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案例|71歲“老干媽”再度露面: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
一家生鮮電商的成熟發展要經過多少道“坑“?成本效率提升路徑又在哪里?
本來生活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戴山輝在《商業觀察家》主辦的2016中國新零售峰會上,詳解市場脈絡,滿滿干貨分享市場。
戴山輝的核心觀點有三點值得關注:
1、生鮮零售的發展在經歷2012年以前以線下店為主的傳統零售階段,2012-2016年間的生鮮零售的變革期后,將在2016年之后步入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階段。
2、萬億的生鮮市場蛋糕的攫取,取決于以什么渠道方式去分切。對于本地化屬性更強的生鮮領域,必定會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來解決大流通問題。純電商模式有天然的五大方面的瓶頸。
3、就生鮮領域而言,新零售主要有兩點:“到店的”要把線下體驗做好,“到家的”要把線上的配送服務做好。傳統零售企業、電商企業以及雙線并發的新進力量都在圍繞社區做新嘗試,線下業態的升級必定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2016年后,生鮮零售進入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階段
我們經常談“消費升級”,談“用戶體驗”,但是在這背后,我們非常清楚:每一次零售革命性的升級,他的底牌就是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這是最核心的。消費者最終認可的可能還是價格——基于品質好的價格。
零售做的是渠道,本來生活圍繞生鮮做零售,做全渠道布局。做的領域比較特殊。大部分零售企業,之前還是以做標準品為主。本來生活主要是圍繞生鮮在做。
我們把生鮮零售的發展簡單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2年以前——傳統的零售階段。
這一階段的關鍵詞是線下店為主。各種線下店,社區店、集貿市場、超市,也有一些新渠道的啟蒙,變革時期的啟蒙,比如CSA社區農場,比如一些宅配項目,2012年以前的多利農莊等等。
第二階段:2012年到2016年——生鮮零售的變革時期。
這個時期的主要模式代表是B2C、O2O,這個模式的特點主要是純電商。
第三階段:2016年之后——應該進入到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階段。
對零售來講是新零售,對生鮮來講,也是新零售。
線上線下融合的典型代表是三股力量:
第一個:傳統零售企業為代表,往線上延伸。
第二個:像本來生活這種,2012到2016出生的純電商企業,開始做線上線下融合。
第三個:新進的力量,一上來就“兩線并發”,做線上線下融合。比如盒馬鮮生。
本來生活其實是在三個發展時期的典型代表。
本來生活2012年7月17日上線,是第一個跨區域建倉,并落地本地運營的生鮮電商。2013年11月,本來生活開始全國布局,在22個城市做到生鮮同城配送,160多個城市常溫商品配送。
2014年,B輪融資。
2015年,做O2O、P2B的基于傳統渠道的2B的業務。
2016年,嘗試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做新的全渠道業務的嘗試和布局。
2016年10月,上線本來思享會,是基于社群的項目。
2016年,可能在年底,開始在一些城市布局線下旗艦店的嘗試。
本來生活的模式和探索都在于,圍繞不同的消費習慣、圍繞不同的商品、物流的特性,圍繞不同的消費頻次,用不同的業態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生鮮純電商模式“行不通”的五大理由
目前的電商,在生鮮領域覆蓋率比較低。上個月,易觀的數據,生鮮的線上滲透率僅3%。
為什么生鮮需要做線上線下的融合?為什么純電商模式發展會遇到瓶頸?
