度,在這個額度范圍內,用戶可以隨時以貸款的方式在平臺上去做支付,如養豬貸、收豬貸等。
所以說,農信互聯的出現也改變了原有的金融服務方式,以前金融只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豬來支付;你拿抵押,我才能給你貸款等。現在不需要任何抵押擔保,基本上是自動化、標準化、流水線作業的金融服務,這也是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在農業領域的一個創新應用。
農業行業觀察:農信互聯的商業模式是怎么樣的?如何形成壁壘?
于瑩:我們的商業模式就是“數據+電商+金融”這三大基礎平臺,通過他們來打造一個農業互聯網平臺的生態圈。商業模式本身也是一種盈利模式,我們的“數據+電商”主要是做產業服務,通過服務帶來流量,電商增加用戶黏性,金融是目前我們主要的盈利渠道;未來,我們還可以通過電商的增值服務、通過大數據精準指導生產經營的專家式服務帶來收益,即在大數據、電商、金融三方面,形成農業產業綜合性服務的高壁壘。
從電商的角度來說,如果說1.0版本的電商是搜索式電商,如淘寶、京東這一類;2.0版本的電商就像滴滴打車的指定式電商;那么或許我們做的電商就是3.0版本的,即產業大數據指導下的“專家式電商”,如豬聯網,可能用戶自己也不清楚豬有沒有生病,需要吃什么飼料,用什么樣獸藥,要不要用疫苗……這個要通過專家式的服務才能夠指導其進行購買。如我們有一個在線的豬病問診服務,叫“豬病通”,可以在網上給豬看病,明確判斷出豬的真實情況,可能豬并沒有生病,那用戶就不需要采購疫苗,這樣也能節約成本,也避免了抗生素等的亂用,這是專家式電商的最大貢獻,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我們可能也形成了較高的電商壁壘。
農業行業觀察:目前有很多互聯網公司紛紛布局線下。那么,農信互聯如何啟動線下戰略?以及線下的步驟?
于瑩:農信互聯的農信云、農信商城、農信金融,相當于我們的“天網”;我們同時在全國建立了18個事業部,差不多地面團隊有近500人,是我們的“地網”,也就是線下布局;今年我們又和縣級的一些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農信運營中心”,和農牧類的核心企業,建立了“互聯網+”的深度合作,將農信互聯的豬聯網的線上服務(大數據+電商+金融)、行業資源的整合能力、政府資源等,附能給這些合作伙伴,幫助他們做“互聯網+”,幫助他們做大做強。
2016年我們重點建設了“國家生豬市場-豬交所”,幫助豬場把豬賣出去;隨著農信互聯在今年上半年開啟的A輪融資,農信已經逐步變成了一個農業互聯網行業的第三方平臺,2017年,我們將重點建設“畜牧市場”,包括飼料、獸藥、耗材、疫苗、設備等投入品的電商平臺,幫助豬場在大數據的指導下,以集采的方式采購到合適的投入品。
農業行業觀察:在農村金融方面,京東、阿里、蘇寧都有布局。農信互聯網切入金融的差異化策略是什么?
于瑩:事實上,互聯網公司在農村的布局多數關注在農村的消費大市場,它把農戶當做消費用戶來看待;而我們把農村市場看做一個大農業的市場,每一個農戶對于我們而言都是一個小B(business), 他就像一個小企業,需要采購投入品和賣出產出品,需要做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這是我們切入點的不同;我們做的不是消費互聯網,而是農業產業互聯網,我們專注的是農業產業,瞄準的是產業領域內用戶的痛點和需求。
在金融方面,我們依靠積累農業生產、交易的大數據,提供產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這方面或許與互聯網公司有類似;但目前互聯網公司,積累的多數是交易上的數據,如農產品、農資類在平臺上的交易數據,而農信平臺上擁有產業更加完整和可靠的生產過程數據,以及在其指導下產生的投入品買入和產出品賣出的場景,因此做農業供應鏈金融的話,相對來說,場景更多,風控更可靠一點。
農業行業觀察:我們看到農信互聯搭建很多產業互聯網平臺,比如:豬聯網、田聯網、漁聯網、蛋聯網、企聯網等農業行業生態圈。我們想知道,農信互聯如何運營這些生態圈以及如何確保用戶價值得到體現?
于瑩:我們最核心的是豬聯網,這是我們自己全程打造的一個農業產業互聯網平臺,是其他農業產業聯網的標桿和樣板。在豬聯網的基礎上,我們陸續和其他農業產業領域的核心企業,共同組建了田聯網、漁聯網、蛋聯網等平臺。這個契機也是來自于豬聯網的相對成功,農業其他產業領域的一些合作伙伴,他們覺得農信互聯在豬聯網上淌出來了一條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成功之路,所以想跟我們共同合作互聯網+的平臺。通過合作,我們共同組建一個新的產業領域內類似于豬聯網的第三方平臺,為這個產業領域的主體提供“大數據+電商+金融”的互聯網+綜合服務。
農業行業觀察:未來,農信互聯的機會與挑戰有哪些?
于瑩:未來農信互聯的機遇,其實也是中國農業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做轉型、互聯網公司探索農業農村的藍海市場、互聯網金融和科技金融滲透到農業農村、大數據在農業領域應用的巨大機遇。
而挑戰的話,便是農業互聯網平臺、農業農村的普惠金融、大數據在農業上的積累和應用等等,都處于無人區,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農業企業轉型做互聯網的公司,大家都處在探索的路上。未來,或許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的不斷發展,在各個產業領域可能都會有類似于今天的BAT出現。
農業行業觀察:請您送給養殖創業者一句話?
于瑩:我想借農信互聯董事長薛素文老師的一句話,送給養殖創業者朋友們:“加入一個平臺,成就一番事業”。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