主要有五個方面原因:
第一,用戶流量成本高。
我們說“生鮮是最后被互聯網化的品類”。直接影響是2012年彼時,大的流量集中的網站,比如說門戶,一個首頁(頂通首交)四輪替一天多少錢?30多萬元。到2014年,百度給本來生活專區的報價是五百萬。這么高的流量成本,廣告資源成本,獲取用戶的成本。
而電商是一個無店鋪經營的模式,這么高的流量成本,導致我們的用戶擴張確實很慢。按目前現在其他電商平臺來講,超過百萬級用戶UV的都屈指可數,比如唯品會,每天的日活2800萬。而百萬級的用戶還不足以支撐一個百億級的零售企業。所以說,生鮮電商發展的流量成本已經很高。
第二,生鮮是很復雜的商品體系,有很復雜的用戶需求,進入的渠道模式,決定分切的蛋糕大小。
我們都說生鮮是萬億市場,但實際上生鮮是個特別的商品,是特別的品類,跟家電不一樣,跟傳統的標準品不一樣,甚至跟食品當中的標準品、休閑食品的經營都不一樣。
便宜的到幾塊錢的白菜蘿卜,貴到幾萬幾十萬元的松茸海參,品類繁多。生鮮主營三大類,生鮮、肉禽蛋、水產海鮮等等,每個品類儲藏的溫度都不一樣。
所以說,萬億的大市場的分切,跟我們聚焦的點很有關系,不是我們開個店就能把這些事情都做了。
我們很關注萬億市場,但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商品體系,很復雜的用戶需求,很龐大的用戶群體。在生鮮本地化屬性非常強的品類里面尤其明顯。
在做生鮮電商的五年里,我們發現,要用標準品B2C模式解決生鮮的大流通問題,確實可能不太現實。我們需要換一些姿勢去做。
當然,進入2016年之后,大部分的剛才說的三股力量都在做新的嘗試,出現了典型的代表,比如盒馬鮮生,包括大潤發飛牛網都做了很多很好的嘗試,包括本來生活網,很多的嘗試開始出現。
生鮮市場很大,但我們要去關注的是,我們所進入的渠道模式。你要分的是哪一部分的市場份額?這很關鍵。
第三,生鮮純電商會有非標準化、冷鏈物流、損耗等行業集中的問題。
前幾年說要把生鮮水果搬到線上,會有一些集中的問題:非標準化問題、冷鏈物流問題、損耗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現在基本上得到解決了。
所以說這四年多做本來生活做生鮮電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解決這些問題。但確實這些問題也造成了生鮮發展的瓶頸。
第四,線上仍是銷售單價較高的商品。
線上目前賣的單價較高的商品,這都是制約生鮮線上發展的因素。
按照現在的消費模型,一個家庭一周在線上購買兩次,一個月是8次,按照本來生活網的標準消費模型,現在物流一單30元以上,按照京東、唯品會上市的比較理想的,物流占到10%—15%,那就要到300元以上,一個月就是2400元。
顯而易見,一個月花2400元去買生鮮商品,或者買家庭食品等,這樣的家庭還是少數,所以說,目前生鮮電商消費主流的用戶還是在一線城市。
第五,生鮮電商的快遞形式交付確定性不好。
生鮮電商是快遞形式,電商和線下店本質的區別,從貨物流動來說,一個是快遞,一個是到家。
但因為,快遞增加一個環節,它的直接影響就是交付確定性不太好。
很多新來做生鮮的朋友,剛開始會問,他很困惑,投訴很多,數據大概是傷什么比例呢?相對于標準品,生鮮的投訴或者是售后服務問題,起碼是在兩到三倍以上。
這些困惑我們經歷了很多,在做生鮮電商的近五年的時間里,因為快遞交付不確定性導致的,無非就兩個問題:一個商品品質的問題;一個是快遞導致的損耗,因為中國現在快遞的服務水平普遍還在中低位徘徊。
生鮮新零售時期有哪些機遇?
目前,本來生活在做的一些生鮮電商現狀,讓我們認清了生鮮電商的困惑。接下來怎么發展?在生鮮新零售時期,我們能遇到哪些機遇?
四大機遇:品質升級、流通升級、業態升級、體驗升級。
生鮮電商發展很慢,一個非常重要的、底層的原因,因為上游生產端的發展和互聯網的發展,嚴重不匹配。
看一下今年“雙十一”的數據,排名前十的品牌,大部分都是傳統的知名品牌。可能你看到在家電里面,賣得好的格力空調,手機賣得好的蘋果手機,這都是傳統品牌。但是在生鮮領域,上游的集中度很低。
我們說消費升級,必然有一個最大的前提是要有集中度。有集中度,這樣才有生產端的品牌化、專業化、標準化。
生鮮消費升級,本來生活在做哪些嘗試?
做的嘗試是在采買行為上,有192位買手全球直采,為用戶和零售端提供優質優價的美食。這個大家也都在做,特別是做生鮮做水果的,都在做全球的布局。
有兩個案例:本來生活2011年開始做褚橙,2011年11月,第一批褚橙到貨,那個時候,褚橙的批發價是4.5元,當時的流通渠道主要是在線下,是6.9元一斤,到今年,批發價到九塊,零售價是16.8元。
另外是長秋山丑柑,2013年的時候,批發價2.7元,售價5.5元;現在給到我們的批發價是5.1,市場零售價已經超過10塊了。
當然,這背后有品質的升級,種植成本的增加,但是,顯而易見的是,因為零售終端、消費終端產生的利潤,在反哺上游端的品質升級,只有這樣,有足夠的利潤反哺生產者,生產者才有足夠的動力去升級,才能打破中國水果流通、水果種植、水果零售“劣幣驅逐良幣”的怪圈。
我們在這上面做了很多的嘗試。消費者的分層,商品的分級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轉化過程當中悄悄完成了。
我們說B2C,從生產端直達用戶,在流通升級過程中,核心是“去中介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證品質,分享利益。
這一點在生鮮電商領域,有提升。
有去中介化、去中心,但是實際上還可能不是那么有說服力,因為實際上,中國的農產品流通效率實際上已經非常高了。這是本來生活在做生鮮電商的五年中發現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中國的農產品從產地出來,一級批發到新發地。然后,兩三個小時的轉運,到店,期間經歷三個主要節點。所以說,這個流通效率其實是很高的。
這跟生鮮商品的特殊性有關系,生鮮商品禁不起折騰,每一次盤進盤出都意味著成本增加。所以說,他的流通效率其實已經很高了。
但是,如果按照我們做褚橙的經驗,能夠延伸到上游,推動訂單生產,讓流通效率再增加,有的訂單直接到城市的中轉中心,從中轉中心直接到用戶手上,流通效率還是有提升的空間,特別在信息的對稱、溯源上面。
馬云講,線上+線下+物流=新零售。這句話現在很火,其實,在沒講這句話之前,我們都是這樣做的。
做線上的要賣貨,做線下的要在線下開店,貨盤進來盤出去,必定要有物流。
我們要討論新零售的核心是什么?背后到底哪些東西升級?不是講大家都在講的一句口號。
我覺得,新零售主要有兩點:“到店的”要把線下體驗做好,“到家的”要把線上的配送服務做好,這是圍繞我們模式的核心點去做的。
現在線下店受電商沖擊很大。便利店、水果店、超市、小的生鮮店、餐飲店,這些線下業態我們在大街上都能看到,他們都將面臨全面的升級。
大家也能看到,在這個領域里面的嘗試已經非常多。剛才講,三股力量都在圍繞社區做這樣的嘗試,線下業態的升級必定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其中,線上線下融合將成為業態升級的一部分。有數據說,線上比重未來要占到40%。這個比例有待考證。但是可以肯定,在整個零售里面,在本地化屬性更強的生鮮領域,必定會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去解決它的大流通問題。
我們現在做的產品非常多。每個產品背后,因為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好的,同時又還是比較理想的價格,還要服務要好,我們要滿足顧客的需求,還要基于一個綜合的成本和綜合的效率。
現在我們提供的產品確實非常多,基本上各種都有,2B、2C、面對校園等等。我們有次日達和今夜達,這是我們最好上線的產品。
這說明,中國的生鮮電商,一上線就是給顧客提供了最頂配的產品。產品類生鮮商品,一站式、次日達,其實是一個頂配商品。我們一上來就享受了最頂配的服務。
但大家知道這個成本很高。光是配送、倉儲成本,一單履約成本就是30元以上。
在到家服務上面,配送時效是非常重要的維度,所以在這上面,我們不斷提供新產品,比如“今夜達”是今天早上你訂貨,今天夜晚之前你可以收到貨?!皹O速達”是過去一年半做的最多的,很火的O2O,你一個小時送達,我30分鐘送達,但是,是不是所有東西都要這樣去送,可能真不一定。
我們過去都在這個領域里面做探索,認識到:可能真正是碎片化的需求,真的是及時性的需求,這些是需要的,響應時間要快。
所以我每次在參加便利店的會議跟便利店同行交流的時候,我覺得便利店業態還是很有希望的,因為它是不可替代的產品——因為線上再怎么玩,不可能15分鐘響應;再怎么優化成本,不可能把客單價15-20元的東西送到家。
客單價如果是15-20元的東西送到家,以現在麥當勞公司,20分鐘完成一單配送,起碼的成本也要四塊錢計算,這樣最低將占到成本的20%以上了。這些場景是不可替代的,一定是用到店場景去完成的。
第三個,到店體驗,我們做了新的東西,未來也會有新的嘗試,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未來生鮮商品的消費一定要“到店”,而“新零售”是要提供新型的到店體驗。
總結:生鮮零售是一個非?,嵥?、非常困難的行業,本來生活在生鮮領域做了近五年,在生鮮領域里面摸爬滾打,還僅僅是在零售渠道這個領域,做不斷的嘗試,就做了五年。
其他的品類,大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企業做兩三年、或者三四年的功夫就做上市了。我們花了這么多、這么長的時間,和整個生鮮電商的同行一起努力,生鮮電商還僅僅做到3%的滲透率。
相信在未來,通過努力往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向去做,會迎來新的突破。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102 篇
瀏覽:20022